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方案-收藏
XXX二期商住楼项目
绿色施工方案
审 批:
审 核:
编 制:
XXX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1.1 基本概况
6.2 环境影响
6.2.1 场地环境保护
6.2.2 大气环境保护
6.2.3 废气排放
6.2.4 噪声影响
6.2.5 水污染
6.2.6 光污染
6.2.7 施工周边区域的安全保护
6.2.8 古树、名木与文物保护
6.3 施工场地文明、人员安全与健康
6.3.1 场地文明
6.3.2 人员安全
6.3.3 人员健康
一、工程概况
1.1 基本概况
1.2 设计简介
本工程为XXXXXX二期商住楼项目1-11#楼、地下为车库、设备间及公共卫生间;总建筑面积为106303.14 m²,地下建筑面积为19907.77㎡,地上建筑面积86395.37㎡,其中:
①1#楼建筑面积为11973.56㎡,地上:11209.86㎡,地下:763.70㎡;建筑总高度76.70m;一层为商业服务网店,层高为4.50m;二至二十五层均为住宅;二至二十四层层高均为3.00米,二十五层层高为2.90米,
②2#楼建筑面积:11622.56㎡,地上:11174.04㎡,地下:448.52㎡;建筑高度为:75.20m;一至二十五层均为住宅,一至二十四层层高均为3.00m,二十五层层高为2.90m;
③3#楼建筑面积:12071.08㎡,地上:11622.56㎡,地下:448.52㎡;建筑高度为:78.20m;一至二十六层均为住宅,一至二十五层层高均为3.00m,二十六层层高为2.90m;
④4#楼建筑面积:11756.79㎡,地上:11319.91㎡,地下:436.88㎡;建筑高度:78.2m;一至二十六层均为住宅,一至二十五层层高均为3.00米,二十六层层高为2.90m
⑤5#楼建筑面积:9248.69㎡,地上:8894.38㎡,地下:354.31㎡;建筑高度:75.20m;一至二十五层均为住宅,一至二十四层层高均为3.00米,二十五层层高为2.90米,
⑥6#楼建筑面积:9248.69㎡,地上:8894.38㎡,地下:354.31㎡;建筑高度:75.20m;一至二十五层均为住宅,一至二十四层层高均为3.00米,二十五层层高为2.90;
⑦7#楼建筑面积:21906.16㎡,建筑高度:78.20m;一至二十六层均为住宅,一至二十五层层高均为3.00米,二十六层层高为2.90米
⑧8#楼建筑面积:596.64㎡,地上建筑面积397.76平方米,建筑基地面积198.8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0m;一至二层均为办公,一层层高4.50米,二层层高4.20米;
⑨9#楼建筑面积:596.64㎡,地上建筑面积397.76平方米,建筑基地面积198.8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0m;一至二层均为办公,一层层高4.50米,二层层高4.20米;
⑩10#楼596.64㎡,地上建筑面积397.76平方米,建筑基地面积198.88平方米;建筑高度为9.0m;一至二层均为办公,一层层高4.50米,二层层高4.20米;
⑾11#楼建筑面积1180.96㎡,地上建筑面积:885.72㎡,地下建筑面积:295.24㎡,建筑高度13.20m,一至三层均为商业;一层层高4.50米,二至三层层高4.20米,室内外高差0.30m
⑿公共厕所单层公共建筑:层高3.60米,室内外高差0.15米,建筑总高度3.75米,地上建筑面积102.40㎡。
⒀地下车库(大型),地下一层车库:地下车库层高为4.20米;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7966.07㎡;
1-7#楼为一类高层住宅建筑,8-11#楼多层公共建筑,室内外高差均为0.3m;
规划在满足日照通风、卫生和经济的条件下,尽量丰富组团的景观环境和城市天际轮廓线的空间景观效果。沿街商业在适当的位置开口,使组团的景观与周围地块的景观互相渗透,打造错落有致、空间丰富的住宅景观环境。
建筑防火分类为二类;耐火等级为地上Ⅰ级,地下Ⅰ级;地下、屋面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建筑设防类别为丙类,为一类高层建筑。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与基础的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基础形式为混凝土混凝土平板式筏型基础;屋面防水等级为Ⅰ级;室内环境污染分类为Ⅰ类。
二、编制说明及依据
2.1 编制说明
1)作为建筑行业十项新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它包括:
①封闭降水及水收集综合利用技术②建筑垃圾减量化与资源利用化技术,施工现场太阳能、空气能利用技术③施工扬尘控制技术④施工噪声控制技术⑤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技术,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技术⑥垃圾管道垂直运输技术⑦透水混凝土与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⑧混凝土楼地面一次性成型技术⑨建筑墙体免抹灰技术。
2)为响应国家绿色施工的要求,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编制本方案。
2.2 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2、《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6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最新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1号)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9、《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
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1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
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13、《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14、《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8)
1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1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2002)
17、《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
18、《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19、《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5)
20、《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
21、《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
22、《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9)
23、《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19)
三、绿色施工部署及内容
3.1 定义: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 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
3.2 绿色施工的组织与管理
3.2.1 绿色施工组织
①施工单位是绿色施工的主体,组织绿色施工的全面实施。
②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绿色施工管理制度,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进行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定期开展自检、联检和评价工作。
③参建各方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施工,(建筑工业化重点推进结构构件预制化和建筑配件整体装配化)。应做好施工协同,加强施工管理,协商确定工期。
④施工现场建立机械设备保养、 限额领料、 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台账和清单。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存放、运输应制定保护措施。
⑤强化技术管理,绿色施工过程技术资料应收集和归档。 根据绿色施工要求,对传统施工工艺进行改进。
