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经济“翻红”:装备数万、一车难求
“周末七都岛亲子环岛骑行安排上”“二十人组团轻松夜骑瓯江路,抓紧群里集合”“集体打卡骑行楠溪江绿道”……眼下,越来越多的骑行爱好者开启他们的“追风”之路。
从低碳出行的新风尚,到打开社交圈的新方式,在健身、通勤、社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骑行热”正在不断升温,并带动自行车及周边产品的销售量节节攀升,甚至出现“一车难求”的景象。还有不少自行车资深玩家的骑行装备更高达数万元,城市“骑行热”带火的“自行车经济”正成为消费新亮点。
“骑行热”的背后不仅是健身
今年51岁的市民潘先生家住温州市区三垟湿地公园附近,平时骑自行车42公里,去机场上下班。作为健身达人,周末还会约上一群跑友在三垟湿地西环线绿道、七都绿道跑步,乐此不疲。随着近年来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像潘先生这样的市民,开启了“通勤+健身”的骑行日常。
“我曾经花了7天时间环海南岛骑行800余公里。和几个群友轮流陪同骑行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一种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突破。”自行车发烧友朱先生说。从日常通勤到健身挑战,对于喜爱骑行的人来说,骑行带来的改变不仅是身体机能的提升,还有生活态度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骑车之前,我的社交圈子很小,主要局限于同学和亲友,如今的好朋友大都是骑车认识的,有些还是国内其他城市的。”在温州0577滨江闪电店的负责人吴君县看来,如今的骑行已经从小众运动,发展为人与人之间的休闲社交新方式。
记者在吴君县的朋友圈里看到,除了各款配置的自行车外,他发得最多的便是各个俱乐部骑行活动的合照。其中,一张十多位骑友围绕一对新人拍摄的婚纱照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吴君县介绍,“这对新人是我们俱乐部的成员,结婚之前便经常相约在群里参与骑行活动。我们每个俱乐部里都有百人以上的成员,里面有上班族,有大学生,也有不少中老年人。成立时间短的几年,长的也有十来年了。大家在一起能够相互认识、相互交流,我觉得很有意义。”吴君县表示,在温州,骑行爱好者的队伍一直在不断扩大中。
“周三晚上八点,环奥体中心团骑报名,准时出发,目前已有32人。”温州某骑行群每周都会组织夜骑,最近的集合地点定在了奥体中心轻轨站,十多公里的“轻松骑”也吸引了不少骑行新手加入。群主小梦告诉记者,组织夜骑的初衷是让骑行爱好者有一个互相交流的时间。从2017年建群至今,成员已发展到近300人,每次夜骑人数在20-30人左右。
从低碳出行的新风尚,到打开社交圈的新方式,自行车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出行、通勤工具,而是集纳了多种属性的新载体,由此也催生了一股“骑行热”。
“爆款”自行车需等待半年左右
骑行作为一种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在年轻人之间迅速流行,也带动了自行车及周边产品的销售,让自行车市场“热”了起来,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的景象。在温州,记者走访多家市区自行车销售门店,了解到目前多款热门车型都处于断货状态,并且多数都不接受预订。部分门店自行车销售同比增长了30%-50%,其中以1000元左右的入门款和16000元左右的中高端自行车最畅销。
“你要的这个热门款没有现货,预定了起码要半年,还有些稀缺车款年内也不一定能等到货”,开春以来,温州捷安特望江路专卖店店员巨海霜每天都要接十几个咨询电话,百分之七十的回答都是“没有现货”。工作日中午十二点开始,店里就会迎来络绎不绝的客人,有来试车的,有来修整零件做保养的,也有人来打听附近可骑的路线。两名导购员一人负责向顾客介绍不同类型自行车的特点,另一人则忙着给已经选定产品的顾客调整车辆细节。
“我女儿早就在网上都做好功课了,选什么车型、什么颜色、车轮多大,我只管付钱就行了。”吴女士告诉记者,她来店里打算给上初三的女儿买辆自行车。遗憾的是,吴女士女儿看中网红款单车目前只有中号,小号早在一个月前就缺货了。“这已经是我跑的第三家店了,不是颜色没有就是型号不符。”无奈之下,吴女士表示只能先回去和女儿商量看看要不要换其他款式。
“我手上已经欠了七八辆车了,其中一款入门级碳纤维公路车,官网也已经缺货超过2个月了。”巨海霜告诉记者,近来店内自行车销售持续升温,除了普通型网红单车型号会出现缺货外,售价万元以上的公路自行车也要等。
据温州一品牌自行车专卖店负责人郑先生透露,一般各大自行车生产商每年针对各种车型都会制定一个生产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向上游各个零部件厂家订货,同时将整车分配给下游经销商,疫情好转后,消费者买自行车不但需要排队预订,而且还大量缺货。尤其是现如今各类社交媒体活跃的情况下,一旦部分车型在短时间内爆红网络后,依赖进口的一些热销产品的核心零部件货源就会出现密集性短缺,造成部分热门车型的交货日期拉长,需要几个月到一年不等。
“以前都是缺什么款式,再去订什么款式。现在供货跟不上了,厂家也是不同门店随机分配,分到是什么款式,就卖什么款式。”郑先生说。
市民热衷为自行车装备埋单
与自行车市场“遇热”相对应的消费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加大对自行车“装备”的投入,“一入骑行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正是不少骑友的现实写照。骑行新手古思南告诉记者,买车只是“骑行入坑”的第一步,他近来购入了一辆近四千元的山地车,但在装备的花费上已经超过5000元,其中头盔400多元、码表369元、两套骑行服1240元、专业骑行锁鞋3290元,还有总价值上千元的其他配件。
