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爱博医疗研究报告:国产眼科启明星,横向拓展后劲充足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丁丹,张拓)

1、爱博医疗:中国眼科器械行业创新启明星

1.1、十年专注眼科行业,科研背景强势

国内眼科器械启明星,平台型公司后劲充足。爱博医疗于 2010 年成立, 技术创新性突出,以研发生产自主创新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为起点,逐 步向视光领域横向拓展,近年来密集推出新产品,享受低渗透高增长市 场空间。在手术领域,多款产品为国内首款,如可折叠非球面人工晶状 体(2014 年),Toric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2016 年),预装式人工晶 状体 AQBHL(2018 年);在视光领域,2019 年推出普诺瞳角膜塑形镜 进入近视矫正领域,2021 年通过收购天眼医药 55%股权进入彩瞳领域, 并推出离焦镜扩展视光领域触及范围,多项产品打破国际厂商垄断。公 司有望发展成为全系列眼科医疗产品提供商,覆盖白内障、屈光不正、 青光眼、眼底病变等诸多领域,横向拓展后劲充足。

科学家创始人产业洞见深刻,高管团队行业经验丰富。创始人解江冰先 生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博士 后研究员,主攻高分子材料学,在国外大型先进医疗企业工作多年,是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多项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研课题负责人,中 国眼科医疗器械领域的行业专家。通过 2 项自行研发专有技术以知识产 权的方式出资 2040 万元,与毛立平、白莹共同设立爱博有限。在公司内 负责统筹制定研发方向,并参与主要人工晶状体材料的研发过程。高级 副总经理王韶华女士具备工业质量管理多年从业经验,曾任公司质量总 监 9 年;技术总监王曌女士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设计开发了多款具有 创新意义的高性能眼科产品;销售总监贾宝山具备爱尔康眼科产品销售 经验;其余高管亦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股权相对集中,一致行动人共持有 33.78%股份。实际控制人解江冰直接 持股比例为 12.93%,与毛立平和白莹(二者为夫妻)、博健和创、博健 创智、喜天游投资为一致行动人,共持股 33.78%。其中毛立平和白莹分 别持 2.96%和 6.43%股权,不参与日常管理;博健创智为 2017 年设立的 员工持股平台,直接持股 4.09%;喜天游投资参与者为解江冰大学校友 及校友亲属,直接持股 1.60%。募投资金多用于眼科产品及设备的产能扩大和研发。公司于科创板首次 发行股票募集资金 8.00 亿元,目前所有项目投入进度均符合计划。

1.2、业绩保持快速增长,运营质量高

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净利率不断提升。得益于快速市场拓展和新品的不 断上市,近年业绩保持快速增长,2021 年实现收入 4.3 亿元,同比增长 58.6%,2016-2021 年 CAGR 达 58.3%;实现归母净利润 1.7 亿元,同比 增长 77.44%,2018-2021 年 CAGR 达 53.2%,归母净利率从 2018 年的 15.99%已逐年快速提升至 2021 年的 39.56%。2022Q1 实现收入 1.31 亿 元(+55.54%),归母净利润 0.59 亿元(+63.00%),虽略有疫情扰动,但 仍表现出眼科赛道的刚需属性。后续随疫情逐步恢复、业务领域的延伸 以及销售区域的拓展,业绩有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把握人工晶状体基本盘,角膜塑形镜保持高速增长。业务可分为手术类 和视光类,分别占比 73.51%、26.03%,其中手术类产品以人工晶状体为 主,视光类产品以角膜塑形镜为主。人工晶状体自上市以来保持快速增 长,2021 年收入 3.05 亿(+36.37%);角膜塑形镜 2019 年上市后即为带 来第二增长曲线,2021 年收入 1.07 亿(+159.54%),后续视光类有望成 为新增长引擎。

销售区域以国内为主,持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从销售地区来看,2021 年境内/外销售占比分别为 95.79%/3.83%,以内销为主。目前境外占比较 低,但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至今,多款产品在海外获批,包括AQBHL、 A1UL、A1-UV、(预装式)大景深 AE-UV/AE-UL、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 等,产品种类持续丰富,海外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已出口至德国、法 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卢森堡、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未来随 疫情趋缓,海外销售渠道有望逐步完善,海外市场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毛利率经过爬坡期,目前趋于稳定。整体毛利率从 2016 年的 71.54%逐 步爬坡至 2021 年的 84.29%,主要为人工晶状体销量提升导致结构优化 显现;2020-2021 年毛利率略有下降,主要为角膜塑形镜尚处于量产初 期,拉低整体毛利率,但随其生产规模增加,毛利率亦呈现提升趋势。 较高的毛利率体现出眼科行业的进入壁垒及上游厂家的话语权,预计后 续人工晶状体及角膜塑形镜的毛利率有望继续维持。