⑥建立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的限制、淘汰等制度。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的规定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绿色施工评价情况,采取改进措施。
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⑧本绿色施工方案配合施工组织设计同时施工,做到绿色施工。
⑨项目部定期组织全员进行绿色施工规范、措施、工艺的探讨、交流、学习,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绿色施工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使得绿色施工更为完整化。
3.2.2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及岗位职责
①建设工程绿色施工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框架下,按照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落实绿色施工措施,即在施工前组织管理,也在施工过程中管理,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如下:
②主要职责:
项目经理:统筹策划绿色施工总体方向,制定绿色施工制度及管理措施;
技术负责:对工程绿色施工中涉及到技术措施及时总结归纳,并向各管理人员及班组交底;做到每个工作人员都清楚了解绿色施工的具体措施;
施工员:监督并落实绿色施工的具体措施,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改正;
安全员:检查绿色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
质量员:检查所有参建材料、施工工艺等是否符合绿色施工规范;
资料员:对绿色施工开始及结束产生的所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存档,及时收集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材料员:对工程绿色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统一采购、保管,尤其是对国家命令淘汰的材料,坚决不采购;
机械员:定期对所有施工机械进行维修保养,使其处在良性工作状态下。
3.2.3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
a绿色施工前,确定绿色施工的要求,并根据场地、环境、工期、资金等方面条件,研究技术措施的可能性及整改存在的问题;
b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工程的绿色设计、规划;
c做好现行绿色施工的相关要求及规范的落实;
d根据实际情况(现场用水、降尘、降噪等)确定绿色施工的项目;
3.3 资源节约
3.3.1 节材及材料利用
a根据施工进度、材料使用阶段、库存情况等制定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计划。材料做到物尽其用,从材料的报量、计划、审批上严格把关;从材料的工艺上检查把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
b现场材料应堆放有序,并满足材料储存及质量保证的要求;如季节性施工,需要对钢筋水泥等材料作相应的防护措施。
c工程施工使用的材料选用距施工现场500km以内产生的建筑材料。
3.3.2 节水及水资源利用
a现场结合给排水点位置进行管线线路和阀门预设位置的设计,并采取管网和用水器具防渗漏的措施。
b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器具,设置专用节水水表,定期检查水资源使用情况。
c建立雨水和其他可利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系统,施工现场利用结构设计集水坑,采取必要措施,将雨水排入集水坑使用。
d按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的定额指标进行控制。工程用水除采用雨天集水外,专门开设相应管井供主工程养护、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浦等施工使用。坚决拒绝使用生活用水为工程施工使用。
3.3.3 节能及能源利用
a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及施工区域,减少作业区机械设备数量。
b选择功率与负荷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不宜低负荷运行,不采用自备电源。
c制定施工能耗指标, 明确节能措施。比如夜间施工完,离开施工现场时必须关闭施工现场所有的照明设备及和施工无关的机械设备,杜绝照明设备通宵长明。
d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档案和管理制度,机械设备应定期保养维修,使机械处于良性工作状态。
e生产、生活、办公区域及主要机械设备分别进行耗能、耗水及排污计量,并做好相应记录;冬季取暖应采用统一取暖措施,不得私拉乱接电使用,宿舍内白天无人要关掉照明设备及取暖设备(安全、节能),
f合理布置临时用电线路,选用节能器具,采用声控、光控和节能灯具;照明亮度宜按最低亮度设计。
g尽可能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合理安排施工流水,使施工现场错峰用电。
3.3.4 节地及土地资源保护
a根据工程规模及施工要求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尽量使用原有建筑做临设。
b施工临时设施不占用绿地、耕地以及规划红线以外场地。
c施工现场应避让、保护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d施工现场临时办公地点选用施工用地,分流水施工安置。
3.3.5 环境保护
主要做到“六个百分百”的管理规定:即:施工工地100%围堵、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3.4 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现场搭设封闭式垃圾站;
b细散颗粒材料、易扬尘材料应封闭堆放、存储和运输。
c施工现场出口设冲洗池,施工场地、道路应采取定期洒水抑尘措施。
d土石方作业区:内扬尘目测高度应小于1. 5m,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0. 5m,不得扩散到工作区域外。
e施工现场使用的热水锅炉等使用清洁燃料。不得在施工现场融化沥青或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f施工现场采用塔吊喷淋系统与风送式远程喷雾机及洒水车结合,从根本上解决扬尘乱飞问题。
g施工现场安装扬尘监控设施,随时检查现场扬尘情况;
3.5 噪声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施工现场宜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昼间不应超过70dB (A),夜间不应超过55dB (A).噪声测量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的规定。
b施工过程宜使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机械设备,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区域应采取隔声措施。
c施工车辆进出现场,减少鸣笛次数。
3.6 光污染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现场和周边环境采取限时施工、 遮光和全封团等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光污染的措施。
b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光照方向应集中在施工范围内。
c在光线作用敏感区域施工时,电焊作业和大型照明灯具采取防光外泄措施。
3.7 水污染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下水道污水排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的有关要求。
b使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水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水质进行检测。
c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专门库房,地面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d易挥发、易污染的液态材料,使用密闭容器存放。
