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变“芯”后的vivo S15系列,还能坚守S系底线吗?

 

vivo S系列从诞生之日起,它目标人群就非常明确,即希望能够“抬手”就能拍出一张高颜值自拍照并对外观有需求的用户。

虽然其产品凭借鲜艳的外观配色、顺滑的手感以及极为有“标志性”的前置自拍柔光灯牢牢“拴住”了目标用户群体,并在线下市场担当起了“颜值”销量代表。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250-399美金价格区间手机销量最好的是vivo,占比达28.2%。而最好的机型是vivo S12,这款机型占据总销量9%,如果夸张点来讲,vivo S系列是vivo销量“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对vivo而言,如何延续“S”系列销售神话并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从宏观来看,这不仅对于vivo而言是个挑战,对于各个手机品牌来讲,也是让品牌“头疼”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线下这个“红海”市场中杀出重围已经成为手机品牌面临的核心“痛点”。

不难在线下手机实体店看到,挑选vivo S系女性用户占有很高比例,其出色且稳定的设计风格;主打自拍的卖点对“销售密码”拿捏得精准到位。

vivo S系列是否只“局限”在女性用户群体?我觉得并不能通过这种“贴标签”方式来简单粗暴划分用户人群,线下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在变,产品的风格也在变。

从vivo不久之前发布的S15系列产品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就能看出一些端倪,vivo要通过对S系列引以为豪的“影像”部分做一些“调整”,并加强劲的硬件来吸引更为广泛的用户群体。

三年更迭7代机型,这是一种在“机圈”才有的更新速度,对于刚刚买S12系列的用户来讲,还是“太快”。如果把vivo S15 Pro和vivo S12 Pro放在一起,差距之大让人咋舌。vivo S15 Pro相比于vivo S12 Pro猛地一看似乎是做了一些“减法”,比如取消了前置标志性的“柔光灯”,主摄像素也从“亿万级”下降到了“千万级”。

实际拿到两款真机,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不尽其然,S15系列与S12系列甚至更早产品,在拍照逻辑和设计思路上,并不一样。对影像部分更“高级”风格调校以及处理器“感知明显”的提升,这要比之前的S系列显得更为“激进”。

变“芯”后的vivo S15系列,是否还能坚守S系底线吗?

vivo S系列影像“三大阶段”

细看vivo S系列其实可以归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vivo S1开始到vivo S6,可以归为vivo的“S”试探过程。在这个阶段内,既要“硬件”配置又要外观,为此不惜在S1系列上为了正面能够实现“全面屏”而采用升降镜头设计,虽然达到了“美观”但也牺牲了轻薄手感。而从S6开始,vivo也开始关注到性能短板这块,进而搭载了三星Exynos 980,不过这款机型短板其实在于,影像部分相比于外观来讲,还是平了些。

而从下代vivo S7开始,到vivo S12系列,则可看作是vivo S系列第二阶段,是个“发力”影像拍摄效果的“黄金时代”,从S7的4400万像素加800广角双前置镜头到S10系列加入前置补拍灯再到S12系列后置1亿像素镜头,都能让懂手机的手机玩家也好,还是就像挑选一款拍照效果好的大众买家也罢,知道S系列主打就是“影像”。

时隔五个月,vivo S15 Pro的发布确实让不怎么关注这个系列的玩家“为之一震”,相比于S12系列标志性的高达四颗的前置自拍柔光灯、5000万像素加800万超广角这样的“豪华组合”,这次仅配备了3200万像素前置镜头,不过单像素尺寸还是增加到了0.8微米,此外延续了S12系列的AF对焦;标准版前置镜头同样采用了3200万像素,只不过没有自动对焦。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vivo这是在配置“缩水”啊?

从前置镜头来看确实如此,但在我看来,这是vivo S系列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走拍摄“差异风格”,毕竟各家其实都在讲计算摄影,比如华为是通过计算光学技术来还原更为精准的“颜色”;OPPO是通过采用自研影像NPU马里亚纳X,以及各种算法来提升夜景画面和纯净度;谷歌是通过单摄来实现更为“激进”的虚化效果等等。

目前大家都在追求画面的“精准度”这没问题,但却很难形成差异化,结果就是,大家用这些手机拍出来的照片都好看,但没“风格”。

vivo S15 Pro这次为拍摄风格定调,直接来了一个“电影感”。

什么叫电影感?这里暂且说繁冗的风格,我认为这是一种在保证人像肤色正常基础上,对周围环境光线有一定“克制”表现,并营造出一种舒适的观感,不必大红大绿,也不必清幽寡淡,只要观感舒服并兼具一些“高级”感就能营造出一种氛围。

咱们直接上样张。

其实不管是在硬件方面搭载了经过人像优化独家定制的IMX766V,还是利用计算摄影中AI学习运营“记忆色”色彩理论体系,“微米级”焕肤素颜算法,影感摇摄以及夜景下有质感的人像、自然景深以及真实光斑效果等等,都是为这种强烈的“风格”化服务的,能够明显感觉vivo在通过硬件加计算摄影实现“差异化”。

此外,S系列进入了“第三阶段”的另一特性是,更为注重录像品质,比如蜂鸟超级防抖就是利用主动回中式OIS光学防抖和EIS电子防抖来共同解决摄影稳定问题,通过达到500次运算以及高达30000次运动来增强手持稳定性。

vivo S15 Pro后置镜头硬件性能可以说是“拉满了”,而标准版vivo S15配备了支持光学防抖的6400万像素主摄以及800万超广角镜头和200万微距镜头,虽然像素有降低,但多了OIS光学防抖,这种“取舍”显然要更接近实际拍摄需要。