费用控制良好,保持较高研发投入。销售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从2017年 的 28.07%、43.37%逐年下降至 2021 年的 20.76%、12.09%,规模效应逐 步显现,费用率控制良好。始终保持研发高投入,2018 年以来研发费用 率保持在 10%以上,高于同行,2021 年研发费用达 5191 万,研发费用 率约为 12%,体现公司技术及产品导向的价值观念。

2、掌握人工晶状体前沿技术,带量采购迎来新契机

2.1、白内障手术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白内障是全球致盲首因,中国现患人数 1.3亿人,老龄化将加剧患病率。 白内障是由于老化、遗传、外伤及中毒等原因引起的人眼天然晶状体变 性而发生混浊,造成患者视物模糊或完全失明,是眼科第一大类疾病以 及全球致盲首因(占 39%致盲原因),潜在危害巨大。中国白内障患病率 较高,根据国际防盲协会,2020 年中国白内障现患人数(45-89 岁)预 计达 1.32 亿人;因白内障失明人群预计达 1332 万人,占总患病人数的 10%。同时,白内障具有高度年龄相关性,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统计,中国 60-89 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为 80%,而 90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 90%以上,老龄化的加剧将使得白内障患病数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目 前,通过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以取代已变混浊的天然晶状体是目前治疗 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手段。

中国白内障手术渗透率不足发达国家 1/4,渗透率提升空间仍明显。中 国白内障年手术量从 2012 年的 145 万例快速提高至 2018 年的 370 万 例,2012-2018 年 CAGR 达 16.90%,增速明显,但渗透率仍有待提升。 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是国际卫生界和医学界公认的衡量一个 国家和地区方防盲水平的重要标准。根据公司招股书,中国 2018 年 CSR 达 2662,然而 2011 年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 CSR 已经达到 10000,澳 大利亚达 9500,甚至印度 CSR 都已经超 5000。随着疾病认知及健康需 求的提升、带量采购的推进,我国 CSR 有望迎来提升。

眼科医院及眼科医生供给增加,拉动中国眼科市场持续扩容。受益于 “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等国家政策及眼科就诊需求的推动,中国眼科专 科医院数量从 2011 年的 288 家迅速上升至 2020 年的 1061 家,CAGR 达 15.6%,远高于同期医院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5.44%;眼科医师的数量从 2012 年的 2.99 万人增长至 2020 年的 4.76 万人,CAGR 为 6.7%,同样 高于中国医院执业医师 CAGR 6.2%,眼科医师供给的不断增加有望拉动 眼科医疗供给侧不断扩容。

中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出厂价)预计于 2025 年达 34 亿元,2022至 2025 年 CAGR 有望达 18%。根据公司招股书,2012-2018 年中国白内 障手术量年均复合增长率 16.90%,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白内障 CSR 达 5150,对应白内障手术量 731 万例。根据公司与其他企业不同档次人工 晶状体的出厂价以及市占率,并假设低端和基础人工晶状体市占率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逐渐减少,中端和高端人工晶状 体市占率逐渐提升,测算得中国人工晶状体出厂端市场规模将在 2025 年 达到 33.89 亿元,2022 年预计为 20.65 亿元,CAGR 达 17.96%。

2.2、普诺明技术水平领先,带量采购加速国产替代

2.2.1、技术差异逐渐缩小,国产借性价比优势突围

人工晶状体市场竞争格局集中,中国市场由外资主导。全球人工晶状体 市场由四大眼科医疗器械公司主导,根据爱尔康公司报告及估算,2017 年爱尔康、强生、博士伦、蔡司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63%。中国市场目 前仍由外资主导,根据公司招股书,2018 年国产厂商市占率(按销量) 仅 18-20%,国产在低端市场占有率较高,中高端市场替代空间广阔。

