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鸡毛的少儿编程,编不出孩子的美好前程
就在上个月,著名的少儿编程品牌“妙小程”暴雷,课程停摆,上海总部人去楼空。
就在一年前,妙小程还融到了A轮近千万美金。
但业内人士说,妙小程做过大规模广告,招生却不如人意,B轮融资也没到位,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就在过去这几年,很多人都会在电梯、地铁、报刊亭,乃至公众号里,看到“少儿编程”课的广告。
但事实上,妙小程不是个例,在经历疯狂扩张后,火热的少儿编程行业早已乱象丛生。
01 我给你焦虑,我给你药
“未来的文盲,就是现在不懂编程的小孩。”
“不会写代码就丧失了网络生存能力。”
“乔布斯11岁学编程,成为一代传奇。”
“AI时代来临,让孩子提前掌握基础语言。”
少儿编程机构知道,在很多家长眼里,自己还不是“刚需”,于是会想尽办法在宣传语上煽动焦虑情绪,让它变成“刚需”。
很多家长以为,交了两三万的学费,孩子去学的是这个:
但其实低龄儿童编程课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是一款从美国引进的软件(Scratch),孩子不需要接触代码,只要把模块化的指令拖拽、拼接起来就可以,类似于线上搭积木。
“不少培训机构采用的编程软件,孩子只改一改参数就能完成动画。”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样的“弄虚作假”完全不能对学生的思维培养起作用。
一些少儿编程机构停留在图形化编程教育,而那些更高级的C语言、Python等“真刀真枪”的编程语言他们不教,这就是为什么5岁可以学编程,8岁之后又没东西可学的原因。
难怪有家长把三年级的孩子送到编程班,老师却说“9岁学已经有点晚了”。
不过为了让家长掏钱,他们紧接着又会说:“比起别的孩子来说起步是晚了,但年龄大理解得也快。”
为了留住大孩子的家长,一些开设C语言、Python课程的机构,开始进一步鼓吹编程对“升学”和找工作的好处。
“学编程能成为科技特长生,为升学和高考加分”
“信息学(编程)奥赛录取率是其他学科的2倍”,
“在大赛中获得国奖会被保送至清华北大”
“百万编程人才缺口,三十万年薪‘钱’程无忧”
……
那真相如何呢?
一方面,国家确实在鼓励信息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
也确实有“信奥赛”加分这一说法。
但是就像一个授课老师说的:“信奥赛是非常辛苦、难度非常大的,从初中组开始,这个难度和奥数相比要更大。”真能得到加分的人凤毛麟角。
而更悲催的是,这个比赛在今年8月突然被叫停了,原因不详。
不仅如此,最近几年,信息类特长生的招生比例也在缩小。
即便是“科技爱好大市”南京, 2018年明确标出“机器人”“信息技术”特长生的学校只有8所。
2020年开始,北京也可能压缩中学特长生招生比例,包括科技特长生。
虽然浙江新高考规定,可以在技术、历史、物理等7门学科中任选3门,“技术”类课程可以变得很重要,但是其中只有25分考的是编程。
对于小升初和初升高,编程也没有任何加分的可能。
换句话说,能加分的竞赛停办了,承认加分的学校很少,各地高考要么不考,要么选考只占25分。
少儿编程班给家长煽动的焦虑情绪,有些过分了。
如果孩子确实有兴趣,报编程班学一学可能是件好事;
但为了希望渺茫的“高考加分”,急忙花上两三万让小孩子去学编程,是否真有必要?
有编程老师抱怨:“一二年级孩子鼠标都握不住,我是真不想教。”
而家长会很关心,编程课的师资力量如何?
