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园:故宫珍宝的珍藏地,溥仪最看重它的什么?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皇帝年仅5岁,在隆裕太后的监护下,正式宣布退位,至此,中国的封建社会完结。然而这件事却留下了一个尾巴:当时的北洋政府要求溥仪退位,是经谈判而成者,政府批准了《清室优待条件》,这个条件同意皇帝溥仪及其皇室人员继续住在紫禁城北部的后庭,同时继续使用宣统年号,以此来表明皇帝仍然在位。
静园正门
因此,清朝的小朝廷跟民国政府有一段并存期,这个期间结束于1924年11月5日,就在这天的下午四点,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清逊帝溥仪及其后妃赶出了皇宫,他命人开来五辆车停在了神武门,而后下令将溥仪等人请上车,将这些人拉到了醇亲王府,至此,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小尾巴被割掉了。
拦门收费
1924年9月上旬,冯玉祥跟孙岳、胡景翼达成秘密协定,他们准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曹锟和吴佩孚把持的政权。其实,早在两年前,冯玉祥原本驻守在河南,正是曹锟任命冯玉祥为陆军巡部使兼第十一师师长,同时让他的部队移驻北京的南苑。冯玉祥手下的部队当时5个旅和13个步兵团合计有3万多人,这5个旅长和13个团长被时人称为“五虎上将”和“十三太保”。十三太保中较为有名者则是韩复渠,他是第22混成旅13团的团长。
介绍牌
韩复渠在南苑练兵期间,努力而刻苦,为此受到了冯玉祥的赏识,到了1924年10月21日的半夜,冯玉祥命第22混成旅旅长鹿钟麟秘密向北京城开进,而韩复渠的第43团为先锋,那时的北京城每到夜晚都会关闭城门,而唯有安定门不关,这是因为安定门为北京的货物运输渠道,每到夜晚都有许多的驴车、马车等向城内运送物资,故而此门夜晚不关闭。而冯玉祥的第22旅正是借这个机会进入了城内。
院中情形
当晚午夜时分,第22旅控制了北京大多数要害部门,凌晨三点部队包围了曹锟的总统府,将其软禁在中南海延庆楼。10月23日,冯玉祥发表漾电,呼吁停战主和,而后宣布成立国民军,拥戴段其瑞为国民军大元帅。11月1日,北洋政府颜惠庆内阁集体辞职,2日,冯玉祥推举黄郛成立新内阁,同时黄摄行大总统职权,曹锟被免大总统之职,这就是著名的北京事变。
焕然一新
冯玉祥虽然扶植起了段其瑞政府,然他却担心段不能彻底革命,而跟满清小朝廷有结合,他决定清除掉这个隐患,于是他命黄郛内阁连夜举行临时会议,修改《清室优待条例》,会议决定将清逊帝溥仪驱逐出宫,同时委派已任北京卫戍司令鹿钟麟去执行这个任务。于是鹿派韩复渠先解除了故宫周转的警戒,国民军以统一军权为理由,把清宫和景山内的禁卫军1200多人缴械,而后将其调往北苑,而后陆进入宫中宣读决议,让溥仪等人立即出宫。
老树
清廷对此无丝毫准备,于是提出来要先进行整装方能撤出,他们首先提出了要给三个月的时间,而后降为一个月,再降为十天,最后说到三天,鹿钟麟也不答应。鹿坚持让小朝廷当天撤出故宫,而后在鹿的威逼之下,溥仪在下午三点带着后妃离开了皇宫,而他离开之时,几乎没有带走任何的用具。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其实在此之前,溥仪已经意识到这样的日子过不长,他觉得要为日后的生活,或者叫东山再起留一些后手。但是故宫这宏大的建筑他不可能搬运得走,于是溥仪就打起了宫内所藏珍宝的主意。按理来说,皇帝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国与家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线,宫内所藏的珍宝也都属于皇帝的私人物品,更何况民国政府给他签署过优待条件,溥仪仍然是皇帝的身份,但随着年纪的渐渐长大,溥仪也明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种相安无事的格局说不定哪天就会化为虚无。
当年善本就藏在这座楼内
虽然溥仪是皇帝,但想把宫内的珍宝全部带出去,显然也有着逻辑上的悖论,他虽然还是皇帝,但他的权限只限于故宫内的一个部分,宫外则是民国的天,若他把宫内的珍宝带出宫,也就等于进入了民国的地界,从法律角度讲,这恐怕是个问题。于是乎,溥仪想出了一个特殊的办法,那就是以皇帝之名,行使皇帝的赏赐之权。
窗户的整修方式
而具体实施办法,也很巧妙,这个办法记载于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
