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岁男宝被父母阉割掉生育力,仅仅因为这件小事

 

原创 | 孕事

为人父母,真的需要学习一些育儿知识。

因为无知,真的害人。

前两天,孕事妈就在网上看到一张血肉模糊的照片,看完内容,真的是气到不行。

一个出生41天的宝宝,因为肚脐外鼓,结果父母找到刀片,直接在孩子的肚脐上划了一个小口子,说是要给孩子放放气。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孩子的小肠外流,足足有四五十厘米长,简直让人触目惊心。

遇到这样无知的父母,就连医生都吓出一身冷汗。

送到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几近休克,裸露在外面的小肠,由于卡的时候太长,有一段25厘米长的已经发黑了。

这时小肠已经跑出来3个小时了。

万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宝宝生命无恙,只是还是切除了一段小肠。

为人父母不用考试,真的非常可怕,发现孩子肚脐外鼓,不是找医生咨询,而是自己直接动手处理,真是荒谬至极啊。

网友们看了也是气愤不已:这父母咋不给自己一刀呢!

有经验的父母应该都知道,新生宝宝肚脐外鼓大都是小儿脐疝,是非常常见的问题,也大都是小问题。

脐疝只要正确应对,是不会影响到宝宝的,最怕的就是遇上父母乱来。

因疝气没及时治疗

2岁宝宝睾丸坏死失去生育能力!

在新生宝宝中,最常见的就是脐疝,最危险的就是股腹沟疝。

不管是哪一种,都千万不能大意。

很多家长听信疝气会自行消失,就放任不管,结果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新浪看点 曾经报道过一则新闻,一名2岁的男宝有疝气,医生是建议做手术,但妈妈心疼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动手术。

再加上“有经验”的邻居朋友说:我家宝宝也是疝气,没做手术就好了.......

就这样犹豫了一天,等到再带孩子去医院时,宝宝的睾丸已坏死,不得不切除。

湖南也有一名29天大的女宝默默,因为突然大哭、吐奶,妈妈就小心检查。

结果在默默右侧腹股沟位置发现一个鹌鹑蛋大小的鼓包,轻轻一碰,默默就嗷嗷大哭,一哭就更明显。

因为默默是早产宝宝,妈妈立即就带孩子去了医院,经检查,这是右侧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因为已经出现嵌顿,默默又太小,无法复位,只能马上手术,不然会有危险。

腹股沟疝气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疝气出现嵌顿,一旦卡住时间长,小肠或卵巢就会缺血坏死,这个后果没有宝宝没承受。

像这样的例子要列出来还有很多很多,家长们千万别觉得疝气会自行消失就忽略不管,有时候该治疗不治疗,遭罪的是孩子。

疝气不是气,一定不能忽略不管!

我们先说说什么是疝气。

家长们得先了解:疝气不是气,是有一部分组织“跑偏”了,就像衣服破了洞,跑偏的组织通过这个洞钻出来了,就形成了一个包。

我们先说说最常见的脐疝。

小儿脐疝,是幼儿常见的问题,发病率高达0.8%~4.4%。也就是说,每100个小孩中,大概有1~4个孩子中招。

脐疝就是疝气出现在肚脐的位置,这是因为在腹腔压力大的时候,把肠道、腹膜、脂肪向外挤,通过肚脐这个薄弱的地方,出现在皮肤下面,如下图。

为什么会出现脐疝呢?

脐疝是因为肚脐这个地方特别薄弱,一桶就开,其他地方捅不开。

新生宝宝断掉脐带后,肚脐部位要逐渐纤维化,逐渐和周围皮肤愈合,所以,这地方在没有愈合前是薄弱的。

再加上婴儿期腹直肌还没长到这个地方,导致没有肌肉覆盖着,只有皮肤和腹膜,相当薄弱。

在多重因素下,腹腔里的内容物就会在压力下从这个口子向外凸出,导致脐疝。

脐疝的症状有哪些?

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在孩子用力时,如哭闹、咳嗽、大便时,腹腔压力变高,就会把腹腔内容物压出来,导致肚脐处变高。

等到孩子平静时,腹腔压力变小,肚脐处就变平了。

所以如果发现宝宝有这种表现,那大概率就是脐疝了。

脐疝会不会有危险?

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危险,脐疝一般都无需治疗,自己就会恢复正常。

但前提是要找医生确认,家长切不可自行处理。

另外,以下情况也需要手术治疗:

● 如果疝环小于2cm,可以观察到4岁,如果还没有闭合,就手术处理。

● 如果疝环大于2cm,到2岁时还这么大,手术处理。

● 如果出现崁顿,就是凸出来回不去,一碰孩子就疼,皮肤颜色变暗红色,提示有绞窄的可能性,需要在24小时内手术。

注释:有些地方以1.5cm为标准,具体以当地医院为准。

孕事妈要重点强调:大多数脐疝会逐渐自愈,如果家长认为宝宝可能患有脐疝,一定要带宝宝去看医生。

要遵医嘱,如果医生检查后确定不需治疗的可以不管,等其自行恢复,如果需要手术,也一定不要排斥,疝气修复手术是一个相当简单和常见的手术。

最危险的是——腹股沟疝

正确应对很重要!