普诺明在材料、光学、结构等多方面领先,有望在中高端市场提升市占 率。人工晶状体的性能取决于材料、光学设计及人性化设计,目前正在 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看得舒服”发展,Toric、多焦点、景深扩展及可 调节人工晶状体成为各厂家发展的方向。全球范围内,多功能的人工晶 状体占比已达 32.6%,正逐步替代低端型号,受欢迎度正逐步提高。普 诺明在多个方面表现突出,在临床端获得较高评价,具备良好的学术影响 力,在中国中高端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

(1) 在材料方面,疏水性丙烯酸酯由于可折叠、折射率高、降低后发障 概率等优点,已成为国际主流材料,2017年占全球人工晶状体光学 材料的56%。普诺明绝大多数为疏水性丙烯酸酯材料,部分具备肝 素表面改性设计和防蓝光设计,领先国产厂家和部分进口厂家;

(2) 在光学方面,非球面相比球面人工晶状体,由于可防止眩光、光晕、 视物模糊等现象,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人工晶状体的基本款。普诺 明采取非球面设计,环曲面人工晶状体处于国际前沿,多焦点人工 晶状体有望 2022 年拿证,三焦点、EDOF 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国 内外目前尚不成熟,有望争取进一步的技术领先地位。

(3) 在人性化设计方面,预装式人工晶状体在手术过程中的必要性逐渐 增强,在欧美已逐渐成为主流,预计随带量采购价格下降后,有望 在国内成为主流产品。公司自 2018年陆续上市预装系列AQBHL、 A1UL,临床端评价良好,有望进一步提高市占率。

普诺明具备较高性价比优势。在性能相似的情况下,普诺明价格总体上 低于进口同类产品的价格。例如,以 2022 年京津冀带量采购价格为例, 销量最大的 A2-UV 与强生 ZCB00 类似,均具有疏水、防紫外、单焦、 非球面的特点,但 A2-UV 进院价 980 元,ZCB00 进院价 1300 元。

2.2.2、带量采购提升国产占比,助力新厂商迅速扩大份额

中标多地人工晶状体带量采购,分组规则逐步细化,降幅相对温和。人 工晶状体带量采购已在全国 31 个省份当中铺开,公司在绝大部分省份 皆已中标。带量采购的分组规则逐步细化,如京津冀 3+N 根据 10 项功 能划分为 53 个竞价组;陕西十省联盟根据功能划分 17 个竞价组。通过 功能属性分组,极大提高组内产品的可比性,后续竞价相对合理。各地 区带量采购均联动全国最低价,后续全国价格趋于一致。部分地区第一 轮带量采购已顺利完成,第二轮相对而言降幅较小,以续约为主,更多 是与全国其他地区进行价格联动,如京津冀 3+N 第二轮平均降幅仅 16.91%,预计后续人工晶状体带量采购降价空间有限。

带量采购降后价格可维持合理出厂价,以量换价可以实现。公司人工晶 状体入围带量采购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价,如中端款 A1-UV、A2- UV/ALD 在京津冀第二轮中分别降至最低价 1345 元、980 元,但该品类 2019 年出厂价为 383 元;高端款 AQBHL、ATBH 在京津冀第二轮中分 别降至最低价 1778 元、3016 元,但其 2019 年出厂价分别为 794 元、 1637 元。可见,公司人工晶状体参与带量采购后伤及出厂价的风险较小。

首轮带量采购帮助进院,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全国带量采购部分地区实 施时间不足一年,仍为加速国产替代的窗口期,此前普诺明在多个地区 尚未进入公立医院,集采后在当地公立医院实现 0 的突破。以安徽为例, 安徽省于 2019 年 8 月开始执行带量采购,带量采购前,2019 年 1-7 月 公司在该地区销量 5056 片,实现销售收入 323.36 万元,月均销售 722 片,月均销售额 46.19 万元。带量采购后,终端降价 18.1%,但销售数量 得到保证,2019 年在安徽省公立医院开户数量增加 1 倍,中标产品销售 数量提高 1.65 倍,带动销售额迅速提升。2019 年 8-12 月月均销售收入 70.96 万元,较 2019 年 1-7 月增长 53.61%,实现快速增长。在全国带量 采购的带动下,我们预计 2022 年普诺明市占率已超 20%。

