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误服干燥剂急救指南-家庭急救系列

 

最近,又有人问,口服干燥剂一包,如何处理?

小编立马被这个题目给吸引了,因为这个问题,确实困扰很多一线医生,因为现在市售零食等很多使用的干燥剂是不一样的,有些是颗粒状的,有些是粉末状的,成分自然也会不一样,具体处理起来应该会不一样。我们小的时候就接触到石灰干燥剂,小孩子对新鲜事物都会很好奇,第一次见着的话,以为吃的包装里面的东西都是能吃的,就会把这一包干燥剂给拆开,看到可能还会去舔一舔,但是如果不小心若是倒进嘴巴里那就完蛋了,于是吧,就有了误服干燥剂去急诊看病的例子。相信这样的情况应该会有不少。所以这个事情还是很重要的,搜索了下,问这个问题的还真不少。

虽然回答的人也不少,但可惜的是很多答案都不靠谱。于是找遍了资料,有几个是比较靠谱的,那么今天要好好科普一下,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万一不小心误服应该如何急救。请大家认真看完哦!

什么是干燥剂?

干燥剂是一种除湿材料,通过吸附或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起到干燥作用

干燥剂的应用历史可不短。早在1773年,就有人发现木炭具有干燥吸附的作用[1]。

干燥剂发展到今天,按存在状态,可以分为固体干燥剂、液体干燥剂和复合干燥剂三大类。一般来说:

固体干燥剂包括硅胶、沸石、活性炭、分子筛、活性氧化铝、无水氯化钙、氧化钙(也叫生石灰)等;

液体干燥剂包括氯化钙溶液、氯化锂溶液、溴化锂溶液、浓硫酸等;

复合干燥剂则为多孔材料-卤素盐复合材料等[2]。

目前,干燥剂在制冷行业中使用得最广泛,研究得也最深入[3]。不过,由于这类干燥剂一般都在空调等制冷机器的内部,人们很难直接接触到。

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哪些?

食品、化妆品、药品等日用品都是使用干燥剂的大户,因为要防止物品变潮和发霉。

一般这类日用品中的干燥剂都有专用包装,可以是滤纸、无纺布、复合纸等。上面会印有“不可食用”“DO NOT EAT”“Don’t microwaves”等警示字样,翻译过来就是不要食用、不要放入微波炉。有的上面还会注明具体成分。

干燥剂外包装上有明显的警告图示和文字

来源:pixabay

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成分有:

① 生石灰

图为生石灰块 来源:站酷海洛

生石灰,学名叫氧化钙,通常是由石灰石(主要是碳酸钙)经过煅烧后形成的。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中青年网友,可能见过石灰厂烧制石灰的场面。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已经很少能见到生石灰了,也许有人会问:园林工人往树干上涂的白色浆液不是吗?其实在加水之前那还是生石灰呢,但加水过后就变成熟石灰了,也就是说往树上涂的白浆是熟石灰。

由于生石灰吸湿效果好、来源方便、价格便宜,所以常被用来做干燥剂。小食品中的干燥剂大部分都是用生石灰做的。

② 氯化钙

图为氯化钙薄片 来源:站酷海洛

氯化钙与上面所说的“氧化钙”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

氯化钙是一种卤素盐,工业用的氯化钙一般以海盐为原料,通过氨碱法生产而得到。其实,氯化钙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尤其对于北方居民而言,因为冬季用来除雪除冰的东西就是工业用氯化钙[4]。

除了工业用的氯化钙,还有食品和医药用的氯化钙。

食品医药级氯化钙是利用低浓度盐酸和石灰石为原料生产的。这一级别的氯化钙在食品中一般作为稳定剂、稠化剂、干燥剂和口感改良剂等使用。氯化钙还可以制成氯化钙注射液,用于治疗钙缺乏、镁中毒解救等。

③ 硅胶

图为硅胶干燥剂 来源:pixabay

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通常是用硅酸钠和硫酸反应,然后经过老化、酸泡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而制得的[5]。

