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音也会“生病”!医生教你4步按摩法,给嗓子做个保健
声音是表达喜怒哀乐的一种载体,有的人天生声音“高”、“尖”、“细”,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声音嘶哑,嗓子疲劳、咽干多痰甚至疼痛,还有的人一直被咽炎、声带小结等咽喉疾病所困扰,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别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专家提出了嗓音“特训”操,帮助你永葆嗓音活力!
何为嗓音“特训”操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梁发雅博士介绍道,嗓音“特训”操分为3种,即喉部“按摩”四步法、嗓音“保健操”、发声肌群的“军训”,能缓解及保护发声肌群,有效地防护嗓音病变。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杨海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梁发雅博士
“按摩”四步法
“按摩”四步法全程用时仅需5分钟至10分钟,不受场地限制,随时随地都能“按摩”。“按摩”四步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食指和中指在下巴下面旋转按摩,按摩时要稍微用力,感受到下巴下面微痛即可;
第二步,拇指和食指在下巴下面两边的内侧肌肉,从前往后地按摩;
第三步,拇指和食指旋转按摩颊舌间隙,拇指和食指在脖子两边内侧中间处稍微往内按,找到舌骨后往下摸,摸到舌骨下凹陷,这就是颊舌间隙,拇指和食指从后面稍软的位置往前面按摩;
第四步,拇指和食指上下来回按摩脖子两边内侧肌肉。
嗓音“保健操”
嗓音“保健操”主要是用来拉伸发声肌群,帮助发声肌群缓解疲劳。“嗓音保健操”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拉伸口腔、软腭、嘴唇、舌体。
口腔拉伸操:口腔的拉伸动作包括抬头张嘴、横向张嘴、半打哈气。把头固定后张嘴即为抬头张嘴;嘴唇往前作“o”,随后往两边作“e”,整个过程中嘴唇不发声,即为横向张嘴;半打哈欠,即是把嘴张开维持5秒。
软腭拉伸操:在做口腔拉伸操半打哈欠的同时做吸气动作,即是升降软腭,这是较好的拉伸软腭的方法。
嘴唇拉伸操:拉伸动作包括咧唇、撇唇、绕唇,即撅起嘴唇,做上、下、左、右、绕圈的动作。
舌体拉伸操:舌体灵巧,有多种拉伸动作供选择,分别有舌尖钩卷、舌尖伸缩、舌尖绕唇、舌尖顶颊、舌体翻转。舌尖钩卷,先把舌头缩回去,感觉舌头中间“被拉直了”,再快速往前、往下伸,此时感觉舌头后面有紧绷感;舌尖伸缩,先把舌头卷回去,再快速把舌尖顶到下牙齿;舌尖绕唇,在嘴唇和牙齿之间做绕圈的动作;舌尖顶颊,食指放在两颊,舌尖用力“顶”手指。
发声肌群的“军训”
人们日常锻炼身体,获得良好的身体机能。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发声肌群的“军训”,提高发声及其嗓音的坚固性、耐用性、稳定性。“发声肌群军训”可分三部分,一是呼吸肌的耐力及爆发力训练;二是喉外肌群的耐力训练;三是发声肌群的协调训练。
呼吸肌的耐力及爆发力训练:最好在床上进行,放松状态下训练效果最佳。第一点是做腹式呼吸,吸气,感受小腹“凸”起来,呼气,感受到小腹“凹”下去。第二点是吸气,感受到小腹“凸”起来后发“si”音,这可提高发声耐力。第三点是“狗喘气”,这可提高换气效率。
喉外肌群的耐力训练:主要是运用舌骨交叉固定对抗牵拉法,拇指和食指找到舌骨后,分别按在黑色点(蓝色点),用力吞咽,注意此时不要吞下去,而是维持这个动作,反复几次后可起到拉伸肌肉、增加肌肉力量的作用。
发声肌群的协调训练:如音阶发声贯通练习;朗诵、吟诵、绕口令呼吸发声练习;歌唱发声训练等。
梁发雅博士谈到,均衡饮食、充分的水分摄入、控制鼻部、咽部、喉部、消化系统相关疾病也是“永葆嗓音青春”的方法。
针对嗓音“特训”操,杨海弟提到,嗓音保健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一蹴而就的保健方法并不可行,每日应抽出合适的时间完成嗓音保健——“喉部按摩四步法”、“嗓音保健操”、“发声肌群的军训”!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耳、鼻、喉之间是息息相关的,例如耳和鼻的关系,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等长期的鼻咽部堵塞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小儿分泌性中耳炎,造成小儿听力下降。例如耳和嗓音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听不到、听不清别人的话语,他的大脑会形成一种“错觉”,先入为主地认为别人也听不到、听不清,因此,往往这种人在跟别人交谈时,会不自觉的大声说话,长期过度用声,会导致声带疲劳、受损,甚至会引发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良性病变。因此,要学会利用合适的方式保护发声器官及其肌群,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好声音”。(通讯员:刘文琴、高敏倩、林伟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0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