但很遗憾,这些培训机构招人的时候都是“苦不堪言”:会编程的不会教小孩,会带小孩的都是现学编程。
一个优秀的程序员,表达能力又好的,一般都进了互联网大公司,而少儿编程机构给出的万元左右的月薪,对他们完全没有吸引力。
好老师有吗?有,但是太少了,完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有的机构直接去大学里拉计算机系学生来代课。
妙小程官网的师资力量
有机构招聘门槛是高中学历都行,绝大多数没有计算机背景,经过一个月的短暂培训就可以上岗教学。
一个姓徐的老师抱怨:“每次说少儿编程老师都会让人觉得很牛×,谁知道是培训几天就直接上岗、全程自学呢。”
所谓少儿编程市场的“火爆”也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丽”。
有些机构暑期课招生爆满,结果一到秋季学期就傻眼了:家长的刚需是让孩子主科提分,没法“立竿见影”的编程“兴趣”课被排挤到可有可无的边缘。
在搜索引擎上,整个少儿培训领域,语数外三门搜索都超过15%,而少儿编程仅占到5.2%,受到的关注还很少。
在前几年,资本对少儿编程的前景,显得尤为乐观。
截至去年底,少儿编程市场规模达到30-40亿元,用户规模1550万。
预测未来5年内,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但就在今年,这条赛道上已经冒出来太多的问题。
少儿编程的头部公司编程猫,不仅请来了前央视名嘴张泉灵做代言人,还拿到累计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如此风生水起的企业,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们割韭菜割到了加盟商的头上。
小刘夫妇花了80万开了一家编程猫的加盟店,编程猫承诺要给加盟商做老师培训、店面推广,结果他们什么也没等到。
而就在门店自力更生、刚有点起色的时候,编程猫还要跟加盟店抢生源。
因为生源信息会录入到编程猫系统后台,总部就会直接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让他们不要在加盟店上课了,去编程猫官网上线上课程。
小刘说:“现在我们有30个学生,但很多学生都是学完一期课程就不来了,被他们‘编程猫’给挖走了。”
“我们有个群,群里有七八十个加盟商,情况都是一样的,都对‘编程猫’十分不满。”
“他们这生意做得太‘聪明’了,一边赚加盟费,一边利用加盟店撬生源,简直是敲骨吸髓!”
记者估算,“坑”加盟店直接给编程猫带来6000多万的加盟费,和2万名以上的生源。
为什么编程猫这样的头部企业都会做这样“坑爹”的事?因为整个少儿编程行业都面临获客成本高、盈利艰难的困境。
由于入局玩家太多,竞争激烈,据测算,今年少儿编程公司获得1个新的付费客户的成本,已经高达1万人民币,远超少儿英语等行业的获客成本。
这样的成本导致开直营店扩张变得负担极重,与其自担风险,不如加盟/外包出去,自己先赚一笔加盟费再说。
不光是妙小程出现暴雷跑路的情况,上市公司达内集团,因为旗下的少儿编程品牌“童程童美”持续入不敷出,去年巨亏6亿,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
就在上个月,另一家少儿编程品牌西瓜创客,在宣布获得融资3个月后,就爆出大规模裁员,官方称裁员15%,但员工说法比这更多。
回想2018年少儿编程的火热,全年融资36起,多家品牌的单轮融资额过亿;
而今年融资只有20起,倒退回2017年的水平,资本也开始变得冷静。
对于编程培训机构来说,整个行业有朝一日达到少儿英语的规模,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
但照目前行业供给困难、需求不旺的情况来看,他们离这个目标恐怕还差得很远。
其实在中国,有一类校外培训机构从来都没有这种担心,家长挤破脑袋想把孩子塞进去,交上几万十几万也一点都不心疼,机构不仅不用推广宣传,想上课还得先通过考试。
是什么校外机构,敢摆这么大的架子呢?
02 对不上接头暗号,你都不配来考试
2018年3月底的一天,广东省国防科技高级技工学校内人声鼎沸。
如果你凑上前瞅一眼,发现这里正在举办的是“2018 CSSC剑桥中国暑期学院”的活动。
但现场的气氛显然没有这么轻松,很多学生像是来赶考的。
校门口还戳着一块考试时间的牌子。
一个家长拿出手机要拍下考场,工作人员警告:“校内禁止拍照!发现立即取消所有成绩!”
工作人员还时不时走到一些“形迹可疑”的人跟前,低声询问:“你是哪来的?”