e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和检修时,控制油料污染;清洗机具的废水和废油不得直接排放。
f食堂、 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食堂另设隔油池。
g施工现场采用水冲式厕所,设化粪池。
h隔油池和化粪池应做防渗处理,并进行定期清运和消毒。
3.8 施工现场垃圾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垃圾应分类存放、按时处置。
b制定建筑垃圾减量计划,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50743-2012)的规定。
c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分类率应达到100%;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单独储存,并设置醒目标识。
d现场清理时,采用封闭式运输,不得将施工垃圾从窗口、洞口、阳台等处抛撒。
e施工使用的乙炔、 氧气、油漆、防腐剂等危险品、化学品的运输和储存采取隔离措施。
3.9 职业健康安全的主要内容
作业条件及环境安全、职业健康、卫生防疫。
3.9.1 节能措施
1)对施工人员进行节能教育,提高节能意识。
2)建立能源消耗台帐,制定节能措施。
3)施工过程中要制订节能措施,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节水、节电措施的实施,杜绝无谓的浪费。
5)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6)临时设施用电设备要使用标有“CCC”标记的合格产品。
7)施工条件允许,可利用建筑物的永久设施,如,围墙、水电设施等。
3.9.2 节能效果
1)制订节能计划,采取控制手段(主要为用电)。
2)施工现场用电计算应按实际用电负荷加系数的方法或按工程预算用负荷,适当进行调整。
3)办公和生活照明灯要采用先进的节能灯具,做到人离灯闭。电脑、打印设备等工作人员离开要随手关机,以降低电消耗。
4)对电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能措施。
3.9.3 能源优化
1)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的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以清洁能源替代污染大的能源。
2)施工现场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做临时设施。
四、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
4.1 技术准备
①项目部根据设计文件、场地条件、周边环境和绿色施工总体要求,明确绿色施工的目标、材料、方法和实施内容,并在图纸会审时提出需设计单位配合的建议和意见。
②施工单位编制包含绿色施工管理和技术要求的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并经审批通过后实施。
③绿色施工方案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比如利用地利优势搭设临设、比如施工噪音控制,安排在白天施工,必须要夜间施工的,应减少夜间施工的时间,并取得环保部门的同意,公告周围居民。
b有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措施。比如,在装饰装修阶段,落地灰及时清理并二次利用等;对施工现场的裸漏土层进行覆盖、洒水降尘等,
c明确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体系、技术要求和措施。
d选用先进的产品、技术、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利用规划区域内设施。
e包含改善作业条件(冬施周围采用彩条布遮挡等)、降低劳动强度(改变施工工艺等)、节约人力资源等内容。
f在绿色施工评价前,依据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情况,应对绿色施工评价要素中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条目数进行相应调整,并经工程项目建设和监理方确认后,作为绿色施工的相应评价依据。
④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绿色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
⑤定期为作业人员进行绿色施工规范的讲解,包括现行绿色施工的做法、要求等。
⑥对已经制定的技术措施动态检查,发现不符合规范等,及时纠正。
4.2 材料准备
①建立建筑材料数据库(单),积极采用绿色性能相对优良的建筑材料。
②节能、节水、环保等使用的材料,由项目经理统一计划,由库管员统一以采购,并记入绿色施工数据库(单),如水表、风送式远程喷雾器、洒水车、扬尘检测仪、水管、密目网、润滑剂(油)、水泵等。
③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数据库。根据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对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节能、减排和降耗指标分析和比较,采用高性能、低噪声和低能耗的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使其处于良性工作状态。
4.3 现场准备
①在施工总平面设计(规划)时, 针对施工场地、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具体绿色实施方案。
②施工总平面布置利用场地及周边现有和拟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
③施工前制定合理的场地使用计划;施工中应减少场地干扰,保护环境。
④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可按最低面积指标设计,有效使用临时设施用地。
⑤塔吊等垂直运输设施基座采用在建工程的筏板基础。
⑥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满足施工需要前提下,减少施工用地;
b合理布置起重机械和各项施工设施,统筹规划施工道路。
c合理划分施工分区和流水段,减少专业工种之间交叉作业。
d施工现场作业棚、库房、材料堆场等布置靠近交通线路和主要用料部位。
e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设备远离噪声敏感区
f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根据施工各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实行动态管理。
g施工现场生产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实现相对隔离。
⑦场区围护及道路
a施工现场大门、围挡和围墙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和部件,工具化、标准化。
b施工现场人口应设置绿色施工制度图牌。(如附图)
c施工现场道路布 置应遵循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
d 施工现场主要道路的硬化处理。
e施工现场围墙、大门和施工道路周边设绿化隔离带。
⑧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和使用,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下列a利用场地 自然条件,临时建筑的体形宜规整,有自然通风和采光,并满足节能要求。
b临时设施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
c临时设施建设不使用一次性墙体材料。
⑨办公和生活临时用房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房屋。
⑩严寒和寒冷地区采取防寒措施;夏李炎热地区的屋顶设置外遮阳措施,(如搭设遮阳网等)。
4.4 资料准备
①绿色施工规范、制度、体系的收集、绘制。
②绿色施工交底(安全、技术)收集。
4.5 其他准备
在不影响本工程绿色施工的前提下,施工机具、资金等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及时补充。
4.6 资源配置计划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前提下,资源配置随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及时补充。
五、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绿色施工措施及要求
5.1 地基与基础工程
