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生活本该如此

 

2005年夏,高考结束的那天,我知道自己完蛋了,不敢回家。于是,在立交桥下和台球桌老板一起打台球,以作消遣,还有个七弦琴行的老板也喜欢和我玩几局。

台球是我的爱好,从小就是。从小我家就有台球桌。那时候,也会稍微赌一点东西,比如饮料瓜子什么的。钱,是不赌的,每次我都会赢很多饮料和瓜子,然后再和大家一起分享,见者有份。

台球桌老板是个文艺青年,喜欢穿海魂衫,是个胖子。在我追求“全身上下都名牌”的那个学生年代,当时觉得这胖老板还挺有深度,挺有品位。很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也成为了一个胖子,也穿起了海魂衫的时候,我发现我当年的审美是有问题的,甚至有点装逼。

琴行老板姓祁,我们都喊他老祁,吉他玩的很牛逼,当年在北京死磕过,圈内人脉很广。和一些摇滚老炮关系甚密,但没有一腿。据说,当年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在京城惹了事,跑到淮北避难的时候,就住在老祁家里,或许是老祁在吹牛逼,算是商业手段吧。但,崔健来淮北却是真事,和老祁是朋友也是真事,至于老崔在哪住的,我无从考证,也没有考证,也没必要考证。

那天,老祁要和我玩几局台球。我说:“祁老师,我想跟你学吉他,但是我没钱,如果我连赢你三局,你免费教我吉他,怎么样?”

老祁笑呵呵地说:“行啊,小伙子,我就喜欢你这个劲头。”

我说:“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老祁很认真地说。

结果,我成为该琴行有史以来第一个免费学习的学员。于是,我每天早早地就到琴行帮忙打扫卫生。有人来咨询的时候,我也会帮忙介绍。俨然,我成了琴行的学员+杂工,每天等所有学员都到位的时候,我才开始准备自己的行头—吉他(琴行提供的,我没钱买),一把日落色的41寸缺角民谣吉他。

有一天,我正在练习扫弦,不知道是哪位同学出卖了我。老爸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惊慌失措。老爸说:孩子,回家吧。我低垂着头,默不吱声,爸带我去竹园村吃了火锅,一家当年还算出名的火锅店,在我们淮北一马路,离琴行也不远,味道还不错,现在已经停业了。爸说:“孩子,考得不好的话,就去复读吧。”

“我不想复读,复读也考不上。”我说。

爸开始沉默。我也开始沉默。

“等分数出来再说吧。”我说。

后来分数出来了。我考了378分。文科。刚达到二专的分数线。语文130多分,满分是150分,数学20多分,英语30多分,文综记不得了。可以推算出来,但我懒得推,文综包含政治,历史,地理。对于政治,历史,我是很自信的。至于地理,我狗屁不通。当时,语文在全校算是高分了,说装逼点,在我们全市都算是高分了。在班级开散伙会议的时候,我还作为“典型”被批评,严重的偏科呗。后来我还是去复读了,这是后话。

和老爸吃完饭后,我继续在琴行呆着,距离分数出来还有一段时间,我便天天在琴行打杂。那时候挺感激老祁,不仅免费教我吉他,还管我一顿中午饭。人都是感恩的,于是,我把琴行的广告贴遍了附近的高中和大学,大学的名字叫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现在已改名为淮北师范学校,并且留下了我的手机号,那时候,我用的是CECT的一款超薄直板机,还可以听歌,看视频,是老爸送的,当时,全校也找不出几个智能机,的确满足了我那学生时代的虚荣心。

贴小广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每天晚上贴到11点多,几乎绕遍了整个淮北市。但我并没觉得有什么辛苦,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觉得还了老祁一个人情。后来,很多煤师院和其他高中的学生都是看着我的广告文案来学吉他的。大约招了70多人。那时候大学都快要放假了,如果是提前宣传,估计报名的人更多,高中生倒是来的不少,都是初级班。每人学费300元。粗略地算了下,那一期学员,老祁赚了2万多。所以,技能+宣传,这样的搭配,的确是可以赚钱的。

而那时候,淮北一个营业员的工资每月才400块钱左右,一个高中教师的工资也就1000多块钱。印象很深刻,我有一个女同学,那时候她在唐狮专卖店卖衣服,一月才400块钱工资,这个数字可能都说高了,估计是400块以下,现在想来,那点工资,的确不可思议。几乎和低保都差不多了。可能谁也不会相信。但这就是05年我们淮北工资的基本情况。一个低收入,高消费的小城市。

有一天,老祁把我喊到他工作室,掏给我1000块钱,说是工资。我说:“老祁,我没有想过要工资的。”

“孩子,你很努力,这是你应该得到的。”老祁很认真地说,“当初我愿意免费教你吉他,就是喜欢你的劲头,说实在的,之前你说要帮忙招生,我还真没在意,以为你只是说说而已,或者只是简单介绍几个同学来报名,没想到的是,你把琴行的事情当成你自己的事情去做了,而且那么卖力,还给我招来那么多学员,我还要谢谢你呢。”

最后,钱我收下了,经过一番推搡之后,我坚持把学吉他的学费给付了,300元。这一阶段的学员+杂工的生涯算是告一段落,我开始四处寻找复读的学校了。

后来我才知道,我爸早已经背着我找老祁谈过话了。可能是怕我学吉他耽误了学业吧。尽管这并不符合逻辑,但这就是父爱,简简单单的父爱。一辈子都不能忘记的父爱。

有的时候,我会想,我们每一天都在和外界发生着很多关系,与人,或者事物,这一生,我们发生多少次关系,就会有多少次感悟。而那些久久不能忘记的,恰是曾深深打动过我们的,也正是值得我们思考和记住的。

或许,生活就是如此,抑或,本该如此。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