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陈寅恪有多牛?被誉为300年一遇,几件小事令人刮目相看
“三百年来第一人”。
这句话出自傅斯年先生之口,而傅斯年先生口中所说的这个人,就是陈寅恪。
陈寅恪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评价呢?
就连戊戌变法领头人之一的梁启超先生都曾说过,自己的著作,不如陈寅恪的几百字值钱。
行走的教科书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我们也经常会在自我介绍时,习惯于谈谈自己的专长是什么,或者说自己专注于哪方面的研究。
要是让陈寅恪,来做自我介绍谈谈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我想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又何止三天三夜?
他曾在多所大学任职导师,只要是他的课堂,那必定是座无虚席的,因为陈寅恪只讲“新”的东西。
为什么要给新加引号呢?
因为他在课堂上所讲的那些知识,只是对于大家来说是新的,从未听过的,只能听到一次的新知识,而对陈寅恪而言,都是他从小到大沉淀得来的产物。
在我看来,陈寅恪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
如果我生在那个年代,或许会像一个“狗仔”一样,总是跟在陈寅恪的身后,变成让他感到烦的人。
毕竟别人讲过的和自己讲过的,他从来不讲第二遍。别人上课要带资料以及书本,而他上课只有自己和他的茶水杯。
那些名言诗句,历史事迹等等。
他都是脱口而出的,随口提及的科普,更是让人听的津津有味,他仿佛什么都知道,他确实什么都很了解。
他是清华大学的导师中唯一一个没有文凭的导师,但他的课堂,不仅仅只有学生,还有很多名人慕名而来。
如果我能有机会接触到这样一个强大的人,还需要什么电子产品帮我答疑解惑?
跟在这样一个人的身边,一定会学到很多有趣且新颖的知识,每天的生活都会是不一样的色彩。
在陈寅恪看来,或许文凭只是一张纸而已,并说明不了什么。
他曾经提起过,考学历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如果把注意力只放在研究一个课题上,就没有时间学习别的知识了。
无论怎样,只要学到了知识,那样就够了。
大多数人是为了变强,变大,或者其他什么理由去读书,去学习,而陈寅恪很简单,他就是为了学而学。
耳濡目染,不学以能
教育领域有一句话:“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而陈寅恪又出身在什么样的一个家庭呢?
他可不是什么只会读书的穷酸书生,陈寅恪家世显赫,祖父曾在清末时期担任湖南巡抚,是光绪年间,唯一一个实施维新变法的地方督抚。
父亲是有名的大诗人,更是诗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很多让后人赞叹不已的佳作。在日军侵华战争中,拼命抵抗,绝食明志,在八十五岁的高龄时与世长辞!
有了祖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陈寅恪很难不成材。
陈寅恪的前半生,总是自由的遨游在书海中,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观点,精神和灵魂都是无比自由的。
自小在家庭浓厚的读书氛围下熏陶成长,陈寅恪熟读四书五经等各种知识,成年后又先后自费去往不同的国家学习和充实自己。
虽然没有文凭,但他的学识和眼界,是旁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在爱情方面,陈寅恪也不同于那时的男人,总是三妻四妾,将女性视为自己的附属品。
有如此优越的家世和高深的造诣,对陈寅恪来说,妻妾成群是唾手可得的事。
而他却在三十六岁时,才通过友人的介绍与二十八岁的唐筼相识,那将是他的一生挚爱。
两人婚后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彼此包容,互相照顾。
陈寅恪也经常教育子女,一定要尊重母亲。
母亲是一个家中最重要,最应该尊敬的人,如果没有母亲的默默付出,他们也就没有这样舒适温馨的家。
不光是那时候,甚至在当代,陈寅恪尊重女性的态度,也是需要很多人去学习的,是很多人没有的品质。
陈寅恪不是在钻研,就是在钻研的路上。
因为长期过度用眼,导致右眼视网膜脱落,当时恰逢日军侵华,在四处招拢中国有才学的人士,陈寅恪和父亲都在其中。
陈寅恪也像父亲那般,绝不屈服于日本人,只好四处漂泊,以至于错过了眼球最佳的治疗时间,后来左眼也渐渐失去了光明。
唐筼不离不弃,以羸弱的身体扛起整个家庭,照顾陈寅恪的生活起居,并且帮助陈寅恪记录查找一些资料和文献。
其实唐筼的身体状况非常不乐观,都是靠药物来维持生命,可她依旧能将丈夫和家庭照料的很好。
两人共同熬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却没能走过晚年的辛酸血泪。
晚年的陈寅恪,一些人在质疑:凭什么一个瞎老头需要那么多人照顾,凭什么要免费给他提供药物?
那些人们赶走了他的助理,赶走了他身边的所有人,烧了他的资料,他的书籍,他的家具。
陈寅恪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他难道真的做错了吗?
教了一辈子书的陈寅恪,最后只有一张床,一把椅子,还有一个破柜子。
在别人眼中变成了一个不说话,看不见,不能下床走路,终日以泪洗面的瞎老头。
终于,不到八十岁的陈寅恪,在病痛的折磨中,带着疑问抱憾而终。
得知爱人去世消息的唐筼,并没有表现出极致的悲伤。
她只是平静的送走了自己的爱人,淡然的停下了维持生命的药物,在陈寅恪去世不久,唐筼也相继离开。
她走的很坦然,就像那年落日余晖下,两人漫步走在羊肠小路上,谈笑风生,悠然自得。
何为自由
陈寅恪一辈子都在仰望着中国,仰望着中国文化,他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终身追求灵魂和精神自由。
最后却只能透过破败的窗户,守望那片夜空,郁郁而终,是多么的令人唏嘘。
这位老人的结局,我不知该如何评价,纵然有千言万语,不如一句先生千古。
愿你我都能像陈寅恪先生那般刻苦好学,追求自由,不被刻板思想所束缚,永远做思想的巨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4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