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你想要的苹果周边和配件,这篇清单全了

 

2015年入坑苹果,时间并不算太长,满打满算也不过4年多,和许多资深果粉不能相比,毕竟距离我第一次见到真果粉,迄今已经有过去11个年头了,基本和iPhone同步成长起来的。在他面前我只是个假果粉。

作为一个即将更换新一代Macbook pro和Apple watch的伪果粉,这些年也用了不少iPhone周边好物和配件,这里就一篇文抛砖引玉。

我用过那些iPhone周边好物配件?

1、AirPods二代

C位当然要给Airpods了,一代推出来时候信誓旦旦说这个砍掉有线的Earpods不会入手,二代推出来还是真香,打脸神速。

其实Airpods的销量很大程度是被优秀的产品体验和自发的口碑营销给带上来的,第一个朋友和我说体验优秀,我一笑而过,第二个朋友和我说用了回不去,将信将疑,作为一个伪果粉我是有自己底限的,第三位,也是我的老板,标准70后90后的年轻心态,丢了一只AirPods,发朋友圈说要买二代,彻底动摇了,毕竟是二代产品,于是神速入手一只不具备无线充电的版本。

无线充电版本和普通版本有什么区别?

其实除了多了一个无线充电,并无其他任何优势,充电盒充电的时候并不影响听歌。

相对于一代,二代的芯片提升了,音质也被同样被加持提升了。

Airpods音质众说纷纭,但是作为通勤耳机,它是足够的,虽然有些相对清汤寡水,但最优秀的就是不会过分去渲染加强三音。

低音:下潜不多,点到为止,尚可。

中音:优秀,层次感、氛围感都还可以。

高音:限于对于乐器的解析,仔细聆听,对于人声解析会出现稍许的毛刺感,有些干涩。

当然作为iPhone最佳蓝牙耳机是因为,它与自家生态系统无缝对接和易用性上。

比如可以直接在MacBook pro的设置界面上勾选输出为Airpods音频输出。

以及开盖的秒连接。

可以在手机中精准的看到电量,包括单只耳机和充电盒。

耳机侧面的传感器则是可以协助自动人耳检测,拿下来自动停止播放歌曲,戴上后自动检测开始播放。

二代最优秀的地方之一在于可以语音唤醒siri,灵敏度高,唤醒力度并不高。

这个功能比较适合开车单耳使用,接电话,语音拨个电话都比较轻松。

虽然其他品牌蓝牙耳机也可以调用siri,但是显然没Airpods这么轻松无缝对接。

Airpods的通话音质非常好,而采用Realtek芯片的众多蓝牙耳机虽然音质也挺不错的,但是通话音质水准通常会下降很多,这也是一款真正让我解放了音频通话的蓝牙耳机。

替代产品:众多国产500左右或者以上的真无线蓝牙耳机,除了便利性上,通话音质上不如Airpods,在音质上并不比Airpods差多少,当然IOS用户还是建议去尝试下自家的一些配件。

采用H1芯片的无线耳机产品也有,比如Beats Powerbeats Pro,这款产品应该算是Airpods的音质升级版本。

2、Airsnap Airpods牛皮防丢保护套

Airpods什么都好,就是收纳充电盒外壳太容易剐蹭,所以第一时间入手了保护套。

这款保护套也是种草了很久,可是这个价格足以买4个国产祖国版的,也是在入手了祖国版对比过后,才发现一分钱一分货,Airsnap明显要精致很多。

Twelve South是这个品牌的全称,主要做的高端苹果配件。

材质是进口牛皮,没有异味,做工和手感都是很不错的。

边缘做了缝线处理,颜色是根据保护套的颜色调整的。

一整块牛皮的后背,下半部分是Airsnap的logo,小巧精致。

和AirPods合体后打开也是很轻松,不过我手头这个用了有一段时间了,而且日常是放入我的数码收纳包,有一定挤压,所以可以看到盖子周围一圈淡淡的压痕。

五金方面是黑色喷漆处理,漆面质量和五金质量都不错,用到今天也没发现掉漆磕碰现象。

我特意将祖国版和原版做了对比。

祖国版本和原版对比,大小倒是差不多,但是祖国版完全就是皮革并非完整的牛皮。

背后也来对比下,颜色也不正,缝线倒是还可以,五金方面明显原版用料更好,底部充电开口也是原版更宽一些。

五金方面的处理和材料的质感已经证明了这两款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还是存在着的。

