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务

 

01

1.1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现场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是施工企业为实施承建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工作班子,包括项目工程师、技术员(含各专业)、施工员等。其组织系统如图1所示。

1.2技术管理基本制度

(1)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

施工技术管理责任制对各个岗位的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要求、评估标准、考核办法、责任承担等均应作出具体规定。

(2)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有:合同交底、设计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交底、新技术交底等。技术交底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应分级分阶段进行。

(3)技术复核制度

凡是涉及定位轴线、标高、尺寸、配合比、皮数杆、横板尺寸、预留洞口、预埋件的材质、型号、规格、吊装预制构件强度等,都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复核检查,并做好记录和标识。

(4)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审批制度

在征求承包商主管生产的领导意见,并经总工程师审查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同时报业主备案。

(5)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

由于业主的需要或设计单位出于某种改善性的考虑,以及现场实际条件的变化等,都将导致施工图的设计变更。这不仅关系到施工依据的变化,而且涉及到工程量的增减变化。

(6)施工日记制度

施工日记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了从工程开工到竣工为止每天现场施工状况的动态过程,包括当天的气象、施工部位和作业内容、作业能力效率和施工质量、例行检查和施工巡视所发现的问题、各种施工指令的传达与执行、施工条件变化及影响因素、对策措施、整改实情与结果等等。

(7)图纸会审制度

一般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设计单位交底,施工单位参加,进行集体会审。

图纸会审的要点是:全部设计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有无矛盾;施工的新技术及特殊工程和复杂设备的技术可能性和必要性;重点工程和具有普遍性工程的推行方法是否妥当;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概算是否合理。

1.3技术管理是基础工作

(1)施工技术法规性文件

指各种有关施工技术的标准、规范、规程或规定。技术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应遵守的准则。

(2)技术原始记录

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记录,以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

(3)技术档案

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或大纲、施工图放样、技术措施等施工现场实际运作所形成各类技术资料的分类、立卷、归档、保管等。

(4)技术情报

(5)计量工作

开展经常性的计量工作知识培训,明确现场计量工作标准, 正确配置计量器具, 及时修理更换计量器具,以确保计量器具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02

2.1施工质量控制方式

根据工程施工质量形成的时间阶段划分:

(1)事前控制

通过预先控制而达到防止施工中发生质量问题。两个方面入手:

①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质量的全面检查与控制;

② 做好有关工作的质量保证,如技术交底、设计变更等。

(2)事中控制也称过程控制,主要包括:

工序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跟踪监控;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或修改;

施工过程中的工序产品和重要工程部位的检查验收;

处理施工质量缺陷。

(3)事后控制

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以发现质量问题、事故和缺陷,通过原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来加以纠正。

2.2质量控制点

质量控制点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根据对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选择质量控制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

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例如预应力结构的 张拉工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

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地下防水层施工;

3)对后续工程施工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预应力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质量、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5)施工上无足够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例如:复杂曲线模板的放样等。

凡是影响所设置质量控制点的因素都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点的对象:人 ; 材料 ; 机械设备 ; 施工环境 ; 施工方法。

2.3现场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包括图纸会审、技术复核、技术交底、设计变更、三令管理、隐蔽验收、三检结合、样板先行、级配管理、材料检验、施工日记、质保资料、质量验评和成品保护等。

(1) 三令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沉桩、挖土、混凝土浇灌等均需纳入命令施工管理的范围,即三令管理。

(2) 三检结合

三检制是指操作人员“自检”、“互检”和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检验制度。

(3) 隐蔽工程验收

凡分项工程的施工结果被后面施工所覆盖的均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列入工程档案。未经隐蔽工程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隐蔽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如表所示。

(4) 质量验评

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在施工完成后,均需按国家规定的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进行质量验评活动。质量验评应在自检、专业检验的基础上,由专职质量检查员或者企业的技术质量部门进行核实。

(5) 成品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或工程移交前,施工单位必须负责对已完成部分或全部采取妥善措施予以保护。成品保护在机电设备安装和装修施工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2.4

施工质量检验评定

(1)分项工程质量评定

评定内容:由保证项目、基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三部分组成。

等级标准:

1) 合格:

保证项目必须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基本项目抽检的处(件)应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合格规定;允许偏差项目抽检的所占数中,建筑工程有70%及其以上、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有80%及其以上的实测值应在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允许偏范围内。

2)优良:

① 保证项目必须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

② 基本项目每项抽检的处(件)应符合相应质量检验

评定标准的合格规定,其中有50%及其以上的处(件)符合优良规定,该项即为优良;优良项数应占检验项数50%及其以上。

③允许偏差项目抽检的点数中,有90%及其以上的实测值应在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允许偏差范围内。

(2)分部工程质量评定

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是由其所含的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通过统计的方法来确定的。

合格:所含分项工程质量全部合格

优良:所含分项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有50%及其以上为优良(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中,必须含指定的主要分项工程)

(3)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单位工程质量是由分部工程质量等级汇总、质量保证资料核查和观感质量评分三部分来综合评定的。

1)合格:

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应全部合格;

质量保证资料应基本齐全;

观感质量的评定得分率应达到70%及其以上。

2)优良:

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应全部合格,其中有50%及其以上优良建筑工程必须含主体和装饰分部工程;

以建筑设备安装工程为主的单位工程,其指定的分部工程必须优良。

质量保证资料应基本齐全。

观感质量的评分得分率应达到85%及其以上。

03

3.1基本原理

施工进度管理是一个有多个环节组成的动态循环过程。它包括进度规划、控制和协调。(施工进度动态管理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

主要环节:

首先,要明确施工项目的进度目标,并进行适当的分解,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在施工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搜集和整理实际进度数据,并与计划进度值进行分析和比较;

