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常带烟霞色:唐装多胡风,浅谈宫廷唐装与胡风的浪漫“邂逅”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从大唐的历史古籍中,能看到这么一句话:
“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謘。”
由此观之,胡风已深深影响了此时中原的大唐国度。
唐王朝虽几度风雨,几番兴亡,但“她”却对外来的各类文化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因而,胡汉文化的“相交相融”是历史必然的大势所趋,胡风也因而充斥在中原生活的方方面面。
唐代女性的宫廷服装受其影响颇多,具有较丰厚的胡风元素,并形成了唐文化其独有的文化内涵。
羽衣常带烟霞色,“胡风”相遇唐妇装
王维有诗云: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此诗形象有力的展现了盛唐王朝的繁盛气象,彰显了此时作为唐朝都城的长安,具有万国都会的雄厚地位。
自李唐以来,皇室血脉并非是纯粹中原的汉人血统。身为唐高祖的李渊,作为出身于曾经北周的世族大家,鲜卑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交相融,深深影响了三百余年的大唐文明。
世人皆知,“天可汗”是几千年前草原民族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最高尊称。而当时的太宗也正因这句: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从而名声四海,名垂千史。
这体现的是唐王朝拥有绝对自信的包容与开放,表现的是各民族对唐文化深深的号召力与凝聚力。
这兼容并包的社会氛围更是吸引接纳了无数的胡人前来相聚,他们怀揣着热情与期盼走进了这片神圣而广袤的国度。
他们在这里生活、定居、通婚、繁衍。由此,汉文化与胡风首次的浪漫“邂逅”,竟如此不期而遇,令人动容,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在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达和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兴旺,多种多样的胡服源源不断的传入了中原,走进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家中。
于是,唐朝那些本就善于爱美打扮的女子开始纷纷效仿,换上了这充满着异域风情的各色衣裳,胡风自此掀起了第一股持续了三百余年的热浪。
二、云想衣裳花想容,“胡风”相融唐妇装
唐装中的胡风元素具体可以表现在日常的首服、身服和足服上。
在首服中,唐朝女性通常会选择一顶胡帽搭配穿戴,胡帽的存在使得一千多年前的女性散发出了简洁干练的极大魅力。
在现存的胡俑中,不难看见那英姿飒爽的唐代女子头顶一个胡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令人心生艳羡。
在身服中,由于唐朝女性在闲暇娱乐之时,以骑马打猎作为消遣,于是她们不得不在服装的挑选上用心良苦,以达到能够使其简单又舒适。
而此时,代代生活在草原上的胡人,她们身着的胡服走进她们的视野,别具一格的窄袖衫和条纹裤吸引了她们的目光,成为了多少唐代少女心中的必备之选,深受其青睐。
我们常常能听到的那句:
“李波小妹字雍容,窄衣短袖蛮锦红。”
恰好的描写了在雍容华贵的唐装上出现了简洁而硬朗的胡风元素;
在足服中,革带与皮靴成为了唐代女子胡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靴不仅使得她们在跳舞时显得轻盈出挑,更是在她们骑射、打猎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于是,我们翻阅那微微泛黄的唐代史册,常常看到的是,女性们褪去了宽大的衣衫,换上的是干练十足的窄袖衫,改良衣服样式,足着一双皮靴,策马奔驰。
在草原,在街头小巷,在宫廷宴会,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的日常唐服与胡风相交相融的身影景象,无处不彰显着胡风早已深深融入了唐代女性服装。
“变迁世事感沧桑,利锁名缰梦一场。”
晚唐诗人刘骏声如是说。要写战损就不能只写战损,写一场安史之乱,碎了大唐的盛世梦,从此胡骑长驱五六年。
安禄山和史思明作为两大胡人叛贼,使天下芸芸众生饱受战争之苦,不得安息。在遭受了长达七年之余的苦难后,安史之乱得以平定,可是这“鸡犬不惊”、“门不夜关”的社会情景却再也一去不复返。
于是,百姓对胡人、胡服、甚至胡食产生了极大的抵触心境,对本该融入中华文化的胡文化采用了消极抵抗的态度。
唐代女性由此开始从热衷胡服,到重新审视胡风元素,再到回归重视本民族的服装。
然而,虽然胡风对唐装的影响力直趋减弱甚至一度会被统治者扼杀,但是随着回鹘族与中原的日益密切,来往频繁,回鹘装与胡服渐趋融合,直至体现在衣身宽大、色彩艳明、下裙摇曳的宫廷女性唐装上,至此胡风与唐装相融向荣。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那样: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放眼今朝寰宇,一个共建的世界,才能让我们人类和平共处。