溥杰比我小一岁,对外面的社会知识比我丰富,最重要的是,他能在外面活动,只要借口进宫,就可以骗过家里了。我们行动的第一步是筹措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的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溥杰每天下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为那时正值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我就从他们选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我记得的……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原稿……古版书籍方面,乾清宫东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书的珍本,都被我们盗运走了。运出的总数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画,两百多种挂轴和册页,两百种上下的宋版书。
今日的功用
这个办法的确够巧妙,他将故宫内的珍宝每天赏赐给溥杰,而溥杰正在上学,宫内又没有学校,所以溥杰每天要出宫去上学,这正是将珍宝带出宫的最便捷条件,于是溥仪天天赏赐溥杰,而溥杰每天带着一个大包袱出去,不间断的干了大半年。对于溥仪的这个说法,溥杰在《溥杰自传》中也同样有记载:“我每天上午进宫伴读,下午回家就带走一包东西,名义是皇上赏给我的。字画、古籍,什么珍奇的都有,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多,一共拿出书画精品两千多件,里面有手卷两百多件,卷轴和册页两百多年。”
实物与展板介绍
其实参与这件运宝活动之人不止是溥杰一位,另外还有溥佳,溥佳是载涛的儿子,而载涛是溥仪的七叔,这样论起来,溥佳是溥仪的堂弟,他当时在宫内的任务是做溥仪的英文伴读,也正因为如此,他可以自由的在宫里宫外行走,于是溥仪也溥佳的这个便利,让他帮助向宫外运送珍宝。溥佳在《溥仪出宫的前前后后》中说道:“从1922年起,我们就秘密地把宫内所收藏的古版书籍(大部分是宋版)和历朝名人字画(大部分是手卷),分批盗运出宫。这批书籍、字画为数很多,由宫内运出时也费了相当的周折。
左侧正厅入口
因为宫内各宫所存的物品,都由各宫太监负责保管,如果溥仪要把某宫的物品赏人,不但在某宫的帐簿上要记载清楚,还需拿到司房载明某种物品常给某人,然后再开一条子,才能把物品携带出宫。当时,我们想了一个自以为非常巧妙的办法,就是把这大批的古物以赏赐溥杰为名,有时也以赏给我为名,利用我和溥杰每天下学出宫的机会,一批一批地带出宫去。”
王振良向我讲述着溥仪当年在这里接待过太多重要人物
看来溥仪果真有先见之明,他能在被赶出宫的大半年前就向宫外运送珍宝,可惜他的这个觉悟在实现上有些晚,其仅运出了半年的时间,每天一大包袱,其实也带不走多少东西,如果他能早两年下手,说不定他会把宫内的珍宝拿个干干净净。对他的这种行为,大多数记载的文献,都是称之为“盗运”,其实从属性而言,按照民国政府给出的优待条件,这些物品本来就属于溥仪,所以谈不上“盗”字。如果当时民国政府已经明文没收了故宫的这些珍宝,那属性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内,溥仪到底带走了多少珍宝,其实溥仪都记载在《赏溥杰单》中。溥仪被驱逐出宫后,政府组织了清室善后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在清点清宫遗物时,发现了《赏溥杰单》及溥杰的《收到单》,此前还有毓庆宫发现了《诸位大人借去书籍字画玩物等糙帐》,由此可知,宫内珍宝的流失不仅仅是溥仪的赏赐,同时还有很多大臣以借看的名义,带走了很多珍宝。
门厅
对于发现的这些帐目,故宫博物院编辑成了一本《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该书前所附按语讲到了这四份目录的来由:“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九日,点查毓庆宫,至余字九六四号分号五十四时,发现题名《诸位大人借去书籍字画玩物等糙帐》一册,内有‘宣统庚申年三月记’等字样,当时颇讶其可随意借取。继又于是年七月三十一日,点查养心殿,至吕字五二四号,更发现《赏溥杰单》一束,又《收到单》一束。二者大体符合。内计宋、元、明版书籍二百余种,唐、宋、元、明、清五朝字画一千余件,皆属琳琅秘籍,缥缃精品。《天禄琳琅》所载,《宝籍三编》所收,择其精华,大都移运宫外,国宝散失,至堪痛惜!”
