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育儿|从学爬到学步,1岁的孩子如何在家培养独立性
导语:孩子生命的最初一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经历出生、翻身、学坐、爬行、走路、牙牙学语、吃辅食等各种各样的里程碑,正是这一个个的里程碑,帮助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的人生旅程。
这一年里不仅婴儿的生理和心理出现了巨大变化,新生儿的父母也同样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学爬到学步,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独立地成长,让他们有能力面对未来人生中第二年、第三年甚至更长远的里程碑挑战呢?
一、孩子1岁前的养育,充满了困惑
在养育孩子的第1年,你是不是也遇到了以下这些困惑:
a.半岁前一直抱着孩子,没舍得放下,却发现孩子8个月了还不会爬。
b.给孩子做最安全、软烂的辅食,却发现9个月时,孩子吃一点硬的东西就往外吐。
c.特别不能离开人,父母一走开孩子就嚎啕大哭?
d.孩子一定要“奶睡”?不吃奶就嚎啕大哭,怎么都不肯睡觉?
e.1岁前一直给孩子使用纸尿裤,确实非常方便,但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再想把他的纸尿裤换成普通的内裤,可就难如登天了,孩子开始百般不配合和拒绝。
为人父母的第一年,孩子感觉就像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照顾可谓事无巨细,但是却发现他们的成长仍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好的照顾,是对孩子最好的成长吗?
如果我们仔细琢磨这些养育的困惑,就会发现:只给予孩子单方面我们认为的“最好的照顾”(或“最方便的照顾”),会容易忽视了孩子本身的能力以及心智能力的锻炼。
他们的肌肉以及各方面能力会因为缺乏锻炼而变得软弱,过度的协助反而不利于长期孩子的发展。因此,除了给予孩子爱和陪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独立教育”。
二、什么是“独立教育”?
独立教育最早是由玛丽亚蒙特梭利博士提出来的,她认为:
在生命的最开始,孩子就需要自己做事情。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以促进孩子不断的自我发展。
- 孩子的独立不是目的地,而是一段旅程
独立始于出生,终于老去。独立是每个一个人都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孩子生命的最初一年,他将经历以下几个独立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会串起来,变成孩子成长的旅程。
出生,即是独立的开始。
独立始于出生
妈妈怀胎十月,母婴同体,婴儿挤在妈妈拥挤的子宫里,仅靠一条长长的脐带汲取活下去的养分。出生后脐带剪断,孩子与妈妈有了第一次的分离。这个时候,他便开始了独立的旅程。
他开始学习用自己的呼吸系统进行独立呼吸,开始喝妈妈的母乳,消化系统开始独立运转。
他俨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生命的初期,孩子是脆弱的,他还将继续经历各种独立的里程碑,继续向前发展。
他开始吃辅食,学习不再依赖妈妈的奶而活下去,这又是一个全新的独立里程碑。
不再依赖妈妈的奶而活,意味着孩子成为更独立的人
而随着孩子学习翻身、独坐、爬行、扶站、走路,他们开始可以任意的移动自己的身体,不再依赖于父母抱着,就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拿到自己想拿的物品。他们的生理发展,就让心智开始独立起来。
尤其是会走路了以后,双手就被解放出来,不再需要撑在地上保持平衡了。他们会开始明白手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可以自己抓东西放入嘴里吃,可以自己穿衣脱裤,可以满足自己各种生理需求。手的灵活使用是智能的发展,代表着心智更高层次的独立。
逐渐孩子去到幼儿园,他开始与我们更长时间的分离,他的独立性又上了一个台阶。
面对新环境,孩子显得更独立
因此,独立就是一个个的里程碑,标志着人更高层次的成熟。就像我吧,三十几岁了仍然在追求独立的路上。每个人都想追求独立的事业,我们还希望有独立的人格品味,除此之外还要有在众说纷纭的世界里拥有独立的辩证思考、判断能力。
