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记者去种地|连空气都是甜的,到景美人少的云和梯田去收稻子咯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夏插秧,秋开镰。
800米高山,云和梯田的空气都是甜的,小时新闻记者在这里种的水稻熟了。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种地要跑这么远的地方?
这件事,得从我选择的品种说起。
水稻有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浙江处在中国籼粳稻栽培分水岭的位置,浙北地区的人爱吃粳米,浙南山区的人爱吃籼米。
有件事我要强调一下,不管是育种还是栽培,中国水稻的水平都是世界领先的。
有人说东北大米好吃,但东北的品种却并不适应在南方来栽培,不管是籼米还是粳米,浙江其实都有非常好吃的品种选育和栽培。
从这几年全国评比的成绩来看,浙江稻米的品质其实完全不输东北,只是浙江人均土地占有量太低,我们吃到本地大米的概率大大降低了。
今年我在梯田种的大米品种‘华浙优261’,这个品种是籼米,更适合浙南山区栽培,它由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院士新选育的,也是去年全国稻米评比金奖。
同样品种的稻米,种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也不尽相同。
云和全县有9万多亩农田,基本都是梯田。
由于特殊的地理,云和梯田至今仍保留着牛拉犁、手工插秧和手工的古法躬耕方式。
牛耕的土地,会比机器翻耕的更加均匀、疏松;手工插秧的水稻,根系受到的物理伤害小,生长也会更健康。
高山梯田用山泉水灌溉,水质非常清澈;800-1000米的高海拔,昼夜温差增大,也更利于水稻养分的积累。
同样品种的水稻,种在高山梯田的品质会更加出众。
梯田水稻,栽培比较疏朗,每株株距30公分,外圈水稻因为光照更充分,会提前成熟,很多田块看起来像镶着金边。
收割的时候,为了方便运输,我每割两束水稻,就要并成一把用稻草简单捆扎一下。
十一长假的云和梯田,游客可以免费体验手工收割和传统打稻谷的农活:大木桶里放一块栅栏式木板,拿着割好的稻束,往栅栏上敲打,稻谷会自然脱落到桶里。
刚打好的稻谷,最好不要现碾,需要在大太阳的里暴晒两天,控制一下米粒水分再碾,口感会更好。
十一的云和梯田景区,游客并不多,山里民宿也不紧张,人少景美,只是山路蜿蜒,上山有些费时。
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为什么有如此大规模的梯田开发?很多人只知有其景,却不知这些梯田的来历。
兴于唐,盛于元、明的云和梯田拥有1000多年历史,它的大规模开发,和明代云和当地重大的地理发现,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关于梯田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小时新闻记者将在明天的报道里继续讲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