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严查“漂白山药”,守护食品安全

 

3月2日,一名商户向记者展示漂白后的山药。这些山药都经过次氯酸钠稀释溶液浸泡后,变得白嫩光鲜,商户称这样的山药更受顾客喜欢,且售价也更高。新京报调查组 摄

用84消毒液“漂白山药”,你听说过吗?近日,新京报3·15调查揭露出的“山药易容术”乱象,引发社会关注。

原本黄褐色的山药,经过稀释的次氯酸钠漂白后,就亮出了白色,再经水冲洗,白嫩如藕节。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其对人体具有腐蚀性和致敏性。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次氯酸钠并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据新京报报道,这是当下保定市蠡县一些山药加工厂的主要业务。据估算,保定市每天发往全国各地的2000吨山药中,至少有一半都是经过漂白的。这些品相更好的山药,大都进了北京等地的一些批发市场,继而进入千家万户。

记者调查掀开了罩在山药上的黑产业链,以农产品深加工为诱引,以一些农贸市场、小型超市对接为贯穿,以消费者偏好为依托,黄褐色山药变身为“漂白山药”,如此魔法般的变化让人惊诧。

然而,用84消毒液“漂白山药”的危害性不容小觑。

一者,早在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食品添加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等33种产品监管工作的公告》,就明确禁止将次氯酸钠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二者,经过漂白的山药“散发出刺鼻的异味”,虽然次氯酸钠挥发快,但是这种连加工人员都不吃的“漂白山药”,即便危害性到底几何还尚未明确,消费者如果得知真相,恐怕也难以入口。

“漂白山药”折射出的,是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篱笆的仍需扎紧,也是消费者购买偏好存在的一些误区。

2月26日,一名加工厂的工人向记者展示山药漂白的效果,深褐色的是原色的山药,浅色山药是在药池里泡了半小时之后的效果。新京报调查组 摄

就此类乱象而言,商家无视次氯酸钠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安全风险,只求卖得好,哪管次生危害,无疑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影响食品安全,也违背了企业伦理。

也应该看到,“漂白山药”之所以畅行无阻并形成产业链,也表明监管仍需补位。

在生产端,有关方面本该反应更灵敏,而在落地端,同样也存在着“宽”与“松”的问题。

报道中的一个细节耐人寻味:一位山药批发商户反映,今年春节前曾有一批“漂白山药”因检验不合格被市场严禁入内,然而这批山药拉到市场外晾了两天,又回到了市场销售。

其中有两个疑点:一是为什么只是偶尔检验却不是常态化检验?二是“晾两天再卖”,也表明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可操作的标准。

2月25日,保定市清苑区一家水洗加工厂内,工人正使用吊机将一筐山药移入药水池,浸泡前能看到山药的颜色仍然较深。新京报调查组 摄

此外,某些消费偏好显然也需要纠偏。这也是当下农产品面临的普遍困境。大家都喜欢漂亮的外观,至于这份亮丽是如何来的,鲜少关心。

透过诸多案例,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很多食品的安全风险都来自于品相、卖相、外观,从苏丹红到“漂白山药”,均是这样。这也提醒我们,既要强化监管手段跟进市场变化,也要转变消费观念,多一些健康、生态、真材实料的认知,倒逼市场做出反应。

最新消息是,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其官微对此事作出了回应,称已成立多部门和相关县组成的联合调查处置组,将对重点区域进行核查。这份回应无疑来得很及时,期待当地用严肃处置来回应舆论关切,其他地方也“他人亡羊,自己补牢”,强化对此类食品安全问题的针对性监管。

无论如何,该给“漂白的山药”消消毒了。

□任君(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吴兴发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2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