对于硅胶的用途,想必大家都知道它在整形美容方面的应用,其实由于它良好的安全性,现在也普遍作为干燥剂使用。比如,一些化妆品、电子产品、服饰中就可以经常见到硅胶干燥剂,贵一些的食品中也可以见到。

④ 茶包干燥剂

还有一种茶包干燥剂也很常见,装在无纺布或者滤纸的小袋子里,具体成分不明,但一般描述为茶叶碎末。

由于茶叶碎末是中空的蓬松结构,表面积大,所以具有一定的吸湿性,但吸湿性不强,主要功能是除味。

我喝的那个干燥剂就是这种。至于是什么味道嘛,确实有点茶叶味。你可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它的味道,而去泡水喝呀!

⑤灰色粉末或浅红块状:蒙脱石干燥剂

蒙脱石粉末,吸水后会发红结块 图片来源:wikipedia

蒙脱石本身也是临床上使用的止泻药物,孩子误服不会造成明显危害。嘱多喝水,促进排出即可。

⑥灰色圆颗粒:矿物干燥剂

矿物干燥剂

这种干燥剂外形是灰色、青色或者黄色的圆颗粒,看上去有点像猫砂,一般是矿物干燥剂可能大。因为外观不吸引人,通常不会被儿童误食。

矿物干燥剂一般以天然凹凸棒石粘土为主要原料,一种天然的含水镁铝硅酸盐,由于该种物质能够有吸附作用,凹凸棒石粘土为主要成分的相应药物早已经问世,主要用于粘膜保护,治疗腹泻等,临床作用类似于蒙脱石。误服后对人体无明显影响,无需特殊处理。

⑦咖啡色粉末:三氧化二铁

脱氧剂三氧化二铁

多为三氧化二铁,放在食品中多作为脱氧剂使用,一般在包装上写着脱氧剂,脱水性能并非很强。口感很差,孩子即使误服,也不会很多,无需特殊处理。

如果误食的比较多,出现了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须给予洗胃处理。

误服干燥剂会有哪些危害?要怎样处理?

① 误服生石灰干燥剂危害最大

生石灰与水接触后会大量放热,生成具有强碱性的氢氧化钙,也就是熟石灰。熟石灰能腐蚀消化道,造成口腔、食道损伤或者胃溃疡[6]。

如果人们不小心误服了生石灰成分的干燥剂,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快速处理:

  1. 立即到医院急诊接受治疗。
  2. 不要喝水,不要催吐,以避免呕吐造成二次伤害。
  3. 国外文献的确有推荐喝1~2杯(或按每公斤体重喝15毫升)水或牛奶的稀释疗法,但效果较弱,且都有呕吐导致误吸的风险。所以建议谨慎采用此法[7][8]。
  4. 保存好干燥剂包装袋,及时提供给医生。
  5. 患者就医后,医生们的处理办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一般包括:心电监护、禁食水(必要时肠外营养支持)、口腔护理、弱酸中和治疗等。

② 误服氯化钙干燥剂

氯化钙与生石灰一样,都属于白色物质。氯化钙与水接触后,也会发热,这种热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

与生石灰不同的是,氯化钙与水接触后不会产生强碱性物质,也就没有腐蚀性。

氯化钙还有可能引起高钙血症,患者会出现精神不振、嗜睡、头痛、异常口干、口中可闻到金属味、食欲差、心电图异常等表现[9]。

如果人们不慎误服了氯化钙成分的干燥剂:

  • 对于普通人而言,处理方法与误服了生石灰成分的干燥剂是一样的;
  • 但对于医生而言,如果患者有高钙血症的表现,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症处理,比如扩容、利尿、抗骨吸收及透析等。

