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的特征03—旗鞋
满族服饰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点和民族性格的神韵,这是满族在其民族形成过程中一种长期生活积淀的结果。
首先,它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即历史给它留下的深深痕迹。满族承袭女真族的旧俗,其中也包括发式、服饰。女真族的男子是剃发编辫,满族男子亦是辫发垂肩。
在《大金国志》中记载,女真人是“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的民族,每见巧兽之踪能不动声色地置之于死地,食其肉、衣其皮。满族则步其后尘,颇爱穿皮,只是按满俗,禁用狗皮而已。
其次,满族服饰的地方性特点也十分突出。由于地处寒冷,满族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戴帽子的习惯,这同汉族男子的“二十始冠”及束发绾髻,扎系布帻有着天壤之别。
满族人的帽子“寒暖异制”, 即冬天戴皮帽, 春、 秋戴暖帽,夏戴草编凉帽,并在帽子顶点缀着“红缨”,即醒目又艳丽。至于足下就更具有地方特色了,冬季普遍穿用的靰鞡鞋所用的靰鞡草,只有东北才有,当初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时期,努尔哈赤就是“足蹬鹿皮靰鞡”。
三、满族旗鞋的艺术特色
(一)鞋底
鞋底是满族旗鞋的关键所在,正因为鞋底,满族旗鞋才能别具一格。满族旗鞋鞋底的特点大致可以用“厚”与“高”这两个字来说明。《沈阳故宫珍宝》中有记载,施鞋的鞋底大约“高8至14厘米(2.3-3.9寸),最高的20余厘米(约5.6寸)”,因此可以看出旗鞋鞋底的高度略有不同。
旗鞋鞋底一般是以中心的木头作为主要的支撑,将太头制成特有的形状并使其位于脚中心,在木头四周涂上自漆或者裹上广布由此完成鞋底的制作。满族的旗革多是以鞋底的形状来命名,例如马蹄底、花盆底、厚平底、元宝底等,因这几种形式制作较为简单目观赏性强。走起路来也较为平稳,因此较为常见"就元宝底来说,其形状酷似元宝,下窄上宽,较具观常性:对于厚平底的旗鞋而言,为方便行走,厚平底式样的旗鞋鞋底较低,目不具各上宽下窄或是中间窄等特征,因而年老者较为多穿:花盆底样式的旗鞋形状与它的名字大致相同,上宽下窄,呈花盆状,目鞋底较高,多为四寸或五寸,该种样式的旗鞋多见于年轻女子打扮;对于马蹄底样式的旗鞋,我们可以从《清傻类钞·服饰类》中寻到些许踪影。
马蹄底样式不一,高度也不尽相同,该种旗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走过的地方会留下马蹄形状的印记。所以也说“着地之处则皆如马蹄也”。旗鞋的功能有多种,主要概述为增加身高、掩其天足、雨天防水等,更主要的是脚下配有这种鞋底,走起路来与汉族女子三寸金莲的步履姿态完全一致。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3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