续约仍有新品类进入中标范围,且可持续扩大市场份额。部分投资者担 心带量采购续约对份额提升的贡献较弱,但我们认为①续约仍有新品纳 入,第一轮陕西及京津冀联盟主要中选产品为无特殊功能的 A1-UV、A2- UV、ALD 系列,第二轮陕西联盟新增 AQBHL,京津冀联盟新增 AQBHL 和 A1UL,二者属于偏中高端系列,可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后续多焦 点、EDOF、三焦点等高端系列上市后,有望进一步突破高端市场。②为 进一步满足不同组别要求,新增较低端的球面 S1-UV、S2-UV、SLD 系 列,提高可参与的组别数量。③续约多根据临床需求确认各产品的意向 采购量,更看重产品性能,首轮带采帮助产品入院,后续通过培养医生 的使用习惯及提高医生对国产产品的接受度,具备竞争优势的国产厂商 可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2.2.3、深耕人工晶状体领域,保持快速增长

人工晶状体为核心产品,收入增速近 40%。公司是国内首家高端屈光性 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也是国内主要的可折叠人工晶状体制造商之一,近 年来人工晶状体板块收入增长迅猛。2021 年收入 3.04 亿元,增速达 36.37%,2016-2021 年 CAGR 达 50.5%;2021 年销量为 70.13 万片,增 速达 40.27%,2016-2021 年 CAGR 达 53.2%。随生产规模扩大及高端种 类占比不断提升,毛利率从 2016 年的 76.48%快速提升至 2021 年的 87.01%,未来有望保持平稳。

同时布局中高端人工晶状体,满足多种患者要求。普诺明可分为5种类 型,分别为可折叠一件式人工晶状体(A1-UV/A2-UV/ALD)、AQ 型人 工晶状体(AQBH/AQBHL)、Toric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外销型人工 晶状体以及动物用晶体,覆盖中端、高端,性能与价格呈现梯度特征, 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积极拓展业务领域,提供眼科手术全面解决方案。除各类人工晶状体外, 拓展各类配套手术产品,旨在满足客户对白内障手术配套器械的需求, 提升客户良好的服务体验。手术配套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较小,但增长迅 速,2021 年收入 1384 万元,同增 90.63%;毛利率从 2016 年的 11.36% 已逐年稳步提升至 2021 年的 43.72%。

3、近视防控产品先后布局打出组合拳

视力保健具备更大市场空间。根据爱尔康公司的报告及估算,2017年全 球眼科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 230 亿元,预计 2018-2023 年复合增长率为 4%。眼科医疗器械可分为眼外科和视力保健,眼外科(包括人工晶状体、 青光眼等手术产品)市场规模为 90 亿美元,而视力保健(包括隐形眼 镜、角膜塑形镜、护理液等)为眼科更具备潜力和空间的市场,2017 年 全球市场规模达 140 亿美元。

3.1、青少年近视人群庞大,视力矫正需求增加

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约 1亿人,防控近视刻不容缓。随着社会与科技的 快速发展及学习压力的增加,超负荷用眼和不卫生用眼导致中国近视青 少年占比急剧上升。根据 2019 年国家卫健委公开的数据,小学、中学、 高中的近视率分别为 36%、71.6%、81%,约 2/3 的青少年人群患有近 视,8-18 岁近视人数达 1.02 亿。疫情时期,网课使得儿童及青少年近视 率相比 2019 年再度提升,减缓近视刻不容缓。为防控青少年近视,教 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力争将小、初、 高学生近视率分别降低至 38%、60%、70%以下。

防控近视方式多样,meta分析表明阿托品与角膜塑形镜表现突出。针 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防控方式可分为三种,分别为①光学矫正,包括 框架镜(多焦点眼镜、渐进眼镜、离焦镜等)、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 硬性角膜接触镜、软性多焦点接触镜);②药品,主要为不同浓度等级的 阿托品;③环境干预,包括户外活动等。根据 2016 年发表在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上的一篇针对 16 种近视防控措施的 meta 分 析,阿托品与角膜塑形镜在延缓近视进展及眼轴长度增长方面效果突出。 在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中,角膜塑形镜 与阿托品被提出可延缓近视进展。

3.2、大陆第二家角膜塑形镜厂商,有望分享蓝海市场

3.2.1、角膜塑形镜矫正视力优势明显,百亿市场前景广阔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接受度逐渐提升。采取普通框架或普通 隐形眼镜矫正近视会导致边缘光线焦点落在视网膜后方,造成远视性周 边离焦,眼球系统通过调节反射等来调节边缘光线的屈光能力,从而导 致眼轴增长、近视加深。与其它几种矫正方式相比,角膜塑形镜可以通 过眼睑压力使角膜扁平化,降低角膜屈光度,减少或消除旁中心远视离 焦,减缓眼轴的增长,提高裸眼视力,显著减缓近视度数的加深。角膜 塑形镜矫治安全高效,无需白天佩戴,更具美观性,接受度正不断提升。

