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膏肓穴
膏肓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具有通宣理肺、益气补虚、宁心培肾之功效,是临床治疗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本穴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膏即膏脂,肓指肓膜,在此指心下膈上的膏脂肓膜,因近于心包故被看作心包的组成部分,此穴与厥阴俞并列,故名膏肓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如下图

【解剖】膏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菱形肌、第四肋间隙。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着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三、四、五胸神经后支内侧支分布。
【主治病证】
1、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气喘、咳血、吐血、肺结核等
2、治衰弱性疾患:如羸瘦虚损,五劳七伤,骨蒸潮热,盗汗自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不眠,健忘等。
3、治项强、肩背痛等。
【取穴方法】俯伏坐或俯卧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其下缘旁开4横指处即是膏肓穴。
【操作方法法】斜刺0.3~0.5寸或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肩胛骨。
【注意】膏肓穴深处对应肺脏,故不能深刺,以免引起气胸。可灸艾炷灸7~15壮,常灸此穴有强壮效应。
【常用配伍】
1膏肓俞配足三里、膈俞,有健脾生血补虚的作用,主治骨蒸劳热,盗汗。
2、膏肓俞配天突、大椎,有理肺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支气管哮喘。
3、膏肓配肺俞、百劳、足三里、太渊,治肺痨。
4、膏肓配心俞、内关、神门,治失眠健忘。
5、膏肓配大椎、气海、关元、足三里,治体虚形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