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古泉园地夏季现场大拍·铜镜专场精品赏析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而呈现出的多元样态,是世界诸文明体系长期交融互织的结果。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体系,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因素的过程中,通过能动地自我调适与自我创新,描绘出一种未曾中断且绵延至今的灿烂图景。
自夏以降,中华大地产生了几十个朝代及地方政权,其间产生了战汉、隋唐、宋辽金等几个最为重要和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朝代时期。上述诸大一统王朝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就是疆域广大、国力鼎盛,文化繁荣,其间涌现了无数的艺术瑰宝,铜镜便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代表。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同时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两汉时期是我国铜镜艺术的第一个高潮,汉代铜镜在战国时期铜镜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增加了神兽,人物及铭文的纹饰造型,使铜镜观赏性进一步提高。
汉代彩绘人物车马镜
造型古朴,工艺独特,将铜镜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镜圆形,三弦钮,圆钮座,卷镜缘。镜背饰红、绿彩绘。图案分内、外区,镜内区淡绿色底;外区朱红色云纹底,上绘四个圆形图案,其间绘有树木花草及人物车马,表现了汉时人们的日常生活。
绝照揽心铭十二生肖瑞兽纹镜
隋朝铜镜艺术,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结束了南北朝的战乱分裂的局面,此时的铜镜艺术在继承了汉代的技艺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其他民族的艺术文化,有着辉煌的成就。
此镜圆形大圆钮,体量大器,银光灿然。采用高浮雕的工艺技巧刻绘四只瑞兽。瑞兽名为“甪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只有明君出现时,衔书而至,护驾身旁。北周大定元年,大柱国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杨坚在位的二十四年间,巩固中央集权,用科举选拔人才,减赋税,促生产,威服北方少数民族,被尊称为“圣人可汗”,灭陈国统一天下,270多年分裂的局面就此结束,自此华夏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可谓300年而出之圣皇明君,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史称隋文帝。此镜即是用艺术的手段展现明君临世,开万世之太平的美好愿望。
内区环绕一周楷书文字,“绝照览心,圆辉属面。藏宝匣而光掩,挂玉台而影见,鉴罗绮挂后庭,写衣簪乎前殿”,字体秀美。铭文内容将此镜之功用描述得极为具体,藏镜入铭,极具文化内涵。
“明齐满月”铭万岁千秋鸟纹镜
圆形,半圆钮,圆钮座,钮座外环饰一周连珠纹。一单弦凸棱镜镜背主题纹饰分为两区,内区为两只瑞兽和两只“千秋万岁”鸟,围绕镜钮作环绕状。“千秋”鸟为人首鸟身,头戴花冠,面容姣好;“万岁”鸟为兽首鸟身,羽翼展开,尾部托起较长且呈花卉状。其他瑞兽,兽首刻画精致,似马似龙。凸棱内沿一圈锯齿纹。凸棱外部刻有铭文,内容为:“明齐满月,光类圆珠,铭镌几杖,字刻盘盂,并存箴识,匪为欢娱。”近缘一圈锯齿纹,缘上一周几何纹。
“千秋万岁”本是秦汉时期常用的祝福长寿之语,其寓意应该是:长生不死。《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千秋万岁”的神兽形象。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写道:“千岁之鸟,万岁之禽,皆人面而鸟身,寿亦如其名”,人面鸟身的形象被称作“千秋万岁”。这是文献中最早有关“千秋万岁”鸟的记载。
此镜通体银白,光气耀眼,题材十分特殊少见,为隋代铜镜中的极品之作。
“明齐满月”铭万岁千秋鸟纹镜
圆形,半圆钮,圆钮座,钮座外环饰一周连珠纹。一单弦凸棱镜镜背主题纹饰分为两区,内区为两只瑞兽和两只“千秋万岁”鸟,围绕镜钮作环绕状。“千秋”鸟为人首鸟身,头戴花冠,面容姣好;“万岁”鸟为兽首鸟身,羽翼展开,尾部托起较长且呈花卉状。其他瑞兽,兽首刻画精致,似马似龙。凸棱内沿一圈锯齿纹。凸棱外部刻有铭文,内容为:“明齐满月,光类圆珠,铭镌几杖,字刻盘盂,并存箴识,匪为欢娱。”近缘一圈锯齿纹,缘上一周几何纹。