行业规范保障健康发展。中国角膜塑形镜发展时间较短,自1997年从美 国引入,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市面上涌现的众多假冒伪劣产品和不专 业的验配人员导致了群发性角膜感染的出现。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规 范行业发展,包括 OK 镜属于医疗器械,应办理医疗器械注册证方可销 售;验配 OK 镜不属于普通的商业行为,需要在二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 中验配,验配业务得到规范管理;2018 年,原国家药监局进一步规范角 膜塑形产品上市前的临床试验。目前,行业已进入健康发展阶段,预计 后续行业政策将更适应实际需求。

行业渗透率低,百亿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眼科及 视光学分会数据显示,截至 2015年全国共有 64.3万人佩戴角膜塑形镜, 渗透率仅 0.51%。2011-2015 年选择角膜塑形镜治疗的患者数量 CAGR 达 44%,我们预计 2020 年市场空间为 200 万副左右(渗透率 1.94%), 2025 年市场空间为 683 万副(渗透率达 6.9%)。如果以平均每副 1500 元 (出厂价格)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 102.4 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3.2.2、普诺瞳角膜塑形镜获批,产品竞争优势突出

大陆第 2家角膜塑形镜获批厂商,具备先发优势。公司的角膜塑形用硬 性透气接触镜(普诺瞳)于 2019 年 3 月获批上市,是中国大陆境内第 2 家取得该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具备领先优势。截至 2022 年 7 月, NMPA 共颁发角膜塑形镜注册证 12 张,由 11 家生产企业拥有,分别为 中国境内 3 家(欧普康视、爱博医疗、视达佳)、中国台湾 2 家(亨泰 2 张注册证、鹰视)、美国 3 家(欧几里得、C&E、PARAGON VISION)、 韩国 1 家(Lucid)、日本 1 家(阿迩发)、荷兰 1 家(Procornea)。

普诺瞳角膜塑形镜优势明显。与其他厂家生产的角膜塑形镜相比,普诺 瞳角膜塑形镜优势明显:①采用了高透氧性的材料(透氧系数 125),使 得安全性和舒适性更高;②基弧区采用非球面设计,提供优化的周边离 焦,深化近视控制功能,实现可靠的近视控制效果;③反转弧非同心设 计提供更为稳定的塑形效果;④将中国人眼的数据应用于定位弧区的非 球面设计中,使普诺瞳的定位弧与国人的眼形态更为匹配,提高配适度 和佩戴舒适度;⑤低温大气等离子处理,可提高表面润湿性,增加患者 的佩戴舒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杀菌效果。根据临床终端使用情况 而言,普诺瞳碎片率、点染率更低,验配成功率相对更高。

适用范围扩大至 600 度,患者人群增多。普诺瞳上市以来的适用范围为 近视 100 度至 400 度之间佩戴者的暂时矫正;2022 年 6 月,适应症范围 增加 400 度至 600 度的佩戴者一定程度上暂时矫正。现有的角膜塑形镜 中,矫正范围在 400 度以上(不含 400 度)的只有欧普康视(600 度)、 欧几里得(500 度)、Lucid (500 度)、Procornea(450 度)。适应证范围 增加后,普诺瞳有望进一步扩大佩戴者人群,取得差异化优势。

获批自主合成生产材料片,提高生产自主性。2019年实际销售的角膜塑 形镜产品使用的均为外购 Contamac 材料片,Contamac 于 2017 年被人工 晶状体竞争公司昊海生科收购。公司与昊海生科在下游的竞争,并未对 Contamac 的供应原材料的稳定性与价格造成影响,但同时也促进加速自 主合成生产材料片。现在角膜塑形镜材料片已可实现全部自产,并与外 购材料进行测试对比,符合一致性评价标准,是国际上少数几家具有自 主材料开发能力的眼科生产企业。2020 年 2 月 20 日,已获得北京市药 监局关于使用自制材料的批准,目前已实现自制材料片替代外购材料片, 降低外购材料片可能带来的生产成本的波动。

