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有野心的一代 Kindle,也是年轻人的第一款电纸书
极客博物馆 Vol.9:Kindle 最终没有如 iPad 那样高大全,但却为自己打下了最合适的注脚。
有那么一些已经老去的产品,它们也许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每每想到却令我们充满回忆。作为极客之选(微信号 GeekChoice)怀旧栏目,《极客博物馆》希望找到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的产品,带你重拾它们迷人的特质。
十一年前,纸质书经历了历史上最激烈的竞争。
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由一手打造出网上购物帝国的亚马逊(Amazon)点燃导火索,这家公司想用同样激进的变革手段带来新的阅读方式,于是一款新的、带有电子墨水屏的设备就此诞生,并被命名为 Kindle。
这个词原本含义是点起火焰,亚马逊希望它能传达给人们书籍和智慧所带来的兴奋。很显然,这家自称「世界上最大的书店」的公司做到了,2010 年产品一代发售便引发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并创造了 5.5 小时内售罄的奇迹。
抓住机会的亚马逊毫无疑问希望这把火越烧越旺,在一代之后又推出了 Kindle 2 以及更大尺寸的 Kindle DX,但最早为国内用户熟知的版本,莫过于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到的这款 Kindle Keyboard,正是它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 Kindle,还差点成了 iPad 的强大对手。
最好的移动图书馆
Kindle Keyboard,又被称为 Kindle 3,它是亚马逊在 2010 年 7 月 28 日推出的第三代 Kindle,在继承了前代实体键盘、扬声器和耳机孔设计的基础上,它最大的变化在于加入了原生中文(简体及繁体)支持,并拥有了 Wi-Fi 功能,这些都让 Kindle Keyboard 在中国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尽管在美国,Kindle 早已经成为不少人日常携带的必备电子设备,但 2010 年的国内用户,阅读习惯还停留在手机或者电脑阅读上。不过想做到沉浸式的阅读,电脑和手机并非最佳设备,电子墨水屏的 Kindle Keyboard 给了很多人第一次纸质书一般的阅读快感。

亚马逊 CEO 杰夫·贝索斯在接受 martha stewart 采访时曾经谈到,Kindle 设计初衷是让人们沉浸到阅读中去。借助 E Ink 电子墨水屏自身特性,它得以呈现出最接近纸张的阅读体验,Kindle Keyboard 采用的 E Ink Pearl 工艺实现了更高的对比度,因此在任何复杂的光线环境下都能带来更自然的体验,这一点是手机和电脑无法做到的。
Kindle Keyboard 不是触控屏,但它拥有和前代同样尺寸的(6 英寸)E Ink 显示屏,分辨率为 600x800,整体面积比前代减少了 21%(更短也更窄),重量也比前代减少 17% 为 247g。这样的大小已经很方便人们外出随身携带,单手握持也很轻松,尤其继承下来的两侧翻页键方便了单手操控,还有不少人将这个装备称为「压泡面神器」。
外在更轻更小,内部升级也很大,正是从这一代开始,Kindle 支持 Word、PDF、HTML、TXT 等文本格式,并加入了 JPEG、GIF、PNG 等主流图片格式显示,再配合繁简体中文字体,这让国内用户非常方便的将电脑中的图书和漫画等内容同步到 Kindle Keyboard 中。值得一提的是,和纸质书相比 Kindle Keyboard 还提供了内置的英语词典,这让它带来了阅读英语文本最痛快的查词体验,很多人看完的第一本英文原著就是在这台设备上实现。

另外,Kindle Keyboard 有一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具有时代感的特性——支持「刷机」,这也成为这款设备被大家称为「移动图书馆」的重要原因。
2010 年的亚马逊在美国尽管在线书籍已经非常丰富,但国内书籍市场还没上线(2013 年中文市场正式上线),中文书籍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比不上一些手机 App,这就诞生了处于灰色地带的 Kindle「刷机」业务,如同当年给 iPhone 越狱安装九宫格中文输入法那样,刷机可以让电子阅读器有更多新功能,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莫过于在 Kindle 上「刷入」多看系统。
通过刷入更本土化的系统,Kindle 能够支持更多格式电子书,拥有了更好的中文字体显示效果,更强大的字典,以及速度更快的浏览器,并支持重新排版的 PDF 文件。因为这些,Kindle 才在国内获得了诸多青睐,人们甚至可以从国内的电子书市场下载免费电子书。

