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式菜刀:何止拍蒜,更能以一挑十

 

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中国刀剪第一品牌“张小泉”翻车了。缘起于一位消费者反映张小泉的菜刀不能拍蒜,啪一拍,刀断了。

接着网友翻出了负责人之前的采访讲话:

“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是错的……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

说句公道话,不能拍蒜的菜刀就有质量问题吗?还真不一定。

有专业博主科普,菜刀的硬度和韧性难两全。越锋利的菜刀,硬度就会高,缺点是刀身确实也会更脆,容易折。

但在中国,不能拍蒜的菜刀显然是水土不服的。

对于普通中国家庭来说,中式斩切刀本就该是多功能的,不论是破骨解牛还是脍鱼切丝,都是这把刀,我们不光要用刀拍蒜、拍黄瓜,偶尔还要拿来开啤酒、罐头。

一把方方正正的中式菜刀,堪称厨房中的“全能担当”。那么,这样一位中国厨房里的“灵魂人物”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刀]菜刀进化史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就会用打磨过的锋利石块切分食物,从宽泛意义上说,这些小石块可以被称为最早的“菜刀”。一直到新石器时代,石器磨制技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山西陶寺遗址中出土的石制菜刀,刀形优美、刃中锋利,不过形状看起来更像是用来耕地的犁。

山西临汾陶寺石刀

可不要小瞧这种石刀的切削效果。祖先们不断地总结石刀制造的经验,会有意识地选择硬度极高的石头,所以尽管石制刀具不那么精美,其锋利程度比起现代刀具也不遑多让。

九孔石刀

到了殷商时期,人们终于掌握了金属冶炼技艺,铜锡合金的青铜刀被制作出来,打开了刀具制作的新天地。青铜的硬度虽然不如石头,但在延展性、韧性和加工方便程度等方面都远远优于石头,青铜刀很快就取代了石刀。

那时的食材没有今天这样丰富多样,主要是鱼、肉、块茎类,烹饪方式都是烤、炖、煮,炒菜要到宋代才能出现,所以虽然菜刀的材质在变化,但是菜刀的形制变化却极其迟缓。当然,这并不代表古人的刀工不行。

西周长方形环首削刀

在《庄子·养生主》中记载有一段著名的刀工表演:“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这个流传了数千年的庖丁解牛故事,便是那个时期金属刀具纯熟运用下的产物。

秦汉时期,铁制刀具逐渐崭露头角,曾经风头无两的青铜刀具,慢慢被大范围地取代。但要说明的是,由于冶炼技术和生产水平的限制,铁主要还是用作兵器、农具制造,一把铁制厨刀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汉代的厨刀形制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改变,但还不是现在常见的方形菜刀,而是形状更加尖细、更像是如今所用的水果刀。一幅流传至今的汉代壁画上,卷着袖子、扎着衣角的厨师们在案台上运刀如飞,肉块纷纷落在台下的大盆中,刀虽然小,这切肉的速度却是丝毫不慢。

汉代切肉壁画砖

唐代《酉阳杂俎》记载了这样一段操刀神技:“进士段硕常识南孝廉者,善斫鲙。縠薄丝缕,轻可吹起,……鲙悉化为蝴蝶飞去。”生鱼片切得薄到极致,风一吹犹如蝴蝶飞去,用的也是这样的尖头长刀。

我们如今所见的方头菜刀,直到宋代才初具雏形。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便是宋朝人的饮食理念。作为经济文化发展到顶峰的一个繁荣时期,宋朝的饮食文化极其丰富绚烂,对食材的处理、刀工的要求自然更上了一个台阶,只能切肉块的尖头刀不再适应需要。而经过近千年积累的冶炼技术,在宋代更是突飞猛进,宋代的铁匠们终于为厨师造出了威风凛凛、功能丰富的方头菜刀。

偃师酒流沟宋墓出土厨娘画像砖

在以“炒”为特色的中国菜里,方片外形的菜刀方便厨师将食材处理成形状大小都统一的片状、块状或丝状,让食材受热更均匀,这也是炒菜好吃的关键之一。方头菜刀宽大的体型也带给它足够的重量,劈碎一根骨头也毫不费力。文可切片,武可斩剁,能切能斩的方头菜刀也被称为“文武刀”。

其实,并非只有米其林大厨才用很多不同的厨刀。中式厨刀也分桑刀,片刀,文武刀,斩骨刀,九江湾,拍皮刀,剔骨刀,花刀等等。

使用不同的刀来制作不同的菜,无论中外,都得是专业的厨师才会这么讲究。好比专门习武的人,才会要求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而普通人防身,能练好一样武器就不错了。

张小泉这波翻车背后,更令人反感的是其傲慢的态度,动不动就要来进行“消费者教育”,反映的是一些老字号品牌的认知,正跟群众脱节。

要我说,不能做中国菜的菜刀,何以称之为中国菜刀?

文字|千叶

图片|源自网络

【记录家史 尊祖敬宗

尽在“长生铭记”公众号】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