毕竟不是人人都需要亿级像素,但人人都想要稳定的成像效果。

vivo S系列的“性能”惊喜

如果前边讲前置镜头硬件部分有些许遗憾,那么在性能这块,不管是vivo S15 Pro还是标准版本的S15,惊喜就比较大。

前者使用了“发哥”联发科天玑8100,这颗处理器拥有比肩高通旗舰级别的性能,另外在发热和功耗控制上要明显更好,对于这颗处理器具体参数这里不再进行详细撰述。

还是看具体跑分和游戏体验,安兔兔跑分环节可以跑到81万左右,如果“说人话”,这颗处理器足够流畅运行目前画面复杂的游戏,同时还能稳定运行。当然vivo还把X系列PixelWorks X5 Pro独显芯片下放到S系列机型上,简单来讲,就是通过优化让主流游戏的帧数更为稳定的同时也更加省电。

而为了让机身散热更好,它在内部采用了达到3002平方毫米的超大VC均热板、以及超大石墨烯散热片,这样“堆叠”出的总散热面积达到了44389平方毫米,堪比世面上的“游戏手机”散热。在玩游戏过程中,我发现整个机身背面也没有出现热量聚集现象。

建议玩游戏时候使用vivo TWS Air这款半入耳式耳机,高频延伸出色,人声距离合适,低频在“开放式”耳塞中量感也不错。

如果“横向”对比S系,它的性能相比上代提升明显,而如果“纵向”和同级别的机型来比较,S15 Pro性能也和所谓的“游戏”手机拉不开差距。

vivo S15标准版这次性能也“跟上”来了,采用了目前在玩家口碑中的“绝绝子”高通870移动平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在实际游戏体验中,仍能应对目前所有主流大型游戏,而借助石墨烯散热板以及VC均热板,加之“创根系仿生散热结构”,都能看出在“榨干”骁龙870性能潜力。

另外不管是vivo S15 Pro正面这块AMOLED E5显示屏,还是vivo S15正面这块E4显示屏,在色彩以及亮度上,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目前的“顶级水准”,有机会一定要去线下感受下这块屏幕,确实足够惊艳。

“三好生”还是“偏科生”?

其实不难从这次vivo S15系列的两款机型中看出,两款机型的定位并不同,vivo S15 Pro通过对于影像风格的“再探索”以及性能的“拔高”,让产品力都有显著增强,和自家X80放在一起来看也并不“虚”:从像素来看,都为5000万像素主摄,超广角镜头也都为1200万像素,而区别仅仅在人像镜头上,在后置拍摄体验上可以说如出一辙。

不过毕竟X系列还是“老大哥”,vivo S15 Pro更像是和X系做“承接”,缺少蔡司镜头加持其实也是和X系维持一定硬件差异,未来是否会把X系中的微云台也“下放”到S系上,还得跟根市场反馈来做权衡。总之,这代S15 Pro确实能够在3000-3500价位区间,有足够“撑场”话语权。

而vivo S15标准版,相信会吸引一些直屏忠实用户。

目前市面上一些直屏手机在外观上其实是有一些取舍的,比如塑料边框,单一颜色设计等等,而vivo这次在标准版上可一点不吝啬,首先中框就采用了金属材质。除了有不错的质感外,相比塑料中框的强度也提升明显。

对直屏手机来讲,其实难点在于如何在本身就“硬朗”的外观下,做到视觉上的“协调”,市面上有不少直屏手机主体直接采用“黑色”加“纹理”设计,只能说是“酷”,而距离美观还有不小距离。

vivo则在标准版后壳上直接采用“纯色”,这种宁简勿繁的配色方案,要更简洁统一,我拿到的这款配色为浅金,在光线下晃动机身会呈现出时亮时暗的“金浪”,如果“稳定”后壳不晃动,则为淡淡的渐变金色,这种“低调却不失惊艳”的视觉效果vivo确实拿捏有“度”。

在后置镜头设计语言方面,和Pro版本一致,都为双镜云阶设计,配合AG工艺,让整个颜值和握持感更为舒适。标准版能够做到2500价位段的颜值“守门员”。

这两款手机第一感觉是能够给人“惊艳”感的,比如手感、比如影像部分、比如性能部分,vivo S15系列更像是一名面面俱到的“三好生”,而不再具有之前S系列“有棱有角”的“偏科生”高辨识度特点。

正面居中的打孔镜头设计,少了S1系列时代升降镜头带来“全面屏”的惊艳感,少了S12系双摄和柔光灯带来的“标志性”配置;背面镜头也从之前就在行业内少见的“一亿像素”缩减到了“主流”的5000万像素。

“电影感”对于喜欢电影的用户是可以“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的,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讲,又如何感知到还是个问题,毕竟对于更为高阶的旗舰机来讲,也能实现绝大部分功能。

而“弱化”自拍而加强其他方面的配置,对于vivo S系来讲,是大胆且有一定不确定性的一次“变革”。但我觉得不必过于担心,这只是变更风格的第一次尝试,未来如何还得交由市场决定,未来是否会根据用户要求再“回归”之前拍照特性也不一定。

其实归根到底问题,是成为“三好生”能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还是保留一些“棱角”设计的“偏科生”更能引起用户共鸣。

在之前的一次沟通会上,胡柏山表示“未来品牌想要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最关键的就是用户研究和用户洞察”不过他也表示“我们在用户洞察和用户研究,以及用户转化这一块的能力上,目前是比较弱的。”

既然vivo已经洞察到目前用户需要拍摄“风格化”以及性能“稳定性”这两个明显“痛处”,能够在两款机型中都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固然是值得肯定,但取消早已成为S系标志的高规格前置镜头和柔光灯,这已接近S系列“底线”。

不管怎样,还是希望vivo通过其在X系上的积淀,在维护好S系风格同时,继续挖掘出这个系列价值,让它成为重新调整后的在中端价位中的有力“竞争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