腹股沟疝也是因为某个部位有缺口,邻近的器官组织“跑偏”,挤占了其他器官组织的地盘。

胎儿的腹股沟处有一个鞘状突,它是连接腹腔和盆腔的“管道”,这个“通道”非常重要!

对男宝宝来说:胎儿早期,睾丸是在肾脏下方的,随着发育,睾丸会逐渐下移降入阴囊,蛋蛋“落袋”后,鞘状突会逐渐闭合。

对女宝宝来说:固定子宫的子宫圆韧带,会从腹膜穿出到达腹股沟。“任务”完成,鞘状突也会自然关闭。

但是,总有一些宝宝的这个“管道”,没能及时关起来,如果小孩哭闹、使劲,甚至是咳嗽、打喷嚏,缺口会逐渐增大。

当“漏洞”大到一定程度时,肚子里的肠子、卵巢等,就会从腹腔“掉”进腹股沟,这就是腹股沟疝气。

腹股沟疝不一定就会导致危险,但因为腹股沟疝大都无法自愈,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因为这些“掉落物”一旦卡住的时间长了,会因为水肿逐渐加重,失去相对柔软的特性,最终会导致缺血坏死。

女宝宝最常见的就是卵巢,一旦卡住时间长了,小肠或卵巢就会缺血坏死。

而男宝宝最常见的就是小肠,卡住后可能会挤压睾丸血管,甚至会引起睾丸缺血坏死,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切除蛋蛋,继而可能会丧失生育能力。

那家长们应该如何辨别腹股沟疝气呢?

有腹股沟疝的孩子,大多数时候,能在大腿根部,即腹股沟的位置观察到突起(鼓包)。

特别是孩子腹部压力增大的时候,比如哭闹、排便等,突起会更加明显。

等到宝宝平静下来,或者平躺也会,鼓包如果消失,说明疝气的内容物回到了腹腔内。

但如果鼓包持续时间长,或触碰有疼痛,像上面提到的默默一样,就说明可能是发生了嵌顿,这个时候的宝宝会更爱闹,爱哭,也不爱吃喝。

这个时候就一定要采取措施,在疝气鼓包时拍好照片或视频,同时及时带宝宝就医,不能耽误。

如果嵌顿的内容物被困在腹壁中,嵌顿疝会被勒住,从而切断血液流向被困组织,这是非常危险的绞窄性疝气。

(图片来源:网络)

绞窄性疝气很危险,它是嵌顿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呕吐或两者兼有、发热、迅速加剧的突然的疼痛、变红、变紫或变暗的疝隆起、不能排便或放屁。

请记住:如果疝气鼓胀变成红色、紫色或深色,或发现任何其他绞窄性疝气的体征或症状,请立即就医。

不是所有的疝气都能自行消失

切不可乱用偏方!

民间有很多这样的传言:疝气是小事,孩子大点就好了,甚至很多家长或是长辈拒绝带孩子治疗,还有一些家长听信偏方,害孩子遭了罪。

这些偏方不能盲目用:

1、盲目使用疝气带

微博上有位妈妈分享了她的经历:宝宝本来是脐疝,她和孩子爸看着吓人,就买了脐疝带给勒着,勒了一天半,不仅没用还疯狂吐奶,股腹沟还勒出了鼓包,去医院检查是勒出了腹股沟疝气......

要不要用疝气带,如何使用疝气带,应该是由医生来进行指导的,并不是所有疝气都能用,而且疝气带本身治标不治本,效果更是甚微。

2、盲目揉捏

如果宝宝出现疝气,任何类型的疝气,家长都不能盲目去揉捏,如果疝气已经发生了嵌顿,随意去揉捏更是危险。

对待腹股沟疝气,偏方一定不能乱用,正确的做法是:早发现,早治疗 。

在国外,手术是修复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通过手术来修复疼痛或扩大的腹股沟疝,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

但在国内,医生通常会视情况来决定。

①保守治疗。1岁以内的腹股沟疝有自愈的可能,可以根据医生建议采取保守治疗,在这期间要尽量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发生。

②手术治疗。1岁以后,自愈的可能性基本消失,医生会建议手术治疗。

③如果疝气发生嵌顿,或出现绞窄性疝气的症状,一定要配合医生立即手术,不要盲目排斥手术。

很多家长担心麻醉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但腹股沟疝手术用时很短,通常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结束。

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成果已证实:无论全麻还是局麻,短时间内对孩子不会有太大影响。

所以,别盲目排斥治疗,遵医嘱才是对孩子负责!

参考文章

https://www.webmd.com/digestive-disorders/qa/whats-the-treatment-for-inguinal-hernia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inguinal-hernia/symptoms-causes/syc-20351547 《湖南医聊》

《宝宝脐疝,要压着吗?——儿科医生孔令凯》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