原来这近千名学生,都是前一天晚上才接到通知来参加考试的。
考试的代号是MK,中文称为“秘考”,主办考试的是六中珠江中学。
早在2013年,广州就禁止民办学校组织小升初考试,于是很多民办名校跟社会培训机构联手“掐尖”,以机构名义办培训班,地下组织选拔考试。
在广州做一个小升初家长,你得懂很多暗号:
JYJ,教育局;GY,广雅实验学校;EH,二中火箭班;LK,六中课改班;YB,羊排赛;KW,科王杯……
而你从MK主办方收到的短信可能是这样的:
“3月份,某某楼盘分别开盘了25栋和31栋,当时知道的买家通过实力表达了自己买楼的诚意,从前天到昨天,分别在通知这些有购买资格的人前去诚意洽谈,是否成交。”
外行以为是楼盘信息,内行人一下就看出来:
每所学校对应着不同的楼盘,该学校在25号和31号各举行了一次秘考,现在正陆续通知通过的人拿船票(录取通知)。
这些暗号还会不定期更换,以防外泄。
广州某中学的录取暗号
想参加“秘考”,家长要通过“暗号”,和管理员接上头,通过验证后才能加入秘考群,考前一天接到电话参加考试。
而在广州海珠区的一家培训机构里,记者咨询到,如果一次购买400节课,打包价66000元,机构可以给孩子的升学安排“出路”,也就是参加秘考。
不只是广州,在北京、成都、杭州等地,类似的占坑班(KB)机构和点招(DZ)考试屡见不鲜。
在北京的暗号里,人大附中=人民解放军;四中=新四军;八中=八路军;101中学=斑点狗;清华附中=龙军;北大附中=御林军……
在成都,锦城一中=小苹果(全称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西川中学=牛肉面(学校食堂因牛肉面而闻名),实验外国语=SW……
学校点招叫“下订单”,考试选拔叫“诊断”,通知录取结果叫“密电”,成功录取叫“上岸”,跟学校签约叫“收院治疗”……
在北京,几乎每一所重点中学,一度都“对应”着一所社会办学的“坑班”。
而最有名的一个“坑班”就是“龙校”(LX)了,全称水木龙华培训学校,它对应的中学是“清华附中”。
如果你看一眼龙校的教学大纲,你可能会一脸懵:
但是拨开这层伪装,“奥数”的本来面目就暴露无遗:
事实上,龙校作为“坑班”,主要承担的就是个选拔、掐尖的功能,所以它学费不贵,一年就3-5万,讲得也简单,但是考得很难,末位淘汰竞争也激烈。
想要“上岸”(被清华附录取),你需要在每批学员中排进前40名,清华附会分批从龙校选拔,最早从四年级开始,结束于六年级寒假,每年4次扩招,也就是4次淘汰。
“讲课、刷题、考试、踢人。一批批地刷,一批批地进,考得不好就踢。六年级最后会有两次大考,考得好有些会直接进。”
所以坑要占上,考试又得力争上游,怎么办?
好办,欢迎你再上一个“坑中坑”班,为你考上坑班、保持名列前茅而精心打造。
最有名的“坑中坑”机构名叫“育博远”,一个学生一年收费15万,是龙校的3倍以上,但“学的内容比龙校还要超前,而且针对许多学校考试都有相应的解题思路”。
育博远针对的远不止清华附中,还有101中学数学实验班,人大附中早培班,北大附中经典阅读班……
2010年前后,海淀区名校对应的坑班高峰时有106个。
2011年,当时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表示,要着力解决“占坑班”问题。
此后海淀区的坑班陆续关停,到2019年3月,龙校也关停了。
QHF和龙校还极力撇清彼此之间的关系。
但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在北京“坑班”消失的大环境中,依然存在着类似点招的考试选拔活动,只是做法更为隐蔽,夹藏在校外正规机构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可能某一天上课时,突然通知的“明天考试”,就是某所重点中学的点招考试。
可以说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公立校择校有个天然而无解的难题:
政策要求就近入学,严禁挑挑拣拣,不然就要被举报。
这就让坑班和点招圈变得非常神秘,圈外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圈内的更加不会散布宣扬。
在很多家长心中,上龙校,是为了赌一个可能,一个上全国名校之一清华附中的可能:坑班内的孩子具有优先被重点中学选择的权利。
对于无权无财无关系的家庭来说,如果赌一把坑班,等于赌一把平民孩子升入理想学校的希望。
但另一方面,这些跟学校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培训机构,也带动了一个庞大的小升初产业市场,产生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
表面上看,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名校得到想要的生源。
但这并不是什么“皆大欢喜”的结果。在2010年坑班的巅峰时期,海淀区坑班综招生超过5000人,最终成功“上岸”的只有500人。
90%的家庭投入十几万现金、几年的周末,却只换来一个孩子注定陪跑的考试资格。
龙校这样的坑班本就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而他们对学校课内教学的负面影响,就更是罪加一等了。
一些学校老师公然在课内“甩课”,因为多数学生都已在课外班提前学某一知识点后,老师就会跳过基础直接晋级,逼家长不得不报校外机构,甚至有老师会暗示家长去给孩子报名。
坑班的出现,让稳步推进的义务教育变了味道。
虽然可以“选拔”出一批“尖子生”,但为什么坑班还是应该取缔?