①地基与基础部分施工往往是扬尘的产生、土地资源的利用等关键部位;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时,先识别场地内及周边现有的自然、文化和建(构)筑物特征,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如场内发现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派专人看管,并通知当地文物主管部门。
②本工程地基与基础形式如下表
③根据气候特征、地质报告、资源有效利用等确定各单位工程基础形式;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地。
④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现场土、料存放应采取加盖或植被覆盖措施。
b土方、渣土装卸车和运输车有防止遗撒和扬尘的措施。
c对施工过程产生 的泥浆应设置专门的泥浆池存储,并定期清理。
5.1.1 土石方工程
①土石方工程开挖前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在土石方场内应有效利用、运距最最短和工序衔接紧密;由于本工程为连片小区,室外土方回填在所有地下室完成以后进行,本项目分为两期施工,所以将开挖出多余土方运至二期区域堆放,并且采用密目网整体覆盖;将基础出现的淤泥土运送出施工场地,在出施工场地时,采用涤纶布将车上土方全部覆盖严实,再过洗车台对运输车辆进行冲洗,方可出现场。
②工程渣土应分类堆放和运输,其再生利用应符合现行国《工程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50743-2012)的规定。
③现场采用地面洒水与塔吊喷淋配合降尘措施,确保施工区域扬尘不出施工现场。
5.1.2 地基处理工程
①换填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准备回填的土方采取密目网覆盖渣土,防止扬尘的措施,4级风以上天气严禁回填土施工。施工间歇时应对回填土进行覆盖。
b当采用砂石料作为回填材料,且级配良好,采用振动碾压,做土工实验检测密实度,合格后方可施工。
c灰土过筛施工采取避风措施,或者无风时施工。
d开挖原土的土质不适宜回填的,按照级配比例,从外运一定材料,现场拌制后加以利用。
②由于考虑到噪声污染问题没有使用强夯法施工,而是采用换填毛石混凝土方法施工。
③地基处理先将多余土方开挖至三期堆放,然后采用参30%毛石混凝土换填,振捣到位。
5.2 主体结构工程
①主体结构施工是时间较长的过程,也是绿色施工管控的关键过程,主体施工的材料尽量做到一次性到位(不易二次搬运的),减少二次搬运造成的损失。
②进入现场的材料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水泥,应单独放置在独立的房间内,不可露天放置,做好防扬尘、避雨措施,如钢筋除选用国家标准“CCC”认证合格产品外,对进场的材料应放置指定位置,并做好防雨措施。
③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应统筹安排垂直运输机械,采取经济合理的办法,每一单位工程施工阶段,先后安置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
④ 施工现场采用商品混凝,减少现场水泥的使用量。现场搅拌砂浆时,搅拌机棚采用彩条布包裹,有必要的封闭降噪和防尘措施。
5.2.1 钢筋工程
①钢筋工程绿色施工主要体现在节材上;钢筋采用专用软件优化放样下料,根据优化配料结果确定进场钢筋的定尺长度。由专人负责,现场交底;②钢筋工程加工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采取现场集中加工、分类堆放的方式。
③钢筋连接,综合工期、成本、质量、经济等因素采用机械连接方式(≥Φ20)、电电渣压力焊(12≤Φ<20)、绑扎搭接(<Φ12)方式。
④进场钢筋原材料和加工半成品应存放有序、便于吊运、标识清晰、储存环境适宜,并应制定保管制度,采取防潮、防污染等措施。
⑤如钢筋除锈时,采取避免扬尘和防止土壤污染的措施。
⑥钢筋加工中使用的冷却液体,过滤后循环使用,不得随意排放。
⑦钢筋加工产生的粉未状废料, 应收集和处理,不得随意掩埋或丢弃。
⑧钢筋安装时,扎丝、焊剂等材料应妥善保管和使用,不得随意丢弃,造成浪费。
⑨每次钢筋安装完毕后,将多余材料吊至加工区,及时利用。
⑩做好钢筋加工机械定期保养维修,使其处在良性工作状态。
⑾钢筋料头,统一堆放指定区域,最大限度利用,其余回收处理,资源重复利用。
5.2.2模板工程
①模板工程绿色施工主要体现在节材上,选用周转率高的模板和支撑体系。模板选用可回收利用高的塑料、高强复合模板等材料,本工程选用可周转三十次的高强复合模板。
②使用大模板、定型模板,按照图纸尺寸,现场制作,便于吊运、安装、施工方便,节省材料,人力。
③现场加工的方式,在现场加工时,在设封闭木工加工区集中加工,并采取隔声和防粉尘污染措施。
④模板安装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要求。
⑤脚手架和模板支撑选用碗扣式、盘扣式等管件合一的脚手架材料搭设,均可多次周转使用。
⑥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应采用整体悬挑式脚手架。
⑦模板及脚手架施工应回收散落的铁钉、铁丝、扣件、螺栓等材料。不得随意浪费。
⑧短木方应叉接接长,木、竹胶合板的边角余料应拼接并利用,且将多余的材料集中堆放指定地点,回收处理。
⑨模板脱模剂应选用环保型产品, 并派专人保管和涂刷,剩余部分应加以利用。
⑩模板拆除按支设的逆向顺序进行(即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不得硬撬或重砸。拆除平台楼层的底模,应采取临时支撑、支垫等防止模板坠落和损坏的措施。并应建立维护维修制度。
5.2.3 混凝土工程
①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减少水泥用量,增加工业废料、矿山废渣的掺量;当混凝土中添加粉煤灰时,充分利用其后期强度。
②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布料浇筑;地下大体积混凝土采用汽车泵(天泵)浇筑,当混凝土浇筑量较大时可选择2-3台机车泵同时作业,减少工作时间,节约人工成本,减少机械作业时间。
③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声振捣设备,也可采取围挡等降噪措施;在噪声敏感环境或钢筋密集时,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④混凝土采用塑料薄膜加保温材料覆盖保湿、保温养护;当采用洒水或喷雾养护时,养护用水使用回收的基坑降水或雨水;混凝土竖向构件采用喷雾器喷雾进行养护。
⑤混凝土结构采用清水混凝土时,其表面应涂刷保护剂、脱模剂。
⑥混凝土浇筑余料应制成小型预制件,或采用其他措施加以利用,不得随意倾倒。
⑦清洗泵送设备和管道的污水应经沉淀后回收利用,如路面降尘等,浆料分离后可作室外道路、地面等垫层的回填材料。
5.2.4 脚手架工程
①脚手架使用的钢管,选用管径48.3mm,壁厚3.6mm,钢材强度等级Q235的钢管,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新用的钢管要有出厂合格证。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将入场钢管取样,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钢管抗弯、抗拉等力学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
a施工前,对钢管进行防锈处理,统一刷油漆;
b进场钢管分类堆放整齐,按照施工进度进料,避免造成材料的闲置;
c连墙件使用的预埋钢管可采用施工中折弯的材料,裁取使用,不得裁割完整钢管;
d多余的钢管应及时退还。
②本工程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可锻铸造扣件,应符合现行规范《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的要求,由有扣件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提供,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平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
a对扣减丝口刷油,除锈、清理混凝土等;
b施工中散落的螺帽、扣件要及时收集在一起,避免掉落埋土中或混凝土中;
c拧紧扣件时,力度要适中,避免力度过大,将扣件破坏;
③安全网的质量必须符合《安全网》GB5725-2009规定,即外形尺寸为1.5×6m和1.8×6m两种,安全网分平网和立网两种,每张安全平网的重量应超过15kg ,并能承受800N的冲击;一般情况平网大于5.5Kg,立网大于2.5Kg。立网的目数应在2000目以上;
a全网在绑扎过程中,力度要均匀,绑扎到位;
b定期对安全网上的垃圾进行清理,清理时不得将垃圾高空抛下;
c从外架上拆除的安全网,及时清理干净,重复使用(安全性能检测或手撕不裂);
④清理挑架上垃圾时,应全部清理在楼层内,分类归集,然后吊运,可重复使用的,检查、修复继续使用;不能使用的,吊至指定地点,工程废弃物应符合现行《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50743-2012)的规定。
5.2.5 砌体结构工程
