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实调查」校内负担减轻了没?校外培训还上吗?
央广网北京9月1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9月1日,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幼儿园正式开学,迎来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后的首个学期。自今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学生们的这个暑期就已经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计划中的暑期培训班不用上了,习惯了的线上课程也开始退费了,不少学生和家长也不自觉地感慨,再也不用为该上哪个课外班发愁了。
“双减”的目标,一方面是在校内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吃饱学好。另一方面,是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开学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真的减轻了吗?校外培训班、辅导班到底还用不用上?
岳女士的女儿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公办小学就读三年级,按照惯例,开学前岳女士要给孩子安排好一学期的课外班,列出一张课后时间表,但今年,这个表格迟迟不能确定。因为按照“双减”政策,新学期北京市各个中小学校将全面覆盖课后托管服务,孩子的放学时间成了17:30,放学时间延后,留给课外班的时间就陡然紧张了。岳女士说:“原来她周末上了一个英语班,但是‘双减’政策下,英语是学科类,只能周一到周五上课,这个班就挪到周一晚上了,下课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到家九点,孩子回家只能洗洗睡觉了,别的都干不了。”
其实,即便岳女士的孩子不上这个英语班,孩子的英语水平也远超校内英语的要求。但英语培训机构老师的引导,又让岳女士不敢轻易放弃。
学生家长耿女士也认为“双减”措施让孩子的课业压力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同样担心孩子未来的升学考试问题。耿女士说:“只要中高考还在,家长的焦虑都会存在的,所以在这方面避免不了,如果不努力,肯定还是跟不上。”
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今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落实一个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们心中的“剧场效应”依然存在。不过,家长身上那种信誓旦旦非报班不可的劲头少了,更多的家长在新学期对校外培训班的态度是观望。
与家长一样处在摸索改变中的还有教育培训机构。“双减”政策下,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均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最新要求,今年9月起,每两周将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进行通报。通报内容就包括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等8方面内容。
一家此前以语文教育为核心的培训机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9月秋季课开始,旗下全国40多个校区将完成美育业务转型。但由于美育类课程不直接作为学科考试成绩,预计线上线下在读人次将大幅下降。
根据机构发布的课程介绍,语文内容将变成美术作品赏析、戏剧表演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学生到底是在学习语文还是感受艺术?不少家长疑惑,学科和非学科培训该如何划分?针对这个问题,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回应称,下一步,教育部会要求各地组织相关专家,对于各种培训项目,根据其实际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进行综合研判。续梅表示:“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这9类学科其中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专门学习,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导向,是为升学考试服务的,就应当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下一步,教育部也将进一步指导地方建立专家组,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审核把关。”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认为,尽管目前家长当中仍然存在报班焦虑,但整体来看今年的报班热度已经开始下降。董圣足说:“的确有一部分家长、有一部分学生存在补差、培优的需求,从目前来看,随着学校方面相关的配套措施到位,政府所有这些保障政策都能够比较快见效,理性的家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的一些补差需求都应该在校内得到比较好的满足。从供给方面讲,能够提供学科补习的时间,也就是周一到周五,总量客观上就必须要减下来,将来还是会逐步回归到理性、适度的范围。”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