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3年了,还有没有必要给手机配个官方耳机?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最近两年市面上的 TWS( 真无线蓝牙 ) 耳机,大部分热门产品,是作为手机厂商生态配件的角色出现的。
倒不是说独立的 TWS 耳机品牌没排面,而是在相同价位下,买和手机同品牌的 TWS 耳机,显然要更讨喜些。

说白了,买它们的目的,就是图它们在同平台生态下的操作体验,以及打开耳机盖直连的小动画嘛。
趁着这会儿大家刚拿完压岁钱,托尼就来和大家好好盘盘,哪些手机品牌推出的 TWS 是来凑数的,哪些是真的值得买。

这次托尼找来了 8 个手机品牌的 TWS 耳机,将从主观舒适度、降噪、频响曲线、主观听感、交互界面、售价等几个维度,来评价它们的产品力。
老规矩,先来介绍一下本次的参赛选手,它们分别是——

华为 FreeBuds Pro 2
OPPO Enco X2
苹果 AirPods Pro Gen 2
索尼 WF-1000XM4
vivo TWS 3 Pro
一加 Buds Pro / Buds Pro 2
小米 Buds 4 Pro
这次为了拉出每个耳机的频响曲线,托尼还和小伙伴一起,花功夫搭了一个耳机测试平台。

这么说吧,要是频响不正,多半是出不了好的声音的。
我们拿来了相对符合大众听觉口味的哈曼曲线作为参考,来看看每款耳机在低、中、高频上的调校取向。
主要看绿色这条入耳式耳机的参考线 ▼

20Hz 到 100Hz 为极低频到低频
100Hz 到 1000Hz 区间为低频到中频
1000Hz 到 10000Hz 为中频到高频
没想到测过之后,还真有惊喜,文章较长,大家可以滑倒自己感兴趣的耳机进行阅读。
>/ 华为 FreeBuds Pro 2
首先上手的,是华为家的 FreeBuds Pro 2 。
老实说,FreeBuds 一代刚出的时候,托尼就觉得这款耳机在材质和视觉观感上,是有高级感的。
二代在整体上延续了一代的设计,耳机盒表面的哑光磨砂处理,依然不容易留下指纹,背后的 HUAWEI 金属 Logo 下,放上了帝瓦雷的联名标。

在使用无线充电的时候,必须把这个金属标朝上才能冲进电,有那么点点的反直觉。

佩戴上,FreeBuds Pro 2 的发声腔体较大,能很好的卡在下耳廓的位置上,稳固性上不用担心不牢。

耳机整体的轻盈度,相比 AirPods Pro 会稍差一些,戴久了之后,耳廓周围一圈能感觉到轻微的酸胀感。
声音的频响曲线方面,FreeBuds Pro 2 的左右耳( 绿线为左耳、红线为右耳 )差别不大。

对比哈曼曲线我们可以发现,这款耳机在前半部分中低频有明显的隆起,后半高频的部分,有一定程度的拉高。
托尼主观听下来,也确实感觉出 FreeBuds Pro 2 的低频下潜到位,在高音和女声上处理鲜明。
降噪方面,FreeBuds Pro 2 官方宣称 47dB 的降噪深度,体验还是挺不错的,在开启了智慧动态降噪后,场景切换的时候基本不用主动操心。

互联交互上,华为设备间的连接速度很快,弹窗动画的精致度很高。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手机没办法通过蓝牙界面的设置入口,来控制 FreeBuds Pro 2 的所有功能。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使用音效风格、空间音频等功能,需要先进入智慧生活 App 里先设置好卡片,才能开启 FreeBuds Pro 2 全部功能。

合理,但感觉流程上可以再简化下。
官网售价:1299元
平台最低价:1000 元上下
托尼推荐指数:★★★★( 五星满分 )
>/ OPPO Enco X2
第二个登场的,是去年一整年在差评内部受到好评最多的耳机——OPPO Enco X2 。
外观上,Enco X2 改掉了一代在耳机盒周围环上一圈的金属边框设计,整体更为凝练简洁。

光面的耳机盒在长时间使用之后,还是难免会生出不少细碎的小划痕,托尼手上这款放在兜里磨的已经有些战损成色了,后悔没一买来就给它戴个壳。

无线充电和 FreeBuds Pro 2 存在一样的问题,需要 Logo 向上。
佩戴舒适度方面,Enco X2 的发声腔体不大,所以侵入耳道会更深一些,如果平时不习惯戴耳塞,可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不过好在耳机重量较轻,长时间佩戴的不适感没有很明显。
以音质为主打卖点的 Enco X 系列,在这一代继续和老牌声学厂商丹拿合作,并辅以日本国宝级音乐家久石让的调音,让声音的层次更为丰富。

Enco X2 的低、中、高频声音曲线相对均衡,中低频解析力到位,比较适合用来听欣赏器乐或轻音乐。

久石让的大师调音,不会特别侧重某个频段的声音感受,更注重三频的平衡感,就像是一杯好茶,初入口寡而无味,越品越浓郁清芬。
当然,不少朋友还是会喜欢一代 Enco X 的调音口味,OPPO 在固件更新中把它加了进来,支持调音切换。

