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男子休克进了ICU,医生凭借患者一句话查清感染源
红网时刻10月25日讯(通讯员 莫珍珍)“医生,我好冷,冷得我都要跳起来了。”这天夜里,57岁的王先生走进长沙市第三医院急诊大厅,只见他四肢冰凉,全身颤抖,皮肤上还泛起鸡皮疙瘩。
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立即上前为他测生命体征。此时王先生体温升至39.3 ℃,血压仅为74/48毫米汞柱,血检结果也提示他肝肾功能受损严重。医师判断他为脓毒症、感染性休克。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因素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一旦未及时控制感染、纠正休克,将会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
病情危急,医护人员立即予以快速补液维持血压、留取标本找病原菌等抢救措施。为了进一步控制感染、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王先生被转入重症医学科。
经过重症医学科团队的积极抢救,王先生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但医护人员在寻找原发感染部位、明确感染途径上却犯了难:王先生没有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感染证据,查体没有发现感染部位,近期更没有外伤、蚊虫咬伤史等异常。除了有糖尿病外,并没有其它的疾病史。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王先生如此严重的感染呢?
医护人员每次查房都会不厌其烦地询问王先生发病的情况,王先生却觉得自己已经平稳好转,而医生还在重复问些不重要问题,“像打胰岛素一样麻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医师追问打胰岛素何麻烦之有,与王先生讨论起了注射胰岛素的步骤。
王先生表示,自己每天睡前要在皮下注射一次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医生曾叮嘱他,注射前要对皮肤及针头消毒,需要用到酒精、棉签等消毒用品,针头还要一次一换,非常麻烦。而自己因为工作需要常常出差,为了方便,他便偷偷省去了注射前的消毒环节,针头常常一个针头用上好几天。
如此操作了约一年时间,没有出现异常反应,他便习以为常。这次出差回来后感觉有点疲乏,几天之后就出现了高烧、寒战的症状。这下真相大白了,原来引起王先生脓毒症的“元凶”,就是他图省事、注射胰岛素前不严格消毒埋下的祸根。
重症医学科主任伍敏益解释,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之所以要严格手卫生与皮肤消毒,是因为注射针头会破坏皮肤这层天然免疫屏障,增加感染的机会;再者,如果未能遵循“一针一换针头”的基本原则,多次应用的胰岛素针头会慢慢钝化,不但增加注射时的疼痛感,更增加穿刺部位的皮肤损伤,而且增加感染的风险。
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感染的高危人群,血糖长期维持在高水平状态下,会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活性和减弱其杀菌能力,并使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同时,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微血管病变,造成组织缺氧,严重时可发生坏死,从而并发感染,而细菌在高血糖状态下更有利于生长。因此,王先生才会在感染发生后进展迅速,引起了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的严重后果。
“没想到图一时省事,却给自己带来了性命之忧!”得知自己这次命悬一线的真实原因之后,王先生悔不当初。
伍敏益表示,医学是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患者朋友切不可疏忽大意,只有遵医嘱服药、治疗,才是治愈疾病、收获健康的关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