《自主招生变迁史》文章里有句话一针见血:
任何创新的、非标准化的选拔机制,都会被市场主体“消化”,而后变成一桩暴利的、彻底的金钱游戏。然后政策被逐利者推搡着,逐渐背离它的初衷。
就像这位看透一切的家长说的,MK的意思,从来就不是秘考。
如果说所谓的“坑班”,好歹还是通过残酷选拔,给一小部分孩子和家长带来实打实“好处”的。
那在今天的中国,一些牛鬼蛇神的校外培训机构,就是明晃晃地骗家长交“智商税”了。
03 你的大脑,跟爱因斯坦的有区别吗?
今年,一种叫“量子波动速读班”的神奇机构着实火了一把。
北京、杭州、绍兴等多地的量子速读现场
一本书端在眼前,噼里啪啦地翻,就能把书看完,还能把书里的东西复述出来。
“翻得越快,你和宇宙的距离就越近!”
“不用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
“1分钟可以看完10万字。”
就这样神叨叨的课,也有家长花上五六万把孩子送去学,不是智商税又是什么呢?
很多人以为,量子波动速读是今年新冒出来的玩意,其实它背后的东西,在中国十几年前就有了,名字叫“全脑开发”(也有叫“右脑开发”的)。
直到今天,还有人觉得这东西“挺科学的”。
你小时候听没听过这种说法——“人的大脑只开发了不到10%”,“爱因斯坦的大脑开发了不到13%”,“大脑拥有无限潜力”,“右脑记忆是左脑记忆的100万倍”等等。
这些统统都是伪科学。
事实是,你和爱因斯坦的大脑都是100%完全开发了。现代脑成像技术证明:大脑和肌肉一样,大部分都是24小时持续活动的,只是不同脑区在做不同任务时活动强度不同。
大脑没有闲置、没有多余、没有没开发的部分。
中国台湾著名脑科学家洪兰教授
但商家都爱死了这个“10%”的说法,“哪怕再多开发其中的一点点,就能多出无限可能,孩子就可能变成天才。”
不仅全脑/右脑开发是伪科学,应用这套理论办的培训机构更是直接把它歪曲成了“超能力”。
“脑立方”,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培训机构,号称能用短短几天“开发”孩子右脑,孩子能蒙眼辨色、蒙眼识字、蒙眼穿针、蒙眼拼魔方,还有孩子能“用屁股感知颜色”。
有家长在脑立方报名现场亲眼见证:“一个孩子看完一本书后,能将书中内容印到脑子里,随后拿一本空白的书,老师指定任一页,孩子就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同页中的内容。”
“要是我家孩子也能这样该多好啊。”于是有家长当场交钱。
整套系列课程收费高达6.8万元。
有一个全脑开发机构的“记忆大师”王老师坦言,自己没法做到蒙眼辨色,只知道训练孩子蒙眼辨色的方法。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个家长送孩子参加“全脑开发”培训,孩子没学多久,真的能蒙眼识字。
但过了一段时间过后,孩子突然说不想学了,家长问咋的了,孩子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
“从眼罩缝里看书久了眼睛会花。”
还有所谓的“蒙眼读诗”,其实是教孩子闻纸张的香味去识别,到底该背哪首诗。
这就是家长花几万元让孩子学到的“全脑开发”神功——“超感心像力”,一个没有任何科学证据可以支撑的理论。
有人说,这是一个比权健更可怕的智商税帝国。
而与全脑开发紧密相连的一类培训机构,就是早教机构。
有一些早教为了吸引家长,打出“3岁认识两千字、会100以内加减法”这样的“全脑开发”广告,精准迎合了中国家长“打造神童”的心理。
“三天开天眼”“三岁会写诗作画”,一套记忆卡片就能卖上几百上千元。
即便一家早教机构没有“全脑开发”的骗局,家长报名时也必须擦亮眼睛。
2019年至今,全国已经有50多家早教机构倒闭、跑路,其中包括爱乐乐享这样开张10年的老牌机构。
韦博英语暴雷关门事件暴露了学英语机构的问题,但其实,很多早教机构也一个样:
这些需要预付款的培训机构,收上钱来就大举扩张门店,新店需求不旺,连续亏损,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有的家长头脑一热,一口气报了3年的课,交了4-5万,全都打了水漂。
为什么有些早教机构敢明目张胆地跑路?因为他们可以钻监管的空子,金蝉脱壳。
他们可以用A公司开早教机构,用B公司跟物业签续租协议,用C公司跟家长签培训协议,收款方是D公司。
有人负责“善后解释”,帮你“转个机构上课”;有人专做“顶包法人”,股权变更后甘当“失信人”,死猪不怕开水烫……
在业内,这种做法叫“套路跑”,就跟套路贷一样,抓也不好抓,讨钱也难讨。
如果说早教机构、少儿编程、少儿英语、全脑开发这些,都不是什么新鲜机构了,正在让家长和投资方趋于冷静,那么还有什么项目,是2019年正处在风口上的校外培训热点呢?
