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高科技还是鸡肋,小区回收业困在何处?

 

“双十一”刚过,广州市内各个小区的垃圾回收点都能见到堆积如山的废弃快递盒,带着电子秤走街串巷收纸皮的小贩也空前活跃。与塞得满满当当的普通垃圾箱不同的是,近几年陆续入驻广州的“小黄狗”“爱分类·爱回收”“呐吉岛”等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却常常无人问津。这些品牌起初以“互联网+垃圾分类”为宣传噱头,号称利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其“吃”垃圾“吐”现金的创新模式一度得到年轻族群的追捧。

近日,不少市民向记者反映,这些智能设备已经很长时间无人维修护理,要么满箱,要么故障停机,沦为街头摆设。记者了解发现,比起需要通过手机APP操作的智能垃圾箱,市民更偏向将纸皮、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卖给街头小贩,或是带到普通的垃圾回收点。有市民表示:“很多机器要扫码才能开箱,没带手机的时候有点麻烦。”

位于黄埔区时代春树里小区门口的“小黄狗”智能回收箱已故障黑屏多日。南方+项仙君 摄

智能垃圾箱“罢工”多日,客服人员称“具体情况不清楚”

11月16日下午,记者在越秀区水荫南社区党群服务站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台蓝黄相间的“小黄狗”智能回收箱。扫码注册、选择垃圾类别、开箱、投递、称重,一系列操作之后,APP页面显示0.03元“环保金”到账,这就是一个矿泉水瓶的“返现”金额。当“环保金”累计超过10元就可以提现至储蓄卡或支付宝。

“小黄狗”垃圾箱一般有纸类、金属、饮料瓶、塑料、纺织物五个类别,回收价格不等,其中纸类价格最高,为0.6元/公斤。记者询问了周边的废品回收站,发现“小黄狗”的回收价与市场均价基本一致,只有塑料瓶的回收价格有所不同:回收站的价格是1元/公斤,“小黄狗”为0.03元/个。市民陆先生告诉记者,其每天在外跑业务总会买饮料,空瓶拿在手上很不方便,而“小黄狗”支持单个回收,比批量回收的废品站方便得多。

记者发现,水荫南“小黄狗”的塑料一类已满箱,无法投递。根据APP自动定位,水荫南周边1公里内至少有7个“小黄狗”垃圾箱,均存在满箱或故障维修的情况。记者随后来到了越秀区梅花村街道的另一处“小黄狗”回收点,虽然手机页面显示饮料瓶、纸类、金属均可正常投递,但周边居民告诉记者,该设备已故障断电超过一个月,机体表面布满灰尘,还贴了一些小广告。

据“小黄狗”官方客服解释,摆放在公共区域(如街边)的设备可能出现闲置的情况,设置在小区内部的机器因居委会或物业的推广宣传,使用率通常更高。工作人员会在后台监测各个垃圾箱的情况,出现满箱则前往处理,而非每天定时清理;机器故障涉及零件更换,耗时更长。但对记者提出的满箱、故障多日无人处理的情况,客服人员有些迟疑,最后表示“具体情况不清楚,已经上报”。

该设备已故障多日,但APP显示仍可正常投递。南方+项仙君 摄

据“小黄狗”官网显示,自2018年4月首台机器落地东莞以来,“小黄狗”已进驻46个城市,覆盖8469个小区,注册用户达到580万。然而,该公司在2019年3月曾受网贷平台“团贷网”事件影响,一度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其实际控制人唐军被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出乎意料的是,2020年9月,该公司破产重组债权清偿工作顺利完成,“小黄狗死而复生”的消息一时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

然而时隔一年,高调复出的“小黄狗”似乎仍未从泥潭中脱身。记者了解到,“小黄狗”垃圾箱的“罢工”问题不仅出现在广州,北京、深圳、上海、长沙、青岛等城市的回收设备近期也出现了大面积“瘫痪”的情况。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小黄狗”仍然接受合作加盟,仍在探索进驻新的小区,但昔日用户显然并不买单。市民刘女士表示:“刚开始觉得新鲜,但还没等我凑够10元环保金,附近就几乎没有一个完好的机器了,我干脆把APP卸载了。”

配备专人指导,小区内部的智能回收机仍显“鸡肋”

在广州市黄埔区,“爱分类·爱回收”“呐吉岛”等品牌的智能回收机也在许多小区普及。记者在锦林山庄走访发现,该小区仅设有一台“呐吉岛”回收机,因名字拗口而被住户戏称为“收纸皮的”。记者在回收点遇见一名工作人员,并在她的指导下完成了略显繁琐的新客注册。

