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三湘快评丨智能垃圾箱沦为“垃圾”,笑话之后更应反思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评论员 张英

自长沙开始试点生活垃圾分类以来,长沙多个小区陆续安装了智能垃圾回收箱,这些智能设备是不是真的有用?8月18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长沙几个小区发现,这些高大上的“大箱子”并不如预期受到居民青睐。

其实不仅是长沙市,在其他一些城市,智能垃圾回收箱也频频“遇冷”,例如北京市不少社区安装的“小黄狗”垃圾回收机,长春市安装的智能垃圾箱等等。智能垃圾回收箱其实是从一大堆“收垃圾神器”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政府开始提倡“垃圾分类”时,便有很多企业从中嗅到了商机,一批“收垃圾神器”随之横空出世。

从智能垃圾回收箱的功能来看,还是很不错的:当人们需要扔垃圾的时候,只要刷一下卡,或者是通过语音提示,将垃圾扔进对应的格子内即可。而且,垃圾箱还会给予与之相应的奖励,比如积分,利用这些积分,人们可以用来兑换各种生活用品。简而言之,就相当于过去将垃圾卖给废品回收站一样。但这种高大上的“神器”是否真的能够带来便捷呢?

首先,智能垃圾回收箱并不便宜,这就注定使它不能像普通垃圾箱一样普及,在分布上也不如普通垃圾箱那样密集。住得比较远的居民往往不愿意将垃圾扔进智能回收箱里,而是扔在近处的普通垃圾箱。而这些投放智能垃圾回收箱的公司本就是靠回收垃圾来盈利的,如果垃圾少,这就会使得企业无法从中获得好处,既然没有了好处,那积极性肯定就会降低,不愿来维护智能垃圾回收箱了。像北京市投放的“小黄狗”垃圾回收机就是如此,长期缺乏维护,甚至公司去年就已经在走破产重组流程。

其次,智能回收箱的智能化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群体,居民家里扔垃圾的多数是中老年人,但该设备的目标群体局限于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让老人、儿童群体只能望而却步。况且与传统的垃圾回收相比较,智能垃圾回收箱给居民的奖励并不具备价格优势,所以人们宁愿把可回收垃圾卖给上门回收的人,这也导致智能箱的盈利空间难以扩大。

企业的出发点虽与利有关,但从推进垃圾分类来看,智能垃圾回收箱无疑是可发挥积极的作用的。然而关键的问题在于,这种模式的垃圾回收一是需要真正着眼社会效用,二是需要考虑到民众的切实需求以及易操作性,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沦为了摆设。

事实证明,如果不能解决垃圾分类的关键点,智能化操作同样也会在运作中“踏空”。我国的垃圾分类刚刚起步,且将用较长的时间来完善措施并让社会适应,而这可能需要政府和民间强力协作,不断摸索出更好的办法,只有多方面考虑并做好相关工作,才能有效推动垃圾分类的发展。

[责编:陈香云]

[来源:三湘都市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