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陆地人工养殖金枪鱼技术

 

陆地人工养殖金枪鱼技术

马振华[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由于金枪鱼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市场价值高,导致过度捕捞现象严重,野生金枪鱼资源量急剧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人工养殖金枪鱼的试验已经在各个国家开展。目前为止,金枪鱼养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商品鱼供应依然以海洋捕捞为主。对金枪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捕获方式、鱼肉保存、运输、加工、资源评估、提取物应用等方面,主要为野生金枪鱼捕捞提供技术支撑,对于金枪鱼的陆基驯化养殖研究较少。人工养殖金枪鱼以网箱养殖为主。金枪鱼的人工培育已有所突破,但由于成本太高,目前以海捕幼鱼为主。

青干金枪鱼作为金枪鱼的一种,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是人工养殖的优选品种。开展青干金枪鱼的陆基养殖有利于中国金枪鱼养殖业的发展,有利于大规模推广金枪鱼养殖业,有利于优质蛋白质的供给。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材料来源:青干金枪鱼幼鱼采自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外海附近。

(2) 养 殖 设 施 : 陆 基 养 殖 车 间 面 积 约 为96米2 ,有窗,室内有两个独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池为直径5米、深2米的圆形水泥养殖池,室内配有空调调节温度,每个养殖池配有一套水处理系统。养殖池上方有黄白两色光灯对养殖鱼类进行补光,补光时长为10.5小时/天,实现养殖车间温度、光照时长、水质等全方位可控。

(3)养殖用水:陆基养殖基地坐落在距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码头500米处。养殖用水从新村镇码头海湾内的砂滤井抽出,至养殖基地经过暗沉、沙滤、杀菌等程序处理后使用。常年水温(28.0±3.0)℃,养殖池内水体:盐度 33±0.8,pH 7.7±0.2,溶氧(7.5±0.7)毫克/升,水温(29.0±1.0)℃。

2.试验方法

养殖试验用鱼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养殖池及养殖用具均经过严格消毒,养殖系统提前20天开始循环,做好水质数据检测记录。新捕获的鱼经过消毒处理后放入养殖池,适应两天后开始投喂驯化。

养殖池内装有水下视频监控设备,可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对青干金枪鱼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可以使用监控设备对青干金枪鱼进行拍照并测量口径。通过测量并计算青干金枪鱼口径,设定驯化养殖所用的饵料粒径,提高饵料适口性。

3.日常管理

每天8:00、18:00各测量并记录1次水温、溶氧含量,观察记录鱼游泳姿态、体表状况及状态,每天8:30、15:00各投喂1次。驯化养殖过程中死亡的鱼体及时捞出,并记录死亡特征及原因。

二、结果与分析

1.幼鱼初始体长为(32.81±1.21)厘米,能够在直径为5米的养殖池内正常游动及转身,在养殖水 环 境 为 盐 度 33 ± 0.8、 pH 7.7 ± 0.2、 溶 氧(7.5±0.7)毫克/升、养殖水温(29.0±1.0)℃、光照时长为10.5小时的条件下正常存活。

2.试验中所获得最大口径幼鱼体长为35.42厘米,其45°开口口径为2.32厘米,90°开口口径为3.36厘米;最小口径为体长21.2厘米,其45°开口口径1.50厘米,90°开口口径2.17厘米。选择驯化的饵料粒径为1.8厘米。

3.野生青干金枪鱼驯化较难,需经过两天适应新环境、适宜口径的饵料,采用鲜杂鱼进行饵料驯化,进入养殖池5~6天即可驯化成功。在驯化过程中注意饵料供应充足,及时清理残饵,保证营养供给和水质稳定,提高驯化成活率。

4.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8天的驯养,青干金枪鱼幼鱼平均体长达到(34.08±3.11)厘米,其特定生长率(SGR)为(0.18±0.03)%/天,饲料转化率(FCR)为10.4。

三、小结

青干金枪鱼的陆基驯化养殖是国内首次进行并取得成功。驯化养殖青干金枪鱼幼鱼要掌握以下关键点。

1.青干金枪鱼幼鱼非常脆弱,捕获后驯化养殖的青干金枪鱼通常有伤,驯化养殖难度较大,要注意伤口消毒处理。

2.青干金枪鱼游泳速度较快,生理结构上没有鱼鳔,需持续不断地游泳来保证其在水中的位置,因此养殖池的形状和大小也是驯化养殖青干金枪鱼的关键。

3. 青干金枪鱼的体温高于养殖水温 1~2℃,能量消耗较大,所以驯化养殖时间应尽量缩短,保证营养供给,减少因营养供给不足导致的死亡。

4.青干金枪鱼幼鱼来自于大海,在室内驯化养殖过程中受到惊吓容易导致摩擦、撞击养殖池内壁的情况发生,因此应在“密闭”的养殖车间进行,减少环境干扰。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3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