一旦发现进度偏差,应及时分析产生原因,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调整原进度计划。

如此不断循环,直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为止。

3.2施工进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实际施工进度数据收集,可采用如下方式:

有关进度记录、报表、报告,如旬施工进度简报和月度施工综合进度报告等;工程统计资料;

现场实物工程量勘察和测量;

施工协调会议。

(1)横道图比较法

例如,某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在第4天对施工进度检查时,土建预埋工作已完成;房间布线按计划进行完成30%,没有偏差;家具制作工作实际进度比计划进度提前两天,超额完成任务。

(2)网络图分析法

假设某分部工程开工后第8天检查计划进度的执行情况,D工作已进行了1天;B工作由于设计变更,暂停了5天,实际进行了3天。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

① D工作拖延了1天,由于它是关键工作,会影响工期1天;

② B工作拖延5天,由于总时差为1天,故会影响工期4天。

③ 另外,由于D工作和B工作的拖延,使机械设备的闲置时间也产生了变化。D工作与A工作之间仍连续,A工作与I工作 之间的闲置时间为29-21=8(天)。

当采用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时,可采用实际进度前锋线的方法来比较和分析施工进度。工作实际进度前锋点的标定有两种方法:

1)按已完的工程实物量来标定。

2)按尚需工作时间来标定。

(3) S形曲线比较法

S形曲线的绘制步骤如下:

确定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

通过求和,确定整个施工计划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分布;

将各时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Q(i))随时间进展累加求和;

根据相应时段内累计完成任务量(Pt),在坐标系中绘制S形曲线。

3.3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根据进度偏差的大小及影响程度,可分别采用下列两种调整方法:

(1) 改变某些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不改变工作的持续时间和不增加各种资源总量情况下,通过改变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完成。

通过调整施工的技术方法和组织方法,尽可能将依次施工改为平行施工或搭接施工,从而纠正偏差、缩短工期。同时,施工项目单位时间内的资源需求量将会增加。

(2) 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不改变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仅通过缩短网络计划中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来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

它一般允许调整的时间幅度有限,且需采取一定的技术组织措施,例如:增加劳动力或增加机械设备的投入,改进施工方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

04

4.1材料物资管理

(1)材料物资供应方式

根据现行的供应体制,材料物资供应基本分为两种类型:

▲甲供类

建设单位对技术要求高、价格昂贵、市场差价大、对工程质量及投资影响大的材料物资,自行组织采购供应,并交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安装。

如主要运行设备、电缆、高低压供配电设备、大流量水泵以及配套电器控制测试设备、闭路电视系统、空调、车辆、重要装饰材料等。

▲ 乙供类

对工程无特殊要求的一般建筑材料,一般机电安装材料、一般装饰材料,如水泥、黄砂、钢材、建筑五金、油漆、电线、保温材料、PVC管等,由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组织采购。

(2) 库存控制方法

物资库存,按其数量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经常使用库存量

保险库存量

订货点库存量

最大库存量

与库存量控制直接有关的有四个参数:

① 订购点,又称订货点,即提出订购时的库存量;

② 订购批量,即每次订购的物资数量;

③ 订购周期,即两次订购的时间间隔;

④ 进货周期,即两次进货的时间间隔。

库存量控制的两种基本类型:

1)定量库存控制法(固定订购批量的定量控制)

一种以固定订购点和订购批量为基础的一种库存量控制方法。

订购点是提出订购的时间界限和提出订购时的库存量标准,由备 运时间需要量和保险储备量两部分构成:

订购点 = 备运时间需要量+保险储备量= 平均备运天数×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

2) 定期库存控制法(固定订购周期的定期控制)

一种以固定检查和订购周期为基础的一种库存量控制方法。

它对库存物资进行定期盘点,按固定的时间检查库存量并随即提出订购,补充至一定数量。订购时间是预先固定的,每次订购批量则是可变的,根据提出订购时盘点的实际库存量来确定。

订购批量 = 订购周期需要量+备运时间需要量+保险储备量-(现有库存量+已订未到量)

(3)经济订购的批量控制模型

经济订购批量是最经济的一次订购物资的数量,也就是存储总费用最低的一次订购数量。因此,研究经济订购批量,首先要分析物资存储系统的各种费用:

(4)物资ABC分类管理法

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是进行主次因素分析,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

ABC分析法应用于物资库存控制,就是将企业的全部物资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划分成A,B,C三类。

4.2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1)机械设备的选择

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套必须考虑因素:

主机和辅机的配套关系;

在综合机械化组列中前后工序机械设备之间的配套关系;

大、中、小型工程机械及动力工具的多层次结构的合理比例关系。

多种机械的技术性能综合考虑,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使用费和维修费,能源耗费量,占用的操作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安全性,稳定性,运输,安装,拆卸及操作的难易程度,灵活性,在同一现场服务项目的多少,机械的完好性,维修难易程度,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程度等。

在选择施工机械设备时,可采用盈亏平衡分析法,来计算机械设备单位工程量成本的高低,进行经济性选择。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费用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可变费用;另一类费用是按一定施工期限分摊的费用,称为固定费用。

(2)机械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1)机械设备保养:

例行保养:属于正常使用管理工作,它不占用机械设备的运转时 间,由操作人员在机械运转间隙进行。

主要内容: 保持机械的清洁,检查运转情况,防止机械腐蚀,按技 术要求润滑等等。

强制保养:隔一定周期,停工进行的保养。

2)机械设备的修理

机械设备的修理可分为大修、中修、零星小修。

(3)机械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

机械设备完好率、 机械设备利用率、机械设备能力利用率、施工机械化程度、机械事故发生率等。

4.3施工资金管理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