打开内部再对比下,祖国版用料除了是皮革外,用料也单薄一些。没入手Airsnap之前我觉得祖国版尚可,入手对比后发现差距挺大。

蓝色款我后期也入手了一个,毕竟一开始心水的就是蓝色,不过蓝色当时缺货,只有棕色可选。

外包装上做了一些改变,主要是包装体积的缩小,以及标注了支持无线充电。

这个蓝色很有意思,是蓝中带点绿的颜色,在不同光线和角度下颜色会有一些变化。

拍个微距看看缝线细节。

这样应该能看的更清楚。

厚度细节。

两只摆放一起对比下。

配件这种产品,还是挑好一点的用着比较舒服。

替代品:没有,如果要说有,那就是皮具DIY爱好者了,或者你可以忍受硅胶套的种种不便支持。

3、三款手机壳

CIKE防摔小红壳

不是很喜欢UAG的粗狂风,可以看看这款,毕竟UAG虽然防护能力一流,但是太刚了,设计师一定是个五大三粗的美国壮汉。

cike的风格与这类老牌防护壳风格迥然不同,更多考虑了女性用户的消费感受。

开箱的亮红色看起来更像是文艺好看范的品牌代表,倒是让我这种外观颜值党感慨一句:终于有厂家想到要做好看的防摔壳了。

初看上去像是TPU和玻璃面板组合的普通手机壳,只是它的背部面板硬度达到9H级别,实打实的钢化玻璃,在较大外力作用下依旧可以保持一定韧性,不会像普通玻璃那般呈现裂纹状扩散。

而边框给出的材料并非是TPU,手感和普通TPU,个人感觉还是有些区别的,官方材料中是非牛顿液体,不管是不是带有些噱头,可以理解为是边框抗摔打撞击能力比较强悍。

跌落测试中真机从1米左右跌落没有问题。

目前这个手机壳初批次出现了个别的黑边且不容易清洁的场景,大体上是使用环境导致的,另外苹果自家的液态硅胶壳同样很容易出现同样的场景,我自己使用了三个星期,目前没有黑边迹象,也咨询了客服, 下一批次会改进材料,更容易清洁。

替代品:防摔壳不嫌弃外观首选UAG,另外昂贵的选择也有很多,比如teach21、LIFEPROOF,以及最近出来的一款AGM这款品牌,都是可以考虑的。

Native Union木质纹手机壳

我一直很喜欢木纹手机壳,之前也用过其他款木纹手机壳,相对于Native Union这个品牌来说,木纹用料差了点,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

Native Union的设计我很喜欢,主要是做了一个撞色设计,相对单一的木纹后背更好看。

撞色其实是深蓝色,拍摄角度问题看上去有些偏黑,这也是我买过很多手机壳中位数不多的深蓝色TPU。

木纹无论是手感还是观感,质感都很不错,又是验证了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要是早知道那么多,也不至于买了那么一堆好看不中用的手机壳了。

不过TPU的材质稍微有些偏硬,我买了那么多手机壳,TPU感觉都偏硬,大概是我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了。

替代品:各类国产TPU+木纹贴片的手机壳,价格会低不少,手感也还不错,就是太单调,谈不上什么设计感。

耐尔金的TPU+碳纤维手机壳

也是我很喜欢的一款手机壳。

这款手机壳TPU边框柔软度也是相当舒适的。

边框做了纹路防滑设计。

碳纤维手感也很舒适,抚摸起来有种皮肤的触感。

4 、紫米10号移动电源

我将之前的移动电源处理为日常出门的必带品,不过都是轻薄款,也不支持PD快充,容量都是在5000-10000之间,适合丢通勤包里。

紫米10号是我即将更换新款Macbook pro提前购买的前奏,兼顾考虑Switch和iPhone的快充。

单口最大支持输出45W功率,两个USB口可以支持QC快充以及小电流充电,兼顾HUB功能。

20000mah的容量,可以支持三天半iPhone X的运作电量,还能给Airpods补充两次电量。

PD的效率很高,特别适合急用又不愿意拖着线充电的消费者。

替代品:支持40W+以上的PD移动电源并不多,小米和Anker有相应的几款,但是功率好像都不如紫米10号。

5、PD快充头

Anker GaN 30W PD充电器

这个大小的充电头还能说什么呢?

