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男人裤衩越花哨,经济形势越好?

 

内裤老晾不干的壹读君 | 吴荻

你听说了吗? 男士内裤可以衡量社会的经济形势。

这不是什么东方神话,而是真实存在的经济学话题。最近,某电商大数据研究院提供了一份近三年(2016-2018年)辽宁男士内裤销量数据,全方位关注辽宁男士身上的那一块兜裆布,还重点透视了一把辽宁经济形势。

据专家分析,辽宁男士内裤销量上涨,说明男士可支配收入增多,从而证明辽宁省经济回暖。专家还说了,男士内裤的颜色、图案、质地等细节都能精准的剖析出男性的生活状态,所以从饼状图看,多色的内裤占30%,体现辽宁男性的整体开朗活泼的生活状态,对生活的热情状态,从而感受辽宁经济正逐步从冷冬中回暖的经济发展势头。

图源沈阳网

图源沈阳网

还有这种操作?!

“男士内裤效应”你逗我呢?

看似不起眼的裤衩子,居然能够做衡量社会经济形势的晴雨表。这个 “内裤效应”究竟是何方神圣?

其实,“内裤效应”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提出来的,它的含义是指内裤销量下降,意味着经济形势不好,男人不得不节省消费开支,甚至不再购入新的内裤;同时经济不景气导致离婚率攀升,男人不再注重形象,也就不需要买什么新内裤。反之,男人有相当的收入可以挥霍,内裤的销量自然大增。

男士内裤 图:图虫

格林斯·潘的理论曾经在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得到应验,当时社会经济险恶,而根据国际信息咨询公司Mintel的研究显示,当年美国男士内裤的销量确实下降了2.3%,于是这个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逐渐成为一种所谓经济学指数。

回到国内,辽宁内裤销量和本省GDP确实存在一种“暧昧不明”的微妙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辽宁全省地区GDP是23942亿元,比上年增长4.2%,与此相对,某电商数据显示2017年辽宁男士内裤销量同比2016年增长42%。乍看上去,好像也没毛病。

这个“经济学”到底哪里不靠谱?

格林斯·潘通过人的行为来预测经济的形势,乍一听挺合情合理的。但细想之下,如果看内裤就有用的话,还要国家统计局干嘛?

无论如何,这个所谓的“内裤效应”还是疑点重重。让我们来掰扯一下。

首先,“内裤经济学”的内部构造十分模糊,经不起推敲和深究。譬如这个经济学的适用范围是多大,“经济形势”指的具体是一个国家?一个省份?还是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小区?这些语焉不详的地方,跟理论的提出过程不无关系。据相关报道,这个所谓指数是由格林斯·潘的朋友披露给媒体的,而这也只是他本人观察经济形势的一个角度,或者说,一种非常辅助性和佐证性的手段。换言之,这个所谓“经济学”没有通过经济学家的调查和研究,只是格林斯·潘的一个个人爱好,不能登上经济学的正殿。

图:图虫

其次,回到辽宁省男士内裤这件事上,这份数据由京东研究院提供,单个电商平台的数据样本能否代表市场整体状况,这个论证过程是需要质疑的。众所周知,对于广大辽宁男士来讲,他们可以选择购买内裤的平台还有很多,这意味着相当大一部分的消费数据是没有被纳入考虑范围的,而部分并不能表征整体。

最后一点,也是笔者非常费解的一点,辽宁经济在2016年曾出现过一个拐点,即2016年GDP在2015年基础上大幅跳水。如果有2016年辽宁男士内裤销量下滑的数据,应该更能证明内裤销量和GDP之间的关系。但遗憾的是,数据披露方并没有提供线索,我们也就无从知晓。

骚气满满的男士内裤 图:图虫

这些经济学我能玩一百年!

除了鬼鬼祟祟的“内裤经济学”,经济分析上还有各种奇怪的“经济学”。譬如“裙摆经济学”、“口红经济学”、“服务员美貌经济学”和“面包酸奶经济学”等等。

“裙摆经济学”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经济学指数,由美国人乔治·泰勒提出,它是指女性裙摆的长度和股市盛衰成反比,即裙子越短经济形势越好。一些学者对此的解释非常具有说服力——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女性迫于生存压力而丧失装扮心情,于是穿长裙;相反,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女性就爱穿性感短裙。这个理论还有个更加通俗的名字,叫做“牛市与裸露的大腿”。

图:图虫

然而,经历过“内裤效应”的我们哪有那么容易被蒙骗?

明眼人很容易发现“裙摆指数”的致命弱点。其实裙子的流行趋势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同城市的人们可能因为温差、环境选择不同长度的裙摆,每个女性偏好的款式不同,到底该以哪个女性裙摆为衡量,也莫衷一是。

譬如在今年10月份的芭莎慈善夜,女星们在红毯上争奇斗艳,极尽妍态,更重要的是,裙摆有长有短,这究竟能说明什么问题?再或者你可以想象一个当代神话故事,最近某司股价大跌,原因竟然是公司女员工又穿长裙、又涂抹口红、又穿高跟鞋,这难道不是相当魔幻吗?

早有行内人看不顺眼这种“经济学”了。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经济学院的菲利普•汉斯教授曾一针见血地说:“相信裙摆能预测经济,这和伊朗的神职人员相信女性衣着暴露会导致地震一样荒谬。”他研究了权威的法国时尚杂志《L’OFFICIEL》,统计出从1921年到2009年裙子长短的流行趋势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的相关性很差,这表明经济衰退和较长的裙子之间根本没有必然关联。

不就是经济学效应,谁不会玩?

这些五花八门的经济学效应,看起来唬人,其实你根本是被“经济学”和“效应”这这两个词的障眼法给唬住了。

首先,经济学严格来说,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是一门系统严谨的社会科学。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章和畅销书,打着经济学的幌子,提出形形色色的发现,其实根本没有用经济学方法去认真求证,只是一种诉诸市场的包装手段。如果用真正经济学的方法去研究“内裤经济”,那么至少我们应该认真地建模和分析数据,需要更完备地搭建理论框架。否则这种所谓的经济学,只是披着学科皮囊的社会民科罢了。

其次,“效应”这个词使用范围极广,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并不一定指严格的科学定理、定律中的因果关系。譬如温室效应、蝴蝶效应等等。“内裤效应”通过经济活动中的个人行为,去窥探经济背后的逻辑,在一定层面上说是有迹可循的,但这只能说明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极其微弱),因果关系是并不存在的。

掌握了这两个要素后,你完全可以发明出很多自己的经济学,比如手纸经济学——手纸销量减少,同样代表经济形势不好,本来一次要用三格的你,现在抖抖索索只用一格卫生纸,侧面佐证了中国经济形势的落后。奶茶指数——奶茶销量和经济形势呈反比,因为经济形势衰败的社会里人们心情往往低落,需要摄入糖分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因此导致了奶茶销量提升。当然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奶茶指数的解释是截然相反的。

这样的经济学,我一天能发明一公斤。

信这个不如信壹读君。读完这篇文章的你,由于知识量的增加,获得加薪的概率增加30%。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15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