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小小计算器的宏伟历史

 

哈,之前三思整理计算器的东西,就算数的那种计算器,不是计算机。由于好奇,就进一步查了查它的历史。

现在我们普遍使用的计算器,感觉就小小的一个,能拿在手里,技术要求也“就那样”,甚至手机就随随便便都能下载一些计算器程序,已经是个非常普通+普遍的东西。

但是它的历史可并不那么平凡~

...

抛开太过笨重的、太过久远的历史不谈,第一个能拿来手里的“手持数字计算器”是1969年由夏普(SHARP)生产的“Micro Compet(QT-8D)"↓↓↓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虽然它能手持,但还是显得过于笨重了...

...

时间就这样拉到了两年后, 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 袖珍计算器"诞生了!

是Busicom公司开发的“Busicom LE-120A(HANDY)",这也是第一台带有 LED(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计算器(在这之前都是一些晶体管和射线管显示屏)。它于 1971 年初开始销售↓↓↓

这时候计算器还是相当昂贵的存在,能用上的人非富即贵,就这一个带LED显示屏的计算器,当时美国售价为 395 美元!

有市场需求,自然就大量的资本涌入,所以后面几年简直神仙打架,各种计算器的零配件价格也是一降再降。

到1971年年底,普通计算器售价就差不多只有60美元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72年8月日本入场的卡西欧“CASIO MINI”↓↓↓

这是典型的低成本计算器,Casio Mini显示只有6位显示、没有小数点键和右箭头键。

当然,它虽然不能输入小数点,并不代表它不能显示,它小数点固定在显示屏的最右侧。按右箭头键显示另外 6 个不太重要的数字。

这款计算器在1972 年11月美国的价格仅为59.95美元。

当然这价格相比现在也不算太低,只是相比年初低了很多很多。

...

也因为普通算数计算器市场低端行业价格战,导致一些计算器制造商不得不考虑未来发展一事,所以开始冲击“高端计算器”市场,也就是“科学计算器”啦。

说到科学计算器,就不得不提及1972年2月由惠普公司发售的第一款手持的科学计算器:“HP-35”↓↓↓

惠普?!?没错,就是现在卖电脑的惠普!

其中35并不是它有34个前置的实验版本,而是因为它有35个按键而命名,命名方式还真是...接地气。

但是值得强调的是这款是首款手持的“科学计算器”,而并非第一款手持计算器,三思查资料的时候,不管怎么查,总是有它的身影出现,被误导了好久...

不过它也的确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明星产品了!

2009年还被IEEE认证为了“IEEE里程碑*”产品,也算是实至名归,在人类历史上划出了属于自己精彩的一笔。

*IEEE里程碑(IEEE Milestone):1983年由 IEEE 设立和认证,以表彰在电气和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历史成就。

HP-35不仅把当时的惠普公司硬生生掰上历史的正规,还改变了当时工程师、科学家的计算方式,在这之前相对便携的计算方式是使用机械计算尺↓↓↓

当年咱们科学家造原子弹和氢弹的时候,都在使用这类工具...

所以“科学计算器”还有个年代感的名字,叫“电子计算尺”。

可以说科学计算器对于世界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普通算数计算器,它可以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函数运算,对于一些中高等教育学校学生、教师乃至科研人员、工程师等等,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携计算能力。

往大了说,手持科学计算器的出现,是大大的推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与建设!

“HP-35”在美国的太空实验室项目中替代了传统计算工具,还成为了第一款进入太空的便携式计算器。

一直到如今,都还广受电子历史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热捧。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也收录了HP-35,我们可以在它官网下的网络数字展厅里选择3D或者VR观看,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位置在“神机妙算(计算器具历史展数字展厅)”分区里的“第三单元:掣电”,其中“掣电2”就能看到HP-35,以及它的简介。

...

而第一款比较现代的“液晶显示袖珍计算器”也是由夏普于1973年6月发布,产品型号:“ 液晶Compet(EL-805)" ↓↓↓

一节5号电池就能连续使用超过100小时,实现薄型化(厚20mm),产品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报纸和电视等采用了 “划时代的”、“技术革新”等词汇对该产品大加赞誉。

读到夏普百年史的这里,店主也忍不住跟着激动起来,没想到现在看起来似乎“毫无技术含量”,小作坊都能随便做的东西,也曾有过这么辉煌的历史时刻!

这款计算器毫不意外的也被IEEE认证为“IEEE 里程碑(IEEE Milestone)”的产品之一。

当然,在这之前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液晶屏计算机诞生,但是由于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导致首款被夏普拿下,多余的也不去争执了。

...

一场浩浩荡荡的计算器历史盛宴到这里就差不多就已经到现代计算器,开始走向历史的正轨,谁能想到好像现在随便一个路边作坊都能制作的小小计算机曾经也属于“前沿科技”“风暴中心”呢?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