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解码丨交易市场不断“退圈”,花卉产业如何在城市周边“站稳”?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文/图
2月13日下午,锦江区万福花卉市场,前来买花的赵明睿有点蒙,不知道该往哪儿走——铁路桥西侧的大片区域已经搬空,铁路桥东侧的空地上建起数十座崭新的大棚,商家仍在陆续入驻。
新建起的大棚内,经营盆花生意的吕先生告诉记者,搬家的节奏越来越快。“从高店子,到万福,再到这里,不知道下一次会去哪儿。”
四川省花卉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城市发展,业态单一的花卉市场“外迁”已成趋势,如何在城市站稳脚跟,成为摆在花卉从业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清波花市内的销售摊位。
现状:
城市规划、用地性质困扰花卉市场布局
文创公园、花卉综合体成新趋势
去年12月,成都市锦江区万福花卉市场完成了占用耕地部分的整改工作,如今的花卉市场周围,多出了几片平整过的耕地。提起这次整改,成都万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监事夏吉全介绍,万福花卉市场主要分为铁路桥周边和大棚区两部分,此次整改后,销售商铺主要集中在铁路桥周边,下一步的规划还需要和政府部门沟通。
和万福花卉市场调整后的布局类似,成都市青羊区清波花市负责人曾先生告诉记者,市场能守住西三环附近的“宝地”,也是因为用地性质“相对安全”。“市场属于地铁周边、高压电塔的保护范围,既不属于耕地,也不涉及房地产开发。”
清波花市内的销售摊位。
四川省花卉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城市扩大、耕地红线明确,以往成都平原周边“不种田改种花”的逐利行为正在整改,但与此同时,城市对于花卉的需求仍然处于高位。这样的矛盾之下,一方面产生了“花卉市场越搬越远”的直观感受,另一方面倒逼花卉市场调整经营思路,差异化开拓花卉交易、花卉文旅等市场。
万福花卉市场东侧,数十座花卉交易大棚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一座“卉升文创公园”正逐步成型。公园内,部分经营盆景的商家已经入驻,花卉商家还在等待安装保温设施。场地建设负责人介绍,公园定位是集文旅、花卉苗木销售、餐饮等功能的综合体。有商家告诉记者,搬到这里,主要看中这里的销售品类多,能够“留住人”。
建设综合体的思路并不新鲜,今年春节,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春天花乐园迎来了三年来同期最高客流,有不少顾客选择在乐园内就餐、住宿。市场负责人郑恒涛告诉记者,花卉主题生态消费街区成为继花卉集散交易后,市场的又一个增长点。
卉升文创公园内正在施工的大棚。
思路:
站得住,靠业态升级
站得稳,看科研能力
谈及乐园规划时,郑恒涛介绍,春天花乐园的前身,是在市区经营鲜花零售,后期在郫都区布局的物流和商业用地,给产业升级留下空间,从而能在这里“站得住”。
“首先是合规用地,让花卉市场有了‘恒产’,从而有了‘恒心’;其次,乐园在花卉集散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消费者业务,希望通过打造特色商业,形成地标性的花卉综合体。”郑恒涛告诉记者。
成都市花卉协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花卉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确是大势所趋,参考全国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市,目前已经围绕鲜切花交易,布局了餐饮、商业、文旅、演艺等多种业态,这些业态也在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抗风险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成都平原花卉产业依托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但业态升级也许只是第一步,记者从春天花乐园了解到,园区正在争取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林科院等单位开展合作,布局花卉品种培育领域。
省林草局产业处副处长李大明告诉记者,目前四川鲜花产业在全国仍然属于“第二梯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四川本土的鲜花品种太少。例如,全国市场上共有两万余种月季花,但四川本土企业研发的品种屈指可数,这导致四川花卉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常常受到专利方束缚。而常规花卉育苗的过程长达数年,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能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从而更快建立起品种和技术体系。
此外,李大明认为,充分利用本地花卉资源,拓展产业链,是未来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以红花为例,既有观赏零售价值,也可以作为工业染料,如果能够完善相关品种的培育,有望形成产业链,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从而实现从‘站得住’到‘站得稳’的转变。”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