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国农机统一大市场的些许理解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举措,战略意义重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2022年4月10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等五方面明确部署,旨在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
不难理解,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最直接、最容易被大家认知的一点就是,统一市场准入原则和监管标准,实现资源的统筹布局,建立有效的优势互补机制,规避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减少“窝里斗”的恶性贸易战。
在这里,我们不妨看一下我国两个极具代表性的“内斗式”贸易战案例。
第一个案例,发生在80年代的纺织行业的“羊毛之争”。
1985年,我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地进行,率先富起来的“万元户”越来越多,很多人在着装上追赶时髦,西装等毛料服饰大行其道,北至河北、东至上海、南至广西,纷纷上马毛纺工业项目,1985年全国毛纺生产能力为165万锭,1986年就达到了198万锭,增速快得令人咂舌。羊毛作为重要原材料之一,主要产区是青海、新疆、内蒙古三个省份(被称为“羊毛三省”),但是,当时我国羊毛产量合计也就19万吨,大约只能满足需求量的一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从市场角度说,此时处于绝对的卖方市场。
“羊毛三省”立刻就动起了歪脑筋,先后出台了草原建设费的政策,对卖给其他省份的羊毛按照20%-40%的价格征收,此举直接导致羊毛价格上涨了超过1/5,不仅如此,还动不动就掺假,添加一些其他杂物来增加重量。
如此情况下,东部、中部不少毛纺厂见国产羊毛这么难买,干脆转向进口羊毛,特别是大量进口量足质优的澳大利亚羊毛,白白便宜了外国人。而“羊毛三省”的羊毛渐渐卖不出去,大量积压,比如乌鲁木齐一个毛厂里,就积压了多达4000吨羊毛,羊毛卖不出去,牧民们的收入也受到了沉重打击。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羊毛大战”,是一场国内版的贸易战。
“羊毛三省”想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这个出发点无可厚非,但是靠人为制造障碍、以邻为壑,偏离了初衷,造成了双输的结果。
第二个案例,则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之困。
如果说“羊毛事件”内斗,便宜了外国人,那么,我国汽车工业就是因为缺乏统一布局,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下,导致产业“大而不强”。
21世纪初期,我国各地看到汽车产业前景巨大,大量上马汽车项目,当时全国有多达22个省份提出,要打造汽车全产业链,让其成为本省份支柱产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努力打造自身产业链外,各省都有“地方保护主义”思维,使足了劲,阻止其他省份的汽车品牌进入,最常见的就是本地出租车要采购本地品牌汽车。
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传统汽车产业依然竞争力不足,导致主流国产品牌的销量都不大,2020年吉利全年销售132万辆,长安200万辆,长城111万辆,只有上汽560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160万辆)稍大一点,还有一大批全年销量没破百万的车企。
作为对比,起亚2020年销量260万辆,现代370万辆,丰田952万,本田479万,铃木244万,虽然日韩车企全球化程度比中国车企高不少,但不可否认,日韩汽车产业的总体整合度明显高于我国,下一步,我国汽车产业趋向必须在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布局下追赶。
回顾历程,我国国内还爆发过N多的同类版本的“贸易战”,比如1988年河北境内的“板栗大战”,广西和广东的“香菇大战”等,结果都是双输,而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根源,就在于缺乏一个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所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呼声一直都有,且越来越高。1992年,十四大第一次提出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后来的十五大、十七大和十九大都有提到,今年,国家正式出台了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文件。不过以往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多是一种提议,建设也行,不建设也行,但这次,属于不得不建设了。
讲了半天大环境背景材料,话归主题,农机行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点有哪些?其意义何在呢?
就农机行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而言,今年无疑是复杂多变的一年,全球经济动荡下行,市场需求乏力,企业生存压力持续加大。目前,仍有两个因素是超预期的,一是,疫情带来的影响,未来疫情走向包括病毒的变种,还有很多未知数;二是,国际形势尤其是俄乌冲突造成的影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两个因素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还要进一步观察。
转眼间,已是下半年的征程,夏粮收获完成,大获丰收,8月份进入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淡季,诸多企业半年经营盘点陆续进行。关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话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统一什么?怎么统一?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众所周知,国内农机行业产业格局散、乱、杂、多等弊端存在已久,大企业大而不强,小企业小而不精,产品低端竞争同质化严重,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失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传统大众化产品领域恶性竞争层出不穷,新兴产业领域供给不足,高精尖技术工艺核心部件掌控壁垒高筑。自2015年开始,农机行业进入以质量发展为主基调的升级转型期,“补短板、破壁垒”,速度降下来,质量提上去,农机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不可避免地,农机行业“内卷化”“地方保护”“权力干预”等不和谐现象也屡见不鲜。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推动农机行业进步意义重大。
当前农机行业,最紧要的任务,不再是追求规模效应,更重要的是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实现产业质量进步与升级。建立农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以下四个环节是“统一”的关键所在。
第一,统一产业规划。
以目前的农机产业构成及布局而言,不仅整机与部件制造企业比重构成不合理,而且整机及机具制造企业结构比例失调,同时,扎堆中低端、同质化异常严重,不管是国内市场竞争还是进攻海外市场,都需要进一步进行资源分布整合,一味拼低价格的恶性竞争,根本不能长久。因此,必须形成全国“一盘棋”,进行资源整合,要结合农机产业集群分布情况,放大资源优势,比如整机组装、部件制造、原材料供应、工业设计等,要政策引导形成专业领域的行业“制高点”,而不是一味地扎堆整机组装,统筹兼顾,形成优势互补,才能形成强大的聚合力,而不至于内卷下恶性竞争,才有机会在全球竞争中争取更多、更大的话语权,赢得更多份额。
第二,统一准入标准。
农机行业准入门槛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小中型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农用装载机等传统低端产品,部件体系异常成熟,一般机械企业采取部件采购、模仿组装的简易模式,就可以生产出整机,这就造成产品品质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再加上个别区域的地方保护,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标准,为了本地区利益故意搞以邻为壑,导致不少劣质企业存活了下来,在局部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因此,结合产业实际,健全严格的全国性行业统一准入标准,应作为常态化管理。
第三,统一监管机制。
有句俗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农机企业在经营中,存在关系疏通、弄虚作假行为,钻政策的空子、钻市场的空子、钻竞手的空子,图一时之利,而破坏产业与市场的生态环境,对农机产业进步形成恶劣影响。因此,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市场准入原则和监管标准,严格执行,各地不能随意改变,异常重要。
第四,统一行业大数据。
由于国内农机企业众多,分布分散,尤其是小微企业占据绝对比重,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行业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与屏障。很长时间以来,行业人员都会有这么一种感受,那就是不管哪个部门、哪个组织或者哪个协会整理的数据,大家总觉得可信度较低,与实际市场表现存在差异,数据分析结论与产业运行实际的分歧屡见不鲜。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度普及,数字化应用必不可少,行业大数据统一亦是势在必行。
当然,建立全国统一农机大市场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环境等因素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实施,需要全体农机人共同参与,出力献策,共同推动产业进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