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利用沟通,提高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动力?
阅读前请先点击关注,以免错过每日的内容更新哦~
作为父母,都希望能让孩子有学习的动力,想让孩子能够快速的进入学习的状态。
可是大部分的情况是,每当家长一开口,就会遭到孩子的嫌弃和抵触,长时间下来别说学习了,孩子能好好跟父母说话都成了很奢侈的事情。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父母不了解该如何跟孩子沟通,更不要说如何利用沟通,去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了。
那作为父母,我们该怎么去和孩子沟通?我们妈妈的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
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如何一步步丧失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妈妈下班后,看到孩子正躺在沙发上玩游戏,妈妈的情绪一下就上来了,阴沉着脸对孩子说:
你作业都写完了?
当妈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一下子进入了系统一的状态,也就是防御状态,因为孩子从妈妈的这句质问中闻到了火药味。
接下来,妈妈开始尝试“沟通”,之所以是带着引号的沟通,是这里的沟通是大部分家长认为的沟通——单方面的向孩子释放出信号。
妈妈说:我们好好聊聊好吗?
你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你现在的成绩都班级倒数了,你还知不知道害羞啊?
孩子立马回答:倒数就倒数呗,我乐意,怎么了?
沟通就到此结束。
我们说这个孩子的学习动力就来自来源于孩子他是否觉得他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他是否觉得他的情绪是否平稳的,他是否觉得这个学习是他自己的事。
这样的孩子他才能够有学习的动力,它才能够自律。
那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给了孩子这些,孩子学习的自主权是不是在孩子手里?我们是不是能够让孩子的情绪尽可能的保持平稳?我们是不是让孩子觉得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我们看看上面的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在妈妈面前是没有尊严的。
“你现在的成绩都倒数,你知不知道害羞啊”,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羞辱,所以孩子能说出倒数就倒数呗,我乐意,这其实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
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好孩子了,妈妈也没拿我当过好孩子,所以我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努力学习的孩子呢。
孩子说嘴里说着“我乐意”,但其实孩子不可能快乐,他只是在跟妈妈对抗。
这就好像一个瘦弱的人被一个强壮的人欺负,这个被欺负的人毫无还手的能力,这个时候被欺负的人感受到的一定是羞耻和屈辱。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先是被妈妈用语言羞辱,然后再被言语打击。
这个时候孩子的无所谓和父母严重的无动于衷,其实就是在掩饰自己那个碎了一地的自尊。
当孩子的自尊已经碎了一地,当孩子的自尊都没了,那孩子的自尊和自律还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们说孩子丧失学习动力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尊严受到了伤害。
接下来我们说第二点,孩子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良好的释放。
我们仍然举个例子来说明,方便家长们更好的代入和理解。
有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就是想买一双限量的鞋,但是她觉得孩子这个年纪就这样攀比消费很不好,所以就没有答应孩子。
理由是孩子成天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没用的地方,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这个事最终是妈妈战胜了孩子,可是孩子当天把自己锁在屋子里,打了一晚上的游戏。
别说学习了,连晚饭都没有吃。
这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中,孩子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情绪,他需要将这些情绪释放出去,否则很难投入状态到学习中。
而父母以为凭借自己打消了孩子买鞋的念头,也不过是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与父母对抗的情绪中。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孩子把大量精力放在情绪的处理和对抗上的时候,学习动力自然会被消磨掉。
这个事件其实很有代表性,因为在沟通中,很多原本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可是在父母那里,最终都会落到学习上。
孩子丧失学习动力的第三个原因:自我功能被外包。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学习是他的主要任务,可是这个学习,到底是给谁在学习?
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是:
父母监督孩子写作业,一味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包括辅导班、课外班,以及空闲时间;
压抑自己的欲望,一切为了孩子。
每个人内在都有一种寻求自我实现我的潜能,如果提供适当的环境,一棵种子就会自动地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就像孩子,他会在自己试错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和外界相处的边界和模式,但如果我们天天去管理,长期下来的结果就是孩子把这部分管理自己的功能外包给了父母。
孩子会觉得我不需要管理自己,因为有人管理我。
孩子的这部分潜能就被弱化了,就好像天生自带的小马达总是不去让他转,马达就生锈了,不转了一样,很多孩子的学习动力就是因此丧失的。
了解了孩子学习动力是如何丧失的,我们来归纳一下我们该如何跟孩子沟通,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
分清界限,清楚问题归属
当你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去想一想,这个事是谁的事。
对于大部分的妈妈来说,我们和孩子有点太近了。
我们觉得孩子就是我,我就是孩子,我们没有分化。
因为没有完成分化,所以会觉得我们说什么,孩子就应该听什么。
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面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完全是一体的,但是他从我们的母体出来的时候,就是我们在分离的时候。
这个过程虽然很痛苦,但是我们无法不去完成这个分离。
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可以自己走路,可以自己吃饭了,这个时候孩子慢慢地从身体上和我们就分开了。
但是在心理上,我们还觉得我们说什么,他都应该听,他们就完全应该按照我的要求去做。
所以我们在心理上跟孩子是连体的,他仍然在我们身体里面,他跟我们还是连着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孩子的问题,我们会这么焦虑。
当然,这里面还会有一些我们原生家庭的问题存在,篇幅有限就不多做叙述。
学会使用问诊式沟通
所以说我们该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沟通的第一步就是我们首先要想清楚这个事,到底是谁的事?