小会客室
通过本书的名称即可得知,在那个时代,人们依然认为古籍善本的价值要高于字画,所以无论从溥仪的自述,还是溥杰的回忆,他们在叙述的时候,都把书籍排在字画之前,而今这种价值观已经少有人尊奉,字画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古籍,比如谈到故宫珍宝的流失,大多数人津津乐道者,乃是其中有着唐阎立本的《步辇图》、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徽宗的《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等。
大餐厅
然而,当年溥仪赏赐溥杰之时,首先的着眼点乃是古籍善本,向斯先生在《故宫国宝流传宫外纪实》一书中,其中一节的题目即是“溥仪首重皇宫秘籍”,其在该章节中说道:“盗运活动之初的几天,从七月十三日到二十日,差不多天天盗运,选最好的宋本拿。”而其第一天赏赐给溥杰的珍宝,全部都是古籍善本,向斯在其专著中记录下了这些书的名称:“第一天,溥仪赏赐10部13套,全是最为珍贵的宋版:御题《尚书详节》《毛诗》《韵语阳秋》《玉台新咏》《卢户部诗集》《纂图互注南华真经》《和靖先生文集》《帝学》《孙可之文集》各一套,《五经》1匣4套。”
小餐厅
溥仪从宫内运出善本的数量,按其自己的说法,为“两百种上下的宋版书”,而向斯在其专著中给出了这样的数据:“这次盗运出宫的210部古书中,宋版书占199部,元版10部,明抄1部。100部宋版书中,比较著名的有清高宗御题宋版5部:《尚书详节》《三礼图》《易传》《唐陆宣公集》《班马字类》;仿宋版1部:《周易王注》;宋抄本1部:《谢谔孝史》;影宋抄本8部:《唐史论断》《琴史》《坡门酬唱》《孟子》《春秋繁露》《唐开元礼》《春秋张氏集注》《易小传》;翻宋版10部:《群经音辨》《文章正宗》《说文解字》《文选类林》《吕氏家塾读诗记》《广韵》(3套)《史记》《玉台新咏》《巾箱本九经》《玉篇》。”
在这个角落终于看到了几本线装书
其实,溥仪运出的这些书,并非是199部宋版,因为这些书我有不少都看见原物,其中有些书乃是明版甚至是清刻本而冒充宋版者,还有一些是影抄之本,以及翻刻宋版等,真正的宋本书没有那么大的数量。且不管这些书的真伪,当年的宫藏之物,尤其是天禄琳琅所藏善本,也正因其流散,而成为了此后藏书家极力追逐的尤物。对于这些善本都分散到了哪里,刘蔷博士在其专著《天禄琳琅研究》一书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看一看这部专著。
修复后的楼梯
溥杰等人从宫中运出的珍宝,当时藏在了醇亲王府内,而后觉得藏在这里还是不安全,于是他们决定将此运到天津的租界地,因为租界地属于外国人管辖,其安全程度远高于藏在京城。对于这些珍宝的具体运送经过,溥佳在自述中说道:
因为早在1922年前后,由于北京经常受到战火的威胁,深恐溥仪一旦不能在宫内居住时,就无处可以避乱,就由我父亲(载涛)在天津租界代溥仪买了一所楼房。这批国宝运往天津时,又费了一番周折。这些书籍、字画,共装了七八十口大木箱,体积既大、数目又多。在出入火车站时,不但要上税,最害怕的是还要受检查。恰巧当时的全国铁路督办孙宝琦是载抡(庆亲王载振胞弟)的岳父。我找了载抡,说是醇亲王府和我们家的东西要运往天津,请他转托孙宝琦办一张免验、免税的护照。果然很顺利地把护照办妥,就由我把这批古物护送到了天津,全部存在戈登路166号楼内。有了这批稀世之珍来作溥仪将来生活和留学的雄厚资本,所以认为去天津居住最为相宜,可以说是有恃而无恐。
二楼长廊