角膜塑形镜市场推广顺利,未来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普诺瞳角膜塑形 镜2019年3月获批后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取得收入1.1亿(+159.54%), 销量达到 21.5 万片(+110.64%)。随销量提升、工艺流程优化、以及试 戴片比例降低,角膜塑形镜毛利率逐年提升,2021 年达 83.95%,逐渐拉 近与欧普康视的距离。未来随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已获批。基于角膜塑形镜产品技术和自主 研发的高透氧材料,研发了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并已实现生产。该 角膜接触镜可在日戴的过程中矫正近视,有以下提升:①根据中国人眼 大数据统计结果设计,与中国人眼角膜面型更吻合,提高配戴安全和舒 适性;②采用 0 球差非球面设计,显著提高配戴者的视觉品质。 周边配套产品逐渐完善,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硬性接触镜护理 液已于 2022 年初拿证;硬性接触镜冲洗液已于 2021 年实现小规模销售; 硬性接触镜酶清洁剂已提交产品注册;硬性接触镜润滑液处于临床试验 阶段。在研各项目技术与国际一线品牌水平一致,为核心产品角膜塑形 镜提供配套支持,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

3.3、离焦镜与OK镜强互补,为增长注入新活力

离焦镜通过在镜片上分布微透镜达到控制近视效果。离焦镜与OK镜的 设计原理相似,均通过提供近视离焦信号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不同之 处在于,离焦镜与眼球不贴合,需要保证从非中心视物仍具有矫正及离 焦效果。上一代产品渐进离焦镜为屈光度从中心至周边逐渐减小的渐进 式设计,从非中心视物存在过矫或欠矫的现象,因此近视防控效果仅10% 左右。新一代微透镜离焦镜的设计理念,在于在非中心区添加数百甚至 上千个微型凸透镜,从微透镜之间的区域视物(非微透镜区),可在视网 膜上聚焦成清晰的像;而透过微透镜的光线,可在视网膜之前聚焦,形 成近视离焦的效果,近视防控效果超 50%。

离焦镜具备良好近视矫正效果,目前国内上市产品约 9款。2011年蔡司 推出的具备周边离焦功能的成长乐为离焦镜的一代产品,近视延缓效果 约 30%,由于防控效果较为一般,其余国内外厂家并未跟进推出产品; 2018 年豪雅推出具备多点离焦功能的新乐学,根据临床试验结果,2 年 随访后,试验组近视进展延缓 59%、眼轴增长延缓 60%,相比第一代产 品效果大幅提升;此后,国内外厂家陆续推出设计理念相似的离焦镜产 品,包括进口厂家依视路推出的星趣控(上市时间 2020.11,下同)、蔡 司推出的成长乐加强版(2021),国产厂家明月镜片推出的轻松控 (2021.6)、爱博医疗推出的普诺瞳(2021.7)、BOLON 推出的至彗星 (2022.3)、万新推出的易佰分孔雀版(2022.3)等。

离焦镜出厂端市场规模有望达 50亿元,国产有望凭性价比优势打开市 场。2021 年中国离焦镜市场规模(出厂口径)约 20 亿元,销量约 200 余 副,在 8-18 岁近视青少年中的渗透率仅 2.3%。保守估计 2022 年起销量 CAGR 为 20%,则 2025 年预计离焦镜销量达 477 万副,假设出厂均价 为 1000 元,则出厂口径的市场规模达 48 亿元。从市场份额来看,2021 年离焦镜主要由蔡司、豪雅、依视路等进口厂家占据主要份额,国产厂 家目前占比仍较低,未来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打开市场。

离焦镜与 OK镜满足不同需求,有望形成互补销售。离焦镜的近视防控 效果略低于 OK 镜,且需要白天戴镜;但验配方便性更高、拿镜时间更 短、价格相对更低,因而二者满足了不同的近视患者的需求,目前公司 在两款产品上的布局均走在国产厂商前列,有望进一步提升产品渗透率。

离焦镜临床试验数据表现优秀,有望借助学术影响力扩大份额。普诺瞳 离焦镜基于 B.C.M.D.仿生复眼离焦技术,具备多种优势。进口厂商豪雅、 依视路均进行了临床试验,国产厂家中公司与明月镜片披露了临床试验 数据,普诺瞳离焦镜半年期预实验数据中,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延缓屈光 度进展约 67.57%、延缓眼轴长度增长约 68.75%,二者均高于豪雅及依 视路 2 年随访数据及明月镜片 3 个月随访数据,表明公司在视光领域的 技术实力;从适应性及戴静感受而言,试验组虽然所需适应时间更长, 但 81%的受试者均可在 1-3 天完全适应,主观评价较好,预计与仿生复 眼优化技术有关。临床试验数据有望增强学术影响力,快速打开市场提 升份额。离焦镜销售渠道可分为医疗渠道和非医疗渠道,角膜塑形镜的连续高增长证明在医疗渠道已拓展成熟,未来有望借助学术影响力逐步 拓展非医疗渠道。

