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腽肭兽是什么鬼?它由普通的海洋动物变身海怪

 

腽肭兽是中国古代典籍中对海狗的称呼,腽肭似是外来语汇的转译,海狗在日本的虾夷土著的语言中称为onnep,取其谐音译为“腽肭”,腽肭二字在古汉语中也指肥软之貌,用来指代海狗的肉身状貌,倒也贴切。皮日休诗中有“猿眠但腽肭,凫食时啑唼”之句,用的就是这层含义。

海狗称为腽肭兽,海狗鞭则称为腽肭脐,是名贵的滋补药。《临海志》载腽肭兽“出东海水中,状如鹿形,头似狗,长尾。每遇日出即浮在水面,昆仑家以弓矢射之,取其外肾阴干,百日味甘香美也。” 当时捕猎海狗的活动,以弓箭射击为主,其药用功效是捕捉的原动力,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腽肭兽“出登、莱州,其状非狗非兽,亦非鱼也。但前即似兽而尾即鱼,身有短密淡青白毛,毛上有深青黑点,久则亦淡……其脐治腹脐积冷、精衰、脾肾劳极有功。”明代名将戚继光镇守登州一带时,曾出高价收买渔夫入海捕捉腽肭兽,将腽肭脐献给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一中记载:

宇宙间真何所不有,媚药中又有腽肭脐,俗名海狗肾,其效不减昚恤胶,然百中无一真者,试之,用牝犬牵伏其上,则枯腊皮间阳茎挺举,方为真物。出山东登州海中,昔张江陵相,末年以姬侍多,不能遍及,专取以剂药,盖蓟帅戚继光所岁献,戚即登之文登人也。药虽奇验,终以热发,至严冬不能戴貂帽。百官冬月虽承命赐爰耳,无一人敢御,张竟以此病亡。

这里所说的张江陵,就是张居正。在这段野史中,我们看到了名将戚继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后来官运亨通,与张居正有着密切关系,而腽肭脐成为重要的筹码。张居正服用腽肭脐之后,副作用也是极为明显的,浑身大热,冬天不能戴貂帽,最终因此病逝,张居正死后遭到清算,戚继光也随之一落千丈,晚景凄凉。↑腽肭兽 据聂璜《海错图》,故宫博物院藏

在历史的字里行间,只见到腽肭兽的药用功效,却难见其形貌。内陆人对腽肭兽极为陌生,只能从渔夫的口中听闻其形状,在具体的描绘中,往往离题千里,这使腽肭兽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海怪,纸面上的图像虚构,左右了对腽肭兽的认知史,聂璜的《海错图》为腽肭兽绘像,画成了狗头鱼身的怪兽,有两只前足,除了头部以外,周身上下布满鱼鳞。可以看到,在图像的描摹中,海狗变成了拼接式的怪兽。

↑腽肭兽两幅,东京博物馆藏

日本画家对腽肭兽的描摹,是将其当做兽类,尤其是对毛皮的细致刻画,使腽肭兽成为一种异兽,有别于聂璜的“异鱼”,现藏于东京博物馆的一套《兽谱》中,有两只接近于腽肭兽的怪兽,其中有一只头上还长着角,怪相百出。在日本甚至有一部《腽肭脐图考》,书中绘制了大量腽肭兽的形象,也注意到了海狗的胡子等细部。

↑《腽肭脐图考》封面及选页

当腽肭兽回到海狗这一称谓,似乎就不如腽肭兽这样的名字更显奇异。

海狗也曾被拟人化,清末王孙溥心畬曾画过一幅《海狗精》,画中的海狗身穿红袍,其头部仍有犬科的嘴鼻特征,侧脸角度的描绘使嘴鼻特征更加明显,双目小如黑豆,透着诡异,头上有茂密的卷发,脚着黑色的圆口布鞋。溥心畬在《海狗精》上的题画诗云:

人形变就出洪波,步向街头学踏歌。

盗得红衣学文士,尘寰谁识旧妖魔?

↑海狗精,溥心畬/作

溥心畬所讽刺的,正是以文士装扮来混淆视听,装模作样的混世者,这类人物,在今天仍如过江之鲫。时下遍地是画家,遍地是作家、诗人,即是此例,许多人生就俗骨,却偏偏喜欢以文化的伪装作为混世手段,四处蒙骗。试问:尘寰谁识旧妖魔?溥心畬之问,问得沉痛之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