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大厂投入加码、创业公司跑步入局 被热捧的“云原生”下一步该如何走?

 

每经记者:刘玲 每经编辑:张海妮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0年9月16日,一家名为Snowflake的云原生数据仓库公司登陆纽交所,开盘仅两分钟便触发熔断,当日市值突破700亿美元,创下了软件史上最大规模IPO纪录,连巴菲特都打破投资新股惯例参与其中。

而云原生(Cloud Native),也成为云计算领域最热的词。国内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跑步入局,新推出的云计算产品几乎都要带上“云原生”的标签。各路资本也狂扫云原生“概念公司”,试图寻找中国的“Snowflake”,再造一个财富神话。

不过,“我国的云原生技术起步较晚,跟美国的发展阶段可能差5~8年。”企业级开源数据管理与分析厂商Kyligence CEO韩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国内的云原生市场才刚刚起步,从产业的整合,到商业模式、合作方向等都处于摸索阶段。

除创业公司纷纷入局之外,华为、金山、阿里、腾讯等大厂也持续加注云原生,加快构建生态。以腾讯为例,去年12月发布了企业云原生路线图,并于今年3月发布国内首个云原生加速器,5月底进行了云原生加速器的首期复试。

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向记者表示,许多云原生的创业公司目前都处于商业化早期,需要等到整个市场成熟起来,而且还需要一些助力,比如像腾讯这样的合作伙伴。不过,前提是公司的产品在市场里有特色,并且处于领先地位。

被热捧的“云原生”

提及云原生,一般都会提到云计算。按照云计算的服务提供方式,可以分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层。从IaaS到PaaS,再到SaaS,随着云平台提供的工具和服务越来越多,购买云服务的企业所要做的开发相关的任务就越来越少,这一趋势为云原生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方向指引。

所谓云原生(Cloud Native),简单来讲便是应用程序从诞生之初就在云上,可以直接在云平台上运行或可轻松迁移到云平台。云原生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体系,已经被视为云计算的下一站。

在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尽管企业的服务器已经‘上云’,但随着需要运转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底层的资源包括存储、算力以及网络带宽加在一起的负荷也更高,如果资源不能充分最大化,那对于每家公司来说负担(会)非常大。”韩卿向记者表示。

“云原生”被热捧的原因在于它的优势,韩卿称,云原生技术可以更加细密度控制底层的资源,让整个算力自动启停、伸缩,且快速地响应业务,做到资源最大化利用,节约成本,且具备业务持续性。

韩卿举了个例子,比如国内某个电商企业想搞秒杀活动,如果后台的IaaS不能很好地支撑,那就会导致交易不畅。但是平时企业不需要这么多算力,云原生的技术和平台能够做到让企业平时不用很多的钱,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扩充,这个优势在疫情期间十分明显。

不过,我国的云原生技术起步较晚,跟美国的发展阶段相差5~8年。在韩卿看来,国内的云原生市场才刚刚开始,从产业的整合,到商业模式、合作方向等都处于摸索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Kyligence成立于2016年,起初是一家数据仓库公司。2017年Kyligence的美国公司开始拓展业务,“但是在2017~2018年间,我们在美国市场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大家都在谈‘云原生’,才发现我们已经落后了,于是开始做云原生产品。”韩卿回忆称。

于是,Kyligence团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在2020年初推出了一个完全基于Hadoop的产品,业务彻底转到了云原生的基于公有云的云数仓PaaS产品,做到了自动弹性伸缩,极简化运维和管理等。

时序数据库厂商Dolphin DB(浙江智臾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小华也向记者表示,国内的云原生技术发展较晚,其公司从2012年开始一直在打磨数据库产品的原型,2016年回国以后,主要做产品的落地,直到2018年第一个客户才将其产品应用在产线上。

大厂持续加注“云原生”

由于云原生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容器(Container),所以行业内通常会将云原生产品比作集装箱。互联网可以看作数字世界里的贸易航线,应用软件和数据便是船只和货物。

在数字化转型初期,不同的企业要进行“海上贸易”都需要有自家的船只,需要自己配备全套的IT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等)。而云计算的出现,相当于是成立了几家大型货运公司,推出了一些超大型的标准化船只,企业选择他们代为托运,而这些大型的货运公司便是现在的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等,云原生产品便是他们的集装箱。因此,对于这些大厂来说,要想获得更多的订单,需要丰富他们的船只和集装箱产品,以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因此,在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跑步入局云原生,华为、金山、阿里、腾讯等大厂也持续加注云原生,加快构建生态,夯实“云原生”的技术底座。