③ 误服硅胶干燥剂

与生石灰、氯化钙干燥剂不同的是,硅胶干燥剂比较好辨认。

硅胶干燥剂为颗粒状外观,为透明小球,包装袋上会有“Silica gel”或“硅胶”的字样。

图为干燥剂中的硅胶颗粒 来源:站酷海洛

硅胶属于中性的化学物质,不会与水起化学反应,也不会被人体吸收,最终会随着大便排出体外。

所以,如果人们不慎误服了硅胶干燥剂,不要惊慌,因为它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只需要密切观察就行。即使出现了口腔和喉咙不适等症状,也是可以自愈的[10]。

④ 误服茶包干燥剂

前面所说的几种干燥剂多存在于食品包装中,茶包干燥剂则不同,多存在于茶杯、奶瓶等物品中。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

虽然茶包干燥剂的成分多被描述为茶叶碎末,但也不能排除其混合有其它类型干燥剂成分的可能。

所以,如果误服了茶包干燥剂,因为成分不明,应立即到医院急诊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并提供残余的“肇事”干燥剂,方便医生做进一步判断。必要时,还要积极联系生产厂家,确认茶包干燥剂的具体成分。

怎样避免误服干燥剂?

小孩最容易误服食品干燥剂,当然,成年人也可能会误服茶包干燥剂。所以为了避免误服,大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 教育孩子识别干燥剂,知道干燥剂有害,不能食用,不能接触到眼睛、口鼻、皮肤,更不能放入到水中。
  2. 每次打开物品时,特别是拿给孩子吃的零食,都要仔细检查,查看是否含有干燥剂。如果存在干燥剂,应立即丢弃到垃圾桶,并用其他垃圾覆盖。

是不是干燥剂都会引起爆炸?

曾经,有关食品干燥剂爆炸导致孩子眼睛受伤或失明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频频转发,有的内容称:据央视新闻报道,一名5岁男童因将零食包里的小包干燥剂拆开,倒入瓶中加水玩耍,岂料瞬间发生爆炸,一只眼睛因碱性液体侵蚀,造成失明。各地媒体也多有关于少年儿童玩耍或误吃食品干燥剂造成伤害事件的报道。小小一包干燥剂真的如此可怕吗?我们先来看看消防员做的实验。

▼石灰干燥剂▼

22g生石灰干燥剂,遇上100ml清水,稍作摇晃后,出现一些微小的气泡。

继续加量,倒入第二包,这时,水中的生石灰含量达到44g。

已经开始发热了,这时,液体温度达到29℃。

当加入整整4包、总重量88g的生石灰时,液体温度开始快速上升,矿泉水瓶受热后彻底变形,无法站立。

出于安全起见,消防队员将矿泉水瓶转移到空旷地带。不到2分钟,测液体温度已经达到66摄氏度。这时,意外发生了。

瓶口凸出的部位被炸出一个大洞,瓶内的白色物质最远喷射出去了近5米。距离瓶子仅一米的记者、摄像和消防队员身上,都沾上了白色物质。

▼矿物干燥剂▼

按同样的步骤,88g矿物干燥剂加水,摇晃静置后,虽然没有发现明显的反应,但液体温度从27℃上升到了29℃。

▼硅胶干燥剂▼

而硅胶干燥剂加水后,立即出现了奇特的声响,噼里啪啦的。响声持续5分钟后消失,此时的液体温度从28℃上升到29℃,有气泡不断冒出。

▼氯化钙干燥剂▼

消防队员将88g氯化钙干燥剂加水摇晃后,液体温度明显上升,达到46℃,瓶身有些变形。

静置2分钟后,瓶子内壁上形成透明的结晶,原先的液体凝固成胶状。温度仍在上升,最终达到57℃。而形成的结晶物质带有明显的刺鼻气味。

由上面的实验得出,生石灰干燥剂遇水会发生急剧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瓶子爆炸后喷射的液体温度最高可达90℃,能将人的皮肤灼伤。生成的氢氧化钙碱性很强,对人体皮肤还有腐蚀作用。

在实验中,实验人员的手臂被溅到了飞溅物,已经有一些轻微的烫伤。

相较而言,矿物干燥剂、硅胶干燥剂和氯化钙干燥剂遇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比较温和,爆炸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大概就生石灰类干燥剂有“爆炸”可能