①砌体结构采购用工业废料或废渣制作的砌块及其他节能环保的砌块。
②砌块运输采用托板整体包装,现场应减少二次搬运,吊至指定位置,吊运时要轻,避免对砌块的破坏。
③现场专门开设管井为施工用水,为砌块湿润和砌体养使用。
④混合砂浆掺合料可使用粉煤灰等工业废料。
⑤砌筑施工时, 落地灰应随即清理、收集、过筛再利用。
⑥砌筑时应按图、按计划砌筑,不得随意乱砌筑,造成窝工现像;非标准砌块提前联系厂家加工,按计划进场,现场切割时应集中加工,采取四周遮挡防尘降噪措施。
⑦砌筑使用的压墙筋,多余的应工完场清,放到指定位置,及时利用。
5.3 装饰装修工程(地面、粉刷工程)
5.3.1 地面工程
①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规范》(GB50300-2013)中的质量要求。
②地面基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层粉尘清理时,应先洒水降尘,再清扫归集,吊运,不得从楼上向下抛执;
b基层需要剔凿的,应采用低噪声的剔凿机具和剔凿方式。
③隔汽层、隔声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面找平层、隔汽层、隔声层厚度应控制在允许偏差的负值范围内。
b干作业应有防尘措施(如切割大理石应再指定地点加工等)。
④湿作业应采用喷酒方式保湿养护。
⑤水磨石地面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对地面洞口、管线口进行封堵,墙面应采取防污染措施(距地面1m高墙面张贴塑料布)。
b应采取水泥浆收集处理措施。
c其他饰面层的施工应在水磨石地面完成后进行。
d现制水磨石地面应采取控制污水和噪声的措施(控制污水流向污水收集池)。
⑥施工现场切割地面块材时,应采取降噪措施(采取集中加工搬运指定位置使用);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
⑦地面养护期内不得上人或堆物,地面养护用水,应采用喷酒方式,严禁养护用水溢流。
5.3.2 粉刷工程
①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8和《抹灰砂浆技术规程》JGJ/T220-2010中的要求。
②基层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清理基层杂物时选用人工清理的方式;
b基层存在涨模等现象需要剔凿时,应采用低噪声的剔凿机具和剔凿方式(小型电镐,多次剔凿);
c基层湿润使用的水为专用工程井水,并统一接到楼层内,每两层设置一个水龙头,随用随关,避免水源浪费;墙面湿润采用喷雾方式,不得采用水管浇筑方式;
d基层清理的杂物及时清理吊运指定位置;
③粉刷使用的砂浆采用现场拌制,砂子材料一部分采用现场开挖土方,过筛使用,一部分外运到场,堆放在距搅拌机50m以内的指定位置,四周用砖砌筑围挡,不使用时,采用彩条布遮挡;水泥材料放置在距搅拌机50m以内的专用房间内,四周遮蔽防扬尘产生。
④搅拌机出料口设置沉淀池,每次清洗完水倒入沉淀池,水与砂子二次利用。
⑤搅拌机棚周围采用彩条布包裹防扬尘措施。
⑥水泥材料使用时,将袋装水泥封口处线拆掉,水泥袋放整,备用,禁止使用铁锹直接产破袋装水泥使用。
⑦粉刷落地灰应及时清理,过筛二次利用;清理落地灰时避免产生扬尘。
5.4 保温和防水工程
①保温和防水工程施工时,应分别满足建筑节能和防水设计、《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19)《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的要求。
②保温和防水材料及辅助用材,应根据材料特性进行有害物质限量的现场复检。
③板材、块材和卷材施工应结合保温和防水的工艺要求,进行预先排版、放样。
④保温和防水材料在运输、存放和使用时应根据其性能采取防水、防潮和防火措施。
⑤保温施工应选用结构自保温、保温与装饰一体化、全现浇混凝土外墙与保温一体化和管道保温-体化等方案。
⑥采用外保温材料的墙面和屋顶,不应进行焊接、钻孔等施工作业。确需施工作业时,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并应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对裸露的外保温材料进行防护处理。
⑦应在外门窗安装, 水暖及装饰工程需要的管卡、挂件,电气工程的暗管、接线盒及穿线等施工完成后,进行内保温施工。
⑧ 保温砂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保温砂浆材料应采用预拌砂浆,楼梯间保温砂浆可采用成品材料,现场拌制使用;
b现场拌合应随用随拌;
c落地灰应收集利用;
⑨玻璃棉、岩棉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玻璃棉、岩棉类保温材料,应封闭存放,避免雨淋及大风吹动;
b玻璃棉、岩棉类保温材料裁切后的剩余材料应封闭包装、回收利用;
c雨天、4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一切室外作业;
⑩泡沫塑料类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余料应全部回收处理,施工时多余的边角料应放到指定位置;
b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时,应对作业面采取遮挡、防风和防护措施;
c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时,环境温度宜为10℃~40℃,空气相对湿度宜小于80%,风力不宜大于3级;
d硬泡聚氨酯现场作业应预先计算使用量,随配随用;
⑾基层清理应采取控制扬尘的措施。
⑿卷材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热熔法施工时,应控制燃料泄漏,并控制易燃材料储存地点与作业点的间距,且燃料不能堆积存放。高温环境或封闭条件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加强通风;
b采用的基层处理剂和胶粘剂应选用环保型材料,并封闭存放;
c防水卷材余料应回收处理;
⒀涂膜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液态防水涂料和粉末状涂料应采用封闭容器存放,余料应及时回收;
b涂膜防水应采用滚涂或涂刷工艺;
c涂膜固化期内 应采取保护措施(门口封堵等);
d蓄水、淋水试验应采用工程水,流水施工,使水源得到最大限度周转利用;
e防水层应采取成品保护措施。
六、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6.1 材料与资源
6.1.1 材料选择
①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应尽可能就地取材。建筑材料采购要制订明确的环保材料采购条款,对材料供应单位进行审核、比较、挑选。计算本地化材料比例,择其大者实施。
本地化材料比a = 生产于距离施工现场500km之间的施工材料用量(t)/施工材料总用量(t) x100%
②采取措施使用符合对环境无害,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的绿色建材。
③严格控制临时设施用料,尽量利用旧料、现场拆卸回收的材料。
④使用的模板、脚手板、安全网等周转材料要选择耐用,维护、拆卸方便,回收方便的材料。
⑤施工中购入的主材、辅材应符合设计对使用绿色材料的要求。材料的各项指标应达到现行国家绿色建材标准要求。
⑥装饰装修材料的购入,尽量选择经过法定检测单位认证的绿色材料,并应按照以下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有害物质评定检查:
⑦施工前,块材、板材和卷材应进行排版优化设计。
⑧门窗、幕墙、块材、板材宜采用工厂化加工。
⑨装饰用砂浆宜采用预拌砂浆;落地灰应回收使用。
⑩装饰装修成品、半成品应采取保护措施。
⑾材料的包装物应分类回收。
⑿不得采用沥青类、煤焦油类等材料作为室内防腐、防处理剂。
⒀应制定材料使用的减量计划, 材料损耗宜比额定损耗:降低30%。
⒁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的要求进行甲醛、氨、挥发有机化合物和放射性等有害指标的检测。
⒂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测,其限量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中的要求。
⒃混凝土外加剂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a《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11T1314-2015)应符合当地技术要求;
b《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l8588—2001)要求;
c每方混凝土总含碱量应符合当地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要求。
6.1.2 材料节约
①制定材料进场、保管、出库计划和管理制度。
②材料合理使用,减少废料率,建立可再生废料的回收管理办法。
③对废料进行二次选用,达到使用条件的要充分利用。
④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率,加强施工过程材料可利用率。