其中,阿里巴巴2011年内部系统开始向容器等云原生技术进行演进;2018年,阿里巴巴提出“全面上云且上云原生”战略。2020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云原生技术委员会,云原生升级为阿里技术新战略。

华为云也早在2015年在Kubernetes社区发起了Federation项目,并在2020年8月发布了云原生技术平台Vessel和四大容器解决方案,同年11月发布了云原生产业白皮书,提出了云原生2.0概念等等。

而腾讯云也在不断补全公司的云原生产品矩阵。在2020年云原生技术大会上,腾讯云推出了弹性容器服务EKS、边缘容器服务TKE-Edge、服务网格TCM、端云一体化开发平台CloudBase等云原生新产品。

腾讯云容器产品总经理邹辉曾透露,腾讯云原生产品API每日调用量已经超过100亿次,云开发、CODING的开发者用户分别超过100万。他表示,未来腾讯云将继续增加在云原生方面的投入。

“云原生是大势所趋。”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向记者谈到,“经过了去年疫情,大家慢慢意识到企业数字化和上云的需求是迫切的。疫情推动了企业上云的发展,给云原生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此前,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也表示,云代表了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具有高算力、高拓展、高弹性等特征。以“云原生”为技术路线,构建信息化平台,往往是企业客户的第一选择。

《中国云原生用户调研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云原生产业市场规模已达350.2亿元,未来还将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另据第三方调查机构数据,到2022年50%的企业将部署统一的Kubernetes和多云管理流程和工具,以支持多云的管理和治理;60%的中国500强企业也将投资于云原生应用和平台的自动化、编排和开发生命周期管理,云原生的时代已经到来。

构建“生态”是关键

目前云原生的发展尚属早期,从整个业界来看,各家云厂商基本上属于布局“重点产品”阶段,第二步是完善覆盖的场景,第三步是把产品应用到全生命周期的实践中,实现服务化。因此,对于云原生来说,构建“生态”是关键。

据了解,今年3月,腾讯发布了国内首个云原生加速器,面向云原生应用、云原生应用编排及管理、云原生底层技术、云原生安全技术等四大方向开启招募创业企业。作为腾讯云原生生态的重要布局,腾讯云称希望可以通过加速器和生态伙伴一起探索前沿云原生技术,共建开源生态社区。

在技术层面,云原生加速器将对接腾讯云原生、腾讯中间件、腾讯微服务、腾讯云计算、腾讯开源联盟、全球顶级开源社区;在资金层面,云原生加速器对接腾讯产业生态投资,一线VC机构将参与;在业务层面,腾讯将为成员提供商业机会,拓展云原生应用场景等等。

今年5月底,腾讯云原生加速器进行了首期复试,进入复试的企业角逐Top 30的席位,而Kyligence、Dolphin DB等企业便是进入复试的企业。

对于为何参加腾讯云原生加速器,韩卿坦言,“从我们(的)角度看,腾讯云在云的市场里面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做了PaaS这一块,在未来打赢云原生的市场跟IaaS合作是必然的。

韩卿还表示,虽然Kyligence跟腾讯合作了很久,但这次有不一样的地方,加速器的形式非常聚焦在云原生本身,公司希望通过这个渠道利用好腾讯云基础平台的底层能力。通过这样的项目能够更好地让我们跟腾讯甚至各个部门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这是公司非常看重的。

“云未来的发展是一个生态的打造。”TreeLab公司CEO何浚炫向记者表示,“我们的系统本身希望是连接各个不同的系统,所以希望跟腾讯云进行云原生合作,和IaaS、数据连接器做比较深的融合,未来客户在用TreeLab的时候需要去连接SaaS,我们直接利用腾讯云生态的连接器,把各个不同业务系统整合在一起”。

在复试企业路演完之后,作为评委的陈昱表示,参加复试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偏技术背景出身的团队,他们的优势在于有很好的技术,也可以把产品做扎实,但是在商业化上面存在劣势,“腾讯作为一个连接器,给他们最大的补充是加速,对接真实的商业客户和场景,没有真实的客户和场景是没有办法打磨他们的产品的”。

对于云原生的生态建设,韩卿向记者表示,我国的云原生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很多模式都没有摸清楚,包括腾讯的云原生加速器也是刚刚开始,不管从产业的整合,还是商业模式以及合作的方向,都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

“但不一样的是,中国云原生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在国外市场已经踩过很多坑的背景下,作为后来者我们反而能更好地设计底层云平台或者云的能力,而且中国市场的规模和需求大大超过国外,所以我们有机会大力追上去。”韩卿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