快捷搜索:

当古代男人掌握了“换头术”

 

历史上有一个长达200年的另类时代,这就是魏晋南北朝,当时的男人,爱美程度丝毫不亚于女子,比女子还爱美,出门必定要化妆我国出土的最早的梳妆盒,而且居然是男士的,来自2000年前晋国时期的梳妆盒,有铜镜、木梳、刮刀和放脂粉的地方。

何晏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大臣、玄学家,撰写了《论语集解》。不过在个人生活方面,就比较不一样了。

《魏略》记载,何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就是说这个人特别自恋,到哪儿都得带着化妆品,走路也要看着自己的影子美不美。这是不是和现在很多爱美的女孩子有点像,随身带化妆品,见到反光的东西都下意识照一照。

在电视剧《虎啸龙吟》中,导演为了还原历史,直接选了个女演员来饰演何晏。

曹操的儿子们也非常爱美。

有一次,曹植要见一个贵客,结果贵客来了,他都没有出来。贵客问下人:你们公子哪去了?下人说:我们公子洗澡去了。

这个洗澡是单纯的泡澡、按摩、精油开······咳咳,跑题了,这可不是单纯的洗澡,洗完之后还得扑个粉,熏个香,三薰三沐过后再仔仔细细化个妆,愣是一个时辰才见客。没想到,堂堂建安才子,七步可成诗的曹植,这么有效率一个人,在化妆方面,也和你的女朋友一样慢啊。

当然,也有化妆失败的案例,比如说曹操的另外一个儿子曹丕

三国志里面有记载,曹丕有一次把自己弄得很香,用各种的香薰弄得很香。但太香了就容易呛鼻子,最后曹丕骑的马都受不了了,直接一尥蹶子把他给摔下来,还在他的膝盖上咬了一口,这倒霉催的......

到了唐朝画风又变了,原因自然就是历史上第一个手握实权、君临天下的女皇——武则天,从武周时期开始,古代男人的流行形象从阳刚硬汉逐步向奶油小生转变。

当时很多贵族男子随身都会携带口脂面脂,不熏香不敷粉是不会出门的。而当时民间的化妆技术也已经炉火纯青了,完全达到了“化妆等于换头”这种程度。

唐朝天宝年间,京城的戏班中出了一位红得发紫的明星,此人名叫李伶。现实中的李伶已经五十多岁之后,头发都花白了,但他经过妆扮后不仅容颜胜过娇媚无限的美女,而且能歌善舞,演技精湛,被人们称为“假面娘子”。大概效果可能类似于下面这位由男生装扮的女子↓

南宋时期,江南也有一个名闻遐迩的人,他叫高二,扮起女子来也是姿容娇媚、楚楚动人,令无数女人都自愧不如。

有一次,高二喝醉酒后和人打架,竟然将对方打成了重伤,为了逃避追捕,高二急忙回家将自己妆扮成女子的模样,最后竟躲过了追捕,这真是打得过流氓,上得了厅堂,又阳刚又伪娘。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古代男子常规的化妆步骤

古代男子臭美第一步——涂脂抹粉。

这涂脂抹粉可是有标准的,叫面白胜雪。涂脂包括涂面脂和唇脂,滋润面部和双唇;敷fù粉就是用妆粉,其实就是米粉或铅粉,涂在脸上。有个词叫洗尽铅华,就是指古人的卸妆。

其次,梳个时尚的油头,古代叫抹香泽,就是往头上抹专门润发的香油,抹了之后不仅能让头发光泽飘逸,还能防止脱发。这好像比现在护发素好使。

然后就是刮胡子,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修胡子用的梳子和刮刀,这个胡子有型可是古代美男子的评判标准之一。

最后还得熏香,一般是拿丁香、沉香、檀香、麝香等各种香料熏自己的衣服,没条件的也可以带个香块、香囊之类的,把自己搞得香喷喷的。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东西,那就是簪花。要说这个东西多流行,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就知道了。

王维曾写过“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曾写过“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也写过“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与唐代簪花比,宋代簪花之俗更加深入地影响了整个社会,宋代的皇帝本就多“花痴”,宋徽宗便是个中代表,他出游归来必“小帽,簪花,乘马”,一副风流之派。

时代审美随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注重妆容仪表的时代,社会整体的文化包容度较大、审美较为多元,当时的经济物质比较繁荣。所以,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爱美的权利。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