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监马志英曾在文献中指出,媒体报道的爆炸事件有三个共同点:1.都是生石灰类干燥剂,而且干燥剂的体积相对较大;2.都将干燥剂放进保温瓶或塑料瓶等有固定体积的容器内;3.都在干燥剂中加了水,有的孩子还摇晃玩耍。这三个共同点正是引起干燥剂“爆炸”的必要条件。所谓爆炸,是物质非常迅速的化学或物理变化过程,在变化过程中迅速放出巨大能量,伴有高温并生成大量气体。由于气体生成迅速且容器体积较小,故有极大的压强,对爆炸点周围的物体产生了强大的压力,当高压气体迅速膨胀时形成爆炸。可见,生石灰类干燥剂“爆炸”其实是一种微爆,这是一种放热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造成气体膨胀,在有限的空间内(如瓶子、密封袋等)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摇晃会加速反应,当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可能会引发“爆炸”,产生的热量还可能灼伤人。而其他干燥剂相对安全,鉴于此,干燥剂遇水会发生爆炸的说法,并不十分准确。不同种类的干燥剂成分不同,遇水发生的反应也不同。日常生活中,大 家一定要妥善处理干燥剂,不要让孩子拆开玩耍或食用,尤其是一些包装上无标示成分的干燥剂或生石灰干燥剂。

干燥剂溅入眼睛如何处理?

如果生石灰干燥剂发生爆炸,且液体不慎进入孩子眼睛,千万不能用手揉搓双眼,以免强碱进一步损伤角膜和结膜。正确的做法是,尽快用清水或生理盐水从眼内侧向外侧冲洗。不便冲洗液可以将双眼浸泡在水中,用手分开眼睑,转动眼球,晃动头部,尽量将眼里残留的物质清除,清洗后尽快去医院救治。

虽然也有朋友圈文章说,干燥剂别急着扔,有很多用途。鉴于上述各种情况和安全隐患,建议不要保留。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亲朋好友看!

参考文献

[1] 桂海涛,尹琳,邹继兴等.硅酸盐矿物和传统吸附型干燥剂[J].硅酸盐通报, 2006, 25(2):78-81.

[2] R P Singha,V K Mishra,R K Das.Desiccant materials for air conditioning applications - A review.IOP Conf.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404 (2018) 012005

[3 ]李鑫,李忠,韦利飞等.除湿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4,23(8):811-815.

[4] 王忠华.氯化钙的制备工艺及应用[J].乙醛醋酸化工,2017(04):20+24-28.

[5] 涂永平,蔡俊楠,唐小勇.杀菌干燥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广东化工,2018,9(45):132.

[6] 作山葵,神部芳則,早坂純一等.乾燥剤の誤食による広範囲な口腔粘膜化学損傷の1例[J].日本口腔内科学会雑誌,2018,24(1):7-12.

[7] Homan C S , Maitra S R , Lane B P , et al. Histopathologic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Water and Milk Dilution for Esophageal Acid Injury[J].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1995, 2(7):587-591.

[8] Honiun C S , Mairra S R , Lane B P , et al.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cute Alkali Injury to the Esophagus Using Weak-acid Neutralization Therapy: An Ex-vivo Study[J].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1995, 2(11):952-958.

[9] 张英乔,姜海英.8例儿童误服干燥剂的急诊处理及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12):41-42.

[10] Lavon O, Bentur Y.Silica Gel: Non-Toxic Ingestion with Epidemiologic and Economic Implications[J].The Israel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IMAJ,2015, 17(10):604-606

本文急诊医学资讯综合整理自腾讯医典、丁香园儿科时间、央视少儿、首都教育

感谢腾讯医典提供了本文主体素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每天跟着我们读更多的书]


互推传媒文章转载自第三方或本站原创生产,如需转载,请联系版权方授权,如有内容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fwlcm.com/info/168248.html