当然,这种灰色手段并不符合亚马逊「硬件做渠道,赚钱在内容」的服务策略,但也因为这一因素,当年的 Kindle Keyboard 得以在流入国内市场后快速扩张,这种情况同样也发生在苹果在内的很多国外公司身上。而说到苹果,同样在 2010 年推出的 iPad 似乎成了 Kindle Keyboard 最大的对手。
更全能的电纸书
作为电子阅读器,Kindle Keyboard 无论是功能还是价格上似乎都不能和 iPad 匹敌,但让人意外的是,这样一款设备除了能够阅读电子书外,还能将其转为有声读物,甚至它还拥有连如今的 Kindle 都没有的音乐播放功能。
对,你没有听错,Kindle Keyboard 还可以播放音乐,这个单手操控,重量 247g 的电子阅读器有着一个音乐播放器,不仅是外部扬声器,还拥有 3.5mm 耳机接口,这意味着虽然人们平时主要拿它看书,但听歌这件事它也可以做到。

此外,通过自带的 Text-to-Speech (TTS)功能,Kindle Keyboard 还支持「有声朗读」的功能,对于懒人一族来说,在 2010 年就能通过这种方式「听书」的确很酷,虽然发音不如今天的 AI 语音助手来的自然,但在当时也算是一大卖点。
这些特性无疑加强了 Kindle 在阅读方面的体验,虽然扬声器和耳机孔从第一代 Kindle 就已经具备,但有声朗读功的确让设备变得更加友好,而它也许正是受到了当年乔布斯带来 iPad 的影响,我至今仍然记得乔布斯在现场演示电子书时,那种更真实的拟物感和更流畅的翻页体验,这些很可能促使亚马逊进一步增强设备的使用体验。
这种影响还体现在实体按键上,熟悉 Kindle 系列的朋友都知道,Kindle 从第一代开始就设计了实体全键盘和导航按键,但到 Kindle Keyboard 之后,这些按键逐渐消失,这样的简化实际上是从 Kindle Keyboard 开始,你会发现在屏幕尺寸和上一代没有变化的情况下,Kindle 把机身设计的更小更轻了,这正是将实体按键部分简化所带来的结果。

虽然在价格上谈不上真正交手,贝索斯也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这款产品和 iPad 并非同一类型,但 iPad 的大卖仍然影响了亚马逊对 Kindle Keyboard 的设计,这家公司也一定从市场反馈中听到声音,因此 Kindle Keyboard 才可能会出现这些改进升级。而当 Kindle Keyboard 真正发布之后,这些新功能也的确为其迎来了更高评价,它被称为「同类产品中最佳的阅读设备」。
iPad 系列带来的影响似乎不仅如此,日后不断升级的 Kindle 系列产品很明显在设计上越来越简单,在逐渐移除各种实体按键之后,Kindle 渐渐有了一种 iPad 系列那样「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设计风格,并逐渐明确了功能上「少即是多」的思想,那便是,作为一款方便的电子阅读器,其他的功能都显得多余。
现在看来,不论是 iPad 还是 Kindle Keyboard,这两款产品无疑取得了各自的成功,并几乎决定了日后的格局。iPad 长时间统治平板市场,Kindle 则牢牢锁定了电子书阅读器霸主地位,苹果、亚马逊两家公司也在各自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从最初的实体全键盘,到如今一整块触控屏幕,Kindle 系列由繁入简,但传递的核心却始终如一,在打造「沉浸的阅读体验」这件事上,Kindle Keyboard 毫不逊色。直到今天,这台设备仍然是很多用户的心头好,出色的品质和方便的操作让人不由得想要去拥抱每一个悠闲的下午,再去认真读一本好书。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