“千秋万岁”本是秦汉时期常用的祝福长寿之语,其寓意应该是:长生不死。《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聒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千秋万岁”的神兽形象。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写道:“千岁之鸟,万岁之禽,皆人面而鸟身,寿亦如其名”,人面鸟身的形象被称作“千秋万岁”。这是文献中最早有关“千秋万岁”鸟的记载。
此镜通体银白,光气耀眼,题材十分特殊少见,为隋代铜镜中的极品之作。
六瑞兽镜
此镜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由一道凸棱线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广画面式,由六个半圆形涡纹间隔六只形态各异的瑞兽分布其间,瑞兽形态各异,立体感强,神态自然,动作灵巧,比例真实,仿佛跃然出画面,嬉戏打闹于观者眼前,中间以栉齿纹间隔,近缘处一周方枚间隔各种动物,方枚之上装饰铭文:“莲彂月开仙彂咲来”,楷书字体,力道十足,规整大气,其间布满各式动物、跑兽,羽人,仙骑、飞鸟等,同样姿态生动,千姿百态。细窄缘。整器版模精美,纹饰清晰,线条繁缛,密而不乱,仿佛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稀有罕见,珍贵难得。
唐承隋制,更是将隋以来的铜镜艺术发扬光大。菱花形铜镜与海兽葡萄镜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
菱花形双鸾双狮镜
八出菱花形,半圆钮,内区纹饰为双鸾双兽围绕镜钮做相互追逐状。镜钮下方为一只正在做扑咬状狮子,狮子双腿站立,双爪飞舞瞪目扬鬃,尾巴上扬,似做扑咬状,体态圆润,形神兼备。镜钮左右两侧各为一只展翅飞翔的鸾鸟,鸾鸟羽翼舒展,精神饱满。镜钮上方为一只双足作奔跑状的狮子,狮子身形矫健,鬃毛后仰,形象传神,以缠枝花卉纹来做纹饰之间的间隔,外区八出葵花形内有蜜蜂探花取蜜、并蒂莲叶、花苞等纹饰。此面铜镜造型规整,纹饰形象生动,富有较高的艺术情趣。
鸾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高贵吉祥的纹饰。在《山海经·西山经》中有云:“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广雅》鸾,赤神灵之精也。《说文》 又 赤色,五采,鸡形,鸣中五音。周成王时氐羌献鸾鸟。《楚辞·九章·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朝堂坛兮。”到了唐代鸾鸟纹也是铜镜上常见的饰物之一。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各种外来奇珍异物也传播到中原大地。《汉书西域传赞》说: “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其中就包括了兽中之王的狮子。《后汉书章帝本纪》中记载:“章和元年(87)冬十二月,月氏国遣使献狮子。《顺帝本纪》中记载: “阳嘉二年(133 )六月,疏勒国献狮子。《瀛涯胜览》一书写道:“狮子形如虎,黑黄无斑,头大口阔,尾尖毛多,黑长如缨,声吼如雷,诸兽见之,伏不敢起,乃兽中之王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狮子也被视为祥瑞,“狮”通“师”古代官制中有太师、少师、太傅、少保,为辅天子之官,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故太狮少狮纹样既有仕途顺利又有事事如意的寓意。狮子不仅可以驱邪纳吉、镇守陵墓,还能预卜洪灾,彰显权贵,所以常用来守卫宫殿村寨、装饰宅门家具,体现出人们祈求平安、显示尊贵的世俗心理。所以,古今宫殿、官府、衙署、宅邸多用石狮守门,在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狮子亦随处可见。
方形海兽葡萄镜
此镜为方形,伏兽钮。以方形棱脊为界,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瑞兽皆作匍伏状,攀援枝蔓,形体矫健,生动活泼,四周配以葡萄枝蔓纹和葡萄果实纹。近内外区交界的方形棱脊处环列十二串葡萄。外区禽鸟与蜻蜓穿插于葡萄枝蔓叶实之间,禽鸟或飞或栖,栩栩如生。近缘处有一周由外区葡萄枝蔓纹延伸而来的枝叶纹。此镜通体黑漆古,版模一流,铸造精细,包浆甚佳,光鲜照人,特别是镜面平坦黑亮,无损无瑕,虽历经千年,尤可鉴影。铜镜“一方抵十圆”已属稀罕,而此镜则更可谓方形海兽葡萄镜中之大珍品。