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如果能给予孩子合适的帮助,让他们度过每一个阶段关于独立的挑战,那么孩子就会有能力和信心去解锁下一个人生的里程碑。这就是独立教育的美妙之处。
- 独立教育的两层含义
想要帮助孩子独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独立教育包括生理独立以及心理独立。
1.生理独立是成长的必要条件。
我们帮助孩子爬行、走路、上下楼梯、捡起掉落的物品、穿脱衣服、盥洗、吃饭、满足自己的需求等等,这些都需要以孩子生理的发展作为基础。当我们能够耐心,帮助孩子自己做,他们就能满足生理的自我需求,逐渐走在成长和独立的路上。
2.心理独立是成长的主要目标。
想独立成长,就必须能够适应环境,拥有发展生命的能力,也就是心理上的独立。在孩子做事情、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习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他们就可以尽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和满足自己的欲望。
独立,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三、为什么独立教育对孩子如此重要
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独立,都是独立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独立教育让孩子自由行动、积极表现、个性自由
一个9个月的孩子,当我们不再将他关在栅栏床、学步车、跳跳椅这些“容器”里,他就可以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他们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就能让自己移动,爬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独立运动让孩子更自信
自由的行动会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探索自己、探索世界,并对万事万物都有抱有好奇之心,表现更加积极主动,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
- 独立教育使孩子尽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的欲望,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我的孩子两岁半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来!”穿鞋子要自己来、擦桌子要自己来、按电梯按钮也要自己来。如果你帮他做了,他的嘴巴会嘟起来像个酱油瓶,生气好半天,因为他感觉自己动手的愿望被“剥夺”了。
这些简单的小事,满足了孩子想自己动手的欲望。即使做的可能并不怎么好,他却想尽一切办法模仿我们,像一个成人一样在生活和工作。
孩子渴望像一个成人一样生活
当他自己从厨房里端出一盘刚烙好的胡萝卜鸡蛋饼,全神贯注小心翼翼的拿着走向客厅,把盘子放在桌面上的那一刻,他仿佛完成了一件世纪大任务,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多么有用的人!
- 一个学会独立的孩子,才能长大成为心智成熟的大人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遇到一类人。他们长着大人的模样,做事却经常丢三落四,给别人带来麻烦。自己的衣服不会洗,吃饭就叫外卖(不会做),遇上问题喊爸妈,个人生活习惯也很糟糕。
他们都有一个名称,叫做“巨婴”。他们是外表成熟,但是内心没有独立的婴儿。一个生理和心理不能独立的大人,往往是因为童年时期父母的过分包办代替,缺乏自己独立做事情的能力。
过分包办代替容易培养出“巨婴”
一个学会独立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心智成熟的大人。
独立教育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从孩子出生,再到学爬、学步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家庭环境的塑造,在日常点滴照顾中帮助孩子习得的。他们会逐渐变得更加独立,更加自信。
四、从学爬到学步,家庭环境如何塑造可以帮助他们走向独立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蒙特梭利说:
教育并非老师做了什么,而是人类自身自然发展的结果。