与“小黄狗”不同的是,“呐吉岛”的分类更细,黄纸皮、纺织物、塑料瓶、书报、铝制品、玻璃、橡胶制品等都有对应的回收价。“双十一”过后,纸皮箱的回收量剧增,但“呐吉岛”的开放时间仅为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30分至中午12时,时间和空间上均无法满足投递需求。遇到满箱的情况,工作人员只能在机器旁边放置一个电子秤,人工称重计算费用,“智能”设备在此时略显“鸡肋”。

位于黄埔区锦林山庄的“呐吉岛”智能回收机。南方+项仙君 摄

记者发现,“呐吉岛”官方公众号的显眼位置设有“呐吉商城”入口,很容易误触,而工作人员也会在每次投递后刻意提醒几句。商城分为“家居生活”“清洁专区”“厨房优选”“美妆个护”等板块,目标客群显然是居家人士,商品价格在2元至300元不等,既可以用“呐吉金”兑换,也可以微信支付。但不少住户反映,“呐吉金”通常不足以换购商品,多数情况需要倒贴钱。

而在黄埔区的时代春树里小区,三台“爱分类·爱回收”机器均设置在生活垃圾回收点旁边。因体积略显单薄,来来往往的住户很少注意到这三台绿色的机器。该小区的垃圾分类推广志愿者告诉记者,因为白天有专人在机器附近轮班指导,“爱分类·爱回收”垃圾箱在小区内的使用率比“小黄狗”可观,老人、小孩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都可以十分顺畅地操作。但是,住户马女士向记者抱怨,不少人投递纸箱时没有压平以缩小体积,纸箱叠加起来很容易将回收设备塞满,即使工作人员一天清理四次也无法满足投递需求。记者11月17日上午11时登录“爱分类”小程序发现,春树里小区的三台设备仅一台未满仓。

志愿者正在帮住户把纸皮箱压平。南方+项仙君 摄

春树里小区的多名住户告诉记者,“爱分类·爱回收”机器的返现机制不足以吸引人使用:“为了几分几毛钱搞得这么麻烦,我们有时也不太愿意,就把纸皮给了小区里收废品的阿婆。”周边多个小区的物业人员也表示,智能回收机如今更像是某些废品回收小贩的“生财”手段:“他们上门回收废品,然后整包整包地扔进机器里结算。”

记者采访过程中偶遇了一名拎着一整包塑料瓶和一大摞纸皮的小贩,回收机页面显示他一次性投放了16.18公斤,单次返现42.84元,这是普通住户无法企及的金额。

从行业蓝海到无人问津,“互联网+”为何无法破解垃圾回收难题?

10月29日,《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实施,重点提及在全省“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广州市作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在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工作上向来不遗余力。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各类科技创新及“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模式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小黄狗”“呐吉岛”“爱分类·爱回收”等品牌正是在近几年发展壮大,逐渐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

在科技进步与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下,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概念深度结合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前景广阔的新蓝海,不少入局者企图以新概念“降维打击”传统回收业。但如今,一台台智能垃圾回收机沦为街头“垃圾”,“互联网+”在资源回收领域遭遇了明显的瓶颈期。

记者了解发现,此类智能回收公司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软硬件及数据服务、机柜广告收益、可回收物再利用、商务合作及政企合作,成本支出则集中在回收机制作、运营维护、技术研发以及垃圾回收链条的搭建。由于回收链条高度智能化、专业化,一台回收设备通常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实时支付系统等技术,耗资巨大,在居民接受度及使用率不高的情况下很难回本,线上商城等衍生业务也因此无法开展。

广东省现代移动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文丹枫告诉记者,智能垃圾回收箱在德国等欧美国家已相当普及,但在我国推广有一定难度:“家庭中一般由居家时间较长的老人负责垃圾处理工作,他们将可回收物卖给废品站的习惯相对固定,且智能回收机有一定的操作门槛,老人家难以独立操作。”文院长表示,智能回收机的目标客群是年轻人,但由于市场教育的欠缺,年轻人使用机器的驱动力不足,嫌麻烦、收益少是常见的理由。

为解决智能回收行业的发展困局,文院长建议,相关企业应加强与政府及社区居委的合作,将垃圾分类投递业务与环保志愿活动相结合。例如,深圳历来有参加志愿活动获得义工服务积分的传统,该积分不仅可以兑换奖品,对入户、升学等工作也有不同程度的帮助。比起微乎其微的“环保金”收入,此类奖励机制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有效地在全社会推进垃圾分类智能化,进而全面推广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记者】项仙君

【实习生】陈思琦

【作者】 项仙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7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