小巧+30W快充,兼顾iPhone X的同时还能为Type-c接口的笔记本,比如小米、macbook pro、华为matebook充电,应急使用完全足够了。

三围仅比苹果祖传的五福一安充电头大一圈。

为MacBook Pro充电可以输出28W的功率,只要不运行大型程序,完全可以负担起。

Anker PowerPort Atom PD2充电器

这是前者的升级版,提供了60W的功率,以及两个PD快充接口,毕竟一日为果粉,终日为果粉,在PD即将大规模普及的年代,提前更换充电头、充电线也是理所当然的。

两个PD快充口,可以按需分配,双口同时充电的话,单口最大功率在30W。

Anker目前还有60W单C和单A口的组合,在我看来未来是PD快充的天下,留一个A口完全无用,充电头一般也很难坏掉。

这款PD快充头是折叠插头设计,大小比苹果自家的PD快充体积缩小了约15%,接口数量多了一倍,表面也是类似的镜面白色塑料材质,好看,但是非常容易出现划痕。

双PD快充头很少见,也不知道是成本问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Anker这步走的很快。

舌片为蓝色,很显眼,也很容易联想到科技蓝,接口上方为环形指示灯。

60W可以触发最高20V电压,而目前现在支持PD快充的笔记本除了15寸的macbook pro,很多超极本类型的产品功率都在60W以内。

为iPhone X充电,峰值功率16W。

为紫米10号移动电源充电,峰值功率42W。

当然也支持Switch的PD快充。

虽然激活15V第二档,但是电流非常保守位置在1A左右,这也是目前第三方充电器的现状,任天堂为了保护主机采取这种措施也是可以理解的。

iPhone需不需要PD快充?

诚然,看数据,iPhone X的15W看起来并不比5V 2.4A的充电头充电快多少,但是PD的优势在于前半段,当你急用iPhone 又没电的时候,PD就是救星。

这是Anekr 30W PD快充的快充曲线图,可以看到前25分钟功率相对较高。

目前家里和办公室各留了一个PD快充头,数码收纳包里也带了一个,对于我这种频繁出差的出差党来说就是神器。

替代品:如果不在意体积,各类PD快充头现在也很多,比如联想的口红PD快充头、紫米、小米和网易严选的各大PD快充头,不过双C口的PD快充头是真的很少。

6、PD C TO L快充线

我入手过三款快充线,分别是原厂的、Anker和Cike。

原厂线就不多说了,目前开放了第三方快充线,原厂真的就需要多斟酌下了。

Anker Powerline C TO L快充线

这是搭配GAN 30W快充头一起使用的。

左侧为原厂线,右侧为Anker,可以看出来原厂线更细。

原厂线为2.98mm直径。

Anker则为3.89mm。

充电表现不用多说了。

和原厂线比,Anker这根TPE快充线提供了更优秀的做工和用料,因为之前原厂lighting充电线坏过N根,所以对原厂充电线一直颇有微词。

替代品:紫米、摩米士等大厂品牌的C2L数据线。

Cike c to L尼龙小红线

天猫做活动拿下来的。

目前家里放了一根快充线,办公室也放了一根快充线,还需要一根快充线随身带,彻底步入PD快充时代。

这款快充线整体感受是份量很足,也是我这三款线材中最重最长的一款 c to L充电线。

自带捆扎带,毕竟自长1.5M,没有扎带很容易缠绕搅在一起。

铝合金抛光型材,线材整体重量偏向两头,镀铬材质很闪亮,好看,但是容易刮花。

线材和充电头连接位置有加长加固的SR设计,避免充电线材的破损,用过苹果原厂充电线的都知道这里很容易产生破损。

这两张用微距镜头拍摄,做工看起来很好。

尼龙线材质是所有数据快充线中最优秀的,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根用了两年多的拉车线,从来没掉过链子。

能上尼龙线就放弃TPE和PVC吧,哈哈。

官方数据是80kg吊重,30000+弯折测试,这个数据已经是业界最高标准了。

线材直径为3.84mm,属于比较粗的范畴。

软硬度,毕竟是尼龙编制线材质,稍微有些偏硬。

连接PD快充,很容易激活iPhone X的16W快充规格。

1.5米的长度我推荐家里用,比如床头充电,也可以轻松卧在床上玩手机,1米左右的线材则是有些捉襟见肘。

替代品:anker、mophie、机基地、VOKAMO 等尼龙材质C2L快充线。

7、iottie itap2车载无线充电器

我还算是个比较喜欢尝鲜的用户,在抖音的车载无线感应充电器还没火的时候,已经入手了一只车载无线充电器。

这是我之前用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实用起来蛮方便的,自动感应打开,也支持7.5W无线快充。