海兽葡萄镜是唐代最著名的镜种,主要流行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其形制主要为圆形,方形存世量极少。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文化空前发达,唐朝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交流远胜于前朝;各国派往唐朝的使节络绎不绝,都城长安的街市上到处可见到成群的外国商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唐代的铸镜师们创造出像海兽葡萄镜这样的高浮雕镜种是历史的必然。高凸棱、高镜缘、高浮雕的海兽葡萄镜,是唐代艺术家与铸镜师的杰作。从铸造角度来看,海兽葡萄镜布满镜背的高浮雕、凸棱以及高镜缘的设置,非常有利于浇注后镜面的补缩,但每处高浮雕的剖面中心部位在凝固过程中,必然要产生缩松,如果镜体薄,缩松部位就离镜面近,铸后刮削加工时,缩松部位就容易被磨出镜面来,而成为废品;如果镜体厚,缩松部位就离镜面远,铸后刮磨镜面时就可避免缩松暴露出来。
海兽葡萄镜上的这种动物实际上是一种以狮子为原型的动物,经过艺术的再创作而成为瑞兽纹饰的,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在铜镜上岀现过,又称“狻猊,又作“狻”或“金猊”,这些其实就是狮子。《穆天子传》曰:“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郭璞注曰:“狻猊,师子。亦食虎豹。)这是现有最早的关于狮子的资料。《尔雅释兽》:“狻猊如虢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自东汉时西域进贡狮子后,名“师子”,今所知早期的见于《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地暑热莽平,而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师子,即《尔雅》所谓狻猊也。”)章帝章和元年(87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章和二年(88年)有“安息国遣使献师子、扶拔”,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顺帝阳嘉二年(133年疏勒国献师子、封牛”而后的隋唐时期及后世才开始写成“狮子”,并从此定名。中国大陆的狮子皆是西域等国的贡品,故而这种来自异域的野兽充满了一种神秘色彩。随着佛教艺术在中华大地的传播流行,狮子的形象也就越来越具体化,成为了应用美术的常见题材,而它的别称“狻猊”,在人们的心目中早已与真实的狮子相脱离,成为一种世界上所没有的神兽。
贵妇婴戏镜
婴戏镜于宋辽金时期广泛流行开来,并且对后世的工艺美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 国古代传统观念认为,儿童可以消灾解难,会带来吉祥幸福,特别是两宋时期,北宋熙宁 年间,京师久旱,皇帝便让儿童析雨、南宋时期除夕时在宫里,呈王女童驱傩,装六丁、六甲、六神之类等等;其次就是在当时的大社会文化下,农业生产不断壮大增长,城市经 济日渐繁荣,工商业发达,绘画从主要服务于宗教及贵族阶层的利益,转而开始考虑普通群众的需求,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擅长婴戏题材的画家:勾龙爽、刘宗道、杜孩儿、苏汉臣 等。另一方面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中,带来的民俗心理映射于日常生活中。用镜析求子孙繁衍,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此理想而做出的努力。
双鱼镜
镜背饰双鲤鱼纹,两条大鲤鱼翻身摆尾环绕于镜钮两侧,双鱼张口鼓鳍,尾鳍翻折,鳞片高耸叠加,长背鳍直通头尾,一派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之态。水波纹以线条造型,或层层排列,或曲折回环,把水的高低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
鱼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祥瑞的崇拜。《太平御览》曰:“伯鱼之生,适用缋孔子鱼者,嘉以为瑞”。《金史·五行志》中也记载女真人把鲤鱼充作祥瑞的象征。双鱼寓意吉庆丰收,游鱼戏水表示男女相爱、美满多子的愿望。
此镜特别之处在于双鱼肥硕,鱼鳞片片如偃月形,丝丝紧扣,浮雕极感强,双鱼的浮雕高度甚至已高于镜缘。水纹表现极为特殊,卷曲的浪花犹如惊涛骤起,双鱼跃起于大浪之中,似鱼跃龙门,《埤雅·释鱼》载:“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立体细腻的纹饰加上极其丰富的美好寓意,更加体现此镜之价值,实属宋金时期铜镜的典范之作和上上佳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