它不是通过聆听词汇得到的,而是通过儿童在特定的环境内汲取经验而得到的。
因此,环境里有什么,孩子就吸收什么,获得什么。如果我们给孩子创设一个可以帮助他自己做事情的环境,那么我们就是在帮助他获得独立的能力。
帮助孩子自己做
在家庭的环境里,客厅、卧室、洗手间、阳台甚至厨房都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独立的能力。
家不单单是成人住的舒服的地方,如果我们同时考虑到孩子的身高,根据他们的能力相对应的增设一些简单的设备,就可以让家成为孩子有事可做,精神满足的港湾,他们也会变得更加独立自信。
- 客厅或者房间是学步儿绝佳的室内独立活动区
中国有一育儿的老话,叫做:“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描述的就是孩子大动作发展的过程。尽管每个孩子成长各自有差异性,时间轴的前后各有不同,但是总体在1岁前,他们都会经历这几个大动作的发展。
因此1岁的孩子,对动作的需求极大。随着他们开始扶物站立、蹒跚学步后,活动范围会增大很多,因此创建适合孩子的活动区非常有必要。
蒙氏家庭活动区
1.孩子学翻身和学爬时,自由的活动和开放的多感官教具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独立。
我们可以在这个区域铺上软硬适中的地垫,供孩子在上面自由活动。一旁的镜子可以让孩子观察到自己的身体是协调的独立运作的。
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个相对敞开的两层柜子。(如果在客厅,也可以用电视柜代替)在这个柜子里可以选几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放在柜子上。每一排放3-5个就可以,太多的玩具不利于孩子做出选择。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玩具很多,但是孩子玩来玩去就是那几样。玩具数量多了孩子也会不珍惜,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定时的替换玩具,可以保持孩子对玩具的新鲜感,孩子可以更专注的玩耍,独立性也会被慢慢建立起来。你会发现,一个1岁的孩子竟然可以自己认真的玩5~1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
蒙氏家庭活动区
除此之外,给予孩子少量的玩具,还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培养养成物归原位、独立收拾的生活环境的好习惯。
2.孩子开始扶起站立或学步时,提供相应的环境支持身体和心智活动独立的发展。
针对刚刚开始学步的孩子,我们可以在镜子附近加上一条扶手横杆,帮助孩子自己扶起自己站立起来。如果在客厅,客厅里的沙发、稳固的茶几桌都可以成为孩子练习扶站的好工具。
比较理想的是,孩子可以通过观察镜子中的自己,看到自己的身体是如何运动的,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自我认知。
我们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小的推车,帮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移动自己的身体。
独立,意味着自己能真实的掌握自己的身体和感觉。他们会乐此不疲的不断练习,平衡自己的身体,不断的掌握身体的控制感,获得更多的独立及自信。
蒙氏家庭活动区
当他们走路走的更稳了,平衡感也比较好了,我们可以在这个活动区,增设一个1米宽的小工作桌。桌子和椅子的高度是孩子可以使用的尺寸,并且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搬动它们。
这里是他们的独立玩耍的小空间,小桌上可以鼓励孩子在上面做一些简单的桌面游戏。比如涂鸦、拼图等。这样的设置,让他在家里也有一个可以专心“办公”的地方。如此,孩子会有独立玩耍的空间,他们会变得更加专注且平静。
适合1岁孩子的蒙氏小活动
- 读书角,属于孩子的小小空间,支持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
如果空间允许,我们也可以创建一个专属于孩子的小小读书角。理想中的读书角,书籍的位置是比较低的,孩子可以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就可以轻易的将书取出来阅读。
专属儿童的读书角
我们推荐将书籍的封面全部展露出来,对于低龄的孩子的来说,这可以帮助他更好的汲取封面多元化的信息,帮助自己思考:我今天想读哪本书?仅仅改变存放书的方式,你会神奇的发现,孩子独自拿起书籍阅读的时间更多了!