⑤周转材料注意维护,延长自有周转材料使用寿命。对租赁的周转材料依据施工周期,精确计算使用天数,不需用时及时退回租赁单位。
⑥要回收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可再利用的材料。
⑦比较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计算材料消耗量,提高节材率。
6.1.3 资源再利用
①对场地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对现有建筑、设施再利用的可能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合理安排工期,利用拟建道路和建筑物,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再利用率,节约材料与资源。可再生资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50743-2012)的规定。
a施工期间充分利用场地及周边现有或拟建道路;
b施工期间充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给水、排水、供暖、供电、燃气、电信等市政设施;
c施工期间临建设施充分利用场地内现有建筑物或拟建建筑物的功能,或使用便于拆卸、可重复利用的材料。
②施工废弃物管理
a制定施工场地废弃物管理计划,对现场堆料场进行统一规划。对不同的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合理堆放和储存,并挂牌标明标识。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栏和库房储存,并设专人管理。
b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材料管理办法进行限额领料。对废料、旧料做到每日清理回收。
c对可回收利用的施工废弃物,将其直接再应用于施工过程中,或通过再生利用厂进行加工处理,再利用。
d施工废弃物回收比例评价计算公式:
回收比例β=[施工废弃物实际回收量(t)/可回收利用的施工废弃物总量(t)]x 100%。
6.1.4 水资源保护
①水资源节约
a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节水方案和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用水管理,尽量做到回收重复利用;
b制订计划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比较实际施工用水量与定额计算用水量,按预算用水量下调3%为施工阶段总用水量;
c水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水措施,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节水措施的实施,提高节水率;
d生产、生活要推广节水型水龙头和使用变频泵节水器具,实施有效的节水措施,降低用水量。
②水资源利用
a对施工现场的污废水进行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b居住区和建筑排水设置废水回收设施,用于绿地浇灌;
c施工过程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可结合实际情况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或通过采用可渗透的管材、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
6.2 环境影响
6.2.1 场地环境保护
(1)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土壤情况提出对策,采取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施工总平面布置首先应考虑利用荒地、劣地、废地或已被污染的土地。施工现场物料堆放占用场地应紧凑,尽量节约施工用地,如果现场场地狭小,应选择第二场地堆放材料。材料堆放、加工以及工人宿舍等临时用地应尽量利用废地、荒地。
(3)施工中开挖的弃土,有场地堆放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尽量利用原土回填,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挖出的弃土暂时无法回填利用的,应堆放在安全的、专用的场地上,同时进行覆盖保护。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于地表径流或风化引起的场地内水土流失(如保护表层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围墙边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绿化或摆放盆花,美化环境,防止土体流失。
(5)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雨水管道、地表径流和空气带来的杂质、颗粒所产生的沉淀物污染环境。
(6)对不可再生利用的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要求,防止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
(7)危险品、化学品存放处和危险性废物堆放场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工程,防止土壤被污染。
(8)对施工期间破坏植被,造成裸土的地块,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大风天气对土壤的侵蚀。施工结束后,再恢复其原有植被或进行合理的绿化。
6.2.2 大气环境保护
(1)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施工现场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降尘等保护措施。
(2)规划市区的施工现场,混凝土累计用量超过100立方米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现场设置砂浆搅拌机,机棚必须封闭,并配备有效降尘防尘装置。
(3)水泥和其它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保管,使用过程中要有防护措施。
(4)施工现场裸露地面要派专人负责洒水降尘。对大面积的裸露地面、坡面、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用覆盖或固化的降尘措施,如:绿化、喷浆、隔尘布遮盖、地面硬化或混凝土封盖等。
(5)施工现场设立垃圾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及时分拣、回收和清运现场垃圾。垃圾清运应按照批准路线和时间到指定的消纳场所倾倒。高层或者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应搭设封闭式临时专用垃圾道或者采用容器吊运。
(6)遇有四级风以上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作业施工。
(7)为了减少现场堆放的回填土过干产生粉尘,除应采取覆盖措施外,还应派专人定时洒水,土的含水率控制在15%-25%即可。
(8)清理模板内已绑扎好的钢筋中残留的灰尘和垃圾时要尽量使用吸尘器,不得使用吹风机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
(9)在采用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品。
(10)施工现场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有专人负责。
(11)施工现场周围的围挡及大门等的设置应符合《图解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要求,围挡要保持清洁、严密。
(12)施工材料、垃圾的运输:
①施工现场路面硬化处理的宽度应不小于出口。根据道路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硬化处理方法;
②运输车辆严禁超载、超量装载运输。运输土方、渣土、垃圾等物质的车辆必须采用密封运输,必须持有市政管理部门批准运证件。
③施工现场门口处铺垫草帘子,设置洗车池,对于粘有泥土的车辆,用清水冲洗。车辆外部不准挂有拉运的物质,车轮不准带有泥土上路。
④运输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物及细颗粒散体材料时车辆要覆盖严密或使用封闭车厢,防止遗洒和飞扬。
⑤对预拌混凝土的运输要加强防遗洒的管理,所有运输车卸料溜槽处必须装设防止遗撒的活动挡板。混凝土浇筑完后必须在现场清洗干净车辆方可离开。
⑥施工现场有毒、有害废弃物的运输应确保不遗洒、不混放,应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消纳。对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再回收利用。
