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真飒!农技服务到地头

 

农技服务到地头

——陕西省各地开展夏季田间管理见闻

春争日,夏争时。小麦抢收、玉米抢种、秋粮抢管正在进行。陕西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各级农技干部、农业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搞好协调,种足管好秋田作物,争取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连日来,在陕西省各地夏粮主产区,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分秒必争龙口夺粮的“三夏会战”持续上演。

在当前稻田夏管关键时期,安康市农技中心技术干部深入水稻主产区查看水稻秧苗长势、田水管理、病虫害发生情况,对不同区域提出了针对性田管建议,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搞好夏管。

  6月11日,在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茨口村稻田里,新引进的农用无人机正在对水稻进行管护作业。“以往人工撒施至少得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十分钟一亩地就喷施完毕了。下一步,我们要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减少农户用工成本,提高农户的种粮收益。”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汪德义说。

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茨口村稻田里,秦叶情农机专业合作社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肥作业。  

  在汉阴县绿源家庭农场、石泉县中池镇永华家庭农场,安康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粮油专家王志荣带领团队对水稻直播和机插秧技术进行了指导,还为两户人家调配了80亩直播稻封闭除草剂。在恒口万良家庭农场、汉阴旭峰和兴汉农机专业合作社,针对不同地块,专家服务团队围绕当前水稻生产,从水、肥、草、病、虫等方面制定了田间管护技术意见。

  在岚皋县南宫山镇桂花村水稻田,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熊安成给农民讲解水稻分蘖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他说,这时候稻田管理要抓好病虫防治、排灌水管理、适时晒田和清除杂草四项工作。专家讲得认真,群众听得专心。

  紫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还建立夏管技术服务分队,深入夏管一线为种植户提供肥水管控、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确保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6月15日,安康市农技中心主任唐德新告诉记者:“在安康农技指导服务群里,陆续有农户发送水稻或玉米田间图片,向专家‘在线挂号’问诊。群里的农技专家‘接单’后,通过‘问诊’‘巡诊’‘会诊’现场开出‘良方’,有效解决农户的夏管技术难题。”

  除强化面对面线下技术服务指导外,安康市农技中心还借助互联网+模式,通过微信群、QQ群、抖音、小视频等新媒体方式,与生产者互联互动,实时快捷、协同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将惠农政策、强农技术直达服务对象,做到线上线下齐发力,远近群众都满意,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水稻生产、玉米种植、撂荒地利用……群众的需要在哪里,农技人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阮家军表示,夏种做到应种尽种,夏管要落实技术增产,抓好种、土、肥、水、虫、病、管农技农艺综合措施,夯实秋粮丰产基础。截至目前,安康市已完成秋粮已播种189万亩,水稻全面进入田间管理阶段。

初夏是陕北玉米生长的最佳时期,气温在18摄氏度~35摄氏度之间,昼长夜短光照充足。延安110万亩玉米茁壮成长,长势喜人。

  6月10日,记者与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宝塔区玉米主产区南泥湾镇、麻洞川镇。那里植被茂盛,气候湿润,玉米秆壮叶肥。

  在麻洞川镇西村的“玉米增密度示范田”里,记者看到示范田的玉米长势明显好于陆地玉米,几乎高出陆地玉米的一半,不由发出惊叹:“差别咋这么大?”

  “这是新品种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今年,站上在西村进行增密度示范,试用新品种,采用覆膜、施肥、播种一体机械播种,施肥科学、出苗率高、密度均匀。”延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延庆说,目前从各方面看,示范田玉米都好于陆地玉米,如果今年成功,明年将在全市推广。

  高延庆表示,现阶段玉米管理进入中耕、除草、培土、保墒环节,到大喇叭期,适时、适量追肥,调整长势,防止“三高易倒”(即:植株高、穗位高、秃顶高和易倒伏)。总体来说,虽然今年受气候影响,生育期推迟了15天,整体来看长势喜人。

  另据介绍,今年延安市在宝塔区、子长市、安塞区、吴起县推广玉米、谷子、蔬菜种植,生物全降解渗水地膜700亩,缓解常规地膜给土地带来的污染,推广环保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

延安市宝塔区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李延东介绍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的功能。

  玉米生长除了日常的除草、施草、培土等以外,病虫害防治也要及时跟进。延安市植保植检站植保科科长王俊民在南泥湾镇松树林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玉米常发病虫害有双斑萤叶甲、玉米螟、玉米粘虫和大斑病,针对这些病虫可用药物有毒死蜱、甲维盐、丙环嘧菌酯多菌灵。另外,针对草地贪夜蛾,延安市在监测防控方面做了充足准备,在玉米主产区安装了高空测报灯14台,自动虫情测报灯29台,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1560套,确保监测到位,防治及时。

6月15日,记者走进华阴市华西镇友谊村,几辆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灭茬机、深耕机紧随其后,所到之处,麦浪退去,麦尘扬起,秸秆就地粉碎成有机肥深埋于田间。

  “这几天天气晴朗,地里墒情好,正是播种秋粮的大好时机。”刚刚收完小麦的友谊村村民潘红杰站在自家地头,看着田间来回穿梭的农用机械,一脸悠闲。说起今年小麦产量,潘红杰开心不已:“我今年种的是新品种,小麦穗大粒圆,一亩地产量在500公斤左右,比去年还高呢。原来还担心减产,结果产量和质量都超出了我的预期。”

  为确保夏粮丰收,去年小麦冬播以来,华阴市坚持“稳面积、保总产、促优质、增效益”总体思路不变,围绕优质小麦专种、专管、专收,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努力打造粮食产业提质升级样板。

华阴市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入夏后,华阴市开通“科技直通车”,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综合测土配肥、一喷三防、强化应变管理等措施,及时有效解决天气、病虫害等对夏粮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全市小麦灌溉、化除、病虫害防治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该县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全天指导农户夏粮生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强化田间管理,确保夏粮稳产增收。

  “今年雨水充足、日照充分,加上后期管理跟得上,小麦生产形势较好,亩穗数高、粒数的千粒重持平,呈增产趋势。”华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谢战波告诉记者,从当前夏收情况来看,华阴市小麦千粒重达38克以上,平均亩产在377.4公斤左右,较2020年增长5.3%,总产量预计6.3万吨。

  夏收以来,华阴先后出动2030台(套)农业机械,开通绿色通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一条龙”作业,帮助农民抓住有利天气快收快种。同时,引导农户秸秆还田离田、硬茬下种,做到成熟一片、收割一片、播种一片,为全年粮食提产增效打好基础。

  目前,华阴市16.7万亩小麦已经收割完毕,伴随着金黄的小麦颗粒归仓,秋粮夏播工作正有序推进,一幅抢农时、抓田管、促增收的粮食生产画卷徐徐铺展。

来源:陕西农村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