一把舒适的小椅子、一盏明亮且安全的灯,一张舒适的羊毛毯,都可以让阅读变得更加独立且高效,独立,就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细节之中。
- 洗手间,创设孩子自己做的环境,助力生理和人格精神独立
蒙特梭利说:“孩子生理的独立会带来心理上的独立。”
当孩子可以自理身体时,比如说他可以自己洗手、自己擦嘴,他们会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心里会感受到独立带来的喜悦,感觉越来越独立和自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思考怎么样塑造一个可以帮助孩子自理的环境。
帮助孩子自己洗手
1.创造独立的洗漱环境。
在幼儿园或者儿童之家,孩子的洗手台,经常是儿童的高度,孩子不需要别人抱起来,就可以自己去洗手、盥洗。家庭的环境则不同,因为空间和使用率的原因,在家里装一个孩子高度的洗手池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巧用一些工具,帮助孩子独立洗手。这些工具包括:
a.一张稳固的小梯凳,帮助孩子自己可以站上去,独立进行洗手。
b.一个水龙头延伸器,帮助孩子更容易接到水。
c.一个和孩子身高匹配的挂钩,上面挂上孩子可以用来擦手的毛巾。
d.一面高度合适的镜子,旁边放上孩子能拿到的洗手液、牙刷、杯子等。
如此,这样简单的一个环境,孩子会爱上洗手,爱上自己照顾自己的过程。当他们能自己服务自己时,自信和独立会自然发展出来。
独立的洗手带来内心喜悦
2.如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独立过程。
能自主的控制大小便,是孩子迈向功能性独立的重要里程碑。如今更多的父母在从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给孩子使用尿不湿,这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大人,但是长期尿不湿的使用,对孩子来说可能正在成为自主如厕的障碍。
和传统的布制尿布不同,穿尿不湿的孩子,即使尿了仍然感觉非常干爽,不会有尿湿或不舒服的感觉,这会阻碍孩子意识到自己尿尿了这件事。
帮助孩子意识到如厕这件事
在生命中的前2年,他们甚至也没有参与到任何如厕的过程,也并不知道真正上厕所的地方在哪里。等到3岁的时候,我们突然和孩子说:“现在你长大了,该脱下尿不湿,自己去马桶上厕所了。”但因为中间环节的缺失,突如其来的要求经常让孩子感觉无所适从,这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公平。
关于如厕,美国儿科协会研究表明:
想要成功地完成上厕所训练,孩子需要能够分辨出上厕所的感觉,并理解这种感觉所表达的含义,然后用语言向家长表达上厕所的意愿,直到最终完成上厕所的过程。
在蒙氏的育儿理念里,我们推荐给学步儿穿“训练裤”。训练裤的档部是有比较厚的、纯棉的布,有点类似薄的尿布。穿上训练裤的孩子,如果尿湿,是能够感受到湿湿的、热热的感觉。
训练裤+小马桶=快乐宝贝
通过不断的重复,孩子会觉知到自己身体,知道“我尿尿了,所以我的裤子湿了,需要把裤子换下来。”我们也会在家里一个特定的地方,给孩子准备一个小马桶,引导孩子上厕所的时候,去上面坐一坐。
但这些,并不是说我们要给孩子把屎把尿。而是通过外部的环境和科学的方法,逐步帮孩子做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如厕预备。
我们可以通过记录孩子大小便的时间,推算出孩子小便的间隔时间。在下一次准备尿尿之前,带孩子去小马桶上坐一坐,如果没有小便,起来即可。当孩子尿在裤子上,我们也不会呵斥孩子,只需要带孩子换上干净的裤子就好。
如厕是一个过程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越早的帮助孩子意识到我们的排泄物应该去到哪里,意识自己的身体在发生什么,孩子在括约肌和生理能力成熟时,心理就能越快的做出调整。那么他以后在如厕练习的过程中,就会越顺利、越轻松。
- 餐厅,把吃饭的权利还给孩子,他会变得更独立
孩子吃辅食,意味着他经历了一件人生中重要的独立里程碑,除了妈妈的母乳和配方奶,他可以吃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而生存下去了!他又走向另外一个独立的里程碑。
辅食的添加是又一个独立的里程碑
1.手指食物,帮助孩子自主进食。
在我的孩子7个月大时,孩子很喜欢抓起食物放进嘴巴里吃。我们把食物切成手指大小的形状,蒸熟至软烂后直接放到孩子的餐盘里。大部分的固定食物,孩子都可以抓着自己吃。
这种是一种由孩子主导的辅食添加方式(baby leading weaning)。我发现我的孩子特别喜欢这样进食的方式,不断的练习中,他的口腔肌肉发展很好,吃饭成为了积极互动式的体验。吃辅食,变成了孩子的事情,当他能自己将自己喂饱,感觉是多么的自豪!
