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一个日均消费万元的驾驶培训,出来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有一群人,专注驾驶,每天反复重复同一个动作,就为走线更为精准,提高一秒两秒;
他们可以在赛道上做出许多反常理的操作,甚至失控都不再令他们恐惧,就冲着要挑战极限;
他们在F1和F3级别的赛道上磨炼车技,迅速从一个普通司机晋成长为半专业的驾驶者;
他们都是BMW精英驾驶培训出来的车主。
在真正把M3、M4这类性能车开上赛道之前,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于宝马M的理解,仅仅停留在S55B30、431匹、317千瓦、550牛·米、陶瓷通风盘刹车、碳纤维车顶后备箱盖等等这些词中。甚至连M的车主们,都并不知道他们的座驾究竟会有多大的潜力,极限在哪儿,长时间高负荷运转多久刹车才会产生热衰减。
而直到前两天,我参加了这个BMW精英驾驶培训课程,才发现其实不仅是车,作为这台速度机器的操作者,其实也有很大的潜力有待挖掘。
M驾驶培训师是这样解释的:“我们的车有着极高的潜力,有时甚至我们觉得已经达到了极限,但仅仅只是无限接近。当你的驾驶水平超过这台车了,那时候你才能体会到这台车全部的乐趣。”
一个把操控作为基因的品牌,赛道是检验其实力的最佳地点。在这里你直接接触到BMW M系列产品最强的一面和最佳的表现,培训中也有安全驾驶的部分,对日常驾驶颇有裨益。
比如“安全线路”就是一个十分特别的项目,你要在时速100km时紧急变线,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将车停住。这不仅仅考验的是驾驶者对于转向时机和力度的把握,对于车而言也有极大的考验。
又比如当车速达到120km/h时过弯大力刹车,如果不是拥有4通道的ABS,也许你就会体验到失控冲出赛道的感受。
而在这短短两天的培训里,更多的时候,BMW是让我们刻意去制造这种失控,并且享受这种失控所产生驾驶乐趣——这是除了安全,这个培训课程的另一个关键词。
而BMW的驾驶乐趣中,势必就包括了喜闻乐见的漂移训练。当大多数人还停留在甩尾就是漂移的时候,我掌握了漂移的真要领——首先,你要拥有一台大扭矩后驱车。
而当你已经熟练掌握一些技巧以后,最让人期待的就是——赛道驾控了。
我参加的这套课程是在上赛场。讲真,我在这儿不算新手,跑过不少次试驾,并且都是开着能代表各品牌最强实力的性能车。但这一次和过往的驾驶感受完全不同,视角、速度和收获,让我对上赛,甚至BMW都有了不同的认识。
比如,也许你会觉得打过PS4就能知道外-内-外的过弯方式;也许你会觉得早入弯就能早出弯获得更快的速度;也许你认为一路响胎才足够拉风……
但其实并不是。
经过一下午,教练带着我连续不断地跑圈,每一个弯都不遗余力地把过弯经验通过手台告诉我,几十圈的训练下来,随着速度表一次次飙升,入弯刹车点大力刹车、安全带的紧勒,甚至紧握住方向盘的手都开始颤抖,我惊奇地发现,我不再会响胎,不再会推头,不再会觉得速度快到吓人,甚至会怀疑,刚才的12号弯我是不是进早了所以13号弯才那么吃力。
除了车技,我还第一次感受到,当在赛道上专注努力地去驯服驾驶机器,不断追寻着极限的速度时,任何事都能被抛在脑后的忘我。
在这次培训上,除了我等媒体,还有报名参加的真·车主们。他们刚进来的时候,除了拥有一台以操控为傲的车,其实驾驶技术并算不上优秀。
但两天之后,他们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车的性能和脾性,甚至更了解自己。
这让我羡慕。
这几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赛车文化,我身边也不乏许多定期去天马山豁车的朋友。每每他们给自己的爱车改装了一点东西,一定会拉上几个车友一起去跑两圈。
从培养赛车文化的角度,设置诸如BMW精英驾驶培训这类的课程,并不仅仅是对于品牌力有提升作用,更重要的是,让更多普通车主开始对驾驶产生兴趣。
课程结束后,我粗略地算了一算,轮胎的损耗、F1赛道租赁、专业的教练,以及吃喝等等……运营成本想必高企。和主办方一聊发现,果不其然,2天的课程收费2万多元,依旧是入不敷出。
或许对于BMW来说,能为车主带来的乐趣,传播对驾驶的热忱,这种使命感,要远远大于用它来实现盈利吧。
这真的是一个挺纯粹的事儿。
买车用车玩车,聊车谈车侃车
关于汽车的一切,点击这里向我提问吧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