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旧时广州人最爱的“消暑神器”!如今却慢慢消失了
开着旧式吊扇,在花街砖地面上铺张藤席,就这样打着地铺睡个午觉;头上吊扇摇得飞快,一觉睡醒脸上胳膊上都是藤席的印子。或许,这是许多广州街坊们共同的夏日记忆。
在夏天炎热又悠长的广州,藤席可以说是曾经的“消暑神器”之一。

比起竹席、草席,藤席吸汗快、干得快,水汽不容易留在席面上,睡起来凉而不冰,十分适合夏日炎热又潮湿的天气。

但随着空调越来越普及,藤席渐渐变得可有可无,使用藤席的家庭越来越少,曾经遍布街头巷尾、制作和修补旧藤席的师傅,现在走遍广州,大概也找不到几个了。

在荔湾老城区有一家不起眼的藤器店,不到30平方米的店里,摆满了各色的藤制品。

40多年来,店主梁雁嫦夫妻俩每天要花10多个小时织补藤席,由于手艺好,价格公道,不少老街坊慕名前来。
新的藤席用起来会有点膈应,但用得越久就越舒服。有许多老街坊一张藤席用几十年,破旧了就拿到店里修补。修补藤席看起来简单,但其实非常考功夫。

梁雁嫦介绍,老街坊找她修补藤席的订单已经排期2个月后。
生意虽然兴旺,但补席收入一天也不过100多元手工费,要养家靠的始终是藤椅的销量。

梁雁嫦夫妻俩制作的藤椅质量好,舒适度高,但面对互联网以及一些价廉质次的商品冲击,生意减少她也十分无奈。
店主-梁雁嫦:
夫妻俩一起做也1万多元/月,早几年我们可以做20-30万元/年,现在基本上每年都会呈几万元递减的趋势。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广州的藤制品非常流行,但如今来店里的大多是上年纪的老街坊,甚少有年轻人来。
面对未来,梁雁嫦夫妻俩已经尽量设计些年轻人喜欢的藤制作,但收效至今未如理想。

时代在发展,许多儿时记忆中的老行当在市场竞争下逐渐退出了主流舞台,甚至可能会消失。这对于许多广州街坊来说,实是一种遗憾。
夏天即将到来
又快到使用藤席的季节
你还记得小时候
用过的那张藤席吗?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