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学会快速准确诊断鱼病,打好基础关

 

人工养殖的鱼类在环境条件、种群密度、饲料投喂等方面与生活在天然环境中的鱼类有显着差别,很难完全满足它们的全部需要,这样会降低其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却对某些病原的增殖和传播有利,再加上捕捞、运输和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操作,常使鱼类身体受伤,病原生物乘机侵入,所以养殖鱼类比在天然条件下容易患病。

养殖鱼类患病后,轻者影响其生长繁殖,重者则引起死亡,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为了达到积极治疗鱼病的目的,只有先确定鱼患的是哪一种病,再进行对症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要想治疗鱼病,第一步就是要快速而准确地诊断出鱼病

(一)如何观察鱼是否生病?

观察鱼是否生病需从鱼的体色、吃食情况及活动状况等方面进行判断,这几方面是鱼发病的共同特征。

1、健康鱼体色鲜艳,食欲旺盛,食量正常;而有病的鱼常体色暗淡或发黑,食欲减退或不吃食。

2、早晚巡塘观察时,健康鱼是集群游动,活动灵活,病鱼往往离群独游或时游时停,甚至停留在水面不游,也有的急窜狂游。

3、当鱼体表上有寄生虫或池塘中有有毒物质时,鱼在池中拥挤成团或游动时非常不安,上跳下蹿,急剧狂游或间歇性的急剧狂游。如果是由寄生虫引起,池鱼死亡缓慢,死亡增加不多,如果是由有毒物质引起,则会出现大批死亡。

总之,要经常进行现场观察,了解鱼池中各种异常现象及鱼类的体表、体内状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诊断治疗。

(二)怎样诊断鱼类疾病?

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了解养殖环境、池塘结构、水源水质状况、养殖品种规格、发病历史与死亡情况等各种现场情况,不同的养殖模式、养殖环境、养殖品种、养殖阶段、投喂方式、操作方式,鱼病发生的规律都不同。现场调查可获得第一手信息,便于对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

2、水质检测

养殖池水的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和水的肥瘦等与鱼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很多因素是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可使用水质测定试剂盒对养殖池水的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主要化学指标进行检测。

3、调查饲养管理情况

(1) 调查池塘清淤、池塘修整、药物清塘以及用药情况。

(2) 调查苗种的来源、规格、投放时间、密度、搭配比例等情况。

(3) 调查投喂的饲料种类、日投喂次数、投喂时间、持续时间、鱼摄食情况。

(4) 调查水体培肥、水体消毒、水质调控、拉网操作、增氧换水等情况。

(5) 调查发病前后的用药历史,包括药物种类、剂量、次数、效果等情况。

4、鱼体检查诊断

选择症状明显、濒死患病鱼作为检查对象,方法是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首先进行肉眼检查,确认患病鱼体表是否有病原体存在以及体表典型病灶部位,然后进行解剖检查,检查的部位包括鳃、内脏组织等;鳃的检查重点是鳃丝,需于洁净载玻片上制备鳃丝压片进行显微镜检查;内脏组织的解剖检查主要包括胃、肠、肝、脾、肾、胆、鳔等器官的检查,查看内脏器官是否有病原体存在或内脏器官炎性肿大、出血或充血、腹水等症状。鱼病诊断过程中的肉眼检查与解剖检查所获得的信息对于鱼病初步诊断有重要意义。

鱼病的准确诊断,还应掌握常见的病原体的识别和常见疾病的典型症状,同时还要求了解本地区不同季节鱼病的流行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当鱼发生大量死亡时,有的可能不是由病害引起,而可能是药物中毒或是水中缺氧造成,这就需要根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后确诊。

(三)怎样从患病鱼来初步判断鱼的病情、诊断鱼类疾病?

很多鱼病都是根据鱼的患病症状来进行命名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鱼患病的症状来初步判断。

1、若鱼出现口腔充血、肌肉发红、肝门充血、鳍条充血发红,就可初步判断为出血病;

2、若鱼出现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就可初步判断为赤皮病;

3、若鱼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穿孔,并附有污泥和黏液,则可判断为烂鳃病;

4、病鱼腹部有红斑,肝门外突、红肿,肠道呈红色,肠壁弹性差,肠内有黄色黏液,严重时有腹水,多为肠炎病;

5、若鱼体表有旧棉絮状白色物,则为水霉病;

6、若鳃上黏液增多,鳃全部或局部呈苍白,严重者鳃丝浮肿,鳃盖张开为指环虫病;

7、部分鳞片发炎红肿,其红点部位有针状虫体为锚头鳋,是锚头鳋病;

8、病鱼背鳍、尾鳍间有气泡,严重的尾鳍局部充血,肠道中有气泡,多为气泡病;

9、病鱼鳃肿胀,鳃丝表面出现乳白色,严重的还出现局部鳃片坏死,多为药物污染引起的鳃组织坏死病;

10、鱼的下唇突出,口呈方形,再无其他的病症,这种状况是因水体长期缺氧浮头造成的缺氧症。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根据病鱼出现的症状就可初步判断养殖鱼类患了何种病,有利于对症下药、早治疗的目的。

(四)怎样从肝脏判断鱼的疾病?