主动降噪这块,Enco X2 标定 45dB 的降噪深度基本够用,对周围人声的屏蔽做的不错,适合办公使用。
交互和生态适用性上,Enco X2 的覆盖面还蛮广的。
只要你用的是 OPPO、一加以及 realme 手机,都可以触发连接动画和内嵌系统的设置界面,不用进 App 操作。

而弹窗动画的主题能换这点,我也挺喜欢的。

Enco X2 分为有线充版和无线充版,价差在 100 元左右,没有无线充电需求的小伙伴,买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
官网售价:999元(无线充版)899元 (有线充版)
平台最低价:500-600元(无线充版)600-700元(有线充版)
托尼推荐指数: ★★★★☆( 五星满分 )
>/ 苹果 AirPods Pro Gen 2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 TWS 界的老大哥 AirPods Pro。
隔了三年啊,苹果终于在去年下半年发布了第二代的 AirPods Pro,如此长寿的产品周期,也从侧面印证了苹果这款产品有多成功。

二代和一代的主要差别,托尼觉得是集中在了耳机盒上,苹果给二代 AirPods Pro 增加了一个底部的扬声器以及侧面的挂绳孔。

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些 “ 为赋新词强说愁 ” 的味道。。。
佩戴舒适度上,AirPods Pro 一直以来都是业界顶尖,没有之一。

不管是腔体的尺寸、耳廓的压力还是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二代都继承了一代的高水平,托尼闭眼戴的情况下,分辨不出一二代。
音质方面,二代 AirPods Pro 增强了中低频,在播放同一首歌时,一耳朵就能听出区别,听感提升显著,解析力和空间感双双在线,声音足够饱满。

但多听几首歌之后托尼发现,AirPods Pro 还是没有摆脱白开水音质的底色,在风格强烈的曲风下,乐器分离度不够,有糊在一起的情况。
降噪方面,苹果官方的说法是,AirPod Pro 2 代的主动降噪效果,是一代的两倍。

托尼和同事们实际听下来,二代在开启主动降噪之后,有那么点物理静音耳塞的效果了,对耳压的控制,比一代的处理也要更轻柔些。
如果你是 iPhone 用户,那毫无疑问,同一生态的 AirPod Pro 是应该最先考虑购买的 TWS 耳机。

不过要是你已经有了一代 AirPod Pro ,用着也没什么问题,那托尼觉得升级二代的必要性不是很大。
官网售价:1899元
平台最低价:1500-1600元
托尼推荐指数: ★★★★( 五星满分 )
>/ 索尼 WF-1000XM4
严格意义上来说,索尼的 TWS 耳机并不能算是手机产品的配件,他们家的耳机产线可比手机要赚钱多了。( bushi
作为降噪豆的鼻祖,WF-1000XM 的系列在 TWS 圈内一直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到了这一代,索尼在设计上更是大胆的打破常规,来了一个不破不立。

WF-1000XM4 的耳机的腔体对比前两代的产品,变圆润的同时,也变大了。
这样颠覆前代的设计在佩戴舒适度上并没有多少改善,对于托尼这样耳朵偏小的人来说,使用
WF-1000XM4,就是一个把耳廓撑大的过程。

听不了多久歌,耳廓周围就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音质一直以来都是索尼降噪豆的强项,特别是在开启了 LDAC 之后,配合 Hi-Res 小金标认证的音源,信仰拉满。

WF-1000XM4 默认调音的三频曲线偏向中低频,有些过分的量大管饱,高频的解析力则有些偏弱。

好在索尼在自家的 Headphones App 中,提供了不少的 EQ 调音选项,可以根据自己的听歌偏向来做调整。

降噪方面,WF-1000XM4 在托尼心里依然能排到第一第二的位置。
教科书般的低频过滤和耳压处理,配合上对于人声等高频噪音的隔绝,让 WF-1000XM4 在不同环境下都有不错的降噪表现。

和手机端的交互这块,就要重点批评了。
WF-1000XM4 上没有配对按键,你需要将耳机先戴在耳朵上,然后双手长按左右耳机的触控区域,才能进入配对模式。
而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台索尼手机,WF-1000XM4 连在上面也不会有任何的开盒专属动画、任务栏设置等 “ 特权 ”,它对所有设备都一视同仁。

和其他品牌的手机一样,有且只有下载 Headphones,才能进入设置页面。
官网售价:1299 元
平台最低价:900 元上下
托尼推荐指数: ★★★★( 五星满分 )
>/ vivo TWS 3 Pro
蓝厂的 TWS 耳机,是唯一名字里带 TWS 的。
这款耳机的外观算是低调那一挂的,类镜面烤漆的表面质感配合深色的蓝,拿在手上的感觉是不差的。

