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新华纵横|虚拟仿真+VR互动 看天津大学思政课如何精彩创新(半成品)

 

这样的一个虚拟仿真实验,可以让课程当中的人物活起来,理论动起来,事件亮起来。

【解说】

鼠标和手柄当作“粉笔”,整面墙大小的屏幕当作“黑板”,在王磊的思政课实验中,师生借助虚拟仿真技术,置身于19世纪的场景中,与马克思“互动对话”,“见证”《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历程。

这项“感悟和把握《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虚拟仿真实验”主要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部分研发,还原历史场景,设计互动问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现场】天津大学学生 郭宇萌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什么的历史?这道题应该选择A。

【解说】

这项虚拟仿真实验是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的创新成果,在近期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该实验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线后,吸引了国内10余所高校学生在线学习。

【同期】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磊

我们设计这个(实验)的初衷就是,去解决我们课程当中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说教材当中非常重要但是又非常抽象的知识点,我们该怎么把它讲好。那么我们通过虚拟仿真这样的一种崭新形式,加深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同期】天津大学学生 郭宇萌

老师把很多辅助性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或者是视频材料,都放进这个项目里面,然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很方便地获取到这些资源,然后也更有体验感,感觉自己也是深入了整个历史事件当中,我觉得效果应该要比老师直接去讲,包括看一些PPT要好。

【解说】

思政课不仅升级为交互式实验,还延伸出沉浸式体验项目。为了让青年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增设思政教育VR体验区,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红军长征、开国大典等虚拟仿真项目广受好评。

【现场】天津大学学生 张艳艳

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大家回味一下之前咱们(红军)长征的那种艰辛。欢迎大家今天来到这个VR体验区,咱们现在手里拿的这个头盔,可以戴着试一下。

【解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几名同学满怀好奇,戴上VR眼镜,全景视角和沉浸式观感让大家十分感慨。

【现场】天津大学学生 王博姝

(红军)过草地的场景印象深刻,好像那个雨真的是打在自己的身上,我觉得运用这种技术可以让大家更好地感受当初红军长征的那种不易。

【现场】天津大学学生 牛会旺

刚才的VR教学让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当时的红军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的付出才换得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赓续他们这些红色的基因。

【解说】

思政教育不局限于思政课程,目前天津大学在全校推广“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个院系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获得思想引导。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作用,天津大学选聘多位青年思政教师,担任理工科院系的“思政班主任”,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结对子。

贾璐萌是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日前受聘为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的“思政班主任”。聘任大会上,文科出身的她与理工科教师们展开思维碰撞,共同挖掘智算学部专业课程里的思政素材,探讨教学内容与形式。这样的跨学科交流还将频繁开展,今后贾璐萌将与授课教师一同备课,为专业课程注入思政力量。

【同期】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 王鑫

我们培养的人才里面,包括专业的课程里面,我们融入思政教育,实际上是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告诉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跟必要性,能够激发出来学生来学习他本身专业知识的这种热情,那么可以更好地为我们培养这种专业人才作出相应的贡献。

【同期】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徐斌

这几年我们通过我们的改革,我们也一直在跟踪我们学生对我们思政课的评价。从我们了解到这个数据来看,这几年我们学生对于天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逐年地提升,学生的这种获得感逐步地增强。

我们除了做好我们的思政课的教学,我们还积极推动全校的这个“课程思政”的工作,和我们学校的教务处联合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然后配合我们专业学院的这些课程,选派了这个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作为我们“课程思政”的共建教师,那么配合我们专业课来进行“课程思政”的这种教学的设计,就是把我们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这种体系融入了整个的天津大学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解说】

随着思政课程不断创新改革,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态度悄然改变,新的求知欲正在萌发,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明对此深有体会。

在结束了晚上的本科生思政理论课后,晚上9点,马明在天津大学图书馆的讨论室里又开始了新的课堂,这是他自发举办的读书会,每周一次,从解读哲学著作到讨论时事热点,这里成为了课堂之外的“思想驿站”。

【同期】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马明

还是有很多同学有这个需要,也有这个意愿的。虽然这6年里头,同学换了好几茬,书换了好多本,但是整个我觉得这个读书(会)的感觉还是有的,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解说】

马明的读书会已经坚持了6年,从大一新生到硕士研究生,从文科生到理科生,读书会的人气越来越旺,各路观点在这里交汇碰撞。当思政教育走出教室,走进寻常生活,学生们也渐渐敞开心扉。

【解说】

丰富教学方式,让思政课堂润物无声;连接课堂与生活,使思政育人“水流到头”。高校思政教育在改革中持续创新,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期】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颜晓峰

我们就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那么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作为社会前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领域,文化建设对整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着一个铸魂育人的作用。现代化是靠人来建设的。文化是对人的,无论是知识、心灵、道德、价值观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塑造。我们还要讲一句话叫,得青年者得未来。高校就是面向青年、培养青年,特别是培养青年中的优秀人才。对于我们这个思政课来说,它确实(对)立德树人起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门课讲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它实际上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培养合格的、优秀的接班人(紧密相关),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我们也要往这个方向努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要有我们的民族的根和基,民族的根和基就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制片人:李杰

编导:崔月平

记者:邵香云 许健 刘润芝 马晨(摄像) 方金洋(摄像)

配音:任健(实习)

统筹:王健

监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