今年46岁的林女士也是一名骑行爱好者,她告诉记者,在接触骑行的六年多时间里,她花了七八万元陆续配齐了各式骑行装备,包括头盔、骑行服、头巾、码表、踏频器、水壶架、骑行眼镜等。“一开始没必要入手很专业的,可以从初级的逐渐升级。”林女士对记者说,很多骑友在购车时都更倾向于“一步到位”,这些周边产品既能提升骑车的安全性,也能让骑行更舒适。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买的第一台自行车是国产的阿米尼,主要是为了上下班方便。直到参加骑行组织后才开始升级装备,现在骑的公路车价值30000多元。”骑行爱好者朱先生透露,他自2009年参与专业骑行至今已拥有三辆自行车,夜骑或竞速时骑公路车,周边游时骑山地车,还有一辆混合路面车作为备用。
在市区江滨路的一家单车俱乐部内,记者看到店里除了各式外观酷炫的专业骑行车外,还摆放着各类骑行用品,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据店主吴先生介绍,店铺经营品牌有美利达、思帕克、森地客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吴先生说,想要成为“资深骑手”,得从套件到轮组,再到码表车灯以及全身骑行服等多方面的不断升级。其中“老客”通常是连车带各种装备慢慢改装、配齐的,平均一辆自行车的投入在三四万元左右。
吴先生告诉记者,想要让自己的车更进一步,每一克重量的升级都要付出十元乃至百元的代价。例如,一个碳纤维轮组可以比铝合金轻500g,但可能要额外付出数千元的代价。此外,车辆的维修也并不便宜,部分车店清洗自行车一次的价格已经达到200元左右,直逼高端4S店的洗车价格。
当前大家越来越舍得对于自行车及其“装备”的投入,有业内人士直言,一般来说,3000元以下的车子使用体验相差不会特别大,而到了万元以上的整车就可以用来当作一台专业的竞赛用车了。当然如果你的预算更高,适当的任性一些,提升自己的骑行体验,也无可厚非。具体买多少钱的自行车,大家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预算、用车需求等量力而行、理智消费。货比三家再购买,并保存好发票。
对话
温州市自行车发展协会会长陈粲
期待温州发力自行车赛事经济
“骑行热”不仅为引领健康生活方式、激活运动周边消费提供助力,还为自行车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当前,在建设低碳城市、布局自行车道、步行道慢行网络、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等大环境大背景的影响下,温州如何为骑行爱好者营造更好的骑行环境?此外,杭州亚运会开幕在即,自行车比赛作为赛事项目之一,是否将掀起一股新的自行车赛事热?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对话温州市自行车发展协会会长陈粲,让他谈一谈对于“骑行热”的多元化思考。
记者:骑行风潮下,自行车也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为一种运动方式和时尚符号,您认为骑行在今天对人们意味着什么?
陈粲:我认为骑行是种新的生活方式。骑车是一种健康、休闲、解压、享受的过程,自行车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它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我们的交通,现在市区上下班,稍微近一点的还真不如骑一辆自行车方便;还有亚健康和肥胖也是我们社会上碰到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也越来越有健康的意识,经过疫情这一波,更加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而且骑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就是社交,我们业内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可以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骑得很远”,意思就是通过自行车这个载体还能认识到很多朋友。
记者:自行车已成为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重要方式,您觉得温州在进一步提升骑行环境品质、打造自行车友好城市等方面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
陈粲:进一步打造自行车友好城市我觉得还是得从硬件上下功夫,只有骑行的环境变好,参与绿色出行的群体才会越来越多。现在在市区通勤代步经常得和非标电瓶车和汽车抢道不是很友好,还有些道路设计上就没有非机动车道,而且城市里自行车停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以借鉴一些自行车发达国家建设更宽的自行车高速路,设立更多的自行车停放点,让自行车到哪都方便,相信这些问题得到解决自行车环境和氛围会有很大的提升。
随着一座城市自行车专用道、停放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品牌价值、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自行车能为人们出行带来更为安全、舒适的体验,也将为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的力量。
记者:杭州亚运会开幕在即,自行车比赛是赛事项目之一,届时是否将掀起一股新的自行车赛事热?
