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阳人眼里,一座秋千包含着一生乡愁
快过年了,安阳村庄里有一种过年时候老少皆宜的游戏:“年秋”。扎好秋千,村里的人就开始享受一段快乐的时光,颇有兴味。
王九云 | 文
腊月廿八要挽秋啦
闺蜜的儿子开了个农庄,开业之际,邀请我们走秀队去增人气。
农庄距市区几公里,规模很大,是一座首倡让生活慢下来的园子,让忙碌的都市人在园子里放慢生活节奏,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
怀旧是农庄的主题,在这里,你可以租一畦黄土地种菜;可以用古老的方式推碾拉磨;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大锅菜;更开心的是可以体验原滋原味的年秋。
这种年秋,有别于公园里钢筋焊接、铁链栓着吊椅的秋千;有别于圆形的转秋;也有别于家庭阳台上小巧精致的吊秋,它是那种拙朴古香,伟岸恢宏,让人一看就想起过年的木头架秋。
故乡人把秋千叫做“秋”,把绑秋千叫“挽秋”,荡秋千叫“qie”秋。方言是个奇妙的东西,有些话,说得出来,写不出来,比如这个“qie”字,我费了很大劲,也没查出给哪个字沾着边儿。
生产队时期,每年进入腊月,队长就张罗着准备挽秋的物件,诸如梁檩、棕绳、木板儿、铁圈之类。挽秋一般在腊月二十八、九的样子,这时生产队除了喂牲口的,农活全停了,人闲。
挽秋需要几个青壮劳力,还得有经验丰富的老者当指挥,把秋挽得平稳坚固,荡秋时不能出任何差错。
我们村子很小,只有东西一道大街,秋就挽在井胡同口东,那里路北是个记工室,相比临街房子往后缩一点,地场儿宽。
虽然这儿是交通要道,但过往车辆极少,串亲戚的大多是地蹦儿,从秋旁边绕个弯儿就过去了。
偶尔有小驴车路过,荡秋的停下来,让一下,驴车就从秋下边过去了。
挽秋时,先在路两边各挖两个深坑,将4根5、6米高的檩条栽到坑里,利用三角形的稳固性,绑成两个出头的 “A”字,用土石夯结实。
铁匠打的两个大铁圈子是栓棕绳用的,串在横梁上,可以左右滑动。
棕绳下面离地面半人高的地方,栓一块长方形结实的木板,用来脚踏。
准备停当,两个身手麻利的年轻人爬上栽好的柱子,用绳子往上吊大梁,老者吆喝着往左往右。
小孩子围着看热闹,这边转到那边,那边转到这边,冻得通红的小脸儿,像树梢上够不着的苹果,长崩了,裂着纹。
男女老少都爱荡秋
秋挽起来了,粗犷拙朴,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试秋是模子的专利。他是保管,黑大汉,铺板身,走路压着脚后跟,可这身板荡起秋来却轻如大鹏展翅恨天低。
他站在踏板上,双手提绳,后退几步,一只脚踏板,另一只脚顺势就站了上去,曲腿弯腰蹬直腿,身子就带着呼呼的风一下子就腾空而起,越飞越高,挽着秋绳的两个大铁圈随着模子的姿态,哗啦哗啦的在横梁上左右移动,荡起时撑开,下落时又合拢。
眼看模子飞过横梁,身子成了倒栽葱,看者一阵惊呼,媳妇就叫骂了,模子才不再用劲儿,双臂抱绳,缓缓落下,那种潇洒自在令人啧啧。
秋还没挺稳当,围着的半桩孩子就挤着去抢秋,模子就呵斥:“排队排队,该着谁谁qie!”孩子们又呼拥着往后排。
从挽好秋的那一刻起,秋下的喧闹就如滚锅煮饺子,这拨翻下去,那拨又飘上来,从早到晚秋绳哗哗作响。
头几天大人都在赶年儿,孩子总是主角,没完没了的荡,屁股坐疼了,抓铁索的两手也冻得不服使唤了,还不尽兴,直到夜很深了,大人连拖带拽还不肯回家。
女人初一上午串罢街磕罢头,下午就是荡秋千。
除了泼辣胆大的媳妇,姑娘们比较矜持,不像男孩子单人荡秋,大多是打对秋,两人同时站在踏板上,四只脚交叉,面对面一人蹬一人扯,秋就荡起来。
有荡不起来的时候,只在原地扑腾,像捣蒜,就有人在背后助推一把,秋就越荡越高。
两位姑娘如龙身蛇腰缠绕在一起,一个短发洒洒飘飘,一个长辫落落起起,脸儿上扑堆着俏,笑里藏着娇。
小孩子荡秋千总是有妈妈带着,妈妈坐在踏板上,让孩子坐进怀里,抱住她的腰,有人在背后送秋,孩字嚷嚷着,不中,不中,高点,再高点!
送秋者猛一用力,秋一下子荡上去了,孩子被惊得尖叫起来,旁边就有小孩子呼叫:“毛刺猬,胆小鬼,不干活,光吃嘴。”
古稀老人也要荡的,但荡不了几下,也就是悠悠百病。
她们是趁着吃饭时候荡,人不多,不用排队。狗蛋奶奶坐在秋上,绑着的裹腿伸成两根直棍,三寸金莲朝上翘着,咯咯地笑:“一悠悠,二悠悠,三悠悠过来拦住秋......”她把满脸的褶子挤在一起,堆成一朵倒勾菊,好惬意的样子。
过年除了生产队挽大秋,大多还要在家里挽小秋。在相距不远的两棵树上,系一条草绳,底下栓一块小木板,绑上小棉铺垫,孩子坐在上面,小伙伴们一前一后用力推送。
从挽成秋到正月十六,每天都有人荡一阵子,其中十四至十六过小年是高潮,人们吃饱了,喝足了,也不用出工了,男女老少便走出家门围在秋旁,荡秋的,看热闹的,东家长西家短扯闲篇儿的,像在上演一场人生话剧。
过罢正月十六,年过完了,秋千也就拆除了。来年腊月,秋又挽起来。
秋绳悠悠,岁月悠悠,古老的传统秋千,不知何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留下一抹令人心碎的乡愁......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王九云,安阳人,教师,文学爱好者,喜欢乡土文学,文章散见于多家报刊,散文《萤火微光亮童年》曾获得2015《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