墨子曾说: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项羽刚愎自用自刎于乌江,蔺相如宽容待人,终成千古佳话。
因此,我们带着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摒除偏见与歧视,共同打造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同社会的理想才会有朝一日得以实现。
三、八千里路云和月,“胡风”深融中国风
唐王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之巅峰,历代统治者采取了开明包容的文化政策,对外族的异域文化兼收并蓄,而胡文化的影响早已深入人心,影响了中原百余年。
即使后来唐王朝深遭安史之乱,却依然未能打压遏制住胡文化。于是我们也能看到,在深受重创唐王朝的大街小巷里,在唐宫夜宴上,依然不乏身着具有鲜明胡风唐装的女性。
由此观之,胡服对中国服饰的影响不是微乎其微,相反,它的影响力是不可磨灭、代代永存的。
它早已深融植根于中国风,早已得到了万千唐代女性心中的深深歌颂,使其青史载策,被后人知晓。
而胡风元素的渗入带给了唐代服饰巨大的变化,此前的唐代服饰由于深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的思想影响,女性服饰渐趋宽大落地,追求行走时衣袖飘飘,衣饰繁冗复杂的风格。
当胡风深入中原,唐代女性身着的服饰一改以往的落地长袍,身着紧瘦衣裙,下摆极地,从而使得身姿尽显俏丽修长。
此服饰始于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后也纷纷效仿,从而社会上便以具有鲜明胡风元素的服饰为女性潮流,一时间名动长安,“洛阳纸贵”。
而胡风元素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胡风对于唐代服饰的面料以及纹样花式图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胡风的传入将此前唐代服饰面料由丝绸改为布帛,将由以牡丹等花类为主的简单图案改为融合了鲜卑、突厥、吐蕃等一系列少数民族的异域波纹。
而胡风也深深影响了唐代女性服饰的饰物,使其从不加外在的修衣饰品到以绵长的披帛为主。
由于来往商旅不绝的丝绸之路,帔服从波斯一路深入唐王朝,传至长安,从此唐朝女性的主要服饰配饰变成了配置在肩背之间的长条巾,即披帛。
唐代宫廷女性服饰吸收了大量的胡风元素,这是多种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更是中西文化结合、兼容创新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壮举。
唐王朝采取了开明吸纳的文化政策,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与包容,使得此时的唐朝服饰对女性的束缚逐渐减弱。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女性能够在盛唐到来的那一刻得以喘息,这又何尝不是反映了唐王朝时期的女性敢于追求自我,自信勇敢,热烈奔放的豪迈气魄。
或许那时的她们早已用自身可歌可泣之举告诉了如今的女性,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溅、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
而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前辈先贤们为我们谱写的壮丽篇章——使女性唐装与胡风相交相融。
结语
泱泱华夏,绝代风华。追溯千年历史,中国古代服饰深受胡风影响,难以磨灭。而胡风元素的逐步传入,使得本就多姿多彩的唐代妇装更上一层楼。
而它的出现更是为唐代女装得以驰骋中外,名扬四海贡献一份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唐代服饰上尽显胡风更是反映了统治者采取的开放的民族政策,这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明。
拒绝一切照搬照抄,不合理的接纳与吸收,要平等的对待外来文化,尊重各文明之间差异性,尊重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
而唐朝宫廷女性常服中的胡风元素也更深层次的折射出此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逐渐不愿再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与迫害,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百姓思想的觉悟提高。
也更加反映出东方美学所散发出的巨大的魅力,一直在普照着中华文明这片悠久的土地。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卷四五》
《全唐诗》
《资治通鉴》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