养殖鱼类患何种病多数也可从肝脏进行判断。

1、肝变色,并有出血斑或出血点,胆囊增大或变色,多为病毒性疾病;

2、肝脏颜色较淡,呈花斑状,并肿大,胆囊也肿大,多为细菌性暴发病;

3、患病鱼肝脏脂肪浸润,大量积聚肝糖,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有光泽,多为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形成的营养性疾病;

4、患病鱼肝脏发黄、贫血,多是脂肪不足或变质引起的营养性疾病等。

延伸:溶氧在鱼病检测中的运用

平时检测水质,很多人是不测溶氧的,这一点从水质分析盒生产厂家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有天去看了家鱼病,条条死鱼都有食物,且从前肠到后肠都能看到饲料,通常死鱼都是肠内食物很少。这又让我想到了溶氧的问题,于是采了底层水检测,在下午三四点钟,底层水溶氧只有3毫克每升,经过一测,死因也就找出了一大半。于是想写写这个话题,提醒下一定要注意溶氧的检测。

溶氧在鱼病检测中的运用一:降低杀虫药的风险

每每用杀虫药,对好多卖药的来说,都是一个考验,最担心就是把鱼杀死。特别是低温,或是看天气即将变天的时候,很多人是不愿在这个时候卖杀虫药的。偶尔也有人在长期高温时,使用正常剂量杀虫导致养殖鱼出问题的。

以上这些情况,只要测一测底层水和表层水的溶氧差,就可以得出有没有水温分层,假如水温分层在一米水深,此时按两米去计算用药量,那就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浓度。假如没有水温分层,按正常浓度施用杀虫药,掌握好药物的扩散深度,那是一定没有问题的。

溶氧在鱼病检测中的运用二:辅助判断藻菌平衡

养殖水体发黄,水体中悬浮有机质多,而藻类偏少。则是由于缺乏有益微生物的分解,藻类不能同化吸收这些有机质的营养,藻类繁殖不起来,出现产氧不足。

另一方面,大量的有机质沉入水底,消耗掉鱼塘底部的溶氧,才导致该鱼塘在下午三四点底层水溶氧只有3-4毫克每升,明显低于正常值。另外,该鱼塘是新建不久的鱼塘,还刚刚引进了不少新水,所以水体中藻种不足。像这种情况,处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温度适宜时,施入芽孢原粉调节水质,分解掉有机质,促进藻类生长。

溶氧在鱼病检测中的运用三:帮助判断鳃部的疾病

有些时候,明明检测水体中溶氧充足,可就是有鱼出现暗浮头,或是缺氧。用排除法,排除藻类毒素、离子毒素外,基本就可以得出鱼的鳃部有问题。有好几次去检测鱼病,也是没有带网,半天搞不到一条活鱼上来检查,只好用这就按这个排除法,测水质,看藻相,没有问题,那再测下溶氧如充足,那就针对鳃部问题下个小范围的包围圈,内服败毒散和大蒜素,外用杀虫,然后再消毒,试了好几次,过几天打电话问问有没有效,反馈效果还不错。

笔者语:溶氧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大问题,只要是大批量的死鱼,那多半都是憋死的。至于这个憋死,是因为水体中溶氧不够,还是由于寄生、真菌、细菌影响了鳃小片对水体中溶氧的吸收,还是水体中有毒物质浓度过高,影响了鱼机体内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都是在鱼病诊断中需要反复思考验证的。

特别是我们常用的测水仪器,即使是上万的设备,也有个保养维护的问题,不然照样不准。而常用的分析盒,或再上一个档次的比色器,那也有一个保质期的问题,看到好多养殖户自己测水时,一看试剂都过期了,那还能准吗?这还是好的,更多的人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根本就不去测溶氧,如果上面写到的正好做为养殖户的你也有这种情况,建议改进,或是分享给你身边更多的人,让他们也引起溶氧的重视。

进行鱼病检查时,应注意这六大问题

在鱼病的诊断过程中,要注意现场调查、目检和镜检三者的有机结合,根据经验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为鱼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在鱼病的检查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现场调查暴发性死鱼

在进行现场调查时,如果发生暴发性的大批死鱼,一般依“急剧缺氧-农药或工业废水污染-暴发性流行性鱼病-人为投毒”的思路去分析鱼类的死亡原因。

(二)病检时一定要用活的或刚死亡的养殖对象检查

有许多疾病的症状在活的或刚死亡的鱼体上很明显,但死亡过久的鱼,各器官、组织腐烂变质,原来所表现的病症难以辨别。并且寄生在鱼体表或体内的病原体,常会随着鱼的死亡很快消亡。如果病鱼死亡时间较长,病原体往往改变形状,或完全崩解腐烂。因此,检查诊断鱼病时,要求用活的或刚死亡的鱼。

(三)要保持鱼体湿润

如果鱼体干燥,有些症状会变得不明显,甚至根本无法辨认;寄生在鱼体表的病原体,也会很快死去或崩解,无法诊断。因此,用作检查的病鱼不可让它在空气里干燥,应放在水桶里(最好用原池的水),或用湿布包裹。

(四)分离出鱼的内部器官,要保持器官的完整和湿润

当把各个器官取出时,要小心操作,不要把器官的外壁弄破,特别是肠、胆囊等,以防内含物和病原体外流,污染其他器官,影响对疾病诊断的正确性。同时,要小心地把器官分离,分放在解剖盘内或其他干净的器皿内,并保持各个器官的湿润。

(五)用过的工具要清洗干净后再用

对某一条鱼,甚至同一条鱼的不同器官接触过的用具,要洗干净后才可在另一条鱼或另一个器官上去操作,这是为了避免解剖工具把病原体从一条鱼带到另一条鱼。或从一种器官带到另一种器官上,避免把病原体寄生部位搞错而影响对鱼病的正确诊断。

(六)一时无法诊断的疾病要保留标本

在检查过程中,对每个器官要先用肉眼仔细观察,如果发现有病原体,可以用镊子或者解剖针把它分拣出来,放到器皿内,并标明来自于哪一个器官;如果用肉眼无法判定时,可以用镜检;如果镜检仍然无法判定的,应把这部分组织保存起来,以便进一步作病原检查。 (本文转自【科学养鱼、养鱼经、通心粉社区】。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