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一人一笔一“马扎”

 

6月16日,张守强早早来到村里,支开马扎跟村里老人拉起了呱,不时用笔在本子上记录着。

70岁的张守强是荣成市寻山街道青安屯村村民,从三尺讲台退休的他,挖掘、整理了近50万字的红色故事。

张守强正在整理红色故事。

“我们村是荣成早期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是个被鲜血染红的村庄,也叫烈士村。”张守强说,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日战争开始到现在,仅青安屯村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就有300 左右人,全村有37名烈士为国捐躯。

“最开始是收集、整理,写出来青安屯村的很多英雄故事。”张守强说,“然后又开始写寻山街道的故事,现在已经写了15个村了。”

每到一个村,张守强都会把村里的老年人叫到一块,让他们讲一讲过去的故事。有人问张守强,这么做图啥?“现在很多老人不在了,年轻点的很多事儿都不知道。”张守强说,“我就是把红色故事挖掘出来,把红色传统传下去。整理出来的资料我都送到街道,让大伙儿都能看到,了解咱们的历史。”

“今年正好是建党100周年,我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张守强说,“很多老人说着说着哭了,嚎啕大哭,很受感染。包括我之前去跟一个老伤残军人聊,他是打济南战役的时候受的伤,胳膊断了。等我写完这个村没多长时间,老人就去世了。”

张守强上衣口袋里永远揣着一支笔,随时拿出来准备记,光记录用的本子就写了10多本。“早些年的时候都是用手写出来,现在记本子上,回来用电脑打出来。”张守强说,“现在记忆里差了,眼睛也不好使了,家里还有好几个放大镜、老花镜,一点点慢慢写。”

张守强用放大镜查看、修改文稿。

“我也不会开汽车,要么坐着公交车去村里,要么骑着电动车,写一个故事得用不少时间。”张守强说,“写完第一稿再去找这些老人继续补充、修改,第二稿好了再第三稿,一般都得第四稿、第五稿才能定稿。最后定稿了,买点菜买点酒,感谢感谢这些老人。”

青安屯英烈纪念馆。

村里有处青安屯英烈纪念馆,张守强每周都要给前来参观学习的人进行讲解。今年4月,张守强成为“张晶麟烈士事迹报告团”成员,同时也是寻山街道“红马扎”流动党史宣讲队队员,目前已到学校、工厂、街道、社区、暖心食堂等单位宣讲20多场。“我是个老教师,教育后代是咱忠实的责任。身体允许的话我就继续写,继续讲。”张守强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戎宁 通讯员 李钟芸 王钰琳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3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