2.阶梯餐凳,让孩子上下独立自由。
当孩子尝了几顿流质的米糊后,我们可以让孩子坐在餐桌前和我们一起用餐。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阶梯的餐凳,帮助孩子可以独立上下,在餐桌前与我们平起平坐。
孩子与我们共同进餐
他会明白到,用餐是一家人团聚的特殊时刻,用餐时我们不仅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他们也会汲取食物当中的文化,学习餐桌礼仪、和他人互动的方式。
- 入门玄关,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入门玄关的位置,可以安装孩子身高的小挂钩,用来挂进出门孩子常用的衣帽。鞋柜的底层也可以给孩子使用,帮助孩子自己放好出门后的换下来的鞋子。
如果空间允许,我们还可以在这里放一个小的矮凳,帮助孩子自己可以坐在上面穿脱鞋子。
- 阳台,让孩子做有目的且有意义的家务活动,开始独立的照顾生活环境
阳台,如果保证足够的安全,也并不是孩子的禁区。我们可以在阳台种植植物,请孩子帮忙来浇花。我们只需要提供一个合适的取水壶,1岁左右的孩子就会乐此不疲的照顾阳台上这些可爱的小植物们。
孩子们可以照顾身边的环境
蒙特梭利曾经指出:
一个生理饥饿的孩子往往表现地急躁、顽固。一个心理饥饿,心灵渴求活动、发展与锻炼的孩子也同样表现得急躁与顽固。
生理饥饿的孩子需要补充食物,心理饥饿的孩子则需要通过活动充实他的心灵。当我们呵斥一个不停玩水导致全身湿透的孩子时,却并没有看到他内在心灵的渴求。
如果我们能给予孩子一份真实的、有意义的“工作”,引导孩子把玩水这件事情转移到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中来,我们和孩子的冲突就会变得更少,孩子也会在不断的锻炼中,增长能力,增强信心和独立性。
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陪伴孩子,我们确实需要更多的智慧,我们应该将精力放在更多的观察孩子身上,根据他们的能力调整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帮助孩子更好的活动,发展独立性。
多观察、少干预
- 更多的观察,更少的打扰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观察孩子,孩子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什么时候则不需要。每一次我们帮孩子做了他本身可以完成的事情时,就是剥夺了孩子体验和成长的机会。
当孩子在搓洗毛巾,他可能洗的并不好,不仅花费的时间长,毛巾也拧不干。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说:这个你做不好,我来帮你吧!那么孩子可能就会丧失信心和乐趣。
下次当你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孩子会说:我做不好这个,你来做吧!
因此更多的观察,更少的打扰,更多的鼓励,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修炼。
- 给予孩子重复练习的时间
当我们给孩子示范了一份新的工作,比如如何“择菜”时,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时间进行练习。刚开始,他择的菜有些长、有些短,甚至有些被撕成了碎片。但是随着重复的练习,孩子会判断用多大的力气去择菜,以及怎么样择菜能够像我们做的一样好。
重复的练习让孩子更独立自信
- 不断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环境,助力独立的全面发展
在观察的基础上,孩子会告诉我们环境应该如何调整。如果我们能围绕着生活环境如何布置,孩子可以自己做事情这个核心观点,我们就会知道该如何布置家庭环境,可以帮助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在我的孩子1岁多的时候,他对我们使用的饮水机很感兴趣。好几次都想够上面的开关,像我们一样取水喝。当我们因为安全的原因制止孩子时,他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孩子可以自己做
但当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合适他尺寸使用的工具,如小水壶、小茶具、装有温度合适水的保温瓶,他平时可以自己倒水喝、甚至自己冲泡花茶。冲突哭闹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乐在其中的不停练习。
当他专心致志,一只手握茶壶把手,另外一只手食指按住茶壶盖,小心翼翼的道岔时,我看到了一个独立、自信、又快乐的孩子。
写在最后
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
从孩子诞生来到这个世上,他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在生命中最重要的第一年,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他们会像一颗树一样,根部努力向下扎根,而树杈向上用力生长。
根部的生长我们并不能看到,但是人是生命的根本。而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正是帮助孩子生命之根不断发展。如此,在他们的未来,会有更加深厚的力量,做他想做的事,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