3.4、收购天眼医药,正式进军彩瞳市场

中国大陆隐形眼镜渗透率仍较低,彩瞳兼具美妆属性保持快速增长。中 国大陆隐形眼镜渗透率尚低,根据精华光学年报,中国大陆隐形眼镜渗 透率仅 10%,远低于其余国家及地区 30%以上的渗透率,在近视人群不 断扩大及颜值经济的带动下需求量有望持续增加。彩瞳兼具医疗与美妆 属性,消费场景更多元,日益受到非近视及低近视人群的喜爱。根据《天 猫隐形眼镜行业人口洞察白皮书》,2021H1,彩瞳已占据隐形眼镜市场 56%的 GMV,增速达 83%,远超普通隐形眼镜(60%)及护理液(35%) 的增速,增长潜力巨大。根据《2020 中国快消品早期投资机会报告》及 《2019 线上彩瞳消费洞察报告》,彩片数量占隐形眼镜市场约 20%,年 销量约 10 亿片。

生产厂商多位于境外,摊薄成本是关键。相比全球市场,中国隐形眼镜 市场目前较为分散,top10 品牌占据 53%市场份额,且品牌商与生产商分 离,中国大陆销售的彩瞳主要产地是中国台湾、韩国、东南亚等地,中 国大陆生产商占比不足 10%。彩瞳生产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对单位生产 成本的控制上,随产量增长,生产工艺优化,单片彩瞳成本摊薄越多, 生产企业的定价空间也就越大。因此,优化工艺并获取订单成为关键。

收购天眼医药,具备彩瞳自主生产能力,期待量产后贡献业绩。爱博医 疗已于 2021 年收购江苏天眼医药 55%的股权。天眼医药旗下三款彩色软 性亲水接触镜(半年抛、月抛、日抛)已于 2021 年 3 月、4 月正式获得 国家药监局注册证及生产许可证。天眼医药具备完整生产管线和彩瞳的 材料配方、调色工艺及双面模压工艺技术,可与公司优势互补,也有利 于加快高透氧硅水凝胶软性角膜接触镜的研发进度。I 期项目产能 3-4 千 万片;二期完工后有望实现 2022 年底产能翻倍。彩瞳需要在生产的过程 中,通过不断的反馈改进良率,目前已有小部分订单,有望逐步通过试 生产改善各环节工艺而摊薄成本。彩瞳更偏商业渠道,与原有产线的销 售渠道有部分的差异,目前以 ODM/OEM 为主,后续有望组建新的销售 队伍全面负责彩瞳的销售,爱博强势的学术背景也有望为彩瞳背书。

3.5、在研产品PR有望打破国际垄断

近视手术渗透率处于低位,近年来手术量保持高速增长。中国近视手术 渗透率仍较低,根据 market scope,2020 年中国每千人近视手术量仅为 0.5 人,低于美国 1.7 人、欧洲 1.1 人、韩国 2.9 人、加拿大 2.0 人,而中 国近视率达 48.5%,远高于欧洲(34.7%)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渗透率具 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华眼科杂志,1994 年我国仅 20 家医院可开展 角膜屈光手术,2018 年全国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心增长至 1000 余家; 手术例数也从最早的每年数百例,上升至 2003 年的每年 50 万例,2018 年达 100 万例左右,保持高速增长。 晶体屈光手术为眼睛做加法,在高度数近视人群中受欢迎程度高。

有晶 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在保留患者自身晶体调节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植入人工晶状体而矫正近视,目前在爱尔眼科 2018-2020 年屈光手术中占 比约 11%。与传统激光手术相比,ICL 具备多种优势,包括①加法式屈 光矫正,不破坏眼生理结构的完整性;②具备可逆性,晶体植入后可取 出;③治疗范围广,可治疗 3000 度以内近视,可矫正激光手术无法矫正 的高度屈光不正,及浅前房、小角膜患者。重新定义矫正视力,理念具 有革命性。中国 7 亿近视人群中,高度(600 度以上)及超高度(1000 度 以上)近视人群达 5000-7000 万人,是 ICL 的主要人群。根据爱尔眼科 发布的《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高度、超高度近视人群选择 ICL 的比例 分别约 20%、50%,受欢迎度正逐步增加。

