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前景趋势】一文读懂2023年多肽药物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内容概况:国家积极支持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行业的发展,大规模药用多肽的合成纯化被列入2011年和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产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部分,明确提出“重点开发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治疗药物,重点仿制市场潜力大、临床急需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加快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随着多肽类药物行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医生对多肽类药物的接受度日益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多肽类药物的发展。

关键词:多肽药物产销现状、多肽药物市场竞争格局、多肽药物发展趋势

一、概述

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其连接方式与蛋白质相同,但多肽的分子量一般远小于蛋白质,且大于小分子,多肽和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是肽链长短之别,二者没有严格的区分,多肽药物是多肽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基因重组或从动物植物中提取目标多肽制备,其分子大小介于小分子化药与蛋白质药之间(500<MW<10000),兼具两者的一些特性,多肽药物的质控水平接近于小分子药物,活性接近于蛋白质药物,在临床应用和生产制备上具有一定优越性,多肽药物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基因重组和从动植物中提取。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多肽药物的合成生产,然而受技术水平、硬件设备等的限制,中国制药企业还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多肽药物生产,直到21世纪初期,随着各项技术水平及配套硬件设备逐渐成熟,国内少数企业开始具备规模化合成生产多肽药物的能力。

二、发展环境

近几年,国家积极支持化学合成多肽药物行业的发展,大规模药用多肽的合成纯化被列入2011年和2019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产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部分,明确提出“重点开发具有靶向性、高选择性、新作用机理的治疗药物,重点仿制市场潜力大、临床急需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加快新型抗体、蛋白及多肽等生物药研发和产业化”,国家产业政策为多肽药物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随着多肽类药物行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医生和患者对多肽类药物的接受度日益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多肽类药物的发展。目前,多肽类药物在国内已经广泛用于抗肿瘤、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糖尿病、骨科、产科等多个治疗领域,未来市场用药量将会进一步提升,患者对多肽类药物的接受程度也将日益提高。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多肽药物行业竞争现状及市场前景规划报告》

三、发展现状

多肽类药物的主要特点是用量小,生物活性强,对代谢类疾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记忆力减退、精神失常、高血压和某些心血管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途,近年来全球多肽药物市场飞速发展,2022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达729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795亿美元,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美国和欧洲是多肽药物最主要的市场,其中,美国占比高达42.43%。

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年来中国多肽原料药注册个数快速增长,新品种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22年11月11日,中国多肽原料药备案共计351个,其中246个状态为A,106个状态为I,审批数量逐年增加。尽管中国在多肽原料方面已初具规模,但多为低于10个氨基酸的初级产品,高端多肽原料依然依赖进口。老品种的登记备案数量排名前列,如胸腺五肽登记备案数量为41个,硼替佐米为22个,奥曲肽为21个。目前,中国多肽药物市场的产品结构与国际成熟市场差异显著,国内销售额较大的多肽药物主要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类产品,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肿瘤、糖尿病、罕见病是拉动多肽药物市场的“三架马车”,销售额较大的品种均为有着明确临床获益的治疗性药物,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治疗罕见病等疾病的多肽药物市场份额还相对较少,未来增长空间巨大,预计2023年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881.1亿元,其中肿瘤领域占30.7%,消化道领域占13.5%,糖尿病领域占14.0%,心脑血管领域占9.1%,抗感染领域占12.9%。

四、市场竞争状况

1、市场格局

国内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同业竞争激烈,随着国内加大对多肽药物的研发投入,以诺华制药、美国赛生、瑞士辉凌和默克雪兰诺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虽然依旧占据一定优势,但本土翰宇药业、中和药业、中肽生化等企业也正在崛起。目前全球已出现多家优质的多肽药物公司:国外代表性企业包括Teva(梯瓦)、NovoNordisk(诺和诺德)、Novartis(诺华)、AstraZeneca(阿斯利康)、EliLilly(礼来)、Takeda(武田)、Amgen(安进)、Ferring(辉凌制药)、PeptiDream、BicycleTherapeutics等;国内代表性企业包括中肽生化、翰宇药业、成都圣诺、海南中和、海南双成、麦科奥特、普莱医药、先为达生物、盛诺基、同宜医药、泰尔康生物、前沿生物、恒瑞医药、君圣泰、派格生物、贺普生物、豪森药业、泽生科技、仁会生物等。

2、代表企业分析——翰宇药业

由于多肽药物的研发起步相对较晚,再加上技术壁垒以及对研发、工艺、设备等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国内专门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生产且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相对较少,典型代表企业为深圳翰宇药业,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是专业从事多肽药物研、产、销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证券代码:300199),是中国较早上市的多肽药物企业,翰宇药业业务涵盖药物及医疗器械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多肽原料药、客户定制肽、美容肽、多肽制剂药品、固体制剂药品、医疗器械和多肽护肤品等多个系列,2022年翰宇药业营业总收入完成7.04亿元,毛利润5.44亿元,毛利率为77.34%,客户肽产销量分别完成7724.7克和7139.0克。

五、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

多肽药物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主要为氨基酸、氨基酸保护剂、树脂酸、合成仪、包装材料、仪器设备等;产业链中游为多肽药物制造业;产业链下游为销售终端,主要为药品批发商流向医疗卫生机构,最终销售给患者。

2、上游

多肽药物原材料主要包括氨基酸、氨基酸保护剂、树脂酸、合成仪、包装材料、仪器设备等,其中,氨基酸为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中国氨基酸产量达628.26万吨,同比增长7.1%,中国氨基酸持续增产,为多肽药物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原材料本身的质量将影响多肽药物的质量,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直接影响行业的生产成本,未来,随着中国多肽药物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多肽药物原材料供应商数量还将逐步增加,原材料的选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多肽药物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3、下游

多肽药物下游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健康观念将不断提升,医疗卫生事业也迎来发展良机,截止2022年末中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3.3万个,总诊疗人次为84亿次,多肽药物具有使用安全、疗效确切的优势,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医保目录的多肽品种不断增加,临床认可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程度提高以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各级医院对多肽药物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由于多肽药物销售不具有明显周期性,且招标采购价格较为稳定,受下游影响较小。

六、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医药行业需求持续增长,而随着中国医药行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国内多肽药物行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多肽药物以慢病治疗为主,国内销售额较大的多肽药物主要是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类产品,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新药品种陆续上市,多肽药物以其确切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正逐渐被专家和临床医生所接受,临床治疗地位也不断提升,多肽药物正逐渐成为药物研发的焦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多肽药物行业竞争现状及市场前景规划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深度调研数据、专家反馈数据、内部运营数据等全域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升客户的商业决策效率。本报告对中国多肽药物行业现状与市场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行业的发展轨迹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作了审慎的判断,为投资者寻找新的市场投资机会,进入多肽药物行业投资布局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智研咨询是中国产业咨询领域的信息与情报综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