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自主睡眠训练?别再虐待婴儿了,5个道具3个方式,让宝宝安心睡觉

 

经常会有妈妈们跟我诉苦: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好好睡觉,为什么非要抱着睡,为什么一放就醒?

宝宝哄睡确实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尽管在孕期看了大量的育儿喂养知识,但真的实践起来的时候才发现娃从不按套路出牌,那些理论最后都被抛在了脑后。

在6个月内,女儿每晚都是在吃奶和抱着入睡的,我的睡眠被女儿分裂成碎片,没睡过一个超过6小时的连续觉,那段时间走路都是飘的。

对于如何让宝宝入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

  • 一种说:不能奶睡也不能抱睡,睡觉应是本能,哭的累了自然就睡了,不能惯。

这种原先被追捧能培养绝对乖孩子的“哭声免疫法”后来被发现弊端太多,会极大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经被大多数妈妈所废弃,但依旧会有很多人图轻松,还在这条路上执迷不悟。

  • 一种说:让宝宝单独睡在小床,哭的时候及时安慰,一段时间后就能学会独立睡觉了。

确实有很多育儿书上会讲到这个办法,我尝试了一下,发现现实跟理想差的实在太大,或者确切的说女儿跟别人家的孩子差的太多。

让女儿单独睡在一个四边都是围栏的小床上,别说她从躺进去那会就开始哭,就算半夜醒来如果不抱都能哭到喘不过气来,而且经历了近一个星期情况丝毫没有好转,而我半夜还要经历起床—抱娃—喂奶—哄睡—放进小床—等待确认她已睡着—回到自己床上,如果还未到吃奶时间又醒,我又要爬起来去安抚,我承认我真的扛不住了,什么单独睡眠训练的,见鬼去吧。

虽然女儿是个睡眠困难户,但并不代表所有孩子如此,我一姐妹,老大跟女儿一样是个非常难伺候的主,但老二简直就是天使下凡,能自己玩,自己睡,属于那种饿了才知道自己有妈的那种,把她都给整懵了,毕竟已经做好再经历带老大的那段黑暗时刻的。

  • 一种说:夜间用奶粉代替,母乳白天再喂,这样可以让妈妈睡个好觉。

在月子期间,面对这么折腾人的女儿,我妈为了让我睡个好觉也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也同意了,但事实并不美好。

其一、如果夜间奶粉,那么说明夜间不挤奶也不哺乳,根据母乳的按需分泌规律,夜间不分泌,白天也不可能突然分泌很多,母乳只会越来越少,越不哺乳分泌越少,分泌越少哺乳次数越少,这对于想要母乳喂养的妈妈来说就是恶性循环

其二、如果母乳很多,夜间就算不喂奶也要挤出来,要不然涨的跟石头一样不仅自己睡不好,而且急性乳腺炎分分钟找上门,这样的话还不如夜间也直接喂奶。

  • 一种说:要奶睡就奶睡,要抱睡就抱睡,只要能睡着就行。

在经历了以上各种方法都不成功后,我就决定偷懒了,毕竟终极目标是让她睡,为什么还要纠结过程呢,一顿自我安慰后就放开了。

她爸经常打趣我说,娃还在怀里蠕动,我的哈喇子都已经流下来了,不过管他呢,自己的娃自己做主。

0—6个月宝宝奶睡和抱睡的前世今生

当我决定尊崇娃的本能和我偷懒的本性时,我妈第一个就反对了

  • 现在你看娃还小,抱着还不累,要是养成习惯到时候长大了,不抱都不行,太累了;
  • 这么小就开始什么都由着孩子,以后总有一天会被你宠坏!
  • 这种习惯不好,专家们都不建议,你个读书人怎么还不听。

虽然当时的我确实看过很多育儿书,也尝试了所有能让娃和我都能轻松的办法,但在一一试过之后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我找到了一种最适合我们的喂养方式,就是狠狠宠她。

在儿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婴儿出生后的4—5个月的时间称作“母婴共生期”,是比喻婴儿和母亲仿佛就是一体的,婴儿绝对依赖母亲,母亲的世界也仿佛只有婴儿,无条件地满足婴儿。

所以母亲才会本能地“一哭就抱”,这不仅不会宠坏婴儿,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婴儿的安全感,和对妈妈的信任感。

越小月龄的宝宝越需要抱着才能入睡,这并不是他们矫情,而是真的需要,毕竟在宝宝刚出生的这段时间里,能给他带来最大安全感的就是最熟悉的妈妈的怀抱,这是一种本能的满足生理的需求。

  • 宝宝生命最早期的形成直到出生都是在四周封闭的子宫内,这种被包围的感觉从出生起就被打破,所以他们需要时间过渡而不是一下子给扔在一边进行单独睡眠训练;
  •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是时刻徜徉在恒温的子宫内,而且随着妈妈的行为动作轻轻晃荡,所以轻轻摇晃对他们有更好的安抚作用;
  • 在胎儿时期,宝宝是听着妈妈的心跳、血液流动声和妈妈的对话声入睡和醒来的,这些都是安全的信号,抱睡时趴在妈妈的胸前听着心跳声、妈妈的说话声和呼吸起伏,就像回到那安稳的胎儿时期,更容易让宝宝安稳平静。

如何让宝宝更好入睡

在《儿科睡眠临床指南:睡眠问题的诊断和管理》一书里有“睡眠道具”这样一个概念。

睡眠道具(sleep prop)是指在入睡过程(可以是入睡准备期,也可以是睡眠潜伏期)中某一时间点给予,并持续到睡着的各种外界帮助,比如安抚奶嘴、安抚吻、抱睡、喂奶等。