是“少儿思维训练”。
从去年到今年,几乎所有校外培训的赛道,拿到的融资金额都在缩水,只有“思维培训”一枝独秀,融资金额大幅增长。
乍一看“思维训练”,还以为是多么高大上的新培训。
定睛一看,其中“语文思维”教的是常用字词、偏旁部首、古诗诵读:
数学思维教的是10以内的加减乘除:
这不就是教语数知识吗?跟“思维”有啥关系?
“思维训练”不过是“幼小衔接”改头换面以后的产物:让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小学要学的内容。
因为官方明确要求幼儿园禁止超前讲授小学内容,于是这些校外机构抓住家长“幼升小”的痛点,获得发展机会。
甚至有机构创始人乐观断言:“下一个(估值10亿美金的)独角兽一定会出现在数学思维赛道!”
然而“幼小衔接”这条赛道最大的“致命伤”,就是赛道太短,只能覆盖幼儿市场,很多孩子上了小学就会去报其他课程,不会再来上“少儿思维”课的。
俗话说“太阳底下无新事”,今年,一家获得数亿融资的少儿思维培训机构“成长保”宣布关门倒闭。预计到明后年,少儿思维训练机构可能就会像少儿编程一样,迎来一波退潮。
尾声
今年年底,有一篇《南京家长已疯》的公众号文章在很多人朋友圈里刷屏了。
文章说南京搞素质教育试点,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
还要减少课时,提前放学,下午3点孩子就可以坐在家里。
为什么南京这种一刀切式的“减负”会引起热议?
因为家长的焦虑突然无处安放了。
这也是支撑中国几千亿校外培训市场的核心动力。
家长中流传着一个段子:有种焦虑叫“别人家孩子都上辅导班了”。
“同学这个报奥数,那个报作文,不报点啥觉都睡不踏实!”
很多70、80后的人感到不理解:为什么当时自己的父母很“佛系”,没有像今天家长这样给孩子疯狂报班?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认为,在人与人收入差异很大,且教育回报高的社会,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态度会比较强硬,这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现象。
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父母希望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人生,过上更好生活,从而产生焦虑。
这种焦虑不是坏事,是褒义的,因为焦虑才能催人奋发进取。
问题在于,太过焦虑,容易“中毒”。
什么叫“太过”?从一个小笑话就能看出来。
有家长问:“4岁孩子英语单词量1500个够不够?”
有人回答:“在美国是够的,在中国(海淀)是不够的!”
家长的逻辑链很完整:识字量不够就考不进优质小学——小学没考进前100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考不上好大学——没考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好工作孩子一辈子就完了。
过度焦虑让很多家长容易上当,如果因此做出不理智行为,那反而是伤害了孩子,甚至把自己逼入了绝境。
一个杭州妈妈,要求孩子次次考100分,儿子考98就觉得自己失败,结果妈妈患上抑郁症。
为什么少儿编程、少儿思维可以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新需求”?因为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点招、秘考、坑班会屡禁不止、愈加隐蔽?因为临门一脚的“名校选拔”最重要;
为什么量子波动阅读、全脑开发那么明显的“智商税”可以大行其道?因为所有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凤”的想法在培养孩子。
现在各个中产家庭养小孩的方式,堪称“军备竞赛式育儿”。
课外班该不该报?该报。
那该报什么呢?为兴趣报还是为升学报?没有统一的答案。
望子成龙是好的,适当地给孩子压力也没问题,但不要因此丧失了判断力,上了利用家长焦虑赚钱的无良商人的当。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狂热的焦虑之中,多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到底这东西有没有必要,是不是骗局,省下了无意义的时间,不误入各类“坑爹班”的歧途,也许反而效果会更好。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6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