陈粲:这对于我们整个自行车赛事的氛围营造肯定是有推动作用的。特别是家门口能看到这样专业化、高水准的比赛,无论是对于我们自行车爱好者来说还是专业参赛者来说,都是一次提升眼界的机会。
记者:在“骑行热”和“亚运热”的双重驱动下,温州是否能借力发展一波自行车赛事经济?
陈粲:当然可以。温州的地理环境有山有水有海岛,非常适合自行车这项长距离的运动,加上温州的乡村、非遗、历史、美食等,丰富的本土元素可以成为文体发展的良好支撑。近年来,我们协会助力温州承办了一批国内高端品牌赛事:2016年、2017年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温州站);2018年的时候还运营了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2019年运营了楠溪江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2020-2022年因疫情停赛,今年的赛事也将重新启动。所以,我们是有发展自行车赛事经济的经验和基础。
无论是自行车赛事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希望温州能多多举办高规格的专业赛事,这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建的完善,以及人民文旅生活的丰富都是很大的提升作用。从经济效益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结合自行车赛事的热度,进一步发展赛事经济,通过更多的文体赛事促进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发挥文化体育旅游资源叠加效应,提升温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赛事打造成温州的“新名片”,让更多人认识温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把温州推到国际的舞台上。
【新闻+】
原来家门口这些绿道这么美还能骑行
记者带你打卡五条市区近郊的骑行路线
亚运赛事热带动了骑行热,那么我们市区近郊究竟有哪些道路适合骑行,并有美景相伴呢?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温州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其中不少绿道兼顾漫步和骑行的功能,近日,记者从市区近郊的绿道中筛选了几条颜值高、体验感佳的绿道,进行了一番骑行体验,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赏心悦目,下面跟着我们的足迹一起去打卡吧。
线路一:鹿城区瓯江南岸绿道
瓯江南岸绿道西起鹿城区瓯江大桥,东至蒲州水闸,全长14公里,隶属省级4号线,沿线有帆影广场、卧旗山、郭公山、月光码头、江山会客厅、山体灯光秀,城市阳台等主要景点,与“中国四大名屿”之一——江心屿隔江相望。绿道全程实现“骑行道、健跑道、漫步道”三道融通。沿路各类配套设施齐全,植物种类繁多、层次丰富、季相明显,是温州集防洪、生态、景观、休闲于一体的沿江城市绿道,2017年更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绿道”。
线路二:鹿城区七都环岛绿道
七都环岛绿道位于七都岛,以“健康、生态”为理念,采用自行车骑行道、有氧跑道、步行道多元复合模式设计,总度为14.8km,串联了樟里等6个社区以及九里等4大公园。绿道沿线绿廊绵延宽阔,驿站各具特色,标识设施齐全完备、智能加载,慢行道平均宽度6米以上,出入口百余个。这是融“智慧运动、体育游戏、亲子互动、户外休憩”为一体的“运动+”绿道,也是七都国际未来科技岛“公园绿岛、无界江岸、半城半乡“空间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线路三:海经区瓯江口南堤绿道
瓯江口南堤绿道位于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瓯江口灵昆南岸,起点为灵昆南线标准堤交界处(灵昆大桥),终点至海思水闸,总长6.98公里。南堤绿道以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滨海和湿地景观为依托,打造可行、可赏、可娱的景观大道,是一条多功能的绿色休闲绿道。
线路四:永嘉县瓯江北岸绿道
永嘉县瓯江北岸绿道位于永嘉县瓯北城市新区,总长度为6.8公里,平均宽度42米,沿线景观绿化面积达24万平方米,集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于一体,沿岸建有市政、安全、商业、科普等服务设施以及各类导引信息、警示等标识系统。目前人气较火的一段骑行道路是瓯北客运码头至东瓯大桥这一段沿江堤坝。该绿道坚持充分发挥瓯江北岸山水资源优势,结合北郊森林公园双塔城市公园和瓯江北岸自然湿地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条依山傍水、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生的绿道。
线路五:永嘉县楠溪江绿道
永嘉楠溪江绿道位于永嘉新坊湿地公园至湖西露营基地,总长度为7.84公里,串联了岩枫核心景区的各大景点。该绿道是综合慢行道,沿线设有驿站、公厕、休闲廊亭等构筑物,各类市政、安全、服务、科普等配套设施齐全,引导、信息、警示等标识系统完善,周边植物多样,景观层次感强,是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特色滨水绿道。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