耳机本体的短耳柄和小腔体设计,让这款耳机的佩戴舒适度和 AirPods Pro 很像,不挤压耳廓,能缓解久戴的酸胀。

音质上,vivo TWS 3 Pro 左右耳三频的贴合度较高,但整体的调音偏于保守,有那么点想讨好所有耳朵,虽然整体声音素质不差,但听不出特色。

降噪方面,vivo TWS 3 Pro 对于低频噪音的过滤很干脆,但在遇到人声、风声、车辆胎噪等中高频噪音时,表现就要稍差一些了。
系统交互这块,vivo TWS 3 Pro 配合 Origin OS 还是很不错的,不但有可选的开盒动画。

像体温检测这样小功能也被集成在了耳机中,挺实用的。

唯一让托尼不太满意的地方,是 vivo TWS 3 Pro 在硬件上并不支持无线充电,对于 TWS 耳机中 “ 真无线 ” 三个字,诠释的不够彻底。
官网售价:958 元
平台最低价:700-800 元
托尼推荐指数: ★★★( 五星满分 )
>/ 一加 Buds Pro / Buds Pro 2
巧了不是,托尼刚测完一加 Buds Pro ,二代就出了,所以我就干脆把二代一起测了,分别聊一聊两代产品的体验和变化。
在外观设计上,一加 Buds Pro 两代产品都可以用精致来形容。
不同于其他耳机圆润的耳机盒,一加选择了硬朗的边线过渡,打开耳机盒子时的定位感更为明确。

相比一代,二代的一加 Buds Pro 在耳机盒上多了一个丹拿联名的 Logo,算是和老大哥 OPPO Enco X 系列,得到了一样的待遇。

除此之外,二代相比一代耳机本体的降噪麦克风的开口更大,主动降噪的程度也要更深,达到了 48 dB( 一代为40dB )。

虽说有丹拿的加持啊,但就三频的整体表现而言,一代和二代的曲线走向基本一致,对比之下,二代的改进,主要是在低频和中高频部分的增益。
变动不大,但能看出起伏来。
OnePlus Buds Pro 一代 ▼

OnePlus Buds Pro 二代 ▼

和 Enco X2 一样,一加这边也给了丹拿调音的选项,在听感上不能说差,但和老大哥还是有一定差距。

降噪方面,Buds Pro 二代的提升不仅仅是在降噪深度上,对于耳压的控制也有很大改善,有透气感。
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在通透模式下,放大环境噪音的问题,在二代产品中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声的辨识度也有所增强。
操作上,因为同属绿厂阵营,一加 Buds Pro和 Enco X 的体验基本一样,弹窗动画的主题也能共享。

比较可惜的是,Buds Pro 二代的空间音频功能,目前只有一加 11 可以开启,不知道之后会不会适配到其他一加手机上。

官网售价:799 元( 一代 )899 元( 二代 )
平台最低价:400-500 元( 一代 )800 元以上(二代)
托尼推荐指数: ★★★☆( 五星满分 )
>/ 小米 Buds 4 Pro
最后来说说大家诟病的比较多的小米 TWS。
平心而论,小米 Buds 4 Pro 的外观设计,托尼认为还是挺有水平的。
半亮面的盖子配合磨砂材质的盒身,有一种外星科技的即视感,相比其他厂商千篇一律的设计,一眼就能吸引我。

佩戴舒适度方面,Buds 4 Pro 的腔体略大,戴是戴的住,如果腔体的下半部分弧度能大一些,想来贴合度会更好。

可惜样子再好看,都没把法弥补这款耳机在音质上拉的大胯。
三频曲线拉出来看似是没什么问题,低频量足,高频也有起伏。

可实际上耳 Buds 4 Pro 的听感很不友好,低频散且轰头,声音分离度差,人声、乐器、伴奏糊在一起的情况很严重,听久了之后疲劳感很重。
简而言之,差评编辑部共同的意见是,它的音质是依托答辩。。。
不过好消息是,Buds 4 Pro 的小兄弟 Buds 4 在经过官方的恶调之后,现在已经改善到了能听的状态,托尼希望 Buds 4 Pro 也能尽快安排上。

降噪这块,小米的 48dB 主动降噪,在开启最高档位的情况下,会有明显的底噪问题,在更新 2.5.5.2 固件版本之后,这个问题有所改善。
在人行道上走路听音乐( 常规音量 )的场景下,开启 Buds 4 Pro 的智能降噪模式,依然能听到明显车辆开过的路噪以及胎噪。
操作上,MIUI 的系统逻辑没什么毛病好挑的,妙享中心的设备流转的交互很直接,体验下来,值得表扬一波金凡。

唉,整体还是可惜了。。。
官网售价:999 元
平台最低价:800 元左右
托尼推荐指数: ★★☆( 五星满分 )
>/ 总结:
看得出啊,各家手机厂商对于 TWS 产品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小米、vivo、一加,是把 TWS 当作了一款生态内的手机配件推出,耳机的体验好不好不那么重要,能留住用户捆绑自家生态才是关键。
而像华为、苹果、OPPO 和 索尼,则是先把 TWS 当做一款产品去设计、调校,然后再去考虑要不要配合生态,怎么呈现交互。

显然,后者的操作更注重耳机产品本身的素质,而不是单纯的功能性。
要是你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买和自己手机同品牌的 TWS 耳机,文章看到这里,我觉得大家心里都应该有数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