但是这个是小厂产品,用了一年多后距离感应传感器故障了,只能通过触控打开, 另外随机赠送的QC3.0快充头质量也比较一般,经常要用力塞一下,确认触点已经接触才能充电。

还有就是这种支架常见的问题,黏胶吸盘直接和汽车仪表盘接触,有时候温度过高就直接GG,掉落下来。

这是二代产品,支持了iphone的7.5W无线快充。

大厂的产品考虑会比一些小厂和廉价款产品考虑更多。

iottie itap2的全家福比较多,除了车载无线充电器主体和充电头外,附件还包括金属贴片、3M粘胶底座。

另外赠送了金属贴片膜和定位膜。

金属贴片的位置位于充电位置下方。

3M粘胶底座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车载挂架的粘胶底座容易掉落的问题。

正面下半部分黑色的区域为强力磁铁,配合金属贴片可以牢固的吸附住手机。

背后为散热孔,充电接口为micro usb。

左上角为一个指示灯。

吸附方式过程非常轻松,感应式的无线充电器有时候并没有这种磁吸式车载充电器更方便。

牢固性还是不错的。

正常路面,包括较快车速过减速带的时候,都不会掉落。

有了3M底座,夏季也不用担心开着开着就掉下来的场景。

不过手机距离驾驶人的距离会变的相对远一些。

快充头支持QC3.0规格快充,并且也多出了一个USB接口。

手机开始充电的时候,整个设备的供电功率大约在10W左右,iPhone无线全系都是7.5W快充,除去无线耗损,完全没有问题。

车载无线充电磁吸支架的最大好处在于突然有导航的需求,手机又快没电了,可以避免开车连接手机充电的危险性。

替代品:小米车载无线快充

8、Fiil 随身星 DNC降噪耳机

单独拎出来这个耳机,是因为最近出差比较多,高铁、火车站、出租车以及路上体验这款耳机时间比较长。

降噪耳机的需求,属于相对比较小众的群体,但是对于有需求的群体来说,降噪耳机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市场上降噪耳机两大品牌,bose和索尼,售价都在千元以上,国产主动降噪耳机倒是便宜,可是我之前感受过的国产品牌,音质是属于完全不能接受的那类,所以很快就出手了。

就我目前感受过的Fiil三幅入耳耳机,佩戴方面,真的没话可说,如果说音质其他方面尚有值得商榷改进的,那么佩戴舒适方面,包括入耳对于耳道的挤压,绕颈线材的柔软舒适度,都是相当不错的。

这款耳机本体说来说降噪是优秀水准,音质只能算及格。

针对安卓设备这款耳机并没有支持APTX协议,但是支持苹果的AAC协议,所以IOS用户先天的音质优势要强一点。

开关、音量加减和充电接口,三个按键同时兼顾其他功能,可以用长按、多次短按来实现不同功能。

DNC支持降噪模式和监听模式。

附带磁吸吸附功能,吸附力度还是挺大的,起码挂脖子上的时候磁吸吸附的时候不会轻易掉落。

椭圆形孔洞则是ANC采集麦克风,主动降噪的原理是采集响应噪音反向生成声波抵消噪音,DNC机身上一共有2个采集麦克风。

官方提供的列表里,基本都是通勤和差旅途中的各种环境噪音,我测试的实际场景包括了办公室、高铁以及高速行驶的出租车上。

实际降噪效果:办公室强力模式下运行的净化器噪音基本被消除了、办公室自己敲击键盘的声音也基本被过滤了,但是人说话还是还能听到一部分。

火车站和高铁上降噪效果更好,但是依旧是低频噪音,一个坐在身边和女友卿卿我我煲电话粥的小年轻,这样的人声还是过滤不掉。

对于发动机轰鸣过滤则是非常有效,可以把满大街的燃油车变成电动车。

音质方面等同于300价位左右的Fiil蓝牙入耳耳机,低频表现还不错,高频偏弱。

替代品:不在意价格的话,索尼降噪豆似乎是最佳的选择了,毕竟在降噪领域,音质优秀是索尼的特点。

总结

以上这些推荐都是我常用的配件和周边。

当然对于每个人,需求不一样,对于好物的定义也不同。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