6.2.3 废气排放
(1)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车辆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2)施工车辆、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保持良好运作状态。
(3)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车辆尾气中有害成份的含量,选择清洁燃油、代用燃料或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和高效燃料添加剂等。
(4)建筑材料采购要严格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的相关规定执行。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产品。
(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装修中所使用的木板及其他木质材料,严禁采用沥青类防腐、防潮处理剂。
(6)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氨的释放量不应大于0.10%,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的规定。
(7)对引进的“四新”技术产品应事前进行调查、评估,如使用的产品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实行否决。
(8)施工地段土壤含氡量浓度高于周围非地质构造断裂区域3倍及以上,5倍以下时,施工前要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
6.2.4 噪声影响
(1)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523-2011)的要求,将噪声大的机具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2)对施工机具设备进行良好维护,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施工过程中设专人定期对搅拌机进行检查、维护、保养,如发现有松动、磨损,及时紧固或更换,以降低噪音的同时保证施工过程中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3)对搅拌机、空气压缩机、木工机具等噪声大的机械,尽可能安排远离周围居民区一侧,从空间布置上减少噪声影响。
(4)施工现场应选用能耗低、性能好、技术含量高、噪声小的电动工具。
(5)对人为的施工噪声应有管理制度和降噪措施,如:施工时严禁敲打料斗、钢筋。夜间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6)对混凝土输送泵、振捣棒、木工棚、包锯、钢筋加工场等强噪音设备,要采取降噪防护措施:
①施工中混凝土振动棒、手动电锤、锯等机具,通过时间安排上减少噪声影响。
②现场混凝土输送泵应设置隔音棚遮挡,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
③现场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音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时,不得振钢筋和模板,并做到快插慢拔,减少噪音的排放。
④模板加工的木工棚采用全封闭房间,门口挂降噪屏(工作时放下,起到隔音的作用),窗户用降噪屏封闭。
⑤现场进行钢筋加工及成型时,将钢筋加工机械安放在平整度较高的平台上,下垫木板,并定期检查各种零部件,如发现零部件有松动、磨损,及时紧固或更换。
⑥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模板、脚手架支搭、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
⑦根据噪音防治需要,将外脚手架满挂密目安全网,并在结构施工楼层设置降噪围档。
⑧施工现场界内应设置噪音监控点,监测方法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噪声值不应超过国家或地方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噪音一旦超标,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标准(参考国家标准GBl2523-2011)
(9)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保噪音标准(分贝)昼夜施工要求的不同,应合理协调安排分项施工的作业时间。
①施工应安排在6:00~22:00时间进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特殊要求,确需在22时至次日6时期间进行施工的,要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向工程所在地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②必须进行夜间施工作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并公布施工期限。
③在高考期间和高考前半个月内,除按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要求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严格控制外,夜间应严禁施工。
6.2.5 水污染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要求。对暴雨径流、生活污水、工程污水等不同来源的工地污水,采取去除泥沙、去除油污、分解有机物、沉淀过滤、酸碱中和等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
(2)生活污水排放处理措施
①施工现场食堂、餐厅应设隔油池,生活污水经隔油池沉淀后排入污水管网。隔油池应及时清理,并送到指定的地方进行消纳。生活垃圾运出现场前必须覆盖严实,不得出现遗洒。清运单位必须持有相关部门批准的废弃物消纳资质证明和经营许可证;
②临时厕所污水不准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应采用小型化粪池及渗透井对厕所污水进行处理。
(3)生产污水排放处理措施
①生产污水、污油排放应在工程开工前15日内,由项目经理部负责到工程所在区县环保局进行排污申报登记。工程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②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设置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根据工程排污量设置),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③施工现场应尽量不设置油料库,若必须存放油料的,应对油料存储和使用采取措施,对库房进行防渗漏处理,防止油料泄露,污染土壤水体。
6.2.6 光污染
(1)对施工场地直射光线和电焊眩光进行有效控制或遮挡,避免对周围区域产生不利干扰。
(2)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眩光外泄。
(3)施工现场大型照明灯安装要有俯射角度,要设置挡光板控制照明光的照射角度,应无直射光线射入非施工区。
(4)夜间施工使用的照明灯,要采取遮光措施,限制夜间照明光线溢出施工场地以外范围,不对周围住户造成影响。
6.2.7 施工周边区域的安全保护
(1)工程开工前必须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周边交通、行人、集贸市场和学校等人流密集区域,毗邻的高压线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状况,周边水体、地下管线等进行安全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施工期间采取措施保护地下各类管线,对不明情况应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或采用超声探测,及时了解场区周边情况。对于继续使用的地下管线应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3)合理布置大型机械,实施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不影响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安全,避免对周围建筑、居民区产生有害干扰。
(4)施工过程中应对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人员的安全做好防护、保护工作。
(5)施工期间对周边建筑物进行监测,重点部位设立防护监测点,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临街道路的行人、车辆安全防护,高压线的防护等,对不利情况提出预警,及时制定应急预警方案。