中国为 Staar 主要销售区域,ICL 处于垄断地位,其余厂家积极研发。 目前,中国市场的主要产品为来自瑞士 Staar Surgical 公司的有晶体眼人 工晶状体 ICL,目前使用最多的为其第 4 代产品 V4 和 V4c,截至 2022 年 6 月, ICL 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 200 万片。2021 年中国地区收入达 1.07 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 47%,为 Starr 的主要销售地区。另一款产品为杭州爱晶伦(昊海生科控股 55%)的悬浮型有晶体眼后房屈光晶体 依镜®PRL,但由于第一代 PRL 无中央孔设计,不可进行房水流通,医 生在正式术前需进行虹膜周切术,因此推广受限;目前可实现房水循环 的第二代 PRL 产品正处于积极研发阶段。后续其他公司产品上市后有望 扩大屈光手术影响力,并挑战 Staar 垄断地位。

ICL 市场规模有望于 2030 年突破 70 亿元。我们以 STAAR 公司的 ICL 中国销售额代表中国市场历史规模,并做出如下假设: (1) 根据《国民视觉健康报告》预测,2012-2020 年 5 岁以上近视人口 CAGR 为 5.47%,根据《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全球 2000-2050 年近 视人口复合增长率为 2.47%,考虑到亚洲人口近视率高,且结合我国实际, 假设 2021-2030 年近视人口增长率 3.47%; (2) 根据《国民视觉健康报告》预测,2012-2020 年高度近视占比 CAGR 为 13.20%,2020 年高度近视占比 6.47%,高度近视人数达 0.46 亿人;保守估 计 2021-2030 年 CAGR 为 6%,则 2030 年高度近视占比 11.59%,高度近视 人数 1.15 亿人;

(3) 根据 STAAR 公司公告,推测得 2021 年 ICL 销量 24 万片,在高度近视人 群中的渗透率为 0.47%;假设 2021-2030 年 ICL 在高度近视人群的渗透率 每年增长 0.20pct,则 2030 年 ICL 销量 261 万片,在高度近视人群中的渗 透率为 2.27%; (4) 根据 STAAR 公司公告,推算得 2019-2021 年 ICL 出厂价约 3000 元,假设 2021-2030 年出厂价每年降低 1%。 根据以上假设,2030 年 ICL 销售额预计达 72.73 亿元(出厂端)。

在研产品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R)有望打破国际垄断。在研产品 PR 基于自主研发的平衡型丙烯酸酯材料,是一款板型襻、固定拱高、双凹、 非球面的人工晶状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有望打破国际垄断。相比 ICL, PR 的光学区域更大,有望避免炫光现象。目前 PR已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其中 A 组视力范围在 1800 度以内,2021 年已完成 A 组入组;B 组适应 症为 1800 度以上,是 ICL 的空白市场,入组进度有望随疫情缓解而加 快,上市后有望发挥独特优势。

4、在研:与国际前沿技术同步研发,局部超前

专注于眼科医疗领域的产品研发,多项在研项目属于国际性创新。在研 项目多处于国际前沿,例如,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旨在解决现有产品视程 不连续的问题,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处于产品注册阶段,有望 于 2022 年上市;三焦点、EDOF 人工晶状体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进度处 于国内第一;新型角膜塑形镜基于基弧区特殊非球面设计和自主研发的 具备高透氧系数的氟硅丙烯酸酯材料,属于国际性创新;开发国内首条基于硅水凝胶的软性隐形眼镜生产线,将开拓隐形眼镜高端市场。此外, 未来将扩展研发不同类别的眼科医疗产品,包括眼科手术器械等,优先 开发市场规模大、技术和应用场景紧密相关,与现有产品能够形成协同 作用,最终形成全系列眼科医疗产品。

研发项目负责人制为研发活动提供良好运行生态。实行研发项目负责人 制,项目负责人对产品开发全链条负责,在产品开发的不用阶段与市场 部、临床部、注册部、生产部、质量部、销售部等各业务部门配合,完 成产品立项至上市的全部流程,可以帮助研发人员培养整体化、立体化 思维,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4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