比如说,孩子在那里写作业,这个我们坐在旁边,跟着警察一样去监督孩子的这个事,这个事是谁的事,是孩子的事。
写作业不是妈妈的事,是孩子的事的时候,我们的角色是什么呢?
我们是在旁边,为孩子提供帮助的。
比如说这道题孩子不会了,遇到困难了,向你求助了,这个时候我们有能力的话是要提供帮助的。
但是如果你坐在旁边,好像你恨不得代替他去做题,看到他不会做就着急的上前去抱怨指责孩子,或者在孩子没有明确帮助的时候贸然提供帮助,这就是不是孩子的事了,而是妈妈的事。
所以说是孩子的事的时候,我们在旁边是一个支持和帮助者的角色,我们要离开他。
假如说孩子真的是在学习上或者在什么事上遇到困难了,他确实是需要帮助的时候,那我们可以去帮助孩子。
这个时候我们好像是一个医生,这种沟通方式我们叫问诊式的一个沟通。
就是当孩子难受的时候,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的时候,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说他不能够去上学了,比如说他听课,听不进去了,我们要去问他,你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为什么学不进去?
你要像医生一样爱孩子,你肚子疼啊,是不是这疼啊?是头疼还是肚子疼?是闷着疼,还是尖锐的疼?
我们要去向医生问诊一样的去帮助孩子,而不是说带着评判和指责:你为什么不会啊?为什么别的同学都会就你不会啊?
这就像医生对病人说:你怎么能肚子疼呢?你肚子疼是不对的。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做一个诚实的父母
之所以家长和孩子的对话和沟通经常是以失败告终,就是因为对话中缺少了情感的流动,然后以评判和指责来代替。
就比如孩子想买双鞋这个例子。
孩子想买鞋,那只是孩子的一个需求,每个人都有需求,有欲望,这些需求没有对错之分,我们不应该因为我们无力去满足,就去评判他是不好的,是错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合乎法律道德层面)
当孩子提出需求,我们可以满足,也可以不满足,这都是可以的,因为父母不是神,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所有需要,这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重点是,当孩子的需求让我们感到为难时,我们应该诚实表达我们的感受。
比如:这双鞋很好看,但是价格太贵了,我承受不起这么高昂的价格。
这里的表达感受,是我们的感受,而非对孩子需求的评判。
比如:这么小孩子穿这么贵的鞋干什么?学习这么差还有脸穿这么贵的鞋?
这些都是评判和指责。
可以提建议,但是请给孩子一部分能够自己做主的空间
你可以建议孩子,比如说先写理科的作业会不会比先写文科作业要好?
我们可以提建议,但是我们说了写作业是孩子的事,那让他自己去决定他要不要听。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在增强,他期望从事情的解决和处理中去证明自己的成长,当父母的干预过多,孩子会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懈怠、敷衍、应付、被动等行为。
我们还是说,将来他如何工作,不是父母能够干预的,家长不可能一直跟着孩子。
所以说你可以提醒、你可以建议,但是你不能强迫。
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孩子才能在一次次的试错中找到行为处事的方式方法。
所以说,就是当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要从第一个我们分清楚是谁的事。
第二,如果说孩子学不进去,而且孩子需要你的帮助时,你可以提供帮助。
我们可以问孩子,你是不是有的时候学不进去啊,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你还是说觉得这个题特别难,你不会,所以你就学不进去?
父母要学会问孩子,就像我们刚才说孩子有问题的时候,那你就要问诊式的沟通。
青春期是一个危险与机遇并存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需要一个与之并肩作战的队友,而不是一个时时与孩子站在对立面的敌人。
对于这个时期来说,父母怎么做,远远比父母本身是谁更为重要。
面对功能的转变,更要契合这个时代的变化和孩子的成长,父母所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真的还有很多。
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厌学、沉迷游戏、拒绝沟通、情绪暴躁等问题,默薇老师在《青春期叛逆破解训练营》中都有讲到,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剖析青少年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帮助家长真正的看见孩子,理解孩子。
点击下方进入专栏,可免费试听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2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