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上海速冻式降温,“黑科技”保暖用品靠谱吗?是怎样“凭空产热”的?

 

寒潮来袭,上海迎来速冻式降温,气温直接跌到个位数,风雨交加。保暖衣服的销量立刻上升,更有商家表示部分保暖商品“一秒卖出一件”。综观各种保暖衣物,打出“黑科技”旗号的有不少,它们靠谱吗?

新概念都靠谱吗?

在冬季保暖服装市场上,很多贴身内衣标有“自发热”功能,号称服装自身可以发热为人体供暖。那么这种“自发热”功能是真的么?

从调查看,“吸湿发热”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相关面料的工作原理是把身体产生的蒸汽转化为热量。人们穿上相关产品后,皮肤上的水汽开始蒸发,水分子在皮肤和织物之间快速移动,高吸附性人造丝纤维能有效吸附水分子,把水分子运动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同时,面料纤维间的隔热空间有助于保持热量。

不过,含有“远红外纤维”和“石墨烯纤维”的内衣似乎有些神秘。在电商平台,以“远红外保暖内衣”“石墨烯保暖内衣”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很多产品选项。但只有一部分商家能提供自检报告,说明相关产品含有“远红外纤维”或石墨烯。还有些商家面对“如何证明产品含有特定成分”的问题,不置可否。

声称石墨烯发热的保暖产品不可信

神奇的发热纤维

所有种类的自发热纤维,实际上都是借助外力发热的。比如,光能发热纤维靠吸收阳光,反射人体热辐射;电能发热纤维是通电就热;相变纤维则利用物质相变释放或吸收潜热来调节温度。日常服装中最常用的发热机理就是“吸湿发热”。

吸湿发热纤维主要吸收人体发出的水汽,也就是汗液,形成氢键发出热量。常见的纺织纤维都有吸湿发热的能力,但不同品种的发热能力有差别。专门的自发热纤维,化学组成中亲水基团的数量更多,纤维的吸湿性更好,吸湿后发出的热量也更多。

为了提高纤维的吸湿性能,不仅可以给纤维增加亲水基团进行亲水化处理,还可以通过改变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以利于纤维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

自发热服装有“标准”

我国目前没有对吸湿发热内衣采用强制性标准,可以参考行业标准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来评价吸湿发热内衣。该项标准提出了两项关于吸湿发热性能的指标,一是最高升温值大于等于4.0℃,二是30分钟内平均升温值大于等于3.0℃。

此外,达标的内衣,会在商品吊牌上执行标准那一栏里,明确标注符合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标准,购买的时候可供参考。

对于皮肤娇嫩的婴幼儿,则不建议穿着吸湿发热内衣,因为吸湿发热内衣在吸湿-发热-排湿-吸热的循环中往复,容易造成婴幼儿皮肤不适。

电热服装一般使用外置电源,只要不断电,就能持久供热,很适合在严寒户外较长时间作业的人员使用。市售的电热服装,一般采用小充电宝供电,电压小,比较安全。消费者在穿着时主要留意,电热纤维不要弯曲或折叠,导致局部过热烫伤。

搞清结构,没有“最暖”

总体而言,内衣比较薄,保暖性能有限。但内衣与人体的接触时间最长,所以消费者在选购内衣时,应更加注重是否柔软、贴身、不跑风。全棉、羊毛、羊绒等天然纤维或天然大分材料仍旧是比较理想的面料。消费者在选购内衣类产品时,首要考虑的是舒适度;至于保暖性能,可以更关注外衣,“在外衣方面,化纤类面料的优势不小。”

近年来流行的摇粒绒是一种不错的人造面料,“摇粒绒的结构蓬松,质地轻软,保暖效果不错,价格也不高。”

需要注意的是,人造纤维的种类很多,名称各异。如“Dralon(德绒)”“PrimaLoft(P棉)”“Clo+气绒”等,本质都是通过结构优化发挥保暖作用,即便是同样的纤维,也分多个等级,很难说哪一种更保暖。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