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的危害
福 寿 螺
福寿螺作为高蛋白质食物最先被引入台湾;1981年引入广东,1984年前后,已在该省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广为养殖,后又被引入到其他省份养殖。福寿螺食量极大,并可啃食很粗糙的植物,还能刮食藻类,其排泄物能污染水体。其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显然大大超过其作为美食的价值。除威胁入侵地的水生贝类、水生植物和破坏食物链构成外,福寿螺也是卷棘口吸虫、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
寄主: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
危害特点: 孵化后稍长即开始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尤喜幼嫩部分。福寿螺是新的有害生物。水稻插秧后至晒田前是主要受害期。它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因其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食用危害 1981年引入中国。因其肉质不好,被市场抛弃。只能作为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而管圆线虫病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脑膜脑炎。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因此我国严禁食用福寿螺,非法售卖福寿螺的餐厅会被依法处置。
防治方法 重点抓好越冬成螺河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
(1)当稻田每m2平均有螺2—3头以上时,应马上防治。在水稻移植后24小时内于雨后或傍晚每667m2施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0.5—0.7kg,拌细砂5一10kg撒施,施药后保持3—4cm水层3—5天。
(2)施用2%三苯醋锡粒剂(TPTA)每公顷每次施用15—22.5kg,于栽植前7天施用,田水保持3cm深约1周。水温高于20℃,可用15kg;低于20℃,可提高用量,但不得超过22.5kg。也可用80%聚乙醛可湿性粉剂(Metaldehyde),每公顷每次1.2kg,于栽植前1—3天,加水稀释,一次施用,田水保持1—3cm深约7天,气温要求高于20℃时施用。
(3)每亩(667平方米)施用8%灭蜗灵颗粒剂1.5—2kg,碾碎后拌细土或饼屑5—7.5kg,于温暖、土表干燥的傍晚撒于受害植株根部,2—3天后,接触过药剂的福寿螺分泌大量粘液而死亡。防治适期,以产卵前为宜。
(4)茶粕含有破坏福寿螺表面黏膜结构的活性物质,每亩用茶粕(或桐籽麸)粉10~15公斤拌干细土10~15公斤均匀撒施;也可每亩用6%密达颗粒剂0.5公斤拌干细土15公斤均匀撒施。施药后田中保持有5厘米左右的水层,时间约为7天,杀螺效果最佳。 试验表明,用茶粕2—15kg/667㎡防治水田福寿螺,药后三天死亡率达98.1%以上,从室内试验看,茶粕施用后2-3小时福寿螺活动迟缓,即表现中毒症状。茶粕防治福寿螺防效高,适合于防治水田福寿螺,可在大田生产中广泛使用。建议使用时,用茶粕2—4kg/667㎡拌细沙土15kg,在福寿螺盛发期施用,施药后要求田间保持有水7天左右。
(5)沟渠福寿螺可以在上游渠口放几袋茶枯,袋子事先打孔,然后放适量水的浸泡流淌,含有茶皂素的灌溉水可以让沿途的福寿螺基本死亡。开展茶枯灭螺时,一定要隔离养殖稻田,茶枯浸出液对许多水生动物具有明显的毒性。
(6)防治福寿螺的药剂有四聚乙醛、杀螺胺、杀螺胺乙醇胺盐等,如用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30-40克/亩喷雾或毒*法,田间要水层,福寿螺等螺类吸食或接触1天后产生脱水现象,三四天后出现福寿螺会死亡,基本能将田里的福寿螺防治干净。
(7)可采取人工摘卵拾螺,此法费时费力,若是田螺倒是不少人愿意去捡拾,捡来的福寿螺破碎后可以用来做家禽和水产养殖的饲料,变废为宝,一举两得。河汊、浅滩水中的福寿螺,可以用装有瓜果皮菜叶的网进行诱捕,效果比较明显。
(8)河道(、池塘)福寿螺宜采取生物防治,即在有螺水域投放大量青鱼等食螺鱼类,降低水体的螺密度,控制福寿螺入侵无螺水域。由于水污染和建坝的缘故,多数河流的鱼类资源遭到了较大破坏,生殖洄游被截断,故必须进行人工放流鱼苗。
(9)据了解,龙虾多福寿螺就极少。另外还可以田里养鸭、养草鱼,他们都具有喜食幼螺的特性,养鸭食螺,多放几次鸭子能明显减少福寿螺的发生,还可以做饲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