6.2.8 古树、名木与文物保护
(1)施工期间应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依法处理和保护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文物。对必须原地保护的古树名木,应提出保护或处理方案,并报园林、林业部门批准。
(2)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的,在规划、设计和施工、安装中,应当采取避让保护措施。避让保护措施山建设单位报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3)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立即通报文物部门。应积极协助文物部门工作,提供一定人力、物力或财力,对现场文物抢救、发掘工作给予支持。
(4)因特殊情况确需迁移古树名木的,应当经市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办理移植许可证,按照古树名木移植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移植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5)施工现场文物保护应急规定
①工程项目场址内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地上文物,应积极履行经文物行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原址保护方案,确保其不受施工活动损害。
②对场地内无法移栽,必须原地保留的古树名木划定保护区域,并履行园林部门批准的保护方案。
③塔吊安装高度必须高于古树,加强起重工培训。安装过程中,调运物资高度必须高于古树顶部且尽量在古树上部绕行。
④引入附近水源,利用旋喷龙头定期对古树进行浇水养护。
⑤古树临道位置设立防护栏杆及标识牌,避免车辆行驶及转弯过程中刮到古树。
6.3 施工场地文明、人员安全与健康
6.3.1 场地文明
(1)施工现场的环境必须保证员工心理健康,保持文明洁净、整齐有序。
(2)工地大门、围墙、密目式安全网及建筑物外立面悬挂物规范、清洁、美观。
(3)施工现场“十牌”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现场扬尘防治及监管公示牌、建筑工地车辆运输公示牌、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农民工工资发放公示牌、建设领域农民工权益告知牌、五方责任公示牌;“二图”即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工程立体效果图,各标识、牌的字体应符合XXX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要求,并保持整洁完好。
(4)材料、构件、料具、机械按审批方案中的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现场材料堆放按种类、规格堆放整齐,并挂标牌、危险品分类存放,有保护措施。
(5)施工现场做到工完场清和一日一清;办公区、生活区主持整洁卫生。
(6)办公区域和生活区域因地制宜设置绿化。
6.3.2 人员安全
(1)工程项目施工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应按照地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的具体要求,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达到市级安全文明施工条件。
(2)施工现场建立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①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③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④安全生产检查考评制度;
⑤安全值班制度;
⑥安全教育制度;
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3)制订严格的防护措施
①重点制订脚手架、基坑支护和模板工程、“三宝”“四口”及“五临边”的防护措施。物料提升架、高处作业、料具存放、施工用电及机械设备的防护措施,应达到或优于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的要求,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②进场人员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
③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按规定着装,并配备相应安全防护用品。对施工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具有刺激性气味可被人体吸入的粉尘、纤维,以及进行强噪声、强光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佩戴防护器具(如:护目镜、面罩、耳塞等)。
④现场危险设备、地段、物品配置应有醒目安全标志。
⑤深井、地下管道施工、防水作业区及室内装修作业区,应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或具有临时通风设施。
6.3.3 人员健康
(1)施工现场人员健康管理应按照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标准执行,并依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的要求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及运行控制过程管理。
(2)场地布置
①施工现场生活区和施工区分开布置,采用专用金属定型材料或砌块进行围挡,且高度不得低于1.8米。
②生活区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满足安全、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防汛、防洪等要求;现场临时设施的建设,如:办公室、会议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房、工人休息室等,可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参考表3的标准设置:
(3)职业健康
①施工现场设置饮水处、休息区、厕所等各类必要的施工人员生活设施,方便使用并符合卫生要求。
②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做职业健康检查。
③施工现场储藏或安装具有吸水性的材料(如保温材料、地毯、吊顶板等),有良好防潮措施,防止霉菌滋生。
④施工期间采取有效防毒、防污、防尘、防潮、通风等措施,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4)卫生防疫
①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防疫管理规定,建立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并制定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灾害疾病应急预案;且在安全文明措施费中单独建立防四害措施,并已落实到位。
②项目部配备药箱、常用药及绷带、止血带、担架等急救器材。
③办公室、食堂、宿舍、浴室等整洁干净,无污染、无异味,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
④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有熟食留样。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个人卫生、操作行为规范。
⑤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予以定期进行投药、消毒,除四害措施可靠、有效。
⑥生活区严格按照当地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和管理标准的要求建设,其内设置必要的生活设施,保证必要的生活空间。宿舍内夏季采取消暑和灭蚊蝇措施,冬季有采暖和防煤气中毒措施。
⑦施工现场制定卫生急救、卫生防疫措施,若施工人员发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上报公司,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附表:
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名单
附图: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