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萌视角:中国首饰之“簪”

 

在2018年火爆荧屏的古装电视剧,其中展示着中国古代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尤其对女性服饰与礼仪有颇多展现。

虽然细致而精美,但是也难免一些瑕疵,比如其中有一处情节:皇后从头上取下一支首饰,说:“这是我加皇后冕服时用过的钗。”

其实,从画面中不难看出,这并非一支钗,而应该是簪。

簪,又常被称为“簪子”,是中国古代人们用来收束长发的一种长针,其材质种类很广,有玉质的、金银质的、骨质的、木质的、竹质的等等,其中玉质、金银质的较为多见。有些簪子较为朴素,而有些簪子的一端却装饰得很精美,甚至很繁复。

步摇就经常与簪融为一体出现——一支簪子,其一端镶嵌各种珠宝的同时还会垂坠一串流苏或几缕珠坠,佩戴在发髻上,人一旦走动,这个首饰上的垂挂物就会摇动,所以这种首饰往往也被人们称为步摇。(当然,步摇不仅仅可与簪子融合,还可以出现在钗、冠之上。)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中国或其他地区展现中国古代首饰的影视剧中,总会混淆簪子与钗。两者区分起来其实很简单:簪是单股,钗是双股。

玉簪

金钗

钗,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

关于簪和钗,中国文化中都有丰富的故事。两者的寓意也各有千秋,但是往往都和女性的美好相关。

簪:

Zan:

· 与容貌相关,形容青春易逝,年华易老。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中曾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示人渐渐老去,头发稀疏,越来越承载不了簪子的重量,也暗示了人才壮志未酬身先老的无奈。

· 与家世相关,比喻家族高贵、仕途显达。中国有一句成语为“簪缨缙绅”,就是指出身名门显贵之家的人。

· 与生活相关。中国文化中有两个与簪相关的成语“簪星曳月” 和“簪蒿席草”,意思却是大大地相反,簪星曳月,形容服饰佩带光彩耀眼,彰显富贵;而簪蒿席草,是指蒿草杆子为簪,以荒草为席子,形容生活贫困。

电影《斗牛》中闫妮代经典形象

· 与人生境遇相关。中国文化中有“簪合”一词,表示被折断的簪子又重新合好,寓意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现代中国网络文学中,古代言情故事中,更少不得簪的身影,例如,有些小说以簪子为线索,展现一个女孩子不向坎坷命运低头,并最终赢得幸福的浪漫故事。

关于簪子的中国传统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中国古代名著中就有很多以“簪”言事的故事,比如《韩非子》中就有周朝的天子丢失了玉簪子,命官吏去寻找却久久得不到结果,揭示古代官僚的不良习气;又如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将“簪”与“花”并用在男子的头发上,越是有身份有地位的男子越是喜欢在头上簪花,而这也正是中国宋朝的一种风俗,表达对美好的追求。

当前,中国经济、文化生活都繁荣,生活非常自由,很多年轻人不仅喜欢当前的时髦服装,也都很喜欢穿着中国传统服饰。随着各类汉服风潮的兴起,簪子作为彰显中国传统风韵的首饰,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中国年轻人戴在了头上。

不仅仅穿着汉服可以佩戴簪子,也有很多人将簪子视为日常束发的一种工具。例如每逢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每年中国农历七月七日),就会有很多男士购买手镯、簪子等颇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礼物送给心上人,毕竟在中国古代,簪子往往与女性的美好生活相关,也可以作为定情信物,所以当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这份美好。

当然,如果严格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七夕时节,簪子不是送给心上人的最好选择,应该是钗才对,因为钗毕竟是双股,寓意成双成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想法,欢迎一起探讨。)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0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