1925年2月23日,溥仪来到了天津,当时他们住在日本租界内的张园。张园乃是张彪在天津的寓所,这位张彪对溥仪颇为恭敬,他请溥仪以及一大帮随从免费的住在张园之内,溥仪在此一住就是五年。张彪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就要找溥仪收房租。这样的做法当然令溥仪不爽,于是乎他就搬到了陆宗舆的乾园之内,溥仪将此改名为“静园”,在这里住了两年。而原本藏在张园的珍宝也转移到了静园之内。
溥仪卧室
在这期间,因为需要费用等原因,溥仪卖出了少量的珍宝,同时溥仪也会拿这些珍宝赏赐给一些重要人物,比如他赏赐给陈宝琛的外甥刘骏业的物品中就有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图卷》及《步辇图》,同时赏赐品中还有一本宋拓本的《定武兰亭》,这是溥仪赏赐品中惟一跟书接近之物。除此之外,未见有赏赐古籍善本的记录。看来,在溥仪心中,这些珍宝分量最重的,还是古籍善本。
与卧室相对的书房
再后来,因为一系列努力的失败,使得溥仪决定跟日本人前往东北建立满洲国,而后这些珍宝就运到了长春的伪满皇宫小白楼内。由以上可知,溥仪带出宫的这些古籍善本曾经在天津存放了七年,其中五年存在张园,而我几年前到张园寻访时,被里面的看门人喝斥了出来,但静园却未曾探访过。前一度,王振良先生告诉我,静园已经整个完毕对外开放,于是来到天津后,他带着我前往此处一看。
婉容的书房
婉容的卧室
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其实我对这一带颇为熟悉,在天津时这一带也是我的重要活动中心,只是没有进去过,因为这里曾经是几十户人家的大杂院。而今再来到门前时,已然是旧貌换新颜,门口有着售票处,票价为20元,我走上前准备买票,振良兄马上说,他已经找好了朋友,而后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这座著名的庄园。大门内有着几亩地大小的广场,正中的位置就是静园的主体建筑,而其右侧与之不相连者,有一排平房。振良兄告诉我,当年宫里的那些珍宝大概就藏在此房之内。
天禄琳琅旧藏《文选类林》十八卷,明嘉靖三十七年吴思贤刻本
走进这处平房,看到里面已经布置成了静园历史展,虽然面积不大,但布置得紧致有趣,浏览一过,由此能大致了解静园的沿革历史。我为了写这篇小文,本想在这里买一些跟静园有关的介绍手册,可惜这里没有书籍出售。
天禄琳琅藏本扉页特有的钤章方式
天禄琳琅每册书首页的钤章方式
天禄琳琅旧藏卷尾的钤章方式
而后进入了正楼,振良兄对这里十分熟悉,他向我讲解着楼内每一间房屋的使用情况,他感叹说,溥仪在这里接见过太多的政要,这也使得静园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溥仪在这里过得也并不舒心,因为很多遗老遗少和工作人员都投奔他而来。满清的迅速完结,使得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有不少的人来投奔溥仪,就是为了吃口饭,那些人整天就在静园内,因这里地方狭小,他们就睡在地板上,有时地板上同时睡着几十人。闻听振良兄的所言,感慨生活的巨变对人的生存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可惜的是,人们在叙说历史是,关注的都是一件件的大事,而对个人的命运,却少有人投下同情的一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