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6种“三唑类”农药,学会了,农田作物真菌性病害全防治了
真菌性病在农作物上发生比较多,比如常见的有:白粉病、锈病、水稻纹枯病、葡萄炭疽病、梨黑星病等,那么当下我们最常用的8种三唑类分别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腈菌唑、三唑酮。
一.苯醚甲环唑
1.作用特点
苯醚甲环唑为内吸性杀菌剂,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同时也是三唑类安全性最高的之一。防治的作物也非常广泛,可用于防治番茄、甜菜、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菜等。
2.防治病害:
(1)梨黑星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水分散颗粒剂6000~8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发病严重时期,适当增加浓度,可配置2500~4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2)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2500~3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病害高发时期,建议使用1500~2000倍液使用,进行叶片喷雾。
(3)葡萄炭疽病、黑豆病:建议使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4)柑橘疮痂病:用2000~2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5)西瓜蔓枯病:每亩制剂50~80克,(有效成分5~8克)。
(6)草莓白粉病:每亩制剂20~40克,(有效成分2~4克)。
(7)番茄早疫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1000~1200倍液,发病高发期建议使用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二、丙环唑
1.作用特点
丙环唑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内吸性三唑类广谱型杀菌剂,可被根、茎、叶吸收,并很快的在植株体内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亚门菌引起的病害,特别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
2.防治病害
(1)香蕉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建议使用2~3次,第二次喷药,时间间隔应为25天左右。
(2)葡萄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目的用于防护为主,建议使用浓度稍低一些可用2500倍液。
(3)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2500~3000倍液,间隔半个月喷雾2~3次。
(4)西瓜蔓枯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5000~5500倍液喷雾。
(5)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4000~5000倍液喷雾。
(6)小麦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可用1500~2000倍液喷雾。大量发病时期,可加大浓度,建议使用1000倍液,进行喷雾。
三、烯唑醇
1.作用特点
烯唑醇又名速保利,为三唑类杀菌剂,同时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铲除作用的广谱型杀菌剂。对白粉病、锈病、黑星病等有特效。
2.防治病害
(1)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每亩用量为35~70克。
(2)梨黑星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建议使用5000~5500倍液。叶面喷施,使用2~3次。
(3)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20%水分散颗粒剂,每亩用量为40~80克。
四、戊唑醇
1.作用特点
戊唑醇为三唑类杀菌剂,同时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铲除作用,持效期长久的广谱型杀菌剂。它主要用于防治小麦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油菜菌核病。禾谷类锈病、根腐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2.防治病害
(1)在大田作物上,一般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黑穗病、及花生叶斑病、水稻纹枯病,一般建议使用43%的戊唑醇800~1000倍液。
(2)在果树上我们应该适当降低浓度,例如在果树上的炭疽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等进行防治时候,我们建议使用43%的戊唑醇3000~5000倍液。
五、腈菌唑
1.作用特点
腈菌唑为三唑类杀菌剂,同时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型三唑类杀菌剂。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该药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2.防治病害
(1)梨黑星病:发病初期建议使用40%可湿性粉剂80000~10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发病严重时期,可用25%乳油,可配置4000~5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2)防治苹果和葡萄白粉病,可以用25%乳油,3000~5000倍液,每周半个月喷一次,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六、三唑酮
1.作用特点
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各个部位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等作用。
2.防治病害
(1)小麦类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等,发病初期使用15%乳油,5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如果十分严重可以适当增加量,可以选择80克兑水30公斤。
(2)甜玉米锈病:发病初期使用15%乳油,5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如果十分严重可以适当增加量,可以选择80克兑水30公斤。
三唑类使用注意事项:
1.对霜霉病、疫病及卵菌病害无效。
2.因为三唑类杀菌剂对作物有抑制作用,建议严格按照说明书建议使用。
3.选择在作物适合的生育期打药。
4.控制使用的次数和安全间隔期,一般三唑类杀菌剂安全间隔为15~20天。
每天都有新的文章更新,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