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北大教授写《大地中国》 给读者上“历史地理学通识课”|新书架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没有地理就没有历史。历史决定思维的深度,地理决定视野的广度,理清地理问题,才能理解诸多历史大事件的根源、走向与结果,而这也是解读历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地理学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何为历史地理学?不少人以为,历史地理学就是历史+地理,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更准确地来说,它是“过去的、历史上的地理”。在很多时候,人们学习地理、历史这两门学科,往往是割裂的。常见的历史叙述多以时间为线索,空间在其中是架空状态。实际上,任何历史过程的展开、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登场,都无法脱离具体的地理空间。很多历史事件,只有把地理加上才完整明白。历史地理学则帮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地理和历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了解一个国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历史,有这样的文化,看到地理对历史变革、文明发展的深刻影响。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雅特聘教授韩茂莉早年曾先后师从历史地理学者史念海、侯仁之先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与教学至今已有40余年。她主讲的课程“中国历史地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并在2021年被教育部列入第一批国家一流课程。除了在象牙塔内讲历史地理学,她还将学术语言转变为大众语言,为非专业读者输送知识。近日,她出版了新书《大地中国》,就是她写给普罗大众的历史地理学通识作品。

在这本书中,韩茂莉教授从历史地理学的视角讲述大地上的故事,强调历史从来没有离开过地理。“谈到历史,我们总要说到过去的人与事,而这一切最终要落在大地上,让大家看到,在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地理。”

“中国”一词从何而来?为什么说关中地区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地理基础?历史上,黄河下游缘何发生多次重大改道?为什么山东山西之间没有山脉相隔,却以山命名?这些都属于历史地理学的范畴问题。《大地中国》分为二十六个专题,贯通上下五千年,遍及南北东西,涵盖了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问题。他将历史的时间体系纳入地理空间,依循山河地理,讲述历史上的那些事,城市、农田、牧场、道路、关隘、江河、集市等,每个题目堪称是大地上的一块耀斑。

全书一开始,韩茂莉教授从华夏文明的起源以及“何以中国”出发。“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中,意思是位于“天下之中的国”。韩茂莉说,最初的“中国”不是指政治空间,而是文化区域,即“华夏文化的核心区”。谈及地理,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自然空间,而韩茂莉教授关注的则是基于自然地理区隔形成的文化地理。中国划分东西部的人文地理界线就是她的研究重点之一,她认为无论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的“胡焕庸线”,还是两点千年前司马迁提出的龙门-碣石一线,这两条东西界线背后的决定性力量,实际上是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它界分了游牧与农耕区的边界,孕育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古代国家疆域的变迁。

韩茂莉教授在书中指出,“关中”也是《大地中国》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关中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中部,在古代因地处函谷关、萧关、大散关、金锁关等众多关口之中而被称为“关中”,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秦统一天下的地理基础。此后,在“关中平原”这个地理概念上构建的“关陇集团”,又继续影响着中古中国历史的走向。

总体来说,《大地中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密切结合的视角,来理解历史、认知世界的方式。通过韩茂莉教授的讲解,我们会发现,透过历史地理的视角,行走在中国大地上,平原、丘陵、山脉、江河就不再是单纯的自然地理景观,而是可以再现为历史场景,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融汇在一个画面中。自然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意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