根据该书提到的睡眠道具形式,睡眠道具分为五大类,可根据最适合宝宝的方式选其一或多种同时进行:

一、以吮吸为主的

比如奶睡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吮吸为主帮助入眠的睡眠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安抚奶嘴,手指,也有宝宝会啃脚趾、玩具什么的,只要吮吸的物品是干净卫生对宝宝没有特别危害的,都可以尝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打扰宝宝睡眠的情况下将吮吸物拿开,避免养成过度依赖的坏习惯。

二、以运动为主的

其中抱睡就是之一,很多家长都发现我们抱孩子时都会习惯性进行摇晃,其实轻轻的摇晃会让宝宝回到安稳的胎儿时期如同置身羊水中一样,特别有安全感,但值得注意的时小月龄宝宝最好横着抱,竖抱时一定要支撑好脖子。

除了抱睡,摇摇床、推车、行驶的汽车、摇椅等环境下,宝宝都会特别容易入睡。

三、以接触为主的

抱睡时,就是宝宝与妈妈零接触时带来安全感最好的方式,当妈妈将宝宝放置在小床上时,抚摸、轻拍、宝宝摸neinei入睡、拉着妈妈的手、抱着安抚玩具等,都是通过触摸来建立安稳的入睡环境的。

四、以环境为主的

固定的床和被子、带娃入睡的人、摇篮曲、睡眠仪式可以让宝宝寻得一定的睡眠规律,同样白噪音或安静不嘈杂的环境也能让宝宝更快入睡。

五、组合出现的

宝宝的睡眠鲜少有满足一样条件就马上入睡的,相反,绝大多数的宝宝都要同时满足2个甚至更多的道具才肯安然入睡,这并不奇怪。

当然,睡眠道具的形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宝宝睡眠情景的变化,家长的主动引导,宝宝自身的特性,比如更换了新被套,被陌生人(除妈妈之外的其他人)带了一天之后,外出游玩见到新事物,看了其他宝宝入睡模式后,宝宝就可能会改变原有的睡眠道具,形成新的睡眠道具。

我们并不用害怕这样宝宝是不是又不能好好睡了,只需要观察到孩子的不同变化,相信孩子有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的同时,主动做出合理调整即可。

不断进行脱离奶睡和抱睡的尝试

其实在0—6个月安心让娃奶睡和抱睡的过程中,同时我也在不停让娃进行脱离奶睡和抱睡的尝试,我不可能抱着女儿睡一整夜,否则我的胳膊早就没了,我也不可能让女儿含着neinei睡一整夜,我无法保持一个姿势坚持一整夜。

在放肆尊崇娃的天性时,我们也不能放弃培养宝宝独自睡眠的能力。

一、及时放下入睡的宝宝

婴儿的睡眠周期长度跟成人不同,婴儿是60分钟,而成人是90分钟左右。婴儿从想睡觉到正式入睡后,需要经过20—30分钟后才会进入深度睡眠,而在一个睡眠周期60分钟之后又会新的一个浅睡眠到深睡眠的轮回。

在浅睡眠期间,宝宝极易受到外界干扰,轻者会显示嘟囔吮吸、哼哼唧唧、轻微翻身等动作,而重者会直接惊醒或闭眼张嘴就哭。

当宝宝在进入深度睡眠之后,家长就可以尝试将宝宝轻轻放在床上,而在浅睡眠时期,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不同表现进行先观察,后轻拍、耳语、抚摸或抱起再进行新的哄睡轮回,按需安抚是一个需要家长慢慢摸索的过程,只有对应相应的安抚方式才能尽早养成宝宝好眠而不被打扰的睡眠习惯。

月龄越小的宝宝,浅睡眠时间越长,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浅睡眠时间高达50%,而到3—4个月时,睡眠模式会趋向于成人转变,6个月时,就会如同成人一般,持续睡眠时间能长达6小时而不需要进食无需过多安抚。

二、创建固定的睡眠仪式

固定的睡眠仪式就是帮助孩子形成“睡眠联想”,是将某些特定的条件或情况与入睡这一行为建立起固定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

当宝宝不再满足于奶睡和抱睡之后,就要让宝宝慢慢调整新的睡眠模式,知道发生哪些行为的时候就该睡觉了,比如关房门—吃奶—看绘本—听歌—熄灯—晚安吻—盖被子—睡觉

每天重复固定的睡眠仪式,能让宝宝心中有一种规则感,心里更有数。

三、给予更多有效情感回馈

有一篇“睡前亲子互动、母亲对孩子的有效情感回馈与睡眠状况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发现:比起睡前得到母亲有效情感回馈少的孩子,那些在睡前得到更多母亲有效情感回馈的孩子,在入睡时的干扰更少,夜间睡眠中断的情况也更少,这一点在小月龄孩子身上尤为显著。

所以,越小的宝宝越需要宠,这时候的他们无需要规则,只需要无尽的安全感和被信任感,试想一下将你独自丢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你还能安心入睡吗?

轻语、轻拍、满足奶睡、抱睡等的生理需求,这不仅不会宠坏他们,反而会让他们更安定,对于他们的睡眠、甚至将来的亲子关系和心理健康也会有着极大的积极正面的作用。

对于家有0—6个月宝宝的家长来说,别在睡眠方式上纠结了,只要宝宝能安睡,自己也休息的好,这就是最好的方式,带宝宝已经很苦了,别再为难自己,更别违背宝宝的天性,为难宝宝。

——我是小皮育儿经,育婴师一枚,职场妈妈,带娃码字

——多平台优质原创作者,会点孕产,懂点育儿,更专注教育

——孕育